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中国气象局近日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气象发展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气象规划》),这是大湾区气象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和重要依据。
《气象规划》出台的背景
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上著名的三大湾区经济体(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相比,具有人口密度最大、土地面积最多、海港群空港群众多、基础设施密集、人均GDP最低等特点。对照世界三大湾区天气气候特点,粤港澳大湾区同时也是典型的气候脆弱区,受台风、暴雨、雷电、大风、高温等灾害影响巨大。据统计,2018年大湾区各种气象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59.2亿元。为协力做好粤港澳大湾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粤港澳气象部门通力合作,持续32年的粤港澳气象业务交流及合作会议,推动了三地在气象科技、业务、服务、人才交流等领域合作,提升了粤港澳大湾区气象发展水平,为粤港澳大湾区作出了巨大贡献。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一国两制”方针,依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围绕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统筹构建现代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体系,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协同推进气象强国建设,共同融入国家战略发展大局。同时基于粤港澳三地气象合作的良好基础,从2017年8月开始,中国气象局组织广东省气象局、香港天文台、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启动了《气象规划》的编制工作。
2018年9月,《气象规划》通过了由中国科学院院士、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曾庆存参加的专家论证会。此后,中国气象局征求了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澳门基本法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国务院港澳办、自然资源部以及香港天文台、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等有关方面的意见,形成《气象规划》送审稿。2019年11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韩正主持召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书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气象规划》。《气象规划》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后第一批审议通过的6个专项规划之一。
提质大湾区气象服务
《气象规划》主要从防减救灾服务“安”民、公共气象服务“利”民、生态气候服务“惠”民三个方面加强优质气象供给,保障湾区宜居宜业宜游,让大湾区的老百姓能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
防减救灾服务方面,在“精”上下功夫,规划实施后,将进一步提升气象灾害链综合监测预警能力,搭建气象灾害分析研判“一张图”,强化网格化灾害风险预警业务,建立气象信息发布综合枢纽,推进靶向式预警信息发送服务,加强防灾减灾救灾科普宣教,从而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使大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公共气象服务方面,在“融”上做文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需要优质公共气象产品和服务供给。未来将提供精准型、均等化、个性化、多元化气象服务。提供精准型服务,建立完善大湾区1公里或更精细的智能网格预报服务;提供均等化服务,将气象服务纳入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提供个性化服务,建立以影响服务为方向、以客户定制为特征的新型专业气象服务模式;提供多元化服务,推动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大湾区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协同提升多元化、专业化气象服务供给能力。
生态气候服务方面,在“用”上深着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突出环境问题治理气象先导联动、绿色发展气象基础保障、气候资源承载力评估、快速交通网络气象保障、港口群及海洋气象保障、机场群气象服务和宜居宜业宜游气候服务。
大湾区气象事业发展愿景
《气象规划》的发展目标分为2025年、2035年两个阶段。到2025年,建成互利合作、深度融合的大湾区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服务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完善气象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全面发展人民更满意的公共气象、保障更有力的安全气象、气候更增利的资源气象和环境更美丽的生态气象,推动气象信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优质气象服务,将大湾区气象事业打造成我国气象现代化、智慧气象服务和“一带一路”气象合作的示范窗口。到2035年,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湾区现代气象业务、服务、科技创新和管理体系,气象服务全面融入大湾区城市群发展建设各领域,气象信息产业健康发展,智慧气象发展水平、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气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能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两区一基地”战略内涵
《气象规划》提出的“两区一基地”战略定位具体是:智慧气象发展先行区、气象科技深度合作示范区、气象全球战略辐射基地。
智慧气象发展先行区。共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智能气象观测网,打造智能化、众创型业务发展平台,发展精准型、个性化、多元化的智慧气象服务,搭建国际一流的气象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着力激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慧气象创新活力,建成资源高效利用、数据充分共享、流程高度集约的智慧气象发展先行区。
气象科技深度合作示范区。创新体制机制,共创专业平台,推进粤港澳气象部门与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校合作,实现气象科技发展和业务应用更加协同、气象人才交流互动更加便利、气象信息产业发展更加蓬勃,建成我国气象科技深度合作示范区。
气象全球战略辐射基地。利用粤港澳各地区位优势,强化大湾区气象科技人才创新资源配置能力,构建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为推进气象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将大湾区建设成为气象全球战略辐射基地。
发展机制创新亮点
《气象规划》提出的创新三地气象机制,主要聚焦在促进区域业务协同发展、开展科技创新联合攻关、加强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健全人才交流培养机制4个方面打破体制机制障碍。
一是促进区域业务协同发展。充分利用不同体制优势,探索全新合作共享模式。建立并完善粤港澳三地灾害会商、信息互通、协同处置机制,实现区域内防灾减灾先进技术装备共享共用,协同开展应急服务。
二是开展科技创新联合攻关。充分利用粤港澳三地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优势,建立开放互通、布局合理的区域气象科技创新体系。重点在大湾区气象数据共享、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技术、精细化天气预报预警技术、气候变化影响与应对、海洋大气综合探测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三是加强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建设跨越粤港澳三地以云端服务为重点的大湾区信息基础设施,完善气象数据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管理,实现便捷接通的气象数据共享平台及技术分析系统。建立健全气象数据开放政策和共享机制,推进大湾区气象数据实时双向开放、信息交换、资源共享。
四是健全人才交流培养机制。创新大湾区气象人才交流培养机制、气象人才引进共用机制,加大高层次领军人才和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强国际气象人才合作,集聚具有国际水平的气象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提高气象技术服务的国际化水平。
巩固扩大气象合作
《气象规划》着眼大湾区建设全局和气象长远发展需求,充分认识和利用“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充分发挥粤港澳各地区位优势,全面推进内地与香港、澳门气象协同发展、互利合作,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气象事业发展大局。
《气象规划》提出优化“一带一路”气象服务,针对“一带一路”建设标志性工程。推动互联网气象服务、移动客户端气象服务等能力输出,为境外的中资机构、中国公民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预警信息服务。推动防灾减灾决策气象服务能力输出,优化和完善预警体系,建立“一带一路”区域天气预警的联防联动机制。同时,加强国际间气象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大湾区面向国际的战略示范基地作用。
加快互联互通和民生融通
未来,气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气象规划》建设任务,加快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深化民生领域融通,加强规划和政策上的衔接,促进粤港澳三地在数据、技术、能力的共建共享。综合观测方面,进一步加强海上探测能力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相控阵天气雷达试验网建设和应用,在港珠澳大桥沿线增设气象监测设备。预报技术方面推进大湾区智能网格预报产品合作,加强区域数值天气预报和服务能力。气象服务方面,进一步推进大湾区服务的协同机制,尝试开展更精细化的格点服务应用,粤港澳三方继续开展航空、航运及港珠澳大桥交通气象服务相关技术合作。预警联动方面进一步细化粤港灾害性天气预警联防合作制度。开放合作方面,建立国际化的创新融合机制。紧盯国际综合减灾科技、管理等发展前沿,融合大湾区气象科技创新力量,加强防灾减灾先进技术与装备研发合作,探索跨境人员预警信息服务的关键技术,探索发展敏感行业、敏感人群可能出现的风险危害影响预报技术,为决策者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数据和科技支撑。
以“三中心三平台”建设为重点
《气象规划》中明确提出推进“三中心三平台”的重点建设任务,通过建设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国际气象人才培训中心、亚洲航空气象服务中心、气象科技融合创新平台、智慧气象云端计算平台、气象众创开放共享平台,实现规划发展目标。
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主要任务是“科技攻关”,建设世界一流的精细化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体系、气象科技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
国际气象人才培训中心是“人才聚集高地”,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层次气象骨干人才、气象预报专业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才培训体系,加快推进大湾区人才协同发展。
亚洲航空气象服务中心是“智慧气象领航”,积极发展航空气象监测及预警服务,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气象部门合作,提供更多基于影响的航空天气服务。
气象科技融合创新平台是“聚焦成果转化和应用”,开展大湾区建设发展相关气象科学问题研究,强化气象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智慧气象云端计算平台是“构建资源池”,形成“云+端”业务架构,统一调度和按需支配计算、网络、存储资源,推进资源整合、流程优化和业务协同。
气象众创开放共享平台是“激活创业创新”,推动大湾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双向开放、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共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开放型创新共享平台。
推进《气象规划》落地实施
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立足推动气象事业在粤港澳三地高质量发展,推动落实《气象规划》各项任务。
一是构建科学工作机制。完善规划实施的领导和协调机制,从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推动落实规划各项任务。
二是高质量起草政策文件。推动印发《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气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相关配套文件,每三年滚动修订,形成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把任务一项一项分解,一件一件落实。
三是扎实推进重点任务建设。《气象规划》从创新发展机制、提供优质气象服务、突破气象核心技术、夯实气象发展基础、深化国际合作五方面提出重点任务。落实各项任务要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切入点,完善大湾区气象投入机制,加强对气象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科普宣传等方面的支持,并组织各地各部门积极有序推进。
气象部门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各地方、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把《气象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将大湾区气象事业打造成气象现代化、智慧气象服务和“一带一路”气象合作的示范窗口,形成更高水平的防灾减灾保障体系,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