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东京3月28日电 日本知名制药企业小林制药公司28日说,又确认两名消费者在服用该公司含红曲成分的保健品后死亡。这一事件中确认的死亡人数已升至4人。
3月22日,在日本大阪,小林制药公司社长小林章浩(左一)在记者见面会上鞠躬致歉。新华社/共同社
近年来,随着健康需求不断提升,保健品消费增加,不少消费者“跟风”购买外国保健品。小林制药事件引发日本国内外广泛关注同时,也为消费者敲响警钟——盲目服用保健品风险不容忽视,切莫将其与健康生活划等号!
小林制药产红曲致命?
根据小林制药28日发布的通告,两名遗属27日称两名死者生前都曾服用该公司生产的红曲胆固醇颗粒。一名消费者死亡时伴有肾脏疾病症状,另一名从2021年开始服用红曲胆固醇颗粒。
小林制药22日宣布紧急召回该公司三款含红曲成分保健品,原因是日本有消费者服用该公司含红曲成分保健品后出现肾脏疾病等健康问题。该公司称,出问题的原因可能是产品混入此前“意想不到”的来自霉菌的成分,但尚未弄清该成分究竟是什么。
截至目前,因服用问题产品住院的人数也已超过百人。厚生劳动省已要求大阪市健康局依法对小林制药三款含红曲成分保健品采取废弃等措施。
这是3月25日在日本大阪拍摄的小林制药总部。新华社/共同社
小林制药生产的红曲原料除供自家生产保健品外,还出售给其他公司用于酿酒及食品制造等。调查显示,“意想不到”的成分存在于小林制药2023年4月至12月期间生产保健品的原料中。目前使用小林制药产红曲原料的食品和调料召回范围已扩大至日本全国。
由于小林制药生产的红曲原料超过80%出售给其他公司,不少民众开始担忧是否已服用了含有问题成分的其他公司产品。社交媒体上一些网友留言表示,“红曲色素也让人不安”“暂时避开含红曲的食品”等。一些生产商急忙和小林制药撇清关系,声明本公司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完全没用到小林制药的红曲原料。
小林制药社交媒体账号截图
小林制药在召回产品上的拖延也引发批评。日本厚生劳动大臣武见敬三在2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从最早的健康问题报告到小林制药宣布召回产品间隔两个多月时间,在此期间该公司并未向政府提供相关信息,这“不得不说很遗憾”。
生产商评估产品安全和功能?
随着小林制药问题产品的受害人数不断增加,负面影响可能进一步扩大,日本有关功能性标示食品的评估机制再次引发关注。
2021年12月28日,人们在日本东京阿美横町购买促销商品。新华社发(克里斯托弗·朱摄)
我们口中常说的“保健品”在日本被称作保健功能食品,分为特定保健用食品和营养功能食品两类,2015年后又新增一类功能性标示食品。这类食品在产品包装上标示保健功能,但政府不审查,也不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许可。由生产商根据政府制定的一些规则,对产品的安全性和功能性进行评估,并在上市的60天前向消费者厅备案。
虽然这一制度也有相应措施来保障产品的安全性和功能性,但评估等责任主体是生产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可能出现“偷工减料”,例如安全性试验没有严格遵照准则。
对此,专家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标准和评估机制,同时呼吁消费者提高风险意识。
保健品不是药!
据报道,近年来保健类商品逐渐成为小林制药在日本国内市场的利润大头。与化妆品一同陈列在药妆店的保健品也是深受访日游客喜爱的“日本特产”。然而,保健品是将相关成分浓缩后制成片剂或胶囊等,没有专业医师把关,每天持续服用,会容易摄入大量相同成分,一旦其中含有害成分,健康风险也会增大。
2016年4月1日,在日本首都东京,游客在千鸟渊赏樱。新华社记者刘天摄
日本临床营养协会药剂师千叶一敏告诉《东洋经济》周刊记者,购买保健品时,除了包装正面,更应重视看背面的成分表。但对语言不通的外国游客来说,能看懂成分表的可谓少之又少。只靠社交媒体平台的推荐、软广便跟风购买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千叶说,日本国内曾报告多起因服用从海外购买的保健品而出现健康问题的案例,这些消费者多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从个人手中购买所谓具有减肥效果的产品,结果出现贫血、食欲不振、倦怠无力等症状。他建议,在选购相关产品时不要一味相信网友评价。
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也曾发布保健食品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保健食品是食品,而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物。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人、疾病患者,切勿听信不法商家对保健食品的虚假广告和夸大宣传,更不要将保健食品用于疾病治疗。(记者:钱铮、刘秀玲;编辑:周啸天、鲁豫、胡丹丹、刘军、华义)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