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1年6月30日人民日报第6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1-06-30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如歌岁月颂红旗 '...

第6版(真理之光)
专栏:时代乐章

  如歌岁月颂红旗
  于平
  一曲曲熟悉的旋律,一段段亲切的歌词,一幕幕大气磅礴的舞蹈,展现出我们党艰苦卓绝而又灿烂辉煌的历史……由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北京市委共同举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文艺晚会”——《红旗颂》,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80年来的如歌岁月,描绘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坚定了“紧跟共产党,走进新时代”的信念。
  置身于这样一个主题鲜明、气势恢弘的晚会之中,不能不佩服以总策划曾庆淮、总导演赵安和佟左尧为首的创作集体的“大手笔”:仅仅是通过《你是灯塔》、《映山红》、《娄山关》、《过雪山草地》、《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几首歌曲,我们就从嘉兴南湖上的游船,经五百里井冈、万里长征路,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又仅仅是通过《保卫黄河》、《红梅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几首歌和《团结就是力量》、《解放军进行曲》的旋律,我们就驱逐了日寇,埋葬了蒋家王朝,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然后是《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和平建设时期,然后是改革开放大潮中《春天的故事》,再然后是肩负着“三个代表”的使命《走进新时代》……由于编创者们深研党的历史,精熟革命歌曲,使“选曲得当,结构严谨”成为晚会最重要的艺术特征之一。
  熟悉的旋律,有助于“历史的回顾”;历史的回顾,是为着激扬时代的大潮。那一首首熟悉的旋律,之所以让人熟悉而又觉新颖、熟悉却更觉生动,不仅在于新的配器、新的组接赋予了它新的审美感受,更在于与每首歌相辅相成、相映生辉的舞蹈深邃了歌的意味,升华了曲的境界:冯英用一段抒情、优美的芭蕾,以其轻盈、挺拔的风格修饰了《春天的故事》;孟艳用一段快捷、激昂的扇舞,居然点缀出《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意象;还有《娄山关》的“残阳如血”、《保卫黄河》的“黄河在咆哮”以及《弄潮》中如“黑色般闪电”的海燕……这形成了晚会第二个重要的艺术特征,即“以舞造境,情境隽永”。
  作为一台纪念建党八十周年的大型晚会,《红旗颂》的“大制作”很懂得“于细微处见精神”的艺术辩证法:晚会是在周岚小朋友的童声“唱支山歌给党听”中拉开帷幕的,但很快加入的才旦卓玛使“山歌”高亢、朗亮起来;“雄关漫道真如铁”的《娄山关》,是在“秋风落叶”的群舞背景中,由山铚和黄启诚“生离死别”的双人舞来刻画的;当卢秀梅唱起那支“一片丹心向阳开”的《红梅赞》,盖一坤追随着“集中营”难友们手中传递的红旗,点燃了观众心头的“希望之火”;更有在赴汤蹈火、前赴后继的解放大军中,一名幼儿打起腰鼓来凸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世纪强音,让人颇有“大音希声”之叹!如果说,晚会以建党80周年的“红线”来贯穿,那么这“红线”上的每一颗“珠玑”都是晶莹剔透、圆润生辉的。由此而呈现出晚会“抉隐发微,见微知著”的重要艺术特征。
  作为一台全精品、全明星的“主旋律”文艺晚会,《红旗颂》可称可道之处还有许多,但最重要的是,当你沉浸在80年的如歌岁月中的时候,你也会情不自禁地“唱支山歌给党听”,你也会发自肺腑地把“颂歌献给亲爱的党”……(附图片)
唱支山歌(中国画)刘文西 SDk品论天涯网


第6版(真理之光)
专栏:学习通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是如何作出的
  武国友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日益展开,党通过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对国情的认识逐步得到深化,对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的认识也逐步清晰起来。这为党作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奠定了基础。
  关于对国情的认识,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都有过经验和教训。新中国成立后,党对怎样认识国情问题作过有益的探索,但总的来说,一直处在不完全清醒的状态,“对基本国情作了错误的判断”。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现在搞建设,要适合中国国情,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1980年,邓小平在谈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时提醒人们:“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这样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做出了与以往不同的判断,明确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此后,党的十二大报告和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都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做了阐述。
  1987年,为适应加快和深化改革的需要,党急需对我国国情的特点作出概括,需要对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作出科学判断,并以此作为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十三大前夕,邓小平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问题。在邓小平这一思想指导下,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出深刻阐述。
  所谓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并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阶段。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
  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产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提出,为人们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成功和失误提供了一把钥匙,同时也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它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 SDk品论天涯网


第6版(真理之光)
专栏:思想纵横

  牺牲奉献为人民
  蒋韬
  中国共产党的80年历史,是一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历经艰难,牺牲奉献,党的辉煌历程已在中国人民心中刻下了彪炳千秋的碑文。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强大凶恶的敌人和极端艰险的环境,从党的领导人到普通党员,多少先进分子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进行了坚韧不拔、前仆后继的英勇斗争,写下了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壮丽诗篇。李大钊、瞿秋白、恽代英、赵世炎、方志敏、刘志丹、左权、杨靖宇、赵一曼、张思德、江竹筠、董存瑞……巍巍英名,气贯长虹,光耀史册。无数先烈在惨无人道的监狱里“铁窗难锁钢铁心”,在敌人的血腥屠杀下“大义凛然死如归”,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所向无前丧敌胆”,在千难万险中“越是艰险越向前”。漫漫征途洒满了他们的鲜血,绵绵青山掩埋着他们的忠骨。据统计,全国有名可查的烈士就达370余万人,无名烈士更是难以计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墓志铭——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英雄谱——“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没有不计其数的以共产党员为主体的革命战士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从党的领导人到普通党员,多少先进分子为了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尽艰辛,生命不止,战斗不息。从孔繁森到李国安,从马恩华到王启民,从吴天祥到谭彦,从赵雪芳到李素丽,从苏宁到李向群……都充分显示出了共产党员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那书不胜书的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公仆,意气风发、忘我劳动的先进生产者,锐意进取、善于经营的企业家,刻苦钻研、赤忱报国的科技英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灵魂工程师,驰骋赛场、为国争光的体坛骄子,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忠诚将士……其中无不汇聚着站在时代前列的共产党员。无数事实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没有不计其数的以共产党员为主体的先进人物的无私奉献,团结亿万群众一起开创我们新的伟大事业,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中国的蓬勃发展。
  历史和现实向世人昭示,在中国,从来没有一个政治组织,像我们党这样集中了那么多优秀儿女和先进分子,为中国人民作出了那么大的牺牲奉献,在广大群众中赢得了那么高的声誉和威望。
  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党的先进性的基本要求。牺牲奉献,说到底都是为了实践党的宗旨。在新的世纪,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依然离不开广大共产党人的牺牲奉献。可以相信,只要像过去那样,坚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不畏艰难,牺牲奉献,我们党就能够带领人民创造更大的辉煌。 SDk品论天涯网


第6版(真理之光)
专栏:真理的足迹

  统一战线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大法宝
  ——访中央统战部原研究室主任黄铸
  本报记者刘琼
  记者:8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创造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其中之一,就是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历史结晶,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大法宝。
  黄铸(下简称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一大法宝。在革命战争和建国后社会改革中,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最大限度地孤立和分化了敌人。在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团结、教育民族资产阶级,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赎买政策,稳妥地实现了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指出:“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它已经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
  为什么说统一战线在新时期仍然是一大法宝呢?总的说来,就是它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记者:新时期,党中央提出了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任务。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统一战线仍然是完成这三大任务的重要保证?请您具体地分析一下。
  黄:首先要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这项制度,有利于广泛听取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实行互相监督,又有利于集中各方面的意见,形成合力,办大事。既避免了一党制听不到不同声音的缺陷,又避免了多党制互相争斗、互相牵制、分散和抵消力量的弊病。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的这一政党制度“具有自己的优势和强大生命力,为我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因此,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削弱、丢掉这一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决不能照搬西方的两党制、多党制,也不允许成立这样那样的反对党、在野党。在这个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绝不能有丝毫含糊和动摇。”
  第二是团结广大知识分子贯彻执行科教兴国战略。1956年毛泽东就指出,我们之所以同民族资产阶级搞统一战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是我国最有现代文化和技术的阶级。现在,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如何团结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的主力军知识分子,就更加成为统一战线的极为重大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但其中共产党员只占少数,大多数是非党知识分子。对于广大的非党知识分子,不可能用共产党的组织和纪律去要求他们,而必须用统一战线的方法去团结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第三是团结教育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贯彻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里的重要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私营经济的共性和特性。要看到,它们一方面具有一般私营企业追逐利润、无偿占有工人剩余价值的共性(这些企业生产的剩余价值分作几部分,一部分由国家以税收和其它费用收回,一部分为企业主无偿占有。至于企业主参加经营管理和技术工作的劳动所得则不应视为无偿占有剩余价值)。另一方面,它们又有不同于一般资本主义私营企业的特性,它们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下产生的,其生存和发展都依存于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所以,它们是参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力量,特别是其中在国家政策指引下,进行合法经营和诚实工作的人士,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贡献(但同时也有一些人进行违法活动)。只有完整地认识和掌握私营企业的这种共性和特性,才能正确贯彻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做好对他们的团结教育工作,发挥其积极作用。
  第四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团结各民族贯彻执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加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并坚决同民族分裂主义进行斗争。江泽民同志指出:“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搞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这既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则。”
  第五是团结广大宗教界人士,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致力于社会事业。宗教问题涉及广大信教群众,我国有上亿人信仰宗教,宗教问题又往往同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所以,宗教问题对社会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有重要影响,对团结广大信教群众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也有重要意义。必须坚决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对宗教事务加强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坚决与宗教极端势力和各种邪教进行斗争。
  第六是团结海内外广大中华儿女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我国统一战线在团结港澳同胞实现香港、澳门回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正为实现“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现台湾与祖国的和平统一,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过程中,我国统一战线正在并且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七是团结全国人民和海外同胞,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保卫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所有这些,都是我国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都离不开统一战线这个法宝,都有赖于充分发挥统一战线这个法宝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SDk品论天涯网


第6版(真理之光)
专栏:纪念建党80周年专论

  中国共产党与现代化道路
左宪民
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到近代却落后了。在汹涌澎湃的近代文明大潮中,我们成了落伍者;在剧烈竞争的世界舞台上,我们成了挨打者。复兴中华民族,实现社会现代化,进入世界先进民族之列,就成为无数志士仁人不懈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近代中国的许多政治力量和先进人士,都曾提出过现代化的构想,作出过巨大的努力,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可惜的是,都没有能够成功。现代化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人身上。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曾经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又非常落后的东方大国实现现代化,不能不受到基本国情的制约,不能不选择最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在现代化的每一个关头,我们都要作出选择。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探索;每一次选择,都确定着中国的走向。正是在一次次选择的基础上,我们党终于领导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是选择依附西方,任由民族危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下争取现代化,还是选择救亡进步,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自立自主地建设现代化?1840年之后,中国成为西方殖民者掠夺和杀戮的对象。但在殖民者横行于中国的同时,西方的先进文明也流入中国。于是,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不仅主要表现为侵略与反侵略、掠夺与反掠夺的矛盾,而且也伴随有先进文明与落后文明的矛盾。这种特殊的性质,构成了马克思所称的一种“离奇的悲剧”。这种悲剧不断地在中国的舞台上上演。于是,也就提出了近代中国两个重大的任务:救亡与进步。救亡,是反对帝国主义、解决自己民族和国家的生存问题。进步,则是主要反对封建主义、解决业已陈腐的社会如何赶上世界潮流的问题。不救亡,就没有自己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的立足之地,也就谈不上社会的现代化;但如果不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不仅难以从根本上救亡,而且也不可能真正走向现代化。
  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政治力量,有的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抱有幻想,企图借助于西方的扶持发展中国的经济文化;有的与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希望中国实行革命性的变革。甚至还有一些政治力量,甘愿做西方列强的帮凶,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欺压中国人民,出卖国家利益。中国的现代化靠谁?从何处开始?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人民选择了救亡和进步。中国共产党坚持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解决通向现代化的道路问题。经过千辛万苦的探索,制定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和纲领,终于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中国的现代化扫除了整个制度层面和社会结构上的障碍。
  是选择建设社会主义,通过社会主义走向现代化,还是选择资本主义,通过资本主义走向现代化?
  近现代以来的多数国家,都是通过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而走向现代化的。于是,中国的一些人,便也把现代化的希望建立在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生长和发展上。多少人曾经真心诚意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但奇怪的是,学生想学先生,但先生却老是侵略学生,先生的一套在中国也老是行不通。相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孙中山在绝望中得到俄国人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而随后蒋介石的倒行逆施,彻底毁灭了中国人对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希望。“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这就使社会主义成了唯一的选择,并且造成了一种经过人民共和国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毅然领导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使中国获得了新生,也展示了走向现代化的前景。通过几十年的实践,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的国家实力有了根本性的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根本性的提高。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是中国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的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只有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现代化才能在中国成为现实。
  是选择照搬别国模式,以教条的态度建设现代化,还是选择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亘古未有的大事件。走俄国人的路,曾经是我们的信念。革命要走俄国人的路,建设也要走俄国人的路。但实践证明,俄国人的路有适合中国的地方,也有不适合中国的地方。我们学习苏联,运用国家计划组织社会资源和人民力量,曾经创造了很多改天换地的业绩,但苏联那种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模式内部的弊病,也日渐深刻地暴露出来。于是,从毛泽东开始,便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但由于还没有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的探索没有能继续下去,还走了弯路。只有在经历了种种曲折的教训以后,我们才更加聪明起来。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明确在发展道路上,要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坚持独立自主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强调,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按照这样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大政策。
  在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道路的认识愈益深刻,并不断及时地加以总结和概括,逐步明确和规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概括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十个主要原则。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同时概括了十二个重要观点,构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1990年,十三届七中全会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的十二条原则。1991年,江泽民同志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论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形成了成熟和完整的理论体系。党的十四大系统地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1997年,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并在基本路线的基础上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当然并不完全等同于现代化的一套内容体系,但无疑包含着现代化道路的内容在内。所以,随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的确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也愈益清晰,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基本上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沿着这样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我们党进一步制定了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著名的“三步走”战略,在党和人民的不懈努力下,我们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前两步的战略目标。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9万亿元人民币,总体上达到了小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邓小平的第三步战略进一步展开,提出了新的“三步走”战略,即: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本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将继续以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己任,领导人民加强团结,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SDk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