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联合国:天主教神父性侵上万儿童

字号+作者:陈一鸣 来源:环球时报 2014-02-21 11:16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2月6日报道,总部位于日内瓦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5日发表报告,强烈谴责梵蒂冈偏袒性侵儿童的神职人员等不当行为。对此,梵蒂'...

 ByO品论天涯网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2月6日报道,总部位于日内瓦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5日发表报告,强烈谴责梵蒂冈偏袒性侵儿童的神职人员等不当行为。对此,梵蒂冈回应称,对联合国的上述报告表示“遗憾”,并指责此举“意图干涉”天主教事务。ByO品论天涯网

  联合国报告称,全球数以万计的儿童遭受天主教神职人员性侵。报告要求梵蒂冈立即把其掌握的所有与神职人员性侵事件有关的信息或嫌疑人移交给犯罪调查机构,包括那些帮助别人掩饰罪行的神职人员,并强制各教区执行将性侵事件报告给政府机构的规定,彻底结束教廷在性侵丑闻上的“沉默做法”。报告称,在一些案例中,教会要求受害儿童及其家庭为性侵者保密,以换取经济补偿。此外,天主教官员们还阻止特定国家延长刑事或民事案件追诉时效。ByO品论天涯网

  2010年,天主教神职人员在欧洲性侵儿童的丑闻被大量披露。从去年开始,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着手调查,梵蒂冈也在去年年底成立调查委员会。这份报告由18名儿童权益活动者和学者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起草,委员会曾要求查阅与性侵有关的教廷内部文件与数据,但遭教廷拒绝。ByO品论天涯网

  分析人士认为,这份报告在两个方面强烈刺激了梵蒂冈:第一,报告并非单纯揭露和抨击神职人员存在的性侵儿童行为,而是把矛头指向了梵蒂冈处理这些丑闻的方式,指控教廷包庇神职人员;第二,报告进一步将天主教在性取向、生育健康和性别平等上的立场作为攻击目标,并对天主教在同性恋、避孕、堕胎上的具体政策提出批评,如提出天主教学校的教材中存在与性别有关的陈旧观念,呼吁梵蒂冈进行改革。ByO品论天涯网

  现任教皇方济各去年3月当选后,梵蒂冈主动进行了一系列改善公共形象的努力。上个月,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就天主教神职人员性侵丑闻举行讨论会时,梵蒂冈还专门派出了两名高级官员与会。但这份报告还是让教廷方面“大动肝火”,梵蒂冈官员表示,将仔细研究与性侵有关的报告内容,但同时又批评说,报告存在“意识形态偏见”。梵蒂冈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观察员希尔瓦诺•托马西总主教,在接受梵蒂冈电台采访时表示,“试图要求教廷改变教义是不容讨论的。”ByO品论天涯网

  针对梵蒂冈的回击,联合国驻日内瓦官员强调,梵蒂冈在1990年批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而联合国会定期对签约国展开履约情况调查,绝非只是跟梵蒂冈过不去。报告之所以超越了性侵事件的范围,是因为报告起草者在调查时发现梵蒂冈在履行公约其他条款上也存在问题。ByO品论天涯网

  (《环球视野》摘自2014年2月7日《环球时报》)ByO品论天涯网

 ByO品论天涯网

  链接:梵蒂冈难再回避恋童丑闻ByO品论天涯网

  陈伦和ByO品论天涯网

 ByO品论天涯网

  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5日发布报告,谴责梵蒂冈罗马天主教廷利用收养政策,在过去数十年里任由教职人员“强奸和性骚扰了上万儿童”,并敦促教廷公开其关于教士娈童案的调查文件,并将试图隐藏自己罪行的神父公之于众;报告还对天主教廷在同性恋、避孕、堕胎等争议问题上的传统立场提出严厉批评,要求后者重新评估政策,以确保儿童权利,及儿童获得卫生保健的途径。ByO品论天涯网

  事实上,天主教和娈童之间的关系,早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教廷在对待教士娈童问题上长期捂着盖着,坚持“家丑不可外扬”的内部调查机制,且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ByO品论天涯网

  天主教要求教职人员脱离家庭“全心侍奉上帝”,教廷始终反对女性出任教职,对堕胎、避孕、同性婚姻、离婚都持反对态度。但历史上形形色色的改革方案,最终导致一个个新教派诞生,却并未能推动天主教在这些方面做根本性改革。ByO品论天涯网

  以保守著称的前任教皇本笃十六世不仅一贯禁止教士结婚,反对妇女出任教职,宣传妇女顺从男人,而且对愈演愈烈的娈童丑闻遮掩、回避;以开明著称的现任教皇方济各在某些方面让人耳目一新,他曾是枢机中第一个站出来大声谴责娈童丑闻的,出任教皇后不久,就于去年12月成立独立的调查委员会,强调对所有涉嫌娈童丑闻的神职人员和天主教管理层“一查到底”,他还曾主张宽容未婚妈妈和非婚生子女,强调尊重妇女,反对歧视移民和异教徒。但同样是这位开明派教皇,坚持反对同性婚姻,反对堕胎和避孕,反对妇女出任教职和神职人员结婚。在联合国报告出台后,教廷迅速做出反应,一方面承诺对恋童案“加强调查”,另一方面却对报告中有关避孕、堕胎等教廷传统立场的指责拒不接受,称之为“干涉教廷内部事务”,由此可见,天主教传统的改变,并不会因个别领袖人选的变化而特别“提速”。ByO品论天涯网

  一些观察家指出,近年来由于娈童丑闻不断出现,天主教廷在欧美的名声受到很大打击;而在中国却呈现相反的态势,许多人将天主教视作“社会道德净化”的希望所在。这究竟是为什么?ByO品论天涯网

  欧美、尤其欧洲“旧世界”,历史上曾经历过中世纪的“天主教黑暗”,自文艺复兴以来,整个社会和文化,都经历了一个从“宗教化”到“自由化”的过程,将世俗化和自由化当作历史的进步,对天主教中的消极成分也有更多、更清醒的认识;反观中国,对天主教这种外来宗教中的消极成分体会不深,出现前述认知反差,是完全可以理解,也无可厚非的。ByO品论天涯网

  对此,客观的态度,应是用“平视”的眼光看待罗马天主教会的娈童丑闻,既不能因此对整个教派戴上有色眼镜,也不应以“维护信仰”为由,对客观存在的丑闻视若无睹,或顾左右而言他。(作者是旅加华人学者)ByO品论天涯网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617期,摘自2014年2月7日《环球时报》)ByO品论天涯网

 ByO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