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数据加大打击力度—— 让非法社会组织无所遁形
民政部近日印发《“互联网+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行动方案(2018-2020年)》,明确提出,运用大数据技术筛查互联网上非法社会组织信息,为打击非法社会组织提供具体线索。
据民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非法社会组织与合法登记社会组织不同之处在于没有固定办公地点,往往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执法部门既找不到“庙”,也找不到“方丈”和其他“和尚”,还有不少非法社会组织通过互联网渠道开展活动,线下固定活动地点非常隐蔽,导致民政部门对非法社会组织的打击存在发现难、取证难、查处难等难题。
据统计,今年2月份以来,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已陆续公布6批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共计300余个,取缔、劝散非法社会组织1800多个。记者注意到,民政部在此前公布6批名单时,都提到名单中的组织为“涉嫌非法社会组织”,“为获得取缔非法社会组织的有力证据,欢迎社会各界提供涉嫌非法社会组织的有关活动线索”等表述。专家指出,这些表述说明,民政部对涉嫌非法社会组织所掌握的事实和证据有限,有时不足以达到“取缔”的标准,需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监管。因此,要积极发挥互联网信息传播优势,运用大数据等先进科技手段,使知情人、受害者的投诉举报更便捷快速,及时曝光非法社会组织名单及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
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非法社会组织活动具有隐蔽性、随机性、分散性等特点,因此打击整治的根本目的是要以“惩”促“防”、以“惩”促“治”。既要立足当前,取缔一批非法社会组织,严惩违法犯罪行为,形成社会震慑效应,又要着眼长远,加快完善举报投诉、公开曝光等长效监管机制,逐步形成不敢违法、不能违法、不愿违法的法治环境。
据介绍,民政部下一步将开发全国社会组织执法监察系统,推进各级民政部门信息共享,并为部门间综合监管和联合惩戒提供支撑。同时,充分发挥各地多级预警网络的监督作用,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及时捕捉、分析研判社会组织重大活动信息和非法社会组织信息,通过早发现、早排查、早处理,及时消除隐患。(记者 韩秉志)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