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地名文化谈
地名有点乱
唐辛
近日读报,看了几位作家从历史的文化的高度谈地名,本人工作在基层,想从实用的角度谈谈。
地名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它不仅有历史的文化的意义,更多的是它要为人们的出行和职能部门的管理提供便利。老百姓出门办事串亲戚、访朋友要找到准确的地点,职能部门管理要准确地确定位置,这些是地名的实际意义。如果地名不准,势必造成不便,甚至带来混乱或出笑话。
近年来,随着城市危旧房改造的大面积展开,许多街巷胡同消失了,一些新的供人们行走的道路不断产生。如何及时、准确地命名这些新的地名,确实很重要。
前些天,看到北京某报纸上的一篇文章。作者惊讶于公共汽车的售票员和当地群众不知道“广安大街”在哪里,其实这没什么可惊讶的。因为“广安大街”从准确的地名角度来讲,它并不存在。它是新闻报道制造出来的,就像“平安大街”一样。因为它们是北京市的重点市政工程,是和长安街平行的一南一北两条重要的交通大动脉,北边的一条路上有个平安里,南边的有个广安门,都有个“安”字,平安、广安、长安,挺吉祥,也挺喜庆。新闻宣传部门利用这个巧合,在宣传报道上叫一叫,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真要正式命名,却要慎重才行。因为它们都不是新开辟的大街,而是在旧路上拓宽的。“平安大街”是由东四十条、张自忠路、地安门东大街、地安门西大街和平安里至官园新拓路(现地图上已标为平安里西大街)组成。“广安大街”则由广安门内大街、骡马市大街、珠市口东大街、珠市口西大街和广渠门内大街组成。其中的张自忠路和骡马市大街都有历史的文化的意义,如果命名新街名,这两个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地名势必消失,需要慎重对待。一旦生米做成熟饭,再改就不易了。
所以,命名新的地名也不那么容易,既要考虑到历史和文化的延续,又要方便人们的出行、认找和部门管理的准确定位。过去,北京的有些街巷太长,门牌号码多达几百,要找一个单位或住宅往往很麻烦,也给公交车设站带来问题,站名往往就很难起。报纸上和电视里都说过的,北京的公共汽车站站名的错乱问题,有的一站俩名甚至仨名,搞得老百姓稀里糊涂,很不方便。甭说外地人,北京人也照样糊涂。现在,有些新修的大街更长。无奈有时只好就近找个大单位或名胜古迹定做站名。过去,公交一统天下,还好办。现在多家竞争,如果没有及时统一协调,就会出现一站多名的怪现象。要想解决,其实不难,有关部门统一协调一下就成。难的是随着市政建设的发展,一些街巷、胡同消失了,一些新的有一定宽度和长度的马路出现了,门挨门、户挨户的多门牌现象被整栋的大楼所取代,有些地段可以说没有一个门牌或单位,怎么起名呢?如果没有地名,出了问题,怎么报案呢?
说到地名,有时它还和单位名称连在一起用。但是,时间一长,单位一搬家,往往会带来混乱甚至尴尬,在我们这里就有这样的事。如果您手边有一张“宣武区地图”,您会发现在市府大楼南边的一条街叫范家胡同,而这是绝对不对的,因为胡同一般都是老地名,要有门牌号有住户,而这条街的北边是机关大楼,南边是家属楼群小区,一个以范家胡同命名的门牌也没有。那么为什么地图上标出了范家胡同这个名称呢?原来在这条街上,有一个储蓄所叫范家胡同储蓄所,所以“区地名办”的同志在绘制新地图时,就把它标上了。可是,据我所知,这家储蓄所几十年前是在市府大楼北边创建的,那时就叫范家胡同储蓄所,后来才搬到南边去的,在南边呆了也有十几或20多年吧。所以,“区地名办”的同志误解了。最有趣的是:这家储蓄所如今又搬回了北边,而且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新装修的门面上,烫金的大字赫然写道:范家胡同储蓄所。真不知该说什么好!
在我们住地附近,还有一个幼儿园叫和平门幼儿园,可它根本不在和平门附近,它在宣武门西边的胡同深处。幼儿园的孩子家长如果临下班时,忽然有点儿事,委托同事朋友去帮忙接孩子,这位同事朋友若按地名去找,那麻烦可就大了。(作者为北京宣武区居民)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每月话题:书价别离谱(七)
吕正士,山东青岛,教师
——莫掏孩子腰包
近几年,图书价高已是不争的事实。一本236页的《中国小说精粹》售价24元,一本16开18页的《怎样画梅》售价8元。如此高价不要说工薪族望书兴叹,就是白领阶层也得掂量再三。高价格导致书市冷淡,冷淡的书市又逼使书价升高。这种“价高—冷淡—再提价—更冷淡”的恶性循环,使书市、读者“双败”。尽管书店绞尽脑汁想法促销,实行敞开式销售、论斤称书等方法,但由于书价居高不下,书店里只能出现看的多买的少,表面上红红火火,实际上利润不高、经营维艰。
为了多赚钱,出版商看好了幼儿、少年这块“大蛋糕”,近几年幼少图书价格大幅上涨。仅以小学语文第三册为例,1993年出版的为77页,售价1.16元,而2000年10月出版的则为89页,售价7.01元,七年涨了五倍多。而一些幼儿读物价格高得令人咋舌。一本仅28页的《新丁丁历险记》,定价竟达13元。一本16页的《念古诗》售价7.50元。幼少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人们不应只在“六一”儿童节为他们发礼品、办实事,而应时时、事事关心他们,尤其要多为他们生产价廉、量足、质优的精神食粮,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将来好为振兴中华多做贡献。那种为了自己的腰包鼓而去掏幼少口袋的做法,实在是一种短视和悲哀。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沧海忠魂》亮相“京剧节”
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继京剧《香江泪》和《妈阁紫烟》之后创作演出的又一大型新编历史剧—京剧《沧海忠魂》,12月4日在南京奏响第三届中国京剧节的开场锣鼓。
《沧海忠魂》以公元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清政府统一台湾事件作为历史背景,讲述施琅与郑成功两家抛弃个人恩怨,以国家统一大业为重,从而收复台湾的感人故事。
《沧海忠魂》由京剧花脸表演艺术家李长春出演剧中的主要人物施琅;施夫人由张派传人张萍出演;朱宝光、马翔飞、刘金泉、贾琦、王宇波、丁晓君等实力派演员都在剧中担任角色。
《沧海忠魂》是一部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历史军事题材的戏剧,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该剧结构严谨,布局合理,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鲜明,唱词道白准确流畅,唱腔设计新颖,具有较强的观赏性。(袁小海)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戏校举行获奖者汇报演出专场
由首都老艺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推新人大赛,特设了戏曲专业赛,中国戏曲学院附中的张鑫、刘珊珊、王曦、杨阳夺得表演、京胡、司鼓4项金奖。12月1日,全国推新人大赛组委会在京举行了戏曲组金奖获得者演出专场。获奖演员演出了京剧《扈家庄》、《赤桑镇》、《断桥》等折子戏和器乐合奏节目。
中国戏曲学院附中是一所为全国培养戏曲人才的中等专业学校,设有戏曲表演、戏曲音乐、舞台美术、影视表演等专业,多年来为全国艺术院校和表演团体输送了大批演职人员。(周文)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观艺录
秋的感悟
——话剧《秋天的牵挂》观后
黄维钧
秋天,收获的黄金季节,但在《秋天的牵挂》里,以保卫绿色家园为己任的林业公安局长王栋的心目中,秋天又有抹不去的苍凉和无奈,因为他魂绕梦牵的大森林叶将飘零,草要枯萎,满目苍翠将被注入萧条之气。但这不是感时伤怀者心灵痛楚的呻吟,这位坚强不屈、无怨无悔的森林护法人深知裸树枯草正积蓄着更大的生机,以待来年,还大自然一片更加旺盛的浓绿碧青。《秋天的牵挂》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它正面切入引起巨大社会关注的生态保护主题,表现了人们对保护生存基础和精神家园的危机感和觉醒,昭示着贯彻森林法的重大意义和严峻斗争。令人欣喜的是《秋天的牵挂》没有那种为直白说明主题从概念出发编织故事、在艺术上味同嚼蜡的所谓定向戏的通病。《秋》剧是一出有丰富人文内涵、哲理思辨和诗情画意、舞台呈现也相当精彩的好戏。
《秋》剧中几个主要人物都是当年下乡插队时进入林区的老知青,岁月更迭,他们因志趣不同而走着各自的人生路。
戏的冲突设置、人物定位、人物关系的交织,造就了《秋》剧的文学品位和抒情心理剧的审美走向。戏剧冲突贯穿在森林公安局长王栋和副县长高凡之间,这条冲突线连而不断,紧拉慢唱,虽有不可调和性,却无剑拔弩张的暴戾之气。王栋要保护大森林,有序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坚决制止超额滥伐和偷盗行为。高凡为了创收,满足外来家私厂对木材的大量需求,允许超额3倍采伐森林并纵容偷伐私卖的犯罪行为。作者没有实写盗伐与反盗伐之间的斗争而使此剧成为公案戏或情节剧,笔锋转向剖示人物的心理机制和人格品位的高下。王栋原本具有竞争县长的资质和威望,但是他淡然面对权力的诱惑,为保卫生存家园而进行无私斗争;高凡也并不是不认识过度采伐的恶果,他急于做出成绩的深层动机是为竞争县长职位增加砝码。通过采伐数量之争,作者让我们看到的是面对权力的两种态度、欲望和行为方式。剧中的王栋、陈红、兰玲、孙华都是性格鲜明的人物,人物之间没有展开肥皂剧中那种俗不可耐的情感游戏和廉价的爱海沉浮,他们都敞开心怀,坦诚相见,互相尊重,显示了现代人的精神文明。《秋》剧以保护大森林为贯穿线,编织着几个人物的人生境遇和生命历程,在一个现实针对性很强的命题中,完成了对人的精神情感的描摹和心灵密码的解析。
剧作家孙德民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秋天的牵挂》实现了他的创作个性。他在戏中注入了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体验,真切的人生感悟,和谐崇高的精神追求,运用具有较强思辨性又诗意盎然的优美文体,在相当充实的戏剧情境中赋予精神遨游的空灵,使这个隐约能听到金戈铁马之声的戏具有涓涓细流入心怀的审美意味。执导此剧的张仁里准确精到地把握了戏的品格,把思辨、诗意、此剧特有的语言风格和话剧的写实性,表演的生活化处理得熨帖自如,自然清新,使人在赏心悦目中接受崇高情怀的熏陶。此剧的舞美设计和制作也让我们看到了写实舞美并未老去、并未减色的艺术之美。层林叠翠,苍莽葱郁,月光洒落,艳阳流泻,溪水潺潺,雾霭飘移,小路隐没,木屋炊烟,人在画中,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呈现和礼赞,而是此剧精神意境的具象化。这不是艺匠式的对戏剧环境的说明,而是有意味的形式之美。此剧近日进京演出时,受到首都观众的一致称赞。
(附图片)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别说戏剧没人看
——第七届中国戏剧节札记
本报记者 刘玉琴
戏剧不景气已人所共知,“戏剧离观众越来越远,看戏的人越来越少”也是常听到的议论。但在南宁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上,参演的36台近年来创作的剧目中,有些戏却与观众很投缘,剧场内人气很旺,剧场外一票难求,原计划演出两场,后加演至5场。于是不少人感慨,戏不是没人看,只要是好戏,依然能够风光无限。
细思之,这些让观众丝毫不吝啬掌声、叫好声的戏,原来都是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达到和谐统一的戏,都在出“新”上下了功夫,让人看到了戏剧艺术的无穷魅力。
取材角度独特,形式不落俗套
戏剧节上的一些剧目选材视角独到,注重向题材的广度和深度开掘,在众多历史、现实题材的戏剧中别开生面,手法和风格有新的追求,适应了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需求。
粤剧《驼哥的旗》是一出描写小人物的戏,但却别具一格。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岭南山区小饭店掌柜驼哥在国、共和日伪的拉锯战中,为了生存委曲求全,遇事忍让。国民党来了他挂起青天白日旗,东江纵队来了他挂起红旗,日寇来了他又挂起膏药旗。后来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他终于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毅然挂起红旗迎接东江纵队。
以往描写抗战题材的戏很多,一般都是正面描写,写大人物、地下工作者,而此剧寓重大主题于小人物的命运与视野之中,全剧具有历史的厚度与真实。
同时这出爱国主义的抒情剧是以喜剧的形式来表现的。喜剧的情节,喜剧的手法,粤剧中还第一次让丑角做了主角。扮演驼哥的演员原是生行,此次突破生行,以丑行应工,将驼哥这一喜剧人物演得机趣自然。现在的戏剧创作中,喜剧太少,丑行的戏太少,而生活与舞台又太需要笑与欢乐,所以《驼哥的旗》从剧本到人物塑造多方位出新,以喜闻乐见的样式赢得观众的喜爱也就不足为奇。
话剧《“厄尔尼诺”报告》也以新颖的视角透过转型期的社会人生,让人听到了当代中国人精神领域里传来的具有震撼力的隐隐雷声。故事虽然在一个家庭、一个场景、一天之内展开,但严格的戏剧样式里却表现出鲜活的生活,鲜活的人物,给人以极大的审美满足。话剧《岁月风景》、京剧《春秋霸主》、越剧《李清照》等都以别样的选材和形式演绎了令人赏心悦目的故事。
传统剧、名著改编另辟蹊径
几十年前,戏曲创作曾提出三并举方针,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偏一不可。近年来,随着传统戏在我国戏剧舞台的居高不下,传统戏如何常演常新也一直是戏剧人关注的问题。戏剧节上,几出改编自传统剧、名著的作品以其生动的戏曲性、情趣性、雅俗共赏性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锡剧《珍珠塔》改编自同名剧目,讲述了一个嫌贫爱富、世态炎凉的老故事。编剧将原先要几个晚上才能演完的连台本戏浓缩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内,剪除枝蔓,在“塔”和人情上做文章,打破以往传统戏的套路,突破以唱为主的框架,改正剧为喜剧,增加人物身段动作,以高度戏曲化的手法和机智幽默的语言,突出了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对比,体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于是,一个古老的戏套子被演绎得新意迭出。
川剧《金子》是根据曹禺的话剧《原野》改编的。它将原剧的男性主线变为女性主线,把“复仇戏”改编成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戏,突出了人性的变异和回归。《金子》的改编既有创新,又不失原著精神。潮剧《葫芦庙》、越剧《洗马桥》、歌剧《司马迁》的改编也都穿透历史,观照现实,具有着浓厚的时代气息。
相互借鉴,优势互补,戏剧更显活力
坚守自身剧种的本体,吸纳其他剧种的优长,将戏剧弄得好听好看,已成为当下戏剧舞台的一种追求;而各地人才的优势组合,强强联手,也同样是为了让戏曲更有观赏性。
舞剧《妈勒访天边》是舞蹈与文学的一次结合,剧中的舞蹈,无论是单人舞,双人舞,还是群舞,都体现出丰富的文学内涵。舞蹈的造型又借鉴了壮族花山岩画的一些动作,歌队吸收了西方戏剧的特点,具有很强的仪式性。民族音乐剧《白莲》是戏剧界高手联合打造的剧目。此戏的导演、作曲家、舞美、灯光及主要演员由北京、山西、广西等地选聘而来,柳州歌舞团、柳州桂剧团等7个艺术院团参加演出。联合协作的结果是将最新的理念融入剧中,集体的智慧碰撞出闪亮的火花,一台有歌有舞有故事的音乐剧让观众喜爱。
综观戏剧节上观众为之叫好的戏剧,无一不是选材、改编、形式上锐意出新、雅俗共赏的剧目,由此我们欣喜地看到戏剧不断求新求变,在变中发展的轨迹。这些戏既有高度戏曲化的手法,也有机智有情趣,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剧中所表现的人与事与观众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容易产生共鸣,能使观众获得艺术享受。不少戏采用喜剧手法展开,观众对于幽默与快乐的热烈回应,也多少透露出戏剧舞台的未来发展趋势。戏剧以观众为本,努力拉近台上台下的距离,正使戏曲的本质得到回归和进一步提升。
戏剧节遗憾也挺多
戏剧节是人民的节日,也是戏剧人自己的节日。在10多天时间里,几十台从全国选调的优秀剧目轮流上演,戏剧人相互观摩,相互切磋,取长补短,正是学习提高的最好机会。可是戏剧节期间,来自各地的参演剧团却无缘观摩别人的演出,他们跋山涉水而来,紧张忙碌地演完之后,又匆匆打道回府。剧团的演员们说,我们太想看看别的剧团的演出了,可是团里的经费不允许。一个参演剧团少则三五十人,多则七八十人、上百人,他们仅几天的吃住行和搬运道具费等就得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再让他们安营扎寨住下来踏踏实实地看戏,他们呆不起。
戏剧总是要发展的,要与时代接轨,要满足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这一切都需要扩大视野,广吸博纳,而演戏的人看不了同行的演出,不了解眼下戏剧发展的走势,不熟悉普通观众的切身感受,只关注自身一团的成败得失,创作和表演如何提高?这个问题说到底是经费问题。剧团没钱,主办方没钱。可是如果将花费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开幕式晚会弄得节俭一些,再为剧团安排几场商业演出,是不是可以改变现状?
此次戏剧节上演的剧目都称之为优秀剧目,有的剧目相当不凡,可以当此殊荣;有的剧目却令人不敢恭维。从编导演哪个方面都看不出“优秀”的痕迹。可能是有关部门在挑选剧目时“心太软”,要照顾的方面太多;也可能是戏剧不景气,剧目缺乏,挑不出更好的,只好权且以之充数。戏剧节是戏剧艺术优秀成果的集中展示,代表着近几年戏剧创作的最高水平。如果质量不行,会弄坏了观众的胃口,跌了戏剧节的份儿,甚至坏了戏剧的名声。
此次戏剧节,中国京剧院、中国评剧院等10余家中直院团无一团参演,甚至连北京地区也无剧目参演,这是挺大的遗憾。中直院团素有“国家队”之称,北京地区剧团的实力也令人注目,他们的参与无疑会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导向性,对各地院团的剧目建设和艺术提高有着借鉴和促进作用。他们的缺席,不知是缺乏经费,还是缺乏成功的剧目,抑或是不愿屈尊与地方剧团同时献艺?也有人分析,地方剧团参加戏剧节是为了获奖,以获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和肯定,而国家级剧团不存在这个问题,他们已多次获得各种殊荣,所以参加戏剧节对他们来说意义不大。平心而论,如果有中直院团的加盟,戏剧节的总体水平或许会更高一些,戏剧节的质量可能会更好一些。
(附图片)
1、川剧《金子》
2、越剧《梅龙镇》
3、粤剧《驼哥的旗》
4、锡剧《珍珠塔》
5、话剧《“厄尔尼诺”报告》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文化点评
广告也要讲分寸
朱国良
走在街头,坐上汽车,翻开报纸,观赏电视,广告差不多是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东西。可以说,广告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同时,一则好的广告,从文字到画面,从动作到形象,如果含蓄而恰到好处,动情而恰如其分,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时下有的广告则做得有些过分了,有的还挺滑稽,以不收礼为前提,结论却是“收礼只收×××”;有的则以“天下第一”自居,一股“我花开后百花煞”的“霸气”,别人尽是“不如我”,岂有一点“我不如”!
常言道:“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越是沉穗的谷子越是低下头。”有了这种内质,如果再加上宣传就锦上添花了。但即便这样,这里也有一个如何把握、怎样对待的问题。俗话说“满口饭不能吃,满口话不要说”,讲的就是做任何事都要有分寸。由此,我想到了两处名胜。一是扬州瘦西湖,在一亭子里,有一副对联如同广告牌:“借来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这对联是实在的,恰如其分地道出了这处胜景的特色。瘦西湖比杭州西湖和镇江金山来,自然要逊色,但可取之处在于这名胜善于扬长避短,只夸自己的“瘦”,更不羞于自己的“小”,还很谦逊地说是从人家那里“借得”、“移来”的,好坦荡啊!另一处则是位于苏州天平山上的白云泉,细流晶莹,如珠似玉。行家有论:此泉决不比那些号称“天下第一泉”的泉水逊色。然而在泉边的岩壁上,却刻着五个大字:吴中第一水。
这“第一水”之谓,与“瘦西湖”之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由此想到杜甫、李贺、欧阳修、郑板桥笔下好马的“瘦”,名花的“瘦”,字体的“瘦”,秀竹的“瘦”,就感到这“瘦”又是多么可爱和与众不同。同样,“吴中第一水”亦妙在不以“老子天下第一”的架势吓人。虽然它也称第一,但只是说自己是区域很小的“吴中第一”,况且还把一个“泉”字,换成了一个“水”,则愈加显出谦逊的风度、开朗的气质。
这两处风景,不仅仅是对做广告的隐隐借喻,也是对做人处世的暗暗劝谕。在生活中,有些人觉得自己比天高几分,比地厚几寸,一开口,就霸气十足,火气蛮旺,有点“舍我其谁”的味儿。还有的人则是独断专行,“选择拍脑袋决策,再拍胸脯保证,后拍屁股走人”,便是这些人行径的绝妙画像。其实到底有多少货色,旁观者是清楚的。有鉴于此,为人还是实事求是、实实在在一点好,还得先把人做好,人做不好,有再大的本事也没有用。中华民族历来强调个人的品德修养。孟子曾经提出,人要有“羞恶之心”,“是非之心”;魏征也曾说过:“骄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显然,银样镴枪头的装扮,硫化铜充金子的作伪,终究是长久不了的。
“尊者有谦而更光明盛大”,这层意思在为人处事上是颇为深刻的。其实不论是扬州的“瘦西湖”,还是苏州的“第一水”,游客“到此一游”,或见烟花三月,柳条依依,桃花灼灼;或看源头活水,琴瑟琮琮,飞泉溅溅,同样会感到极美、极乐。在这“雅兴”之余,我觉得那还是一块“警策牌”:对心里只有自己、目中毫无旁人和群众者,分明是一种十分婉转的规劝和诚恳的告诫。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大自然探险》丛书出版
刘先平新著《大自然探险》纪实丛书近日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丛书分为《寻找魔鹿》、《寻找猴国》、《寻找香榧王》、《寻找相思鸟》4本。
人类与自然矛盾的激化,迫使人类重新审视与大自然的关系,并终于走出“大自然属于人类”的误区,认识到人类属于大自然,人与自然只有和谐发展,才能共存共荣。刘先平二十年前开始野生动物考察活动,多年来一直在这块土地上耕耘,著有长篇小说《云海探奇》等。后来作者将创作集中到大自然探险纪实上,《大自然探险》丛书正是这类作品的结集。作者以边走边看边说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探险中的奇闻奇遇,展示了野生动物世界的魅力。
科学家位梦华撰写的《两极科学历险》系列图书,也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此书将科学与文学巧妙结合,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徐闻)?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荣宝秋拍精品荟萃
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2001年秋季拍卖会将于12月8日在北京开槌,油画、中国书画与瓷器杂项三个专场共推出文物及艺术品1150件。为了保证拍品质量,荣宝斋提供了库存的一些藏品。因此,此次拍卖可以说是精品荟萃。其中有明代唐寅的山水画,清代金农、赵之谦的书法,近现代艺术家齐白石、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潘天寿、张大千等人的力作,特别是清代袁江的《秋山仙境》立轴,既是画家本人的精品,也是中国古代画界的佳作之一。(美三)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周易》金版面世
一部纯金版《周易》在京出版。出版会上,杨汝岱、费孝通、于光远、任继愈以及文史、科技、出版、军事界60余位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推出黄金版《周易》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国际间交流。
金版《周易》以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周易本义》为蓝本;金纸制作和印刷使用了当代最新的科研成果,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内涵。该书已被国家图书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珍藏。(文息)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