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举行记者会,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谈建设创新型国家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加强基础研究,今后会加大投入力度
■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跟“放管服”结合起来
■让科研人员不被报销、填表等困扰
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记者会,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副部长李萌、战略规划司司长许倞、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司长贺德方、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司长张晓原就“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王志刚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作为重要支撑、引领力量和发展重要动力。科技事业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但是在基础研究、特别是从0到1的颠覆性技术探索上还有不足,创新生态、科研生态还需进一步完善。
“中国将坚定不移加强基础研究,今后会更加加大投入力度。”王志刚表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源头,也是当前存在的短板。除了中央财政支持,也要动员地方、企业及社会各界重视、投入、参与基础研究。
“参与创新不问出身,国有、民营都一样,规则公平,机会公平。”在支持鼓励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王志刚表示,中国目前约有18万多户高新技术企业,其中70%是民营企业。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只要愿意投身科技创新,把科技作为企业战略发展的核心安排、制度安排和竞争力要素,科技部在项目、创新平台建设方面都会一视同仁,给予支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科技部表示,“包干制”要和“放管服”结合起来,在激励、信任的基础上改进管理方式。对科研人员来说,信任越大,责任越大;授权越多,责任越重,不能“有钱就撒开了用”。试点将选择一些基础研究定额补助项目,在科研管理规范、成果显著、队伍口碑良好的单位进行。
王志刚说,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要围绕人来展开,让这批人能够潜心从事科技和创新活动。要让科研人员有更好科研环境,不被帽子、牌子、报销、填表等事情困扰。在政策落实上,要注意提高相关政策措施知晓度,通过梳理逐步解决政策“打架”问题。
在谈到青年科学家面临的工作压力大、获取资源难、自主决策权小等困扰时,王志刚认为,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不能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关键在于有没有一批年轻人愿意投身科技、投身创新。要更多关注这些年轻科技人员,为他们创造条件。不同年龄段的科技人员要相互支撑、相互提携、相互尊重,形成互帮互学的和谐环境。此外,科技部将进一步研究出台相关制度规范进行引导和约束,让科技人员更加理性、尊重规律、敬畏法律,对那些为了个人名利罔顾法律的行为要加以约束。(记者 许晴)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