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日本《东京新闻》:日本侵华战争遗毒至今难除

字号+作者:记者渡部圭 来源:新华网 2011-09-28 09:29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新华网日前编译日本《东京新闻》9月18日报道,题为《沉重的战争负面遗产》,作者为该报记者渡部圭发自吉林省敦化市哈尔巴岭。摘编如下:   日军战败时'...


  新华网日前编译日本《东京新闻》9月18日报道,题为《沉重的战争负面遗产》,作者为该报记者渡部圭发自吉林省敦化市哈尔巴岭。摘编如下:

  日军战败时在华遗弃了大量化学武器,其中约有30万至40万枚毒气弹被埋在吉林省敦化市哈尔巴岭。哈尔巴岭正在建设处理设施,明年就将着手销毁炮弹。在华残留化学武器的全貌仍不得而知,而销毁工作所需的时间和费用也仍是未知数。战争留下的负面遗产令人心情沉重。

  记者从敦化市中心出发,沿东南方向行驶45公里。国道两侧是大片玉米地。途中转弯驶入了国道旁一条公路。这里原来只是一片湿地,因毒气弹处理设施项目需要才通了公路。处理设施附近方圆1000公顷已成军事管理区。设施大门前有一栋四层警卫楼。记者在警卫要求下出示了通行证。

  穿过大门,记者看到一栋业已竣工的管理楼。再往前便是挖掘和回收炮弹的区域了。这里共有两个埋藏着炮弹的大坑,1号坑面积约300平方米,2号坑约190平方米。3次试挖调查的结果显示,炮弹的埋藏深度约为7米。大坑周围是一些正在建设的设施,乍看之下和普通工地并无二致。前方还有一片施工现场,是安放销毁炮弹的处理设施的用地。处理设施通过爆破和加热等工艺实现炮弹无害化,在日本制造完毕后便将运至此处。

 处理项目由日本内阁府遗弃化学武器处理担当室和中国外交部处理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问题办公室负责。哈尔巴岭项目包括120名日方技术人员等。中方派军方人士参加。中方的一位负责人强调日中合作,称已多次讨论最佳的挖掘和处理方案。

  工作人员将挖出炮弹,然后鉴定类别。若是毒气弹,工作人员就先用特制容器将其捆包,然后再送至处理设施。普通炮弹交由中方处理。

  除哈尔巴岭外,中国还有不少地方发现了毒气弹等化学武器,分布广泛。迄今已回收约4.7万枚武器。去年秋,南京启动移动式处理设施的销毁作业。截至今年8月已累计处理约3.2万枚炮弹。

  毒气弹含有大量糜烂性毒剂和亚当氏气等化学物质,大部分已被腐蚀,变形严重。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先后发生多起民众因接触出土炮弹或受污染土壤而死伤的事件,引发了反日运动。

  哈尔巴岭的工作人员也称“现场有股奇怪的气味”。一位项目负责人称,有人怀疑受炮弹被腐蚀影响,毒气泄漏并渗透到了土壤中。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