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中老年选手将一展歌喉
“银杏鹰-爱心颂”全国中老年歌手比赛已在北京拉开序幕。
我国中老年人是一个广大的社会群体,随着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其中也涌现了一大批歌咏爱好者。举办此次活动,就是为他们提供一展风采的舞台。此次活动以歌曲为主,分通俗、民族、美声三种唱法,每种唱法又分中年组(35至55周岁)、老年组(56周岁以上)、专业组、业余组。
比赛活动由文化部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和中国老年报社主办,贵州银杏鹰实业有限公司、北京鑫太阳影视文化发展公司承办。(沈文)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报纸副刊作品年赛揭晓
本报文艺版两作品获奖
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共同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复评暨2001年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评选,最近在天津揭晓。135篇佳作从735篇参评作品中选出,分获特别奖与金银铜奖。其中10篇作品被推荐参加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定评。本报的“文艺点评系列”获唯一的特别奖;本报刊载的散文《真情》获银奖。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观察家
文学佳作
如何关注普通人
路侃
最近一个时期,文学创作中出现了一批深情描写、关心普通人疾苦的好作品。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这些作品有许多是由当前最具创作实力的一些著名作家创作的,例如孙惠芬的《民工》(《当代》2002·1)、迟子建的《芳草在沼泽中》(《钟山》2002·1)、陈忠实的《作家和他的弟弟》(《北京文学》2002·12)、黄国荣的《师道》(《十月》2002·1)。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文学现象。
对群众疾苦充满关怀感情,赞美普通人质朴美好的追求与心灵,是这些作品最突出的表现。《民工》写了一对农民父子进城务工的艰辛和他们的追求梦想,非常真实细腻,充满强烈的感情。其中不法工头随意克扣民工工资,民工在城里生活遭遇的歧视,民工妻子在家乡的艰苦劳作与盼望,民工生活折射出的城市与贫困农村的巨大差别,民工面对城市繁华内心出现的心理波动,都在现实主义精神十分强烈的细腻描写中,给人极大的震撼。同时,作品深情地描写了农民朴素的幸福理想,农民在贫困中赖以支撑的来自传统和民间文化的生活方式和情感:那种排队打饭时后背贴着胸膛感受到的暄腾腾的温暖,那种妻子在蒸汽迷漫中忙活的身影,都让民工父子感受到生活中还有属于自己的一份快乐。
青年作家迟子建的作品大都是以满腔热情地关注今日农民的生活状况而闻名的,她的小说总是能把农民生活的真实细节与作家深情的思想关怀结合在一起。这次她的《芳草在沼泽中》选取了一个新的叙述角度,从一个机关小公务员的生活视角,描写了一些被城市繁华所遮盖的普通劳动者的艰辛;误诊造成的孩子终身残疾、农妇的繁重劳作和家庭操劳、下岗工人的四处奔波。在饱含同情的困难描写中,小说特别写了人物对生活的美好理想,让主人公说,在经过大片大片沼泽地时,也能找到芳草,闻到芳香。
在文学关心群众疾苦的作品中,有一篇新人的小说值得一提,这就是雷立刚的《六根手指》(《北京文学》2001·1)。小说描写了目前大学里存在的农村特困生的精神处境问题。主人公因出身贫苦农村而被一些同学看不起,为了改变处境,他改换了父母起的很土的名字;为了恋爱成功,他有意找了一个丑女,但仍然被对方以小市民的世故和精明否决;希望为同学做事,但因为他成绩不突出,没有人选他做班干部;一个美丽骄傲的女同学有意接近他,结果竟是一场愚人的玩笑。主人公不得不问自己是不是“多余的人”。这种描写虽然客观上也反映出主人公的自卑心理和价值观上的误区,但它仍然提出了在青年学生以至不同社会阶层中,如何学会平等待人的严肃命题,值得思考。
文学关心普通人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一些作品对某些落后观念表达出鲜明的批判精神,鼓励劳动者跟上时代的步伐,追求幸福生活。《师道》是一篇人文关怀精神相当浓厚的小说。小说写了一个本应十分幸福的农村教师家庭,母女俩都非常漂亮,但母女两代人却先后都因为美丽而遭到猜忌以至人生挫折,20多年的人生跨度,深刻反映了反对封建意识,维护男女平等,加强心理健康,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作家和他的弟弟》写的是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弟弟,总是把骄傲的心理和依赖的目光倾斜到成了知名作家的哥哥身上,尽管社会环境给许多人提供了发展机会,但弟弟们一个也没有应运而生,只是不断找作家哥哥要求经济支援,借了县长的一辆公用自行车,却把车上所有新部件拆下,换成旧的还回。小说篇幅不长,但对部分农民中存在的封闭保守、不思进取的观念给予了尖锐的、善意的批评,客观上反映出“扶贫应先扶志”,改变落后观念的重要性。
一些长篇小说也在不同程度上描写到对群众疾苦的关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新出版的《楚河汉界》(马晓丽著)是近年军事文学中一部难得的力作,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某种利害的冲突,关系到国家军队和个人的成败命运。其中一些情节辐射到部分国企职工的生存困境。小说中的黄妮娜是军队干部子弟,过去始终受到父母关系的照顾,但在经济改革的环境下,没有学历、没有技能,又不善于交往,总是以骄傲的出身为虚荣的她,终于遭到淘汰。小说的深刻在于,对黄妮娜的描写,客观上反映出人的家庭出身已经不能决定人的成功与否,反映出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不同阶层出身的人正处在社会发展的同一标准、同一起点下,反映出社会的进步,任何人自己不努力,都可能面临淘汰。
此外,梁晓声的《贵人》(《上海文学》2002·1)、孙春平的《叹息医巫闾》(《人民文学》2001·3)、白连春的《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天》(《中国作家》2001·10),都是描写群众疾苦值得一读的作品。前者写的是大学里一个贫困女生的遭遇。后者描写了一个农民老汉家庭,儿子儿媳进城打工,75岁的爷爷和9岁的孙子在农村相依为命的艰难。其中有的情节组合虽然有些推向极端,但对农民群众的感情是真挚的,特别是写到身为抗美援朝老战士的爷爷晚境的困难,令人关注。
着重反映农民、工人的生存困难,表现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描写社会进步与人民的美好理想,批评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落后观念,是最近文学关注群众疾苦的主要内容。这样多的作品,特别是由一些著名作家倾情创作出的佳作,反映出一批作家对人民的满腔热爱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些作品一方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一方面又有很强的社会意义。《民工》创造出新时期文学崭新的人物形象,又折射出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社会变化,反映出庞大的城市民工的生活处境事关社会稳定的大局。《芳草在沼泽中》创造的素朴的意境美,《作家和他的弟弟》对农民表达的思想关怀,都给人深刻的印象。
可以说,文学与人民疾苦有一种天然联系。从《国风》开始,从古典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说起,历史上许多文学名篇都产生于民间和底层人民中。作为社会主义文学,作为党领导的文学家,更有理由应该深情关注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由此而言,文学在表现工人农民和普通群众上还有很大空间。如何在描写他们的生存状况时更深刻地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趋势,如何在感情的关怀中更多地给他们一些思想的文化的帮助,如何在报告他们的生活困境时也有力地写出真实的理想,都是值得文学创作追求的。从历史与现实的文学实践经验说,文学也只有在感情、生活和艺术上更贴近人民,才可能产生佳作。深情关注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必将为文学出现更多好作品提供可能。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侯仁之眷恋古都遗址
王军
5月的一天,在北京西二环东侧,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坐在轮椅上,注视着身旁呼啸的车流。在他身下4米,是800多年前金中都皇宫雄伟的大安殿遗址,而他前方的大道,正穿过这片古代宫城的中央。
他倔强地站起身来,手持拐杖轻走几步。此时,天雨飘散,洗净周围一片葱绿。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的北京所历经的沧海桑田,在这一刻得到了最为真实的诠释。扶杖而行的老者——91岁的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院士,就这样把人们带入久远的历史画境。
这是在北京广安门附近的滨河公园,这片土地,老人过去曾多次探访。后来,他行走不便了,仍情系于此,再来看看一直是他的期盼。
“那是在1984年,我正在美国讲学,听到北京正准备在西二环路建设滨河公园,特别高兴,就写了一篇文章寄回来,发表在北京日报上。”侯仁之边走边说,“我在文章里提出,建这个公园非常重要,因为它正位于金中都宫殿群,这个历史应该让人们知道。”
他的建议得到重视,后来在公园立了一块碑,上面是他写的《北京建城记》。1990年,在北京西二环施工中,在公园及道路地下4米处发现一处大型夯土遗址,经考证,这正是金中都皇宫的主体建筑大安殿,而沿这处遗址的南北一线,还找到金中都宫城大安门等12处。湮没已久的金中都宫殿群状况,终于得到科学而清晰的实证。
“金中都是北京城在历史上作为封建王朝统治中心的开始。元灭金之后,作出放弃中都的决定,并于东北郊另建新城,这就是著名的元大都,也是今天北京明清古城的前身。”侯仁之讲述道,“搞清楚这段历史是十分重要的,不懂城市的历史怎能爱我们的城?不爱我们的城怎能爱我们的国?”
在滨河公园以西数百米,隔着二环路与几幢塔楼,有一个被建筑工地包围的干涸水池,这是金中都宫城的唯一遗存——鱼藻池遗址。老人来到这里,寻找9年前他写下的碑文。可是,碑已不知去向,似乎已伴随着远逝的历史而踪迹全无。老人显得有些伤感,但他得知,北京市有关方面已在考虑整治恢复此处遗址的计划,几分欣慰之情又浮在脸上。这复杂的情感,似乎是历史工作者所无法摆脱的。
他还记得1934年他在燕京大学读历史系时听到的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与林徽因关于北京古城的论述:“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他正是被这诗与画的语言所深深触动,才走进了北京的历史长河。
在北纬40度上下的世界各大城市里,北京城是最长寿的,今天她仍保持着旺盛活力。侯仁之倾其一生,探解着这个古老城市的生命源泉。“我们不了解昨天和前天,怎能更好地了解今天呢?”他又对我们说。(附图片)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中国京剧音配像系列
也说“音配像”
董季翔
京剧音配像正深深吸引着全国广大戏迷,其影响力也在青年观众中日益扩大。人们不仅可以从中领略京剧先辈大师不同流派行当的唱腔艺术;同时又能欣赏到当代著名演员继承发展各自流派行当的表演风格。京剧音配像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我觉得应当让京剧“音配像”的范围更宽一些。京剧已有200多年历史,人才辈出。目前音配像还只有四大须生、四大名旦及与他们相关的同时代名家。这可能受社会技能和种种历史条件的制约,建议是否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向包括港澳台在内的海内外社团或个人征集这些京剧前辈的录音唱片等资料,或许因此而竟得偿所愿。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以她特有的演唱规范和程式,内容的博大和精深著称于世。在今天继承发展中,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篇章。但同时面临着一些精华的失传,例如旦角的跷功。旦角(尤其武旦)踩跷,是京剧传统的一大特色。当年程砚秋、尚小云、毛世来、宋德珠等京剧大师都有深厚的跷功根基。记得上世纪40年代,其时我尚年幼,业余会拉京胡的先父有次带我到杭州“大世界”游乐场专演京剧的戏场(即今东坡剧场)后台,与刀马旦张美娟(解放后为上海京剧团演员,当时有中国第一女武旦之誉)攀谈几句。因是上午,张美娟不曾化妆,而她脚下却紧紧扎着硬跷,神态自若,行动自如。说明张美娟虽不演戏,平时也不忘扎跷练功。先父由此告诉我两个道理:一是学戏的艰苦和不易;二是功到自然成。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要求今天的演员平时也要扎跷练功,也非要求今天的旦角演员也来踩跷配像演出,但至少不应让这一传统跷功绝技失传。因为前辈艺人根据所演古代妇女的形象,千辛万苦创造出来的跷功(有硬跷、软跷之分)一旦失传,岂不可惜。从这里我体会到,今天我们齐心协力,音配像工作一定能做好;这项工作做好了,后人就可以多多受益,传统艺术的精华就可以代代流传,我们就可以减少很多遗憾。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本月话题
耿宝文,河南郑州,工人——
这是敛财
儿子刚上小学二年级,他的那些富有儿童天性的画不但经常“爬”上班组的黑板报,有一幅居然还在市里的一次比赛中获了奖。为了挖掘儿子的潜质,我决定送他去社会上开办的美术班进行强化培训。
我们选择的是离家较近的一个培训中心,学期两个月,学费300元。费用虽然贵了些,但“中心”承诺,授课由省内著名的画家主持。然而,儿子第一天上课回来就抱怨说:“哪是什么画家授课,还没有我们学校的老师水平高呢!”听儿子说,给他们上课的老师刚从幼师毕业,除了让学生照着模型描绘外,别的什么都不管。
儿子第二次参加辅导,我抽空去看了看,授课的果然是一个年纪轻轻的女孩子。我问她,“报名时不是说好由黄老师辅导吗?”女孩一再表示歉意,“黄老师去南京参加会议了,现在还没回来,不过请家长放心,我们绝对保证教学质量。”我虽有一肚子的怨气,但现在发火又有什么用,只好愤愤地走了。到儿子结业,黄老师也没给他们上过一次课。老师倒是换了几个,而且全是刚毕业的,油画、水粉、素描、国画等规定的学习内容只是一掠而过。用儿子自己的话说“浪费我的时间”。其间我也同那里的负责人交涉过几次,但每次都拿各种理由胡乱搪塞。
这样的辅导班,除了敛财,还能干啥?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我看少儿艺术辅导班(3)
顾春军,河北张家口,编辑——
警惕“黑班”
由于“望子成龙”心切,朋友的孩子刚4岁,便被父母牵着小手辗转于各种培训班。朋友说,因为自己少年时代不好好读书,“吃了大亏”,所以要在下一代那里把遗憾“弥补”过来。
一日,朋友带着孩子到我家做客,朋友很是骄傲地让孩子给我露“几手”,特别还提到,让我评判一下孩子的英语说得可好。小女孩皱着眉头,开始了大段“演讲”,我为女孩“大志”感动,但对她那一口洋泾浜英语,却不知该说什么才好。比如,在读“train”(火车)这一单词时,小女孩的发音让人听来,怎么听也像是火车开来的隆隆声。朋友一再要我这个英文专业的出谋划策。我的回答却是:如此误人子弟,不学也罢。依我之经验,英语口语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
数月前,一位熟人来找我,托我在自己工作的报社为他的美术培训班搞点新闻。说白了,就是帮他吹嘘一下,以便好招生。当我问及谁是任课老师时,熟人拍着胸脯说自己教没问题,我不知道,一个没学美术专业的人,怎么能成老师?新闻虽没有搞成,但熟人的美术培训班却开得红红火火。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大部分父母的普遍心态,学前教育、开发智力也没什么错,但问题的关键是,在孩子参加学习班前,最好找“内行”咨询一下,检测孩子参加学习班是否“合适”?同时,最好考察一下,看看学习班是否正规,师资是否有保证,以避免误入名为教育、心系孔方兄的黑老板的圈套。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天地一瞬
祖孙情深 明瑞(山西)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梁祝”舞新篇
赵国政
由梁山伯与祝英台演变的爱情故事,已经数不胜数,仅就舞蹈、舞剧、舞蹈诗来说就不下十几个版本,然而由蒋华轩先生编导、香港舞蹈团在香港、上海公演的舞剧《梁祝》却凸现出山外有山的超越之势。
较之以往的版本,这一版本的优越处首先是老树新枝,令人耳目一新;再就是提升了人物品貌和事件发生的生活基础;三是在嬉雨的动态与舞蹈中道出事物的真相,既适于舞蹈展开,又避开了舞蹈艺术拙于叙事的弊端,以便腾出空间让舞蹈在抒情领域里尽兴驰骋;四是梁祝的相识相交及祝英台身份的暴露,在时间上显然是大大提前了。这加快了舞剧节奏的推进,使梁祝尽早地进入恋人过程,也使男女双人舞更有看头,否则一出舞剧的双人舞总是在两个男人之间进行,从情感到形象,都会有所缺憾。作品还设计了学子们健体强身的晨练内容。开始是类乎太极拳、太极剑式的缓慢舞蹈,继而是激越呼啸的快拳式舞蹈。这种将现代的育人观念与古代的健身操(各式拳剑)相结合的形式,不仅与静态的苦读场面形成反差,也张扬出舞蹈本体,并强化了古代书生的阳刚之气。
第三幕从“十八相送”那样的大段双人舞到二人化为蝴蝶的舞蹈设计,更多地用浓墨重彩的写意手法发挥了舞剧艺术的抒情作用,尤其对二人因情殉难的处理特别震撼人心。从天幕到边幕悬挂着满台的白纱,梁山伯将这些白纱一一撕下,终于被瀑布般倾泻的白纱埋葬,形成坟冢。眼看恋人已去的祝英台则将余下的纱条及整个天幕一起撕去,顿时产生了天崩地裂的效果。
作品中也有大量藏族舞蹈素材,因经过了咀嚼消化,所以如不留意,很难觉察。编导的体会是,选择舞蹈素材越原始越好,只有原始才更能编出民族的味道;创作手法上越新越好,只有出新才不致露出素材的痕迹。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折子戏评比暨青年戏曲演员大赛在即
文化部与湖南省人民政府6月25日至7月8日将在长沙市举办“全国戏曲精品折子戏评比展演暨青年演员大奖赛”。各地文化部门和中国戏曲学院共推荐了85个代表性剧种的折子戏,经文化部审定,有65个折子戏参加展演。展演节目包括川剧、晋剧、秦腔、汉剧、粤剧、闽剧、高甲戏、湘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等40多个剧种。在展演之际,将同时举行戏曲青年演员大奖赛。
(陈樱)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于乃久在北京放歌
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首届音乐学研究生于乃久的“毕业音乐会”最近在北京国图音乐厅举行,总政歌舞团交响乐团伴奏,郑健执棒,瞿弦和主持,曲目中外兼顾,观众对于乃久的歌喉时时报以热烈掌声。
于乃久是活跃在音乐舞台上的一颗新星,在军内外的重大演出、比赛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曾在各类全国声乐比赛中获大奖。
于乃久曾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1999年又考上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音乐学专业研究生,师从李双江教授。三年来他潜心学习,并对军旅音乐发展、军旅音乐家、声乐教学、连队歌唱形式等方面深入研究,把学习中的体会和理论认知运用到专业的实践中,渐渐从“自发状态”进入到“自觉状态”,演唱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许立言)(附图片)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门文元
舞坛常青树
我国杰出的舞蹈艺术家门文元从艺50年纪念活动最近在沈阳举行。来自军内外的艺术家、文化部门的领导专程由全国各地赶到门文元工作、生活了50年的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向门文元祝贺,并聚集一堂,研讨他的艺术历程、创作特色、艺德人品。
门文元是一位军队艺术家,50年来始终深入在官兵之中,为他们而舞蹈为他们而创作。当他从一个大连渔民之子成为舞蹈之子时,就在战斗的第一线刻苦磨练自己,不但提高技艺,并且提升了境界。他编排了许多军事题材的作品,反映战士的情趣和节操,深得观众的喜爱。许多与他共同战斗或者共事多年的艺术家和战友,深情回忆他五六十年代的舞台英姿,也回忆他在《中国革命之歌》,在《光明赞》,在春节晚会等重大文艺活动中的出色表现。他总是不计得失,编导兼擅,于困难处见襟怀见才能。
门文元编导的许多作品,也是我国当代的艺术杰作,在舞坛享有盛誉,有的已成为一个时期的代表作,或者带动了一种创作的风格。《金山战鼓》、《蝶恋花》、《月牙五更》、《土里巴人》、《大漠女儿》、《黄河水长流》、《悠悠雪羽河》、《太湖鱼米乡》、《阿炳》、《雪花啊,雪花》等舞蹈和舞剧,曾相继获得文华大奖、文华新剧目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艺术节大奖、全国舞蹈“荷花奖”。他的足迹既行进在边防线上,又遍及祖国各地,所以,湖北、天津、辽宁、新疆、江苏等地的文化部门都由领导带队,在“门文元舞蹈艺术研讨会上”热情发言,代表各地政府和观众,向他表示由衷的谢意。一部由舞蹈界知名人士写成的研究门文元艺术的专集也于最近出版。
门文元虽然已68岁,但艺术之心常青,他最近又和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一起,创作、编导了歌剧《羽娘》,以动人哀婉的故事情节、悲壮雄险的边关风情、独具一格的舞蹈编排、声情并茂的音乐设计,让人为之一震。他的才华已经超越了舞蹈,扩展到了整个舞台艺术之中。(附图片)
歌剧《羽娘》。(摄影:程功)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