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与天不老——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述评
第8版(教科文专页)专栏:
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述评
本报记者 丁伟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12月17日,清脆稚嫩的童声响彻全国政协礼堂,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5周年庆典正在这里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小学生齐声诵读《少年中国说》等经典诗文,千古名句,铿锵声调,让置身其间的观众为之动容。
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统计,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自1998年启动至今,已在全国30个省区市的数千所学校的430万少年儿童中开展起来,“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渐成时尚。
爱我中华,千年弦歌后继有人
1998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49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来自香港以及台湾、澳门的14位少年,与北京的50多位小朋友一起,聚集在北京孔庙大成殿前,齐声背诵古诗文。
“同声同源,同根同文”,共同的文化传承与共同的血脉一道,促进了小朋友们思想感情的交流。来自台北的佘经国先生说:“我看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大家的朗诵当中,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表现出来,实在是非常的兴奋。我们中国之所以伟大,并不仅仅表现在像长城这样有形的建筑上,而是在于我们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这个文化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本。”
的确,爱我们的国家,并不只是有形的山川景物,无形而又无处不在的中华文化,同样承载着我们爱国的情感。一代代的中华儿女,无论从李白、杜甫、苏东坡、陆游的诗词中,还是从孔孟与司马迁的雄文中,都潜移默化着对祖国的自豪和热爱。
为了让传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后继有人,让21世纪的中国人能豪迈地站在五千年灿烂文化的肩上面向世界,1998年初,中国青基会成立了社区与文化委员会,由著名学者陈越光担任主任,负责组织实施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
一位文化学者就此评价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显著的标志,是一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于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又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欧洲经典的长廊安静肃穆,中国经典的长廊书声朗朗。”
启我心智,充实记忆黄金时代
1999年4月,在中国青基会召开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座谈会上,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深有感触地说:“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父亲教我背诵了几十首唐宋诗词,有些诗句虽不全懂,但很快就学会了背诵。70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许多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以后,才逐渐体会到‘高处不胜寒’和‘鸿飞哪复计东西’等名句的真义,也才认识到‘真堪托死生’和‘犹恐相逢是梦中’是只有过来人才能真懂的诗句。”
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少年时代背下的诗文,终生难忘,即使当时似懂非懂,后来都会弄明白。到了成年,想背就难上加难。
“抢救记忆的黄金时代。”这是推行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初衷之一。面对广告词、影视剧台词、流行歌曲甚至文化垃圾充塞孩子大脑的现实,中国青基会以古诗文诵读为切入点,通过学校、社区、家庭组织少年儿童诵读中国文化经典,让孩子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直面经典,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而终身获益。
5年来,古诗文诵读工程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得到了学校、老师和家长的热情支持和积极配合,参与其中的学生们更是兴趣盎然。北大附小的吕老师说,汉语言文字之根在古诗文经典当中,熟背这些古典诗文,能强化对汉语言文字的领悟,为学习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语文对人的训练又是多方面的。
开卷有益,古诗文中不仅有文学,还蕴涵着美学、哲学,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记忆的黄金时代,古诗文诵读工程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
冶我情操,熏陶一代中华少年
这是一个真实的例子,一所私立学校的学生,从小娇生惯养,平常在家里什么活都不干,学校开展了古诗文诵读工程活动之后,孩子居然主动在家里扫地,妈妈觉得不可思议,孩子用一句古文回答: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文以载道,中国优秀的古诗文意存高远。陶冶情操,诵读古诗文是一种极好的手段。
中国青基会常务副理事长徐永光说,让孩子们读好书,继承发扬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实际上也是给青少年以精神支柱。诵读古代优秀诗文,同时也是在与历史上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对话。从小结交这样的朋友,接受这样的熏陶,对一个人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不少专家学者都认为,实施古诗文诵读,意义不仅在于知识上为课堂拾遗补缺,重要的是要补上人文教育这一大课。融汇在古诗文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是中国优秀人文精神的基因,将成为新一代中国人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
为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研究并发挥诵读工程在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改善学校德育教育现状,由中国青基会社文委申报的“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中的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实验研究”课题,已被批准列为国家“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目前已有北京、天津等7省市数十所学校申报参加。
正是有了这种宝贵的共鸣与支持,中国青基会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了更高的热情和更多的信心。陈越光表示,到2010年,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将逐步推广到100%的省市区,100%的地区和地级市,80%的县和县级市。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古诗文诵读必将影响一代中华少年,给民族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