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以本土文化提升城市品位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9-23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以本土文化提升城市品位 第14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以本土文化提升城市品位   唐健   在“节庆经济”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赫然登上经济舞台的'...

以本土文化提升城市品位

第14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以本土文化提升城市品位
  唐健
  在“节庆经济”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赫然登上经济舞台的今天,办节办会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儿;而利用某某节、某某会来招商引资,搞活地方经济,更是众多地方政府乐此不疲的“政绩工程”之一。按照以往办节办会的惯常模式,节会上除了一些经贸活动之外,往往都会不惜重金请来众多国内的明星、大腕,搞一场轰轰烈烈皆大欢喜的文艺演出,短时的轰动效应倒是有了,但随着“会节”的落幕,往往转变为“明星走了,客商撤了,大伙凉了”的局面。
  发轫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这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节庆经济模式,经过近10年商业浪潮的洗礼,已经明显露出疲软乏力。究其原因,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忽略了经营城市这个核心,没有立足于城市发展战略思路,围绕当地的地域文化、历史和资源来做文章,花大力气请名家端出来的“文化大戏”和当地的城市发展定位几乎不搭界。
  在滚滚商业新浪潮面前,该如何突破节庆经济的旧模式,真正将一时热闹转化为可持续发展?最近在四川阆中举行的中国名醋节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阆中市政府精心打造的“风情·水韵·古城”的广场演出也为节庆经济提供了新思路。
  早在1300多年前,阆中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有“阆苑仙境”之誉,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近年来以山水风情的“嘉陵第一江山”锦屏山,中国民间风水理论的开创者、天文学家袁天罡、李淳风的天宫院,三国第一猛将张飞下葬的张桓侯庙,还有号称川北第一贡院的考棚贡院、保宁醋旧址等为代表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灿若群星,同时阆中还有堪称全国一流的古民居保护区。保存完好的古城风貌使阆中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和安徽歙县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城。如何创造性地发掘旅游资源,把匆匆而过的“应景式”旅游转化为与游客互动的“交互式”旅游,打造文化内蕴的旅游精品?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古城体验游”的新思路,即聘请专家根据散落在阆中的民间舞进行了抢救性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巴渝舞、伏羲舞、醋神舞、天道舞等表现阆中浓郁地域文化风情的舞蹈,并安排在张桓侯庙、锦屏山、保宁醋旧址等标志性景点定时演出,让旅客融入到各个景区中,变走马观花式的“到此一游”为“旅客—景点—演出三方融汇常演常新的体验游”,既为景点注入文化魅力,又为旅客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实现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为使“古城体验游”富有更高的文化品位,阆中市委市政府还专门请赵季平、印青、臧云飞和张建华等名家为阆中写下三首歌,既有本土特色,又为城市留下丰厚的“无形资产”。“风情·水韵·古城”的广场演出则立足本土文化,围绕“可持续发展”做文章。大多时候只演唱自己成名曲的杨洪基、祖海和于文华、尹相杰等,这次却演唱了《山水风情》、《千古一城》、《醋神传说》三首为阆中量体裁衣的新歌;现场演出的舞蹈也同样扎根本土,全部由四川省舞蹈学校对流传在阆中的古“巴人”舞蹈进行原创,我们看到一群川妹子用美轮美奂的肢体语言,为数十万观众抒写一幅活灵活现如在眼前的“阆苑仙境图”。
  通过阆中的成功实践,我们看到“节庆经济为城市经营服务,为资源积累服务”是完全可行的,关键在于和本土文化的对接和如何深耕上。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