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大地·美术)
专栏:
赵望进书法展举行
作者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这次展出的70件作品,无论是前人的诗词、格言、警句,还是自己创作的诗歌,都围绕一个“德”字来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规范。他的书法以隶、草见长,兼擅诸体,书格雅俗共赏,守传统而不拘泥,有新意而不怪异。(康之)
第4版(大地·美术)
专栏:文艺点评
由《漫画老化》想到的
徐鹏飞
上海《文汇报》近期发表了一篇题为《漫画老化》的文章,文中提到刚刚举办的全国漫画展作品存在时代感差、主题和观念陈旧的问题。我们的漫画是否老化,不是一句话就能定论的,但近年来,漫画作品确实存在少新意、多雷同的现象,似曾相识的作品太多,尤其表现手法缺乏独创性。
记得80年代,有漫画家讽刺人浮于事现象时巧妙借用了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典故,于是,一呼啦三个和尚的形象便充斥了漫坛,有人不得不呼吁漫画家们,让三个和尚歇歇吧!之后,一些漫画家似乎又对象征权势的“印把子”情有独钟,只要是讽刺贪官污吏的画,画面上都离不了印把子,你画我画大家画,把个印把子画了个底朝天!近来,讽刺“黄、赌、毒”的漫画日渐增多,但发现许多作品都是千篇一律用女人的胸罩来比喻“色情”,这几乎成了固定的漫画用语。把一件日常服装用品比喻成色情,毫无道理和来由。按此逻辑,胸罩专卖店岂不是“黄窝”了。这种漫画语言的贫乏和一窝风现象说明我们的漫画创作已走进了一个误区,说明我们的创作者们心态浮躁,不能沉下心去深入研究问题,因而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独到见解,只能是人云亦云,用公式化的语言去面对观众,使漫画失去了新鲜感,失去了艺术性,更谈不上震撼力。
漫画和其它画种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要不断出新,不断变幻。失去新、奇、特,也就失去了漫画的生命。
第4版(大地·美术)
专栏:
藏书票上读清华
今年4月,清华大学迎来九十华诞。为此,清华大学出版社邀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藏书票设计家陈雅丹和资深编审江溶联袂主编了《巍巍清华·纪念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藏书票》。
这套纪念票共九枚,分五章,序曲:吾校庄严;上编:水木清华;中编:人文清华;下编:科技清华;尾声:新的辉煌。书票设计精美,气韵贯通,内涵丰富,成为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纪念活动中的一个璀璨的亮点,藏书票苑地里一个美丽的景观。(艺讯)(附图片)
佚名作
李九红作
佚名作
董红羽作
陈雅丹作
第4版(大地·美术)
专栏:
通过对中国画艺术实践的长期探索和研究,我发现中国画还有一个未被人们重视和挖掘,可以与中国画用笔、用墨并列的第三审美内涵的范畴,即中国画用光。——作者手记
日升月恒光开万物
——谈用光创建中国画第三审美内涵
于志学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画,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文化底蕴和民族心理等因素造就了它独特、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体系。千百年来,画家们一直孜孜以求于中国画艺术实践和理论的研究,并且形成了以用笔、用墨为核心的代表中国画形式美学特征的第一、第二审美内涵。通过长期对中国画艺术实践的探索和研究,我发现中国画还有一个未被人们重视和挖掘,可以与中国画用笔、用墨并列的第三审美内涵的存在——中国画用光。光,作为中国画一个新的审美形式,是中国画用笔和用墨所无法取代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中国画光的内涵?我以为,中国画用光和油画用光在理论上有明显的差异。这里所说中国画光的内涵是属于中国绘画美学的哲学范畴,是具有一种东方绘画超然象外的审美理念,是一种感觉上的体验和视觉上的经验。它以从自然界中提取的一种具象的表现因素为核心,化为一种最为简约的表现形式,它有着自由而又富有节奏的动感。它给沉静的画面带来生气。它的哲学根基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生命观,表现为融于笔墨之间不可分割又具有独立属性的动态审美观。
光带给人类心理上的审美作用是很丰富的。当人们从自然中把对光的审美感受移情到绘画审美中时,必然会联系到自身对光的心理体验。一幅作品如果有大量光的出现,就会令人赏心悦目。中国传统画论中有“画留三分空,生气随之发”之说,这个意境的产生,实际上就是伴随着光的出现而营造出的一种氛围。
中国画用光如果从光的自然属性来看是一种物质,而在人们意识中则是一种精神。中国画用光与中国画用笔、用墨一样有着特定的艺术形象和符号,它与中国画的用笔和用墨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又比用笔和用墨更为静默和含蓄。中国画的用光是作者通过物象内外之间的联系、传递,将中国绘画的精神和笔墨观融会贯通,从而表现出事物的全貌和立体的构成,它所表达的是作者的艺术情思和作品的艺术特征带给人们心理上丰富联想的总和。
我把中国画用光进行了分类和归纳,即中国画的光分为六类:轮廓光、结构光、多元光(散光)、一元光、抽象光、意象光;从光的属性来看,光分五品:玄光(黑光)、辉光(白光)、幻光(不定光)、冷光(静止光)、意光(无光)。
中国画用光是伴随着中国画用笔和用墨而出现和发展的。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了对光的观察。东晋顾恺之在他的《画云台山记》中有“山有面,则背向有影”的记载,已经注意到了中国画与光的有机联系。到了北宋范宽,则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画的意象光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在渲染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皴擦和笔与笔间的组合及用墨的丰富变化,把传统中国画无光源的意象光向有光源的具象光过渡。明代的吴伟,则彻底完成了中国画由意象光向具象光的转换。吴伟首次创造性地应用了逆光表现山水题材,他把寒林中小树顶部的受光形态、树木的纹理、层次和轮廓通过使用逆光强调出来,使画面具有强烈的空间感和体积感。近现代的黄宾虹发展了前人的意象光,随着他用墨越来越黑,光的因素也越来越明显。而且,黄宾虹是中国画史上最早有意识地提出用光的论述:“画有起点,始言光线”。在他墨润华滋的作品中有意留出的一块块光点和光斑,把传统意象光表现生发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意境。
李可染师承黄宾虹,他不仅发扬了黄宾虹墨黑亮灵透的特点,也深受黄宾虹有意用光的创作思想影响,但他又另辟一条中国画用光的路。他继承了明代吴伟逆光的创作表现形式,在严谨的西画训练的基础上更讲求光源的合理,主张“多少要有一点统一光源的感觉”、“要在整体中求明暗”。李可染的逆光山水画拓展了前人的用光,使之形成了更有规律、更加清晰明朗的中国画用光的具象光风格形态。
中国画用光还有一种形态存在,即冰雪山水画的用光——抽象光。所谓抽象光,是指光源不明确、从具象光中提取出来又具有相对独立属性的光。在冰雪山水画中,这种光是把物体上的光浓缩成一条具象的白线。这条线,是光也是线,是线也是光。说它是光,因为它反映了物体的边缘轮廓,是一种逆光;说它是线,因为它是用中国画的线来构成的,这条线符合中国画传统用笔的要求。
综上所述,中国画用光已经形成了三个基本形态:一是黄宾虹的无光源的意象光;二是李可染的有光源的具象光;三是冰雪山水画的光源不明确的抽象光。在我们总结了中国画用光的这三个基本形态之后,我们似可将中国画用光纳入中国画第三审美内涵之中。虽然这一新的审美内涵挖掘、探索得还很不深入和完善,但在众多勇于献身于中国画理论研究的艺术家和理论家的共同努力下,定会建构起中国画用光第三审美内涵的美学范畴。(附图片)
枫林暮晚(中国画)李可染
夏岚苍葱(中国画)黄宾虹
南极风光(中国画)于志学
第4版(大地·美术)
专栏:
衰年求变自创一格
——记中国画家娄师白先生
米祯祥
娄师白先生为画坛名宿。早年,娄先生随侍在齐白石先生左右。他自称这一阶段是“亦步亦趋”地跟老师学。实际上,娄先生的艺术此时已有卓尔不群的气象。白石先生曾题娄画《残荷》说:“绍怀弟初学画,此能自创局格,将来有成。”娄先生以特有的天赋与少年老成引起了白石先生的青睐。老师慧眼识才,认定他日后会成为齐派艺术的传人,因而在大约一年后(1937)为娄生改名,将“绍怀”易名“少怀”,号“师白”。从此,娄师白一直以师白名之以念师生之谊。
齐白石先生逝世后,娄先生遵循老师“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教诲,一方面奋力开拓,变法求新,一方面不遗余力,从事弘扬“齐派”艺术的工作。他说白石艺术的风格大体是笔墨粗犷而不失规矩,造型夸张而不失神态,题材通俗而不失雅逸,用色单纯而不失艳丽,构图简练而不失雄浑,气势磅礴而没有霸气。娄先生按照老师生前努力的方向,继续走国画艺术平民化的道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随着个人观察视野的逐步扩大,促使他入画的题材、内容超出了白石时代。六十年代初、中期,他先后创作了有广东特色的《菠萝蜜》、有云南印记的《百合八哥》和生活气息浓厚的《鸭场》等著名作品。七十年代中期,他创作了巨幅花鸟作品《春满人间》。进入八十年代,他观察、思考、表现的领域更加开阔,于是异域风物开始在娄先生的笔下一一呈现。细读娄先生这一阶段的作品,我们不仅能看到他的开拓足迹,而且能聆听到时代前进的跫音。娄先生开拓了白石时代的创作题材,也在更广阔的领域里丰富了白石时代的艺术表现手法。他以水墨为基础,掺用水彩、水粉,从而打破了传统国画的色彩使用格局。他画温哥华的枫叶,首次使用红色丙烯颜料;画蜜蜂时破例采用荧光色彩等,进而找到了新的感觉。
师白先生对待古今中外的艺术成就始终保有一种“兼容并包”的艺术心态,他信守“基中可以容洋,厚今而不薄古”的艺术观念。但在饱学之后并没有对民族传统滋生虚无主义的色彩。他有的只是怀着感激的心情作进一步的领悟、融合、提高与再造。所以,近十多年来,娄先生在国外巡回讲学、交流,在不遗余力传播“白石艺术”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他自己的艺术实践。(附图片)
今年八十有二的娄师白先生仍在勤奋笔耕。
琼岛春荫(中国画)娄师白
霜晨月(中国画)娄师白
第4版(大地·美术)
专栏:
于永茂,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他曾得何海霞、白雪石、刘凌沧等诸名师传艺,加之自己苦耕砚田不辍,创作颇丰。其作品多描绘江南山水、村野的华滋秀润、清新隽永之美。又因其注重写生,悟察造化,继承传统笔墨又不失色彩的变化,给人以融身和谐自然的亲切之感。图为中国画《西蜀桃源村》(乡人)
第4版(大地·美术)
专栏:
宗德路,自小酷爱书画,师从欧阳中石、徐北汀等名家。曾在香港、澳门、北京等地举办画展。左图为其中国画近作《夏塘》。
第4版(大地·美术)
专栏: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看到南京大学教授、雕塑家吴为山的作品后,欣然写下——
读吴为山真、纯、朴
杨振宁
第一次看见吴为山的雕塑是2000年4月,在南京大学和南京博物馆。我立刻就喜欢他的多件作品。青铜的《齐白石》(见题图),从瘦削的脸孔,到长髯,到许多皱褶的长袍,捕捉了一个癯然独立的精神。费孝通是国际知名的社会学教授,我曾多次听过他的课与他的演讲。吴为山的《费孝通》比真人似乎更像费孝通:开朗的面貌,幽默的谈吐和乐观的精神都刻画了出来。《荷兰女王》是另一件我十分欣赏的作品。通常西方艺术家很难画中国人面或中国人像,反之亦然。吴为山的女王头像完全跨越了此鸿沟。
最能显示吴为山的天才的是他的许多模糊形象的作品。我猜想他善于在几分钟之内就捏造出来一个令人难忘的形象。《春风》是吴为山给他的女儿塑的像,他说:
当时我生病在家,女儿从幼儿园回来,小裙子飘起来,
小脚丫翘起来,可爱之极……我认为一个人心中如果
没有诗意,没有淳朴的情感,作品一定不会感人。
另一个作品《无题》是圆球形的陶塑,融合几何球形与人头,浑然一体,极好,极美,是真、纯、朴的升华。我一直喜欢这几个字,很高兴吴为山把它们塑了出来。
大江健三郎(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说小说和随笔是他文学生活的车之两轮。我想人物塑像和即兴随指恐怕是吴为山雕塑生活的车之两轮吧。
看了吴为山的作品我为他写了几个字:
艺术与科学的灵魂同是创新
他的发自内心的创新力从他的每一件作品都突显出来。
2001年4月于香港中文大学
(附图片)
第4版(大地·美术)
专栏:
国际书法论坛在京举行
值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二十周年之际,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国际书法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韩国、日本、新加坡、菲律宾,国内各省、市、自治区书协,大专院校及香港、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专家、教授八十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书协一直重视学术研究,共主办了五次全国书学讨论会以及多次国际性专题研讨会,出版了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书法论文。(张听)
第4版(大地·美术)
专栏:
中日法美术展在京举办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日本国际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日法美术展》日前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观众从这些风格迥异的艺术作品中领略到三国艺术家各具特色的民族绘画语言,感受到三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审美传统。中方作品均选自《第九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日方展品多出自于近年来经常在欧洲办展的日本中青年美术家之手;中国观众可以通过此展看到近年来我们知之甚少的当代法国美术的面貌。(陶勤)
第4版(大地·美术)
专栏:
《刘大为画集》出版
现任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的刘大为是我国当代艺术成就突出的中国画家。其作品以北方少数民族风格及重大历史事件、人物居多。画风严谨缜密,内含深刻厚重,生活气息浓郁,个人风格鲜明。
日前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刘大为画集》,集中了作者步入画坛近40年的全部代表作,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性、观赏性的著作。
(美三)
第4版(大地·美术)
专栏:
中国花鸟画创作高研班开始招生
为了推进花鸟画创作的繁荣,中央美术学院决定举办一期由郭怡孮教授为导师的花鸟画创作高级研修班,从今年6月起,面向全国招收有实力的中青年画家。这是中央美院也是全国首次举办的花鸟画高研班。
这个高研班将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群体性创作研究,以理论、生活、技巧同步共进为准则,探索花鸟画的发展方向,创作一批有深度有时代性的作品,并拟在结业时,举办展览、出版画集与论文集。
(美三)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