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第9版(理论)专栏:短论苑
“走出去”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郭强
“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使农民“走出去”,即走出第一产业进入第二、三产业,走出乡村进入城镇,走出小农经济进入大市场。
近年来,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目标,我国已陆续推出了结构调整、体制创新、税费改革等一系列战略性举措,但即使这些举措全部落实到位,其效益全部发挥出来,农民人均收入的增加幅度也将限于“百元级”。以税费改革为例,全国农民负担高峰期一年大约1200亿元,假设取消农民所有负担,那也只能使农民人均年收入提高150元左右,增幅有限。目前我国农村尚有1.5亿剩余劳动力,本世纪头20年农村新增劳动力至少还有1个亿,这么大的量仅靠农村是无法消化的,因此让农民走出来是根本出路。从战略上讲,也只有当大部分农民走出来,逐渐非农民化,先成为农民工,再转变为市民,从而使农村人口绝对减少,人均可耕地(含转租土地)大幅增加,农民才可能大幅增收,增收的成果才可能巩固下来,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可能实现。
目前,我国已有1.2亿农民进入城市,这些农民工提供了我国农民1/3的纯收入和大部分的货币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据调查,在1996年—2000年间,农民家庭经营(含农业和非农业)所得纯收入平均减少了9.2%,同期外出打工收入增加了40%;1997年—2000年,农民纯收入增长中,家庭经营的贡献率为-28%,劳务报酬的贡献率为115%。“一年土,二年洋,三年盖上新楼房”;“外出一人,致富一家”等民谣,是走出去对农民增收重要性的生动体现。
走出去,不仅对农民增收有利,对城市同样有利。目前城市中的农民工数量已经超过正式职工。调查表明,在相同劳动量的情况下,农民工的收入远低于市民的收入,仅相当于正式职工的一半甚至更少。据测算,一个农民工对发达地区GDP净贡献一年在1.5万至2万元左右。从全国而言,农民工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大约为15%—30%,不低于出口或国债投资的贡献率。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