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题:如何看待减轻企业税负问题?
新华社记者 郁琼源
今年11月1日起,我国现行货物出口退税率由原来的七档减为五档,其中塑料制品、灯具、润滑剂、玻璃纤维等上千个税目商品的退税率将提高至少1个百分点,更多企业将获得减负。
提高出口退税率、扩大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实施范围……今年以来,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在年初确定的全年减税降费1.1万亿元的政策措施外,党中央、国务院又出台一系列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支持科技创新等新措施,预计全年减税降费规模超过1.3万亿元。
如何看待今年一系列减税举措成效?如何加大减负力度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
“新的出口退税率即将实行,我们正根据新政对出口企业进行筛选并逐户通知,确保政策惠及企业。”浙江盛春轴承有限公司会计董丽丽告诉记者,梳理发现,公司出口额第一的产品——深沟球轴承的退税率已于9月15日起从15%提至16%,而从11月1日起,企业出口额第二的产品滚动轴承的其他零件,退税率也将从15%提至16%。
今年从5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深化增值税改革措施,也惠及广大企业。重庆市苏华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向城乡居民收购废纸并销售至造纸企业。增值税税率下调1%以后,这家企业仅今年5月就少缴税109万元,全年预计减税1000万元。
从企业实打实的感受到一个个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正在落地生效,释放出改革红利。
统计数据显示,分季度看,今年前三季度税收收入分别增长17.8%、13.1%和8%,每个季度回落约5个百分点。特别是5月1日起实施的深化增值税改革成效逐步显现,减轻了企业负担,相应拉低了税收收入增速,截至9月底,深化增值税改革三项措施合计减税2386.4亿元。
而从更长的时间轴看,深化增值税改革,进一步降低收费,支持小微企业、鼓励创业创新……财政部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7年,实施营改增改革已累计减税2.1万亿元,加上采取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清理各种收费等措施,共减轻市场主体负担3万多亿元。
政府真金白银地为企业减负是事实,但不可否认,一系列减税政策具体到不同的经济细分领域,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每个行业、每个企业感觉各不相同,仍有不少企业认为税负太重。
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看来,不同时期,企业感受到的税负压力有所不同。处在经济上升阶段时,企业的产能利用率高、利润丰厚,承受税负的能力就强。在经济下行时期,企业面临产能过剩、劳动力成本提高、附加值降低、利润变薄等诸多困难,承受税负的能力自然随之下降。
“如果减税的幅度比不上一些企业盈利下降的幅度,减税措施落地中受制于体制机制障碍而被打了折扣,企业的‘纳税痛苦感’就会上升。”刘尚希说。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这让企业投资回报率不高,经营困难,企业的税痛感就更加明显了。
在这个大背景下,广大市场主体期盼国家进一步出台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进一步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并稳妥推进社保费划转改革等工作。
而对企业自身而言,也要发挥降成本的主体作用,要学会适应营改增等改革不断完善抵扣链条,更大范围获得抵扣,不断创新提高对成本上升的消纳能力,积极转型升级、优化经营管理,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政贵有恒。政策稳则预期稳,预期稳则市场稳。
当前,当务之急要将减税降费落实到位,兑现好全年更大力度为企业减负的承诺。针对纳税人反映的问题,要确保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协调发力,避免因相关政策叠加发力对企业经营带来一定影响;关键要落实好中央“六稳”工作要求,持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在制度和法治上真正给实体经济吃长效“定心丸”,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诚信良好的营商环境,稳定市场预期。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