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路透社:中国科学家愿意留在西方却不愿回国

字号+作者:英国路透社 来源:环球时报 2012-06-17 15:47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环球时报》日前编译英国路透社5月28日报道,原题:中国在科学上崛起,但这个方程式可能存在缺陷。文章如下:   上世纪80年代初,陈德亮(音)在中国'...

  nVH品论天涯网

   《环球时报》日前编译英国路透社5月28日报道,原题:中国在科学上崛起,但这个方程式可能存在缺陷。文章如下:nVH品论天涯网

  上世纪80年代初,陈德亮(音)在中国开始了他的科学生涯。陈回忆说,“当时有硕士学位就能成为研究员,那会还没博士。”自那时起,中国已发生重大变化。这个国家以惊人速度增加科研经费,如今发表的科学论文数量仅次于美国。光读这些新闻,你可能认为中国就要赶超西方了。nVH品论天涯网

  然而,中国的科学进步并非确定无疑的事。对在西方工作的中国科学家的采访和经合组织的数据都显示,政治限制和文化态度持续阻碍中国的科学发展。科学家们说,与中国进行国际合作困难得多,所以很多人宁愿留在西方。nVH品论天涯网

  这也是陈的经历。上世纪80年代他在德国上的大学,目前在瑞典一所大学教书,仍与中国科学界保持密切联系。他说从纯粹的科学观点来说,在华工作是令人兴奋的事,尤其是那里提供慷慨的研究经费。但有关中国将在今后20年内超越美国的观点未免太过乐观。从缺乏好学校到对空气、食品质量的担忧等,(中国的)很多情况仍令不少科学家却步门外。更重要的是,中国缺乏自由思考和顺从权威的态度伤害了科学进步,“中国的科学文化与欧美相当不同,对于权威有过高的尊重,这在科学上不是好事。”nVH品论天涯网

  英国皇家学会2011年一份报告称,1978年到2006年间有106万中国人在海外留学,其中70%的人没回国。这一数字已下降,但估计仍有约一半人在国外留学后选择不回国。nVH品论天涯网

  北京在努力改变这种现状,政府支持的千人计划已说服600名海外中国人和外国学者回到中国,北京承诺“在住房、医疗和子女教育方面提供优惠政策”。这是个好的开始,但这类计划的最大挑战是吸引到愿意永久回国的人。陈说:“问题不仅仅是薪水。”经合组织估计中国每年在科研上的支出约1540亿美元,比10年前的区区300亿美元大幅度提升。但这仍只相当于欧盟的一半,与美国的4000亿美元相比更是相形见绌。nVH品论天涯网

  投资开始取得成效。中国已超过英国成为发表科学论文第二多的国家,专利申请量也在飙升。2009年中国在美国登记1655件专利,而1989年是52件,1999年是90件。从中国大学毕业的理科和工程学博士研究生的人数比例超过55%,比得上经合组织成员国的最高比例。nVH品论天涯网

  但正如陈所说,并非一切都是为了钱。中国向科学家提供鼓励发表论文的优厚政策,而在西方的中国科学家则认为,这些措施助长了研究注重数量而非质量,导致包括剽窃和数据造假在内的一系列破坏性极大的丑闻。nVH品论天涯网

  中国可能是多产的,但中国科学家在《自然》、《科学》这类顶尖国际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仍远落后于西方。中国的论文中,来自国际合作的引证更是少得可怜。中国在2009年发表28.5万篇论文,平均每千人约0.2篇,发表在顶尖期刊上的仅为每千人0.05篇。相比之下,美英分别为1.6篇和2篇,其中一半多都是在顶尖刊物上发表的。小国瑞典,平均每千人4篇,一半以上在顶尖期刊上。nVH品论天涯网

  学者认为,儒家的忠君思想和避免对抗的文化传统阻碍了中国科学发展。激烈竞争也造成将海外人才拒之门外的意想不到的后果,中国科学界的高层往往担心竞争可能威胁到他们的地位,“过去,他们倾向于把人才打发走”。(作者克里斯·威克汉姆,陈一译)nVH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