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记者 叶昊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离不开一批高素质的技能从业人员。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政策措施,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高质量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技能人才队伍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在劳动力市场中依然存在技能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此次会议中指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既要有先进装备作基础,又要有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提升作支撑。因此,建立并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以促进就业创业为目标,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提供普惠性、均等化、贯穿学习和职业生涯全过程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并将工匠精神、质量意识融入其中,将有利于缓解技能人才短缺这一问题,也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向中高端发展。
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了以下部署:
一是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适应产业升级需求,采取政府补贴培训、企业自主培训、市场化培训等方式,支持企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推行新型学徒制度,对企业新招用和转岗人员开展技能培训。
二是着力培养高技能人才,重点强化高级技师等培训。教育部、财政部和人社部要抓紧研究支持企业开展技能培训、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措施。
三是对高校毕业生、新生代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广泛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促进职业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相互衔接。
四是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技能等级等制度,制定企业技术工人按技能要素和创新成果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鼓励凭技能创造财富、增加收入。
五是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企业兴办职业培训机构。
六是加大职业技能培训经费保障,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入机制;政府补贴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全部向具备资质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开放。
七是强化培训质量监管,对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项目实施目录清单管理,完善培训绩效评估体系;用更加优质高效的职业技能培训,打造素质高、创新力强的产业工人队伍。
业内人士认为,会议提出的多项举措,涉及企业、高校、社会、政府机构等多方面因素,从多个维度展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技能人才的重视。诚然,就业难与招工难的问题依然是横亘在我国向制造业强国继续发展的一大难题,但多措并举、细化落实,就能有效协调我国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让工匠精神更好助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