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科技)
专栏:
农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
编者的话
农业生产的周期本来就比较长,而一项农业科技成果的研究周期更长。“九五”期间,我国广大农业科研人员顽强拼搏,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1200余项,累计新增产值700多亿元。
尤其令人振奋的是,在农业基础研究和高技术方面,取得诸如转基因抗虫棉、超级稻等一批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重大科研成果,为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版今天编发一组文章,向读者全面展示这些重大成果,并希望能以此加速这些成果的推广。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党建理论的一个重大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社会进步标准的继承和发展,对新世纪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我国农业发展特别是农业科技事业发展的历程再一次证明,只有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当前,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份额已超过42%,农业科技创新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为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做出了巨大贡献。农业科技的突出成就,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农业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和创新,为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供给特别是食物安全提供了可靠的科技支撑。我国人多地少,农业资源匮乏,必须立足于提高资源产出率,提高单产水平,保障食物安全。“九五”期间,农业科研在动植物育种、重大动植物病虫灾害防治、节水农业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共获得各类科研成果1200余项。目前,我国谷物、棉花、水果、肉类、禽蛋、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总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
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九五”以来,一大批先进农机具、田间管理技术和饲养技术在生产中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方式,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九五”期间,国家重点推广了十大先进农业技术257类,新增产值700亿元以上。
农业科技发展领域的不断拓宽,为优化农业结构、促进产业技术升级提供了广阔前景。由于农业科技发展领域的拓宽,农产品加工技术受到重视,以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精深加工、医药及生化物质提取等发展较快,使农业的内涵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扩展,由初级产品生产扩展到食品、生物化工、医药、能源等多级产品生产。农业生物技术的崛起,不仅丰富了植物育种手段,而且带动了动植物种苗繁育、动物胚胎工程、基因工程疫苗、分子诊断试剂、生物农药等领域的产业化,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先导和国民经济新的生长点。
农业科技日益与农业劳动者结合,为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和生产技能、拓宽致富门路奠定了重要基础。“九五”以来,国家十分重视农民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先后实施了“农科教结合”、“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西部大开发农民培训计划”等政策与措施,加强了科学普及和职业技术培训,促进了农业科学技术与劳动者的结合。通过教育、学习、培训等多种途径,普遍提高了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拓宽了农民的致富门路,农业科技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九五”期间,通过各类推广计划,共培训农民4亿人次。
进入新世纪,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科技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业结构要进行全局性、战略性调整,需要以动植物新品种创新为突破,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是现阶段我国农业的头等大事,需要以农产品加工业技术为龙头,大力开发推广农业产业化技术;我国加入WTO在即,农业必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实现技术跨越,加快传统农业的技术改造,显著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要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农业技术为重点,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农业技术。农业科技工作任重而道远。
我们要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揽农业科技工作的全局,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促进农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附图片)
上图:由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双低高产多抗油菜新品种“中油119”。游燎汉摄
下图: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育出的体细胞克隆山羊“阳阳”,标志着我国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席农达摄
左图: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培育的“国抗号”系列抗虫棉。
左下图:由中国农业大学选育的优质玉米新品种“农大108”。
右下图:由中国农业大学选育的节粮小型褐壳蛋鸡。季华供稿
第11版(科技)
专栏: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苗文新
“九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在许多领域都取得重大突破,对促进我国农业由主要追求数量向注重质量效益的根本转变,加速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根本转变,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农业发展由过去的资源约束变为受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日益突出,对农业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果我们不能在农业科技进步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就难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竞争力,就难以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为此,农业科技工作必须根据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五中全会精神,适应形势,转变思路,围绕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中心任务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目标,大力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加快现代科技向农业的全面渗透,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整体水平,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转变。
当今世界农业科技飞速发展,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形成。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全面贯彻《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战略部署,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进农业科技革命,促使我国农业科技跃居世界先进行列,为实现“十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11版(科技)
专栏:
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
农业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是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当代农业生产力的制高点。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应对加入WTO后农产品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整体提高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特别是提高农业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水平。
“九五”期间,国家实施了攀登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一批重大农业基础研究项目,取得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如作物高产高效抗逆的重要生理问题研究,通过对我国现有高、中、低产的多个水平上的产量形成的生理学研究,建立了以较少的资源投入获得较大增产效益的理论体系,提出了适合我国特点的、使作物产量在高效、抗逆基础上达到新的更高水平的生产调控指导原则;粮棉作物五大病虫害灾变规律及控制技术的基础研究,阐明了棉铃虫迁飞扩散规律,明确了棉铃虫爆发灾变的原因及稻瘟病灾变规律,探明了褐稻虱在长江中下游稻区灾变规律等。已成功应用分子标记制作了水稻、棉花、油菜、玉米等几十种作物的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并定位了一批重要的与抗性、产量和品质等相关的基因;在畜禽方面,确定了决定猪产仔数的主效基因,鸡性连锁矮小基因等,总体研究水平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些研究加深了我们对动植物一些重要性状功能基因的认识,为深入研究和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农业高技术产业化方面,“九五”期间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水稻方面,建立了完整的两系杂交水稻的理论和技术,两系法杂交水稻组合累计种植5565万亩,每亩比当地主栽品种平均增产50公斤以上,实际增收稻谷27亿公斤以上,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小麦方面,通过传统育种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育成抗白粉病基因、抗赤霉病基因、黄矮病基因优质新品种扬麦10号、生抗1号、张春19号等,已累计种植1100多万亩,平均每亩增产20公斤。抗虫转基因棉花研究方面,经过多年攻关,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完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杀虫蛋白基因的人工合成,转基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功研制高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棉花新品种(系)。抗虫棉在8省(区)已获准商品化生产,累计推广种植550万亩,实现经济效益7.7亿元。大豆方面,继1993年率先在世界上育成第一个野生型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OA和同型保持系OB后,又育成了栽培大豆不育系YA和同型保持系YB,并于1995年实现了三系配套。“九五”期间,育成了覆盖东北和华北,回交五代以上的不育系和保持系百余对,恢复性好的恢复系30余个。目前,已筛选出3个高优势组合,参加了吉林省大豆区试,为大豆杂种优势的大规模生产利用创造了条件。在动物转基因和胚胎移植技术方面,利用基因工程酵母菌生产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酸酶基因产品,并已实现产业化生产,其中,用于淡水鱼类的中性植酸酶基因及其基因工程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利用胚胎移植生产胚胎牛、羊的技术已经成熟;结合转基因技术使动物乳腺成功地表达了外源基因,如转基因牛表达人血清蛋白和转基因羊表达人抗胰蛋白酶基因,为利用动物乳腺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物奠定了良好基础;我国培育的转基因鱼生长速度比对照鱼快30%以上,生长速度快含生长激素基因的转基因猪也已培育成功;在海水养殖动物的多倍体育苗育种和性控技术方面,一系列我国海水养殖业中最有代表性的牡蛎、扇贝、对虾、鲍鱼等海洋生物的多倍体育苗成功及其产业化技术的突破,将对我国整个海水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农业重组微生物也取得了众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我国农业信息技术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化和数字化全面加快发展,为我国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打下了良好基础。已建成了“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中国作物种系资源信息网”等大型信息系统和专业数据库。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得以应用和推广,在农业资源测量、环境与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病虫害和水旱灾害预测预报以及灾情评估和减灾对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和决策咨询。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既是新农业科技革命的重要标志,也必将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第11版(科技)
专栏:
凝铸科技剑潜心为“三农”
——“九五”我国农业科技十大进展
农业部科教司司长牛盾
“九五”是我国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阶段,围绕攀登科技新高峰、服务农业主战场的主题,农业科技工作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分别在十大领域相继取得重大进展,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农民的增产增收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条件。
一、种子工程:新品种高产优质
据统计,5年间共育成水稻、小麦、玉米等18种主要农作物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411个,获国家后补助品种276个,创造出719份优异育种材料。选育的水稻新品种“中香一号”品质与泰国名牌大米相媲美,而产量超过泰国米一倍;面包小麦济南17、中优9507等综合品质达到美国与加拿大优质小麦标准。通过强化常规育种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结合,大大提升了我国整体的农作物育种水平。继培育出单价转基因抗虫棉之后,我国已成功地将双价抗虫基因直接导入优良棉花新品种(系)中,培育出居世界领先水平的第二代转基因抗虫棉。
二、超级稻:亩产接近800公斤
“九五”期间,通过采用杂种优势与理想株型相结合的育种技术路线,全国主要育种单位通力合作、联合攻关,中国超级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培育出一批在生产上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常规稻品种和杂交稻组合。杂交稻先锋组合“两优培九”和“协优9308”在湖南和浙江百亩试验田亩产近800公斤,小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汕优明86、Ⅱ优162、沈农系列粳稻新品种等在20多个百亩片和9个千亩片亩产700公斤以上。这一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对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改善水稻品质,保障21世纪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畜牧业:六畜兴旺效益高
选育出一批畜禽新品种(系),其中新杨褐壳蛋鸡高产配套系通过国家审定、打破了进口种鸡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继荷斯坦牛之后育成我国第二个肉牛新品种——西门塔尔牛;饲料用植酸酶的研制及中试技术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结束了我国植酸酶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
四、水产养殖:农民增收辟新径
水产养殖业在未来农民增收与膳食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作用。“九五”期间,我国加大了水产养殖技术的研究力度,并获重大突破。
在苗种选育和繁育方面,成功地解决了大口鲇、南美白对虾、史氏鲟、鲻鱼及人工选育的高寒鲤等5种水产养殖对象的规模化繁育的关键技术,达到可批量生产苗种的技术水平。在规模化养殖技术方面,建立了草型湖泊高效低耗多种规模化养殖技术模式。
五、旱作节水:省钱省水推广快
通过攻关,研制出的新型渠道防渗材料和技术,可减少水分渗漏损失80%—90%,已累计应用面积1.5亿多亩;研制出的双壁波纹塑料管、薄壁PVC塑料管等多种低压管道输水管材和管件,以管道输水代替土渠输水,可节水30%—50%,已累计推广应用面积8000多万亩;研究形成了适合国情的引黄高含沙喷灌技术、膜上灌水技术,可节水30%—60%,增产粮食10%—30%,推广应用面积已达2300多万亩;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微灌技术的改进、创新,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已在果树、蔬菜、花卉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上应用,面积达500万亩以上。
六、区域农业:现代农业树样板
“九五”期间,针对黄淮海平原、黄土高原、南方红黄壤地区、北方旱区、松嫩—三江平原等五大区域制约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以不同类型区的中低产田治理与农业综合发展为主题,研究出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示范实用性强、覆盖面广的大面积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关键技术,建立了一批能够真正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及提高农民素质、体现科技经济紧密结合的农业现代化样板。在不同类型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集成配套技术、中低产田治理与生态建设综合技术、节水与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有效地带动了不同类型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七、设施农业:大棚里面好种田
“九五”期间,我国独创的日光温室节能技术取得重要突破,设计出第二代节能日光温室,配套开发集成了多功能复合膜、防雨膜、机械化卷放保温覆盖材料等技术。充分应用现代生物、信息技术,研制并建成了“智能型”连栋塑料温室等5种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适于我国不同生态类型的现代温室设施,建成12个工厂化育苗基地,建立了40多种蔬菜、西瓜、甜瓜和花卉育苗及温室栽培管理及产后加工保鲜技术体系,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附加值成倍增长。以设施园艺为主的“工厂化农业”,从改进结构性能、筛选优良品种、增施有机肥和二氧化碳、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集成日光温室节能栽培配套技术,在京、津、冀等13个省区推广应用。
八、病虫害防治:降低损失保丰收
针对病虫危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威胁,“九五”期间研究澄清了长期悬而未决的我国各地棉铃虫虫源性质,并系统研究了棉铃虫迁飞规律,制定了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辽河流域和新疆地区棉铃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策略。完成了中国禽流感流行株的分离和鉴定、禽流感重组核蛋白诊断抗原的研制及应用,建立了禽流感免疫酶诊断方法和技术。
九、信息技术:全面改造传统农业
“九五”期间,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攻关,自主开发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旱情遥感监测系统、耕地遥感动态监测系统、主要农作物遥感估产系统、我国北方草地草畜平衡动态监测系统等。农业信息网络数量及规模飞速发展,目前涉农网站已达2000个左右,内容涉及农产品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和生活信息。农业专家系统应用及示范已在全国展开,促进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农艺措施的适量化和科学化。
十、农产品加工: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在农产品加工方面,通过攻关,“九五”期间农产品加工技术及重要农用机械设备研制取得了重大进展。研制开发出了农用移动式小麦烘干及清理设备和出粉率提高5%的制粉新工艺;开发出大豆系列产品微生物发酵水清法制取工艺,复合多肽、低聚糖、大豆皂苷生产工艺,开发出微胶囊化大豆油脂、大豆异黄酮等一批新产品;首次建立了我国优质牛肉分级标准,提出了一套以电刺激为主的牛肉快速排酸成熟技术。在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方面,研制出了水稻育秧精量播种成套设备,填补了国内杂交稻等优良品种小播量精播装置的空白。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