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IT时评
网络时空无障碍
姜长河
笔者在休斯敦与美国残协主席弗瑞登先生谈论城市建设“无障碍”问题时,这位《美国残疾人保障法》的起草人话锋一转,提到了2000年东京宣言中的“信息无障碍”,他认为,在信息时代和网络社会中,就残疾人的生存和发展而言,信息无障碍较之城市设施无障碍具有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意义。
网络消除了时空上的障碍,残疾人可以与健全人一样在网上比在现实世界中干得更好,这是一种每个人都应该享受的生活。其实,残疾人应该在网络上拥有自己的优势,因为他们有一个聪明的头脑和一个坐得住的屁股。
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对于残疾人群体带来了两种可能性:一种是积极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络提高残疾人自身的信息文化素质,提高他们在全新的经济形态中的生存和创造能力,通过网络全面融入社会的主流生活中去;另一种则正好相反,其结果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残疾人的社会地位不但没有因为科技成果所带来的好处得到相应或实质性的提高,反而被进一步“边缘化”,非但不能消除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整体的差距,反而会带来新的不平等。
所以,残疾人是否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络的确是一个有关社会发展的大问题。这里要去除一种观念,好像计算机技术发展了,残疾人就会自然而然地受惠于其中。能否受惠,不仅取决于残疾人是否主动有效地掌握计算机技术和利用互联网络,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社会是否对残疾人群体信息化问题给予重视,并从国家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也正是由于数字网络给予残疾人一个崭新的发展空间,在当今人们都在重新审视互联网络的得失时,我却始终为它大唱赞歌,因为在以往的社会环境中,从来没有过像现在这样一种工作和生活方式更有利于残疾人。记得18年前,为了写关于陆机《文赋》的研究生论文,我用了一年当中的50个星期的工休日,架着双拐到京城的几个图书馆查找资料。今天,每当我敲打键盘从网络上轻松下载各种资料时,颇有一种换了人间的感慨。
第7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
残疾人触网故事之二
来自心灵的网页
我看不见远方,但我也想走出自我;我看不见你,但我也想让你看到我的美好。你于是看到我的网站“黑夜日出”。
这是24岁盲女孩“小草”在她网页上的自白书。辽宁省丹东市的那部电话,终于接通了,整整一天都在占线。小草说:“我每天清早六点醒来就上网,一直占电话线到深夜一两点,要打进电话来真是不容易。”
大学时代,曾经有一双明亮眼睛的小草专攻广告设计,可如今做出这个网页却是困难重重:别人工作两三个小时,她却要工作一整天;别人只要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完成的操作,她却连鼠标都无法使用。小草与电脑完全靠盲人软件来沟通。所有的网页制作程序,包括插入图片和文件,都不通过显示器和鼠标,仅用键盘操作。所以,必须精确地在心里计算好图片插入位置,整个网页必须一气呵成,一个小错误就会导致全盘推翻。小草要做网页,最终还是要通过明眼人使用的软件,小草试着去网吧找老师,可是再高明的网页能手,如果不开显示器、不用鼠标,高手也会鞭长莫及。从此,小草的电话开始整日占线。
小草的世界是无彩的,而对色彩的依恋使她坚持网页用色由她自己来选择。软件里色彩有两种选择办法,一是直观的色块,只要鼠标点击就可以了;一种是字母操作,小草用的就是后者,比如,6个f代表白色,5个f加一个e就是浅黄,以此类推,但是如果到褐色等等色彩,字符代码就很复杂了,此外还要精确地计算象素、明暗,这一切在明眼人那里再直观不过的东西到小草这里都必须转化成枯燥的字符操作。
尽管如此,当你打开这幅美丽主页图画,看到的色彩仍然是五彩斑斓。名字、图片、风格……都在心里过了几百遍,她说:“我的主页,必须有风,有雨,有小草,有黑夜,有日出,要有动画,要有美感,要清新……我制作网页,连显示器都没开过,我看不见我自己做的网页,我不用看,她完全是从我心里画出来的……”
第7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
残疾人触网故事之三
网络造就“中华英雄”
去年8月14日,布拉格,世界残疾人网页制作大赛,一位网名叫“中华英雄”的小伙子在6个小时的网页制作比赛中获第五名,捧回了鲜花和奖杯。此外,他还先后取得了广东残疾人网页制作第一名,全国残疾人网页制作第二名等优异的成绩。
“中华英雄”名叫刘勇,是深圳“中华残疾人服务网”的副站长,大家都亲切地叫他阿勇。身高不足1.30米的阿勇今年27岁,两岁那年,他因不小心掉进地窖摔坏脊椎落下残疾。
在西安读了3年技工学校的阿勇回到了深圳,他去一家报社申办报刊亭,可那里的负责人却对他说:“你形象不好,不能给你。”此后,阿勇做过陪护义工、打字员,但最终感到难以找到一个与常人无异的位置。
两年前,阿勇认识了中华残疾人服务网的站长郑卫宁,开始学习网页设计制作。刘勇近乎痴迷,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同一个内容的网页有时要做几百次。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他的技术日趋成熟。曾经有位从事科技工作的女士,在看了阿勇制作的网页后,打电话问是不是出自专业人员之手?
从前,家人为了给他看病不知跑了多少地方,用了多少钱,总想让他从“残疾”这两个字中爬起来。阿勇为了这个梦,竭尽全力到现在,最终在网络世界里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我和我的另一半相识了。”阿勇兴奋地说,他的“另一半”是一个北方姑娘,命运带给她左腿行走不便、脊柱侧弯等等痛苦。今年6月,刚刚学会上网的她收到来自中华残疾人服务网“缘来是你”栏目的邮件,她尝试着点开这个链接,一个美丽的故事随着键盘的敲击声开始了。
“越是残疾,越要美丽”,这是张海迪给残疾人服务网的赠言,互联网让阿勇和无数残疾人实现了这个理想。(附图片)
第7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
残疾人触网故事之五
高考那天是她的生日
四川眉山县的一个小镇里,生活着一个还没满19岁的姑娘,她的网名叫“小蜗牛”。今年7月9日,是她从前的同班同学们高考的最后一天,也是她的生日。
小蜗牛是个极有才华的女孩,她网页上的文章随处可见一个早熟孩子的睿智,无论文笔还是思维方式都是相当优秀的,可是她每一年的生日却只有在对同龄人的羡慕中度过。
初中时,小蜗牛的成绩一直是班上前四名。但一想到未来,她的心就灰暗了许多:“人家上高中是很正常的,而我不可能;即使能毕业也不能参加高考;即使参加高考也不会被录取;即使录取了,大学毕业找工作又是一个大问题……”
小蜗牛于是决心自立。买电脑,做网页,都是小蜗牛自己拿的主意。买电脑的钱都是她自己挣来的,一分也没有要家里的。“我需要和我的同学们一样走出这个小镇,在广阔的天地间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网络可以帮助我。在网上,我可以去别人没有去过的很多地方。”于是,家门不出的小蜗牛也能滔滔不绝地和朋友聊天南海北的人和事。她通过互联网找到了很多朋友,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眼界一下子开阔了,电话中传来她清脆而愉快的声音:“虽然人们总说网络是虚幻的,但这里还有最真实的一面,那就是平等。”
残疾人触网故事由荆枫采写。照片除署名外为故事主人公提供。
第7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
残疾人触网故事之一
与门同宽的车道
这是一间小小的网吧,也是32岁的残疾人青年姜庆伟带着他的朋友们一起组建的网络小家,走到它那扇不起眼的玻璃门前,你会发现有一条车道直通网吧门里,代替了门槛前的阶梯,车道足有整个门那么宽,为所有光顾小家的残疾人朋友留出方便之路。高高书写在门上那几个不大却十分醒目的蓝字是“自强网络”。
下午两三点的光景,屋里30台电脑前座无虚席,与一般网吧所不同的是,每一个坐在电脑前的客人或者身边靠着拐杖,或者坐在轮椅中。每天,他们可以持残疾证来到这里享受相当于其他网吧半价的冲浪,在网吧空闲的时候还可以不付网费。来到“自强”的残疾人朋友都是自豪的,因为网络没有遗弃他们,相反,他们在自己的这个小家中,得到了健全人没有得到过的关照。
小家的主人姜庆伟,自幼患小儿麻痹,靠着顽强的意志同疾病、同困难、同命运斗争了30多个春秋,他感慨地说:“我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同学们背着上学的。从小的志愿就是不但要自己养活自己,还要帮助和我同样命运的朋友,不让人们对残疾人抱有偏见。”
今年5月,在几个精通电脑技术的残疾人朋友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名为“自强”的公司组成了,主要成员是重度儿麻、高位截肢、脑瘫患者及热心助残的义务志愿者。
谈起“自强”,河南省洛阳市残联负责人不无自豪地称赞它是“残疾人就业的样板工程”,姜庆伟和他的伙伴们正努力筹划把他们的“自强公司”办成一个电脑网络建设和软件开发的专业公司,让残疾伙伴受益,更让社会对他们刮目相看。(附图片)
第7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
广东佛山的阿细1周岁的时候发烧导致下肢残疾。但他坚持自学成材,创办了黎明电子维修公司和黎明电子技术学校。业余时间,他喜欢给报刊和网站写稿。可是,不少网站转发他的作品,不打招呼,也不给稿酬。于是,他把一批网站告上了法庭。8月24日,在律师的陪同下,他千里迢迢地坐轮椅来到北京,参加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他状告搜狐一案。图为阿细进入法院大门。本报记者李欣玉摄
第7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
残疾人触网故事之四
小棍点出来的网站
“网络的神奇,让我无视身体的障碍义无返顾地与键盘结了缘。”网站“路在脚下”的主人陈建业这样来总结他的网络生活。
谈到驾驭电脑,他说:在控制面板里,有一个专为特殊用途设置的图标——“辅助功能”,通过这一功能可以不点鼠标。这看似简单,其实他所说的残疾人专用键盘只是普通键盘右边约10厘米长宽的数字键,这些键,银行职员操作电脑时也会常用,但是他们用的是手指,而陈建业用的却是嘴和棍子——他的所有“设备”就是一张普通的木桌子,把抽屉拉开,将键盘斜放在桌面与抽屉边上,呈倾斜状,用嘴咬住一根小棍子,点数字键盘,这是他操作电脑唯一的方式。
1962年出生于北京的陈建业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因患脊髓空洞症,上肢肌肉萎缩,且行走不便,大学毕业后几经周折才找到单位,后来,单位优化组合,他又回到家中。1999年10月,他开始上网,接着学做网页,1999年12月29日8时50分,在20世纪末,把第一张首页传到网上,起名叫“路在脚下”。
“文苑”是陈建业苦心耕耘的土地,这个用文字来交流心声的栏目,却让他有一番难言的辛苦,一年来,版上的文章仍只有几十篇,到现在还没有办法更新,所贴的文章绝大部分是来自残疾人朋友,几乎没有健全人的参与。“文苑”,似乎又成了仅仅这一个不甘寂寞的小群体出入的寂寞角落。
第一次与陈建业通话时很诧异,他的呼吸非常困难,说话显得很吃力,直到采访结束后才得知,他近来病情有加重的趋势。医生说,他的病最需要的疗养方式就是多外出活动,但他没有时间出来活动,他长时间坐在电脑旁,告诉身体有不同疾患的朋友一个不变的信念:身体残障并不代表是意志上的弱者,路在脚下。(附图片)
第7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本期聚焦
共有一个自由的空间
——残疾人触网忧喜录
贾靖峰
网络仿佛无形的触角,沿着世界每一条细微的沟壑铺展。短短几年,中国在互联网上愉快共享信息资源的人数已达2600万之巨。然而,有一群人至今仍在孤单出入于他们自己搭建的门户,在寂寥无助的时候相互搀扶着前行……残疾人,在大众眼里,是一个特殊人群。而在互联网上,他们找到了与正常人平等交流的空间。正如多年前麦克卢汉所说“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网络,在实现健全人足不出户的交流方式的同时,还搭载和延伸了残疾人的肢体,向所有人昭示他们残疾的肢体以外惊人的智慧。
“信息鸿沟”中的特殊群体
目前残疾人寻求网络发展存在两大问题:第一,经济承受能力;第二,知识技术水平。
就经济能力看来,相当数量的残疾人自身无收入或收入微薄,接触网络是基于亲友的支持,这一方面令智力健全的他们感到于心不安,另一方面又给他们的家庭增加了额外的负担。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公布的数字,我国有残疾人6000万以上,占总人口的5%,其中1700万是贫困人口,国家为国定贫困区投入大量扶贫资金;而70%的贫困残疾人生活在非国定贫困区,缺少特别的扶持,显然,贫困残疾人有大部分是非贫困地区的贫困人群,在社会福利方面仍然生活在一个被遗忘的角落里,包括互联网上的生活。
在知识水平方面,残疾人大多数没有机会接受正常教育。据有关资料显示,残疾人中有很大比例是文盲或半文盲。相比6000万之众的残疾人来说,特殊教育资源明显不足,他们接触网络需要知识和技术,同时网络也会在实践中给他们带来知识积累,因此通过网络实现残疾人的教育无疑是一种便捷可行的途径。然而综观当今方兴未艾的网络教育,形形色色的网校、远程培训、考试网站层出不穷。然而残疾人仍然是一个未被关注的群体。
中国特殊教育网,是国内极少见的专门针对残疾人的网络教育资源,除该网站及台湾几家网站为中文页面外,互联网上能够找到的大多数特殊教育网站均为国外网站,英文页面,这对于大部分残疾人的知识水平来说无疑是高不可及的门槛。这些国外特殊教育网的特点是对视障、肢残或失聪等等群体提供专门服务,具有相对较强的可操作性。而中国特殊教育网只是一家综合性的残疾教育网站,教育服务很大程度上是信息提供,而实质性的服务欠缺,日平均点击量仅246次;同时,没有技术平台支持的特殊教育网站只能作为消息提供渠道而非教育手段出现在残疾人面前,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应用软件亟待跟上
视力障碍或肢体残疾的重残人群是互联网的依赖者,他们通常足不出户,网络在为他们提供感知世界和社会交流的机会,然而遗憾的是,互联网应用软件没有跟上。
操作系统是操作电脑、接触网络所必需的基本系统。据微软中国公司介绍,视窗2000专业版包含的“辅助功能”工具是为有特殊需要的用户提供最低级功能而设计的。
但当我们问及一系列特殊功能在中国残疾人中的使用情况时,微软客户部人员表示:微软操作系统提供的残障支持并不普及,中国的残疾人都不在服务范围之内。
IBM中国公司曾开发过一套专为残障人士提供“盲人上网”及“语音导航”功能的“网页之声”软件,为中文语音服务。然而IBM语音事业部有关人员表示,虽然这套软件是专为中国残障人士开发的,但由于市场调研显示适用人群范围小,价格会自然抬高,而中国残疾人群的购买力是无法承受的,因此这套软件最终未能投放中国市场。
去年,该公司向中国各级残疾人协会及残障机构赠送了约100套“网页之声”软件。赠送活动在残疾人中引起了较大反响,不断有盲人致电询问能否购买。当被告知并未投放市场时,无不感到失望。
将网络图像文字信息转为声音,使视障人士也能获取网页信息,这个标准在国外已经较为普及,但是国内的网站却极少使用。
极有潜力的一支队伍
随着社会从业的日益细分化,残疾人传统的特殊职业如精细家电维修、按摩等都被健全人分掉了相当的份额,残疾人探寻信息产业之中的生存方式,寻求新的发展途径,无疑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一个课题。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办公厅信息处崔慧萍表示:在国外,使用互联网的有两大人群,一是老年人,二是残疾人。而在我国,上网的主要人群恰好在这两类人之外;每年,国外都有大量由残疾人开发的优秀软件上市,而我国残疾人群仍在温饱线上徘徊,许多人还没有能力买电脑、上网。
残疾人在普遍的生活水准、文化程度和就业能力等诸多方面都是一个巨大的弱势群体。然而不难发现,我们目前对其网络生活无论从物质还是政策上的关注都还不够。
近年来,一些生活在城市的残疾人已经越来越频繁地接触网络,给他们带来了学习新信息技术的机会。在网络和电脑技术面前,每个人机会均等。与正常人相比,他们更易集中精力投入钻研技术,在信息技术业震荡不断的形势下,残疾人因其就职心态稳定,流动性小等特点,无疑是极有潜力的一支队伍。
(附图片)
上图: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选拔赛中,福建选手肖辉(右)正在参加网页制作比赛。新华社记者王定昶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