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他来自那个“被耽误的年代”,他的理想曾经是“做工人”。从第一次参评到此次当选,他经历了整整10年。他11月份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冲出“人才断层”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2-29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他来自那个“被耽误的年代”,他的理想曾经是“做工人”。从第一次参评到此次当选,他经历了整整10年。他11月份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冲出“人才断层'...

他来自那个“被耽误的年代”,他的理想曾经是“做工人”。从第一次参评到此次当选,他经历了整整10年。他11月份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冲出“人才断层”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人物

  他来自那个“被耽误的年代”,他的理想曾经是“做工人”。从第一次参评到此次当选,他经历了整整10年。他11月份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卫:冲出“人才断层”
本报记者 廖文根
  不到15岁时,杨卫插队到延安农村。插队第四年,他成为西北工业大学的工农兵学员
  杨卫大学毕业是在1976年,而在此前10多年的1965年,杨卫跨入了中学校门。在我国的院士名录中,大学和中学时光定格在那个年代的并不多。每年的院士增选,一个词被经常提及——“人才断层”。人们用这个词来形容被那个特殊年代耽误的一代。而刚刚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49岁的教授杨卫,正是从那个“被耽误的年代”走来的。
  杨卫的初一还没读完,“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那时杨卫才12岁。1969年,不到15岁的杨卫插队到陕西延安农村,开始了“受苦”(在当地人们管干农活叫“受苦”)历程。杨卫以为会一直“受苦”下去,但命运却在插队的第二年发生了转机。那年,同村的一些知识青年回北京探亲,带回了当时很稀罕的东西:书,其中许多是中学课本。于是,在“受苦”之余,杨卫又多了一项业余生活——读书。白天干活,晚上点上煤油灯念书。“当时自学的效率特别高,不到三年时间就把中学的课程学完了。”杨卫回忆说。
  插队第四年,杨卫所在的村子进行了一次大招工,几十名知识青年被招得只剩下了七八位,而那时的杨卫刚好回家养病,“失去了做工人的机会”。而在同一年,另一个机会降临在杨卫头上:高校招工农兵学员,杨卫插队的县招生名额是50个。尽管当时全县的知识青年有两千多人,但由于大部分人被招工走了,只剩下三四百人,杨卫正是其中的一个。在回答几道物理题时,杨卫的表现令当时西北工业大学负责招生的老师十分兴奋,将其收入自己麾下。“录取通知书上写的是航空类专业,到了学校才知道,自己被分到‘42专业’。”杨卫回忆说,“‘42专业’要学习很多有关铸造的内容,所以我们在学校一直被人们称作‘打铁’的。”
  大学毕业时,杨卫选择了去工厂。他是恢复招生后的第一届研究生。他好几次和院士擦肩而过,此次已是第五次参评
  “大学三年有不少收获。”杨卫说,“尽管要经常参加政治活动,要下到工厂干活,但每周有4天多的时间搞业务,而且所有老师都和学生打成一片。”
  1976年毕业时,由于表现出众,学校希望杨卫留校。但杨卫的理想是“做工人”,于是来到距离江西景德镇30公里的一家“三线”工厂,其间还在一支铀矿地质队干了半年。恢复招考研究生后,杨卫考入清华大学,成为恢复招生后的第一届研究生。
  杨卫对记者回忆说:“在学术上我有两个阶段进步最快:一个是在清华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两年;另一个就是在美国布朗大学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那三年。”
  一直在固体力学领域“摸爬滚打”的杨卫告诉记者,自己现在的研究已经开始从这个领域向微电子、生命科学等领域渗透,杨卫还希望自己的研究能与航空航天领域融合。
  杨卫已经是第五次参评院士,从第一次参评到此次当选,杨卫经历了整整10年。“好几次都是擦肩而过,所以这次当选心态比较平和。”杨卫说,“能否当选院士关键是看学术水平,所以这10年来我一直有种压力:一定要把学术作好。”杨卫对清华大学一直心存感激,“学校对自己很关照,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做科研。”
  在学生眼里,杨卫是位出色的老师。谈及指导学生和治学,他有自己的一套理念
  在同行眼里,杨卫是位出色的科学家。而在他的学生眼里,杨卫是位出色的老师,杨卫的许多学生在各自领域已经成了领军人物。
  “导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的作用很关键。”杨卫说,“以前是讲‘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现在的导师还要能激励学生。在安排论文题目时,要为学生今后的发展留出足够空间”。杨卫说,“我比较看重培养学生独立做学问的能力。”
  杨卫认为,导师要根据每一名学生的特点,设计和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感兴趣的题目。“应尽可能多地与学生直接交流,这也意味着带的学生不能太多,否则精力有限,对学生的指导也不可能细致。”杨卫说,“每个星期四晚上我会把所有的学生都叫到一起,每个人都聊一聊。每学期我们要郊游一次。”
  当记者问及他的治学理念时,49岁的杨卫沉思了几秒钟道:“认真。每件事都认真把它做好。”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