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共创美好明天——写在中国残联四大开幕之际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9-09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共创美好明天——写在中国残联四大开幕之际 第2版(要闻) 专栏: 共创美好明天 ——写在中国残联四大开幕之际 本报记者 潘跃   轮椅在前行,盲道在沿伸,'...

共创美好明天——写在中国残联四大开幕之际

第2版(要闻)
专栏:

共创美好明天
——写在中国残联四大开幕之际
本报记者 潘跃
  轮椅在前行,盲道在沿伸,这是命运的轨迹、生命的乐章……
  1998年中国残联三大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关怀重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残疾人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残疾人状况明显改善,社会对残疾人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创造了无愧于祖国和时代的业绩。
  扶残助残 蔚然成风
5年来,国家为改善残疾人生存状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国务院颁发了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十五”计划纲要;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多次组织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各成员单位将残疾人工作纳入部门职责;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把关心残疾人、为残疾人办实事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通过实施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一批重点康复工程,使不同程度得到康复的残疾人由416万增至880万:227万盲人重见光明,12万低视力者走出朦胧世界,8.7万名聋儿接受听力语言训练,207万重症精神病患者得到治疗和康复,完成肢体残疾矫治手术13万例,装配假肢、矫形器38万件,39万肢体残疾者、智力残疾儿童、脑瘫儿童就近就便得到社区家庭康复训练。
  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残疾人教育,保障了残疾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1624所特教学校,在校生达56.7万人。盲、聋、智残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由64%提高到76%,残疾人普通高中27所;特殊高等教育学院(系)6所,上线残疾考生被普通高校录取比例达90%,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特殊教育链初步形成。
  5年来,按比例就业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国实施分散按比例就业的省、地、市、县、市辖区已达2983个,实施面达到86.4%,通过实施按比例就业解决了113.8万残疾人的就业问题。集中就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福利企业集中安排了101.3万人就业。在国家税费减免、优先办理经营手续、落实经营场地等优惠政策的激励下,残疾人个体就业人数已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10万人左右增加到目前的158.5万人。
  在残疾人扶贫工作中,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坚持多种形式,扶持到户到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帮、包、带、扶”。目前,贫困残疾人数由1998年的1372万下降到2002年的1022万,超过温饱线的残疾人生活状况、生存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社会对残疾人的认识发生深刻变化,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日益深入人心。教育、卫生、民政、劳动保障等社会管理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更加重视残疾人的需求,为残疾人创造平等、参与、共享的条件。城市道路、建筑物和信息无障碍建设发展迅速,全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的观念不断增强。
  战胜自我 自强不息
  广大残疾人热爱祖国、乐观进取、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参与社会的能力不断加强,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业绩。各行各业中都有残疾人的杰出代表,有的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许多人作为自强模范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表彰,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冲破局限,自食其力,实现其人生价值。
  一批优秀残疾人进入各级人大、政协,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这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目前,全国共有3218名残疾人及其亲属和残疾人工作者当选县级以上(含县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的27人,当选省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16人,与1998年相比有较大增长。与残疾人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估,都有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的代表参与。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残疾人事务,为保障残疾人权利、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扬。
  面向未来 共奔小康
  在残疾人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的情况下,残疾人作为一个最困难的群体总体上还没有实现小康。残疾人的生活状况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而且这种差距还有继续拉大的趋势。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障碍依然存在,歧视残疾人、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党的十六大提出,用20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带领残疾人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今后20年,我国残疾人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生活状况根本改善,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拉大的趋势得到扭转。消除贫困,稳定解决温饱,绝大部分过上富足的小康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劳动收入和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丧失劳动能力者充分得到社会保障。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康复水平和质量有较大提高。残疾预防的政策、措施更加完善、落实。
  ——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特殊需求得到特别扶助。社会生活参与面扩大,参与率提高。在残疾人组织中的主人翁地位和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成为全社会的普遍风尚。
  ——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大幅度减少文盲,基本普及义务教育,提高高中阶段以上教育入学率。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普遍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意识。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更加融洽,法制建设更加完善。获得丰富的社会资源,为残疾人提供更充分的服务,形成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实现残疾人奔小康的目标,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正确估计和勇敢面对困难,迎接挑战。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