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特刊)
专栏:奋斗业绩
补天地之缺绘河山一新
本报记者陈陆军
中国共产党成立80年来,中华大地上到底发生了怎样天翻地覆的变化呢?
一个最简单而又最直观的回答是,翻开地图,看一看党执政以来,中国的版图上究竟添置了哪些“大件”、弥补了哪些大自然的先天“缺憾”,一个满目疮痍的破碎山河是如何变成人民安居乐业的秀美山川的。
我们的视线不妨循着长江找去——长江,素称“天堑”。曾几何时,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和国民政府的计划里都曾闪现过建桥的影子。然而,国之不兴,长桥卧波终属枉然。直到新中国成立前,长江干流上仍然没有一座桥。
1957年10月15日,一条饱含着喜悦的电波欢快地飞向大江南北:武汉长江大桥通车了!全国上下奔走相告,欣喜若狂。以“二七”大罢工闻名于世的京汉铁路,从此和粤汉铁路连接起来,合称京广线。
1968年12月29日,全部由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该桥连接了大江南北的两条铁路线——津浦线和沪宁线。从此,京沪线的新称谓取代了津浦线,以至于现在的年轻人在学中国现代史时,可能搞不清津浦线之所指。
今天,长江上已是百桥飞架,光干流上的桥梁就有近50座,真可谓“天堑处处变通途”。在这些桥梁中,有半数以上是近20年建成的,如芜湖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九江长江大桥、武汉长江二桥、武汉长江三桥、江阴长江大桥等。
桥梁建设水平,折射出的是一个国家诸多方面的“能耐”。长江上的桥从无到有、从有到多,验证了一个事实: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工业体系日益完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建国之初,在长江上建特大型桥梁可以说是国之大事,五六十年代建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都是倾全国之力为之。而现在,沿江的每个省几乎都有实力建设长江大桥。最近这些年,人们的一个共同感受是,没听到多大“动静”,一座座跨越天堑的长江大桥,或彩虹飞跨,或双塔刺穹,不声不响地就建了起来。
近年来,全国各地还相继建成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桥梁及长大隧道,如广东虎门大桥、济南黄河二桥、厦门海沧大桥和二郎山隧道等。这些跨江穿山的“大件”工程,使中华大地上的铁路公路交通网络编织得日臻完善。
沿着距长江入海口最近的一条支流——黄浦江,我们可以到上海滩看一看。如今的黄浦江已不再成为“阻隔”,浦江两岸早已珠联璧合:先是南浦、杨浦两座世界级大桥凌空飞架;后又有延安东路隧道、地铁2号线穿江底而过;黄浦江上更是百舸争流,上海港已成为世界10大集装箱港口之一。浦东88层高的中国第一高楼——金茂大厦和460米高的东方明珠电视塔,也堪称新中国城市特大建筑的代表作。
提及长江,我们不能不说到三峡工程。在苦难中萌发的三峡梦,中国人整整做了一个世纪。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一书中,明确提出了修建三峡工程的设想。然而,“惟目前社会经济状况凋敝,是项巨大工程,殊难举办。”新中国成立若干年后,中国已有足够的国力来建设这个全球最大的“大件”工程,三峡工程由梦想变为现实: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三峡、小浪底、荆江分洪、红旗渠等工程的兴建无疑又是一个缩影,它折射出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改造自然、趋利避害能力的极大提高。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在中华大地上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水利建设,党利用社会主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带领人民大力整治长江、黄河、淮河等大江大河。据统计,近50年来,我国新增的灌溉面积是过去几千年建设总和的两倍多。根据我国南方雨水充沛,北方缺水的先天“缺憾”,进入21世纪后,我国还将开工建设论证了多年的南水北调工程。
沿着长江上溯,我们还会发现一座崭新的城市——攀枝花。攀枝花市今年36岁,比新中国还年轻10多岁。这座百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因攀钢的建设而兴起,据说,这座城市的“起点”只是一面有7户人家的高低不平的荒山坡。
类似于攀枝花这样建市不到50年的城市,祖国的大江南北不知有多少,如大庆、十堰、深圳、克拉玛依……正是党带领人民亲手缔造了这些城市,使她们的名字,由无到有,彰显于共和国的版图上。
长江的上游,地处祖国大西南的崇山峻岭中,这里有我国已建成的最大水电站二滩;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也建在这里;还有几乎是从隧道中穿过的成昆铁路及高难度的宝成铁路、南昆铁路……不用再列举了,从“一五”时期的156个重点项目,到“十五”计划的西部重点工程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祖国的山山水水间,党领导人民不知建造了多少个惊世骇俗、惠及子孙万代的“大件”工程!长江流域的这些,只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在这些重点工程的布局过程中,党无疑起着关键的组织、指挥作用;在这些重点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又有多少中国共产党党员冲锋在前、牺牲在前,把青春甚至生命奉献了出来!
天地造化,于人类的生存生活而言,利弊互现。补天地之缺,绘河山一新,这是党带领人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华大地上立下的一座座无言的丰碑。
第5版(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特刊)
专栏:
80年80事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和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关于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政策,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呼吁全体同胞团结起来,一致抗日。
●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会议全面地分析了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确定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1936年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的要求,继续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张学良、杨虎城出于爱国热情和对蒋介石倒行逆施的激愤,在“哭谏”无效后,毅然决定采取军事行动,于12月12日清晨在华清池扣留了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分析了形势,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并同蒋介石进行谈判,12月24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条件。25日,蒋介石被释放回南京。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县冯家村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会议正确地分析了全国抗战开始以后的形势,制定了全面抗日的路线,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问题。
●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冀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1938年5月,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
●1937年9月23日,我一一五师主力以一个团和骑兵营的兵力伸向灵丘方向,以三个团兵力冒雨埋伏在平型关东北公路两侧山地,待机歼敌。25日拂晓,敌精锐部队板垣师团一部进入预伏地区,八路军立即发起攻击。经过激战,我军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并缴获了大量武器和军用物资,取得了抗战以来歼灭战的第一个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军出动了百余个团,约20万兵力,在人民群众配合下,向正太、同蒲、平汉等主要交通线上的日军及沿线两侧据点发动攻击,并配合各根据地军民进行反“扫荡”作战。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000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新四军英勇抗击,激战7昼夜,终因众寡悬殊,大部壮烈牺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待续)
(中国革命博物馆研究室刘建美整理)
第5版(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特刊)
专栏:
时代强言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这是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作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的一句话。
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它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战斗力。我们党历史上出现的几次“左”右倾机会主义,都与党的作风问题密切相关。而我们党真正走向成熟,还是从延安整风开始的。延安整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极大地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毛泽东在“七大”上所概括的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既系统地阐明了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又反映了通过延安整风党在作风建设上所达到的新高度。实践证明,党的三大作风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根本保证。
第5版(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特刊)
专栏:圣地行
红都今日更壮丽
——访革命圣地瑞金
本报记者余清楚张严
在建党80周年前夕,记者踏上瑞金这块红色的土地,眼前一片亮丽。进入市区,高楼林立,绿树婆娑,花团锦簇。一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70周年的倒计时牌,立于正在兴建的红都广场边上,异常醒目。瑞金市委书记肖毅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年瑞金双喜临门,一是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大喜日子,二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70周年,我们正在加倍努力,发扬当年红军的革命传统,争取改革开放的更大光荣,把瑞金这个红色故都建设得更加美好。
人们不会忘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瑞金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达1.7万多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十位开国元帅中的九位,十位开国大将中的七位以及一大批党和国家的早期领导人在瑞金工作、生活和战斗过,在瑞金留下了大批珍贵的革命史料和旧居。新中国成立后,瑞金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1951年,中共中央南方革命根据地访问团来到瑞金慰问,带来了毛泽东主席“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题词;1972年12月,邓小平同志重游故地瑞金;1996年9月20日,江泽民同志视察瑞金。党中央三代领导人的亲切关怀给了红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瑞金人民在不同的时期,大力弘扬“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红都精神,解放思想,团结奋斗,不断创新。1994年5月18日,瑞金撤县设市,这座年轻的城市正变得越来越成熟,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
瑞金原是个农业大县(市),回顾自身发展历程,瑞金人民逐渐认识到,工业发展程度直接体现着城市的发展水平,发展工业是从县到市跨越的新起点。从1995年起,瑞金把发展经济的重点放在培植支柱产业上,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初步建立烟叶、荸荠、反季节蔬菜、红薯、中药材等有一定规模的产品生产基地,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40%以上。
在坚持“强工富市”战略上,红都人着力增强经济支撑力,在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上,他们大胆探索“靠大、靠优、靠强”发展地方工业的路子。记者在这里看到,一个陷入困境的制药厂,被南方三九集团兼并后,效益成倍增长,已变成清新优雅、洁净美丽的现代化企业;一个年产不足100万包的三龙机针小厂与上海上工针业集团合作,已成为亚洲最大的机针生产基地,外资企业“惠诚手袋”、“微细漆包线”、“民用电线”成为经济的新亮点。从1949年至2000年的半个多世纪,瑞金市的国内生产总值由0.862亿元上升到17.1亿元,其中“九五”以来,平均年递增10.6%;财政收入1.155亿元,年均递增11.7%;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年达到2134元,比1995年增加665元。
如今,瑞金城市路网已形成三纵四横格局,红都大厦、红都广场等10个老城重点改造项目,展出新姿。城市供水、垃圾处理、供电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红色旅游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沐浴着新世纪的曙光,红都瑞金更添风采,更具魅力。
(附图片)
瑞金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旧址。本报记者余清楚摄
第5版(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特刊)
专栏:经典时刻
挥手之间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命运又一次走到了抉择的关头。
出于策略和时间的需要,蒋介石“技术性”地摇起橄榄枝,于1945年8月14日、20日和23日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对时局有着清醒认识、对和平有着真诚渴望的中国共产党,沉着应对,出乎意料地接受了邀请。
1945年8月28日上午,延安东门外机场,人们带着复杂的心情依依惜别“一身系天下安危”的领袖毛泽东。
“主席伟岸的身形,站在飞机舱口;坚定的目光,望着送行的人群;宽大的手掌,握着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慢慢的举起,举起,然后有力地一挥,停止在空中……”
这是作家方纪为我们记下的无比鲜明的经典时刻的历史纪录;摄影师也为我们留下了这刹那间的、永久的形象(见右上图)。
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会晤了大革命时期的老友柳亚子,并应柳的要求,在一张“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信笺上,抄录了自己1936年所作的词《沁园春·雪》相赠(见左上图)。该词一经传出,山城震动,洛阳纸贵,人们争相传阅。
一个特定的、历史性的动作;一首不经意间挥洒的大气磅礴的词,这两个“细节”堪称毛泽东在重庆谈判这个历史转折关头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记,一代伟人的伟大性格和雄才大略由此可见一斑。
(附图片)
第5版(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特刊)
专栏:七一漫笔
从“床前外交”说起
邵维正
据《李鸿章传》记载,1895年3月,中日甲午战争中方惨败后,清政府通过美国驻华公使向日本求和。日本政府趾高气扬,蛮横要求清政府派全权代表到日本马关谈判。战败后出国谈判,这在帝国主义侵华史上尚属首次。清政府派出两名朝廷使者前往日本谈判,日方嫌规格不够,不予接待,实际上被赶回中国。迫于无奈,由时年73岁的清廷重臣李鸿章忍辱来到日本马关。谈判刚开始,李鸿章就被日本浪人所刺,左额中了一枪,只得在病榻上坚持谈判。中国代表本想少割地、减赔款,但几乎没有谈判余地,日方扬言兵船已准备妥当,限期不签就扩大战争,并威胁说:到时全权代表能否安全回到北京,日本政府难以保证。在这种情况下,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人民遭受空前屈辱。这就是被后人讥为“床前外交”的马关谈判,中华民族衰落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跨入近代历史的标志,到今年已经整整过去了160年。历史难得出现这样的巧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921年正好处在分界线上,把160年的中国近现代史一分为二,前后各有8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80年,中华民族接连不断地遭受外来侵略,陷入了屈辱、衰弱的痛苦深渊。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80年,中华民族从此走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复兴道路。当然这不是说党一成立中国社会立刻就改变了面貌,也不意味着党在前进的道路上会一帆风顺,而是标志着中国革命有了坚强领导,有了正确方向,有了胜利希望。
中国共产党80年的征程实现了三次历史性的跨越: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性跨越;经过29年的社会主义探索和努力,中国由此完成了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经过23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实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跨越,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中国进入近现代以来的两个80年,中华民族的两种历史命运相比之下是何等鲜明,人民的处境也截然不同。有了中国共产党是民族之幸,人民之幸。
近现代中国两个80年的对比发人深思,再联系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强国盛社会主义兴,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反复证明的真理。时代强音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