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舞蹈:原创乏味市场走高
第14版(大地·文化纵横)专栏:
音乐舞蹈:原创乏味市场走高
本报记者 刘琼
原创式微,已非一朝两日,但2003年尤其突出。今年,体育馆飘的是老歌,舞台上跳的是陈年旧舞,我们听不见一首本年度产生的有轰动影响的音乐作品,看不见一台本年度创作的有感染力的舞蹈表演。故此,第三届金钟奖创作金奖一路空缺也在情理之中。
原创虽无力,但因为有会念经的洋和尚和可以翻演翻唱的经典作品,除了非典时演出商被迫原地休息小半年外,演出市场始终活跃。
非典前后,一只“猫”和一条“大河”,两个洋和尚,一时几乎掌控了南北演出票房,成为本年度演出市场的明星。无论美国音乐剧《猫》,还是爱尔兰踢踏舞剧《大河之舞》,在国际舞台原本就是抢手货。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经典与品牌的魅力难以抗衡。中国演出市场与国际舞台的轨接得越来越紧,观众的鉴赏品位越来越成熟稳定。崇经典而不唯洋,是今年演出市场最可喜之处。2003年,最令本土艺术家扬眉吐气的是,北京连续举办交响乐、戏剧、舞蹈三大节,上海又有艺术节,虽然请来众多的外来和尚,但东方歌舞团的《华彩唱风流》和上海东方青春舞蹈团的《霸王别姬》,票房俏,人气旺,打败众多入流不入流的洋和尚,成为北京与上海的演出劲旅。有人气壮如牛地宣告:“中国尤其是北京市场已成为国际演出舞台的试金石!”北京上海热闹,南边的广州也不示弱,今年除了广州交响乐团走南闯北演事繁忙外,还将音乐界唯一的专家奖金钟奖永久引入羊城。北京、上海、广州三足鼎立的局面渐见雏形。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