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1年7月2日人民日报第5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1-07-02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图片 '...

第5版(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特刊)
专栏: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图为大会会场。
本报记者李舸摄 jZP品论天涯网


第5版(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特刊)
专栏:圣地行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本报记者孟西安
  延安,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党中央、毛主席曾在这里度过了13个春秋。
  在庆祝建党80周年的前夕,记者再一次来到延安,踏访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感受改革开放给延安带来的全新气息。
  没有延安窑洞的灯,哪有祖国东方红?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盏小小的煤油灯。当年,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办公桌上,都放着一盏这样的灯。在灯下,毛泽东同志写下了卷卷雄文。收入《毛泽东选集》的158篇文章中,有112篇是毛主席在延安和陕北的窑洞里写的。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构成了延安精神的主要内涵。
  在建国初期,毛主席号召“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不久,邓小平同志针对党的优良作风遭受严重破坏的现状,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
  1989年9月,刚刚担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外出视察的第一站就是延安,并专门题词:“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一拨又一拨参观者慕名前来,感受延安精神的真谛。据延安革命纪念馆的负责人介绍,去年到延安革命旧址参观的人数已达60万人次,而今年不到半年,已达40万人次。全国已有15个省市,近30个地市和100多所大专院校成立了延安精神研究会。
  今天的延安,经济发展势头十分强劲:1998年粮食总产量达9.76亿公斤;去年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4.12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连续12年位居全省第一;“九五”期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4%,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贫困人口也由46万人下降到1.5万人。
  谈起延安的变化,市委书记王侠深情地说:“延安精神永不过时,她是我们心中永不熄灭的灯,是我们眼前永不褪色的旗,是我们身后永远催人奋进的鼓。”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前广场,矗立着毛泽东主席在延安的巨型铜像。每逢节日,延安人民都会自发地在铜像前献上鲜花以及苹果、红枣,以表达他们对人民领袖的爱戴和崇敬之情。人民怀念领袖,是因为毛主席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已深入人心。如今,延安人在向这片热土的无私奉献中,树起了一个又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丰碑。
  郭志清是1939年参加革命的老八路。为了改变家乡秃峁人穷的面貌,他从1984年就率先承包治理3公里长的韭菜沟。他带着一把老镢头一盏马灯,带领全家造地3公顷,栽用材林5万株、经济林7380多株,还在山沟里修起了池塘养起了鱼,被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评为“亚洲杰出农民”。他说:“延安精神记心头,才能走出贫困抬起头!”
  面孔晒得黝黑的市委常委、宝塔区区委书记韩晔,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宝塔区区长冯毅与妻子一起收养了4个孤儿;丁庄乡西河沟村支书李加禄,不仅带领群众治理荒沟,而且率领全家5口人坚持10年移土6万多立方米,无偿为村上打了两个坝,淤地200多亩;贯屯乡农湾村党支部书记白安兵带领大家引水上山,大家都吃上了水,他却累死在农田基建工地上,全村群众捐款将他入殓下葬,流泪为他立了“功德碑”;共产党员田维宽,曾带领南泥湾钻采公司的职工,发扬当年三五九旅搞大生产的精神,把南泥湾石油开采量由1990年的1.2万吨,提高到1996年的10万吨(去年又突破了20万吨大关),1996年调任延安炼油厂厂长后,他又带领职工5年实现利税16.8亿元。
  在安塞县大棚菜地,村民给记者唱起了“信天游”:“安塞县呀好地方,土崖畔的窑洞里住过党中央,一棵棵绿树山崖崖上栽,一棚棚瓜菜扑鼻香,红旗指引光明路,致富全靠共产党……”(附图片)
  延安回忆(版画)古元 jZP品论天涯网


第5版(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特刊)
专栏:奋斗业绩

梦圆小康看今朝
本报记者丁伟
  7月1日上午,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仅仅用了半个多世纪时间,不仅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而且建立起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12亿多中国人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长河中,从儒家创始人孔子到宋代思想家朱熹;从晋代诗人陶渊明到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从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到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无数志士仁人用浓墨重彩,描绘着他们心目中的小康社会,并为之孜孜以求。然而,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这种种构想是实现不了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当代人手中,“小康”才能从梦想变为活生生的现实。
  翻开中华民族厚重的史册,虽也有过骄人的繁华和盛世,但饥饿、灾荒几乎在每一页都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在西方思想家黑格尔看来,中国是个“灾荒大国”,科学家李约瑟则称为“饥荒大国”,素来“三岁一饥,六岁一衰,十二岁一荒”。由于连年战乱和外强入侵,近代中国人更是陷入了“精华已竭,膏血俱尽,坐而垂毙”的悲惨境地。新中国成立前夕,一个叫艾奇逊的美国人说,在中国,一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政府能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龟缩到台湾岛的蒋介石则说:“我把4万万人吃饭问题的包袱,甩给了毛泽东!”
  始终代表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将救民于水火、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早在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党就带领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新中国刚刚成立,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即在全国推开。
  如果说新中国的建立为解决人民吃饭问题提供了政治和制度保障,改革开放则使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把全面解决温饱、进而实现小康的“金钥匙”。当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如春风劲吹,当安徽小岗村农民与土地重新签下契约,当“科技兴农”的热潮席卷神州大地,受压抑已久的土地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从1978年至今,我国粮食产量连跨3亿吨、4亿吨、5亿吨三个台阶,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价说,一个可耕地面积只占世界7%的国家,却养活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如今,再也不用为吃饱肚子而发愁的中国人正由“吃饱”向“吃好”过渡,随着“菜篮子工程”的实施,北方储存大白菜的地窖已经成为历史文物,“围着火炉吃西瓜”早已不是什么新闻。
  服装是历史的一面镜子,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时代的变迁。1999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盛大群众游行队伍中,出现了一个数十米长的巨型彩车。车上由30名时装模特组成精彩造型,车下1300人组成庞大的时装方阵。在国庆庆典中设立专门的时装方阵,这在共和国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外电就此评论说,中国正在从一个时装方面的“沙漠地带”变为潜力巨大的时装大国。
  连中国人自己也不禁惊叹“这世界变化快”:那些从前以遮体御寒、不“显山露水”为着装准则的人们,如今不停地亮出自己独具特色的新款式,“灰、黑、蓝一统天下”变成了色彩缤纷的亮丽风景线;那些过去津津乐道于“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持家之道的人们,竟簇拥在服装柜台前大把大把地掏钱,“一衣多季”变为“一季多衣”;20世纪80年代初招时装模特还须走街串巷动员,而今无数少男少女以成为一名时装模特为荣,中国的模特迈着轻盈的步伐走上了国际舞台。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穿越千年的叹息。直到20世纪30年代,当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到“鱼米之乡”苏南农村考察时,呈现在她面前的依然是这样一幅凄惨的图景:“村子由七零八落的土房子组成,门前是脏水沟,村民都有皮肤病,有的儿童头上长癞生疮。妇女在池塘上边洗菜挑水,在下边倒马桶。”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如果史沫特莱再到苏南走一遭,恐怕要发出“天上人间”的感叹。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人民的住房问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用于“安居”的投入逐年增加,住宅建设飞快发展。到2000年底,全国城镇竣工的住宅面积达到27亿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超过10平方米。1995年开始实施的安居工程,已经解决了65万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在富裕起来的农村,祖祖辈辈居住的茅草房、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甚至楼房,自来水、煤气灶、卫生间一应俱全,连城里人都羡慕不已。
  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最直接的指标莫过于收入的增加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辛辛苦苦忙碌一年,平均收入不过66元。到2000年,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超过4230元,储蓄存款由1952年的8.6亿元增加到6.43万亿元。“腰包”鼓了起来,消费能力和档次也水涨船高: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省吃俭用积攒下百八十元,咬紧牙根买下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这“老三件”;80年代中期以后,千元级“新三件”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大踏步走进寻常百姓的家门;如今,万元级甚至10万元级的电脑、小汽车、商品房开始进入人们的消费视野,上网、逛超市、炒股票、假日经济、养老保险、贷款买房、出国旅游——新的消费时尚和消费观念正在形成。
  目睹身边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位百岁老人——浙江省安吉县报福镇景溪村的张深兰感慨万千:“我这一生,前半辈子饥寒交迫,忧愁接着忧愁;后半辈子托党的福,看不完的惊喜,喜悦跟着喜悦!” jZP品论天涯网


第5版(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特刊)
专栏:七一漫笔

党凝聚民族智慧和力量
谢宏
  纪念建党80周年,使我们共同面对一个神圣的主题。思绪飞动,感情奔涌,禁不住写起诗来:“我伫立在历史的边沿沉思/是为了平息过于跳动的思绪/更加冷静地面对歌潮花海/面对我们党的过去。
  我想叩响古往今来所有智者的大门/是想把他们的智慧集中起来/回答近代中国所发生的灾难、风暴和奇迹。
  我走进烟波浩渺的历史/打开人类命运攸关的所有时刻/听风雷卷动/在‘上帝的作坊’里观察/怎样酿造历史。”
  西方一位哲人说,历史是“上帝的神秘作坊”。事实是,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们的上帝就是人民。但是,人民创造历史,必须有一个先进的政治力量将其组织起来,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在近代中国,特别是进入现代以来,这个政治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也可以说,党是人民的大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大脑和灵魂。
  20世纪是一个政党林立,政治角逐日趋剧烈,历史进程日益加快的世纪。执政党作为阶级的大脑,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领导力量,越来越成为世界现象,成为列宁所肯定的20世纪的一种文明。中国共产党以其崭新的世界观,为着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英勇奋斗,历经艰险磨难,取得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辉煌成就,始终屹立于世界先进政党之林,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合力”中一支强大的影响全局的政治力量。
  近代以来,中国土地上出现的问题,是人类历史进程中最复杂最难解决的问题。一是封建势力顽固;二是西方列强乘虚而入,强占中国市场,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两种最反动的力量勾结起来,将中国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问题的复杂性在于,理应担负历史使命的中国资产阶级软弱无力,没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的完全胜利,这一重大使命只能落在中国工人阶级及其先进政党的肩上。中国革命以及革命胜利之后的情况之复杂,之特殊,世界罕见。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没有这样一个清醒、智慧的大脑,中华民族还只能在黑暗中摸索。我们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以坚定的无产阶级党性,领导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为完成发达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而艰苦奋斗;在致力社会主义事业全面繁荣昌盛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实行“一国两制”,卓有成效地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顺利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所创造的人间奇迹,及其为之遭受的坎坷和挫折,是对人类智慧和意志的重大考验。
  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既然在过去的80年中,我们党能够领导人民群众解决一系列历史难题,建立了辉煌业绩,也一定会在解决新的难题中,不断吸取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变得更加成熟和强大。 jZP品论天涯网


第5版(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特刊)
专栏:

80年80事
  ●1968年12月29日,经过近9年的努力,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建成的双层、双线铁路、公路两用桥——南京长江大桥提前全面正式通车。
  ●1971年3月3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科技工作者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成功发射了一颗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多数,通过了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个国家提出的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为中美关系进一步改善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7月6日,朱德逝世;9月9日,毛泽东逝世。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促进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认为,全国揭批林彪、“四人帮”的运动已经取得了伟大胜利,应当及时地、果断地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次全会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为必要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制改革走出了决定意义的第一步。
  ●邓小平受中央的委托,于1979年3月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旗帜鲜明地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1980年8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了邓小平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这个讲话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的决定和《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从1980年下半年到1981年下半年,4个经济特区的建设先后全面启动。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待续)
(中国革命博物馆研究室刘建美整理) jZP品论天涯网


第5版(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特刊)
专栏: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总结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展望新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jZP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