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铁路公路掀起建设高潮 机场设施建设快速发展
1998以来共安排铁路国债194亿元。其中,国家铁路和合资铁路171.32亿元(铁道部125亿元,神华集团17亿元,地方29.12亿元);地方铁路22.68亿元。共安排国债项目39个,拉动投资总规模1306亿元。
自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3年来,铁路全行业每年完成投资总规模平均在550亿元左右,是1997年投资总规模388亿元的1.42倍,同比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3年来铁路国债项目投资新线2070公里,占同期铁路投产里程近2/3,投产复线里程586公里,重点建设项目进展十分顺利。
3年来,国家共安排国债资金440亿元用于公路的建设,其中,1998年安排159亿元,1999年安排136亿元,2000年145亿元。主要投向以下三个方面:
——国家规划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项目,其中优先考虑“三纵两横”两条重要路线的建设。
——对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干线公路项目,共安排145个,国债投资139亿元,建设规模1.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200公里。
——为改善贫困地区交通条件,加快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步伐,安排贫困县出口通道建设项目161个,国债投资33亿元,涉及194个贫困县,建设规模9700公里。
自1998年发放第一批国债以来到2000年的3年内,民航共使用国债33亿元,其中中央债20.5亿元,地方债12.5亿元,共安排建设项目35个,其中机场项目32个,空管项目3个,拉动投资总规模550亿元,其中到2000年底累计完成投资500亿元。国债对民航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机场建设速度加快、工程质量好、效益明显、投资环境改善是民航发展有史以来最好的时期;中西部地区的中心枢纽机场得到加强,区域性支线航空网络中心初步形成;中西部地区支线机场建设成就显著,为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加快水利基础建设
自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加大了国债投资用于农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3年来,国家共安排国债投资约300亿元,主要用于关系农业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项目建设,发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促进了农业的持续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按照“集中资金保重点,突出续建和急需”的原则,农业国债投资积极适应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要求,重点安排了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种养业良种工程、动植物保护体系、渔政渔港设施、旱作农业示范区等重大项目。良种工程的建设,使“九五”期间全国农作物商品种子的生产能力提高25%,种子质量检验能力提高49%,种子储藏能力提高22%,畜禽水产良种覆盖率提高近10个百分点。优质良种建设,大大推进了农业的两个根本转变,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
林业和生态建设全面推进。1998年以来,按照《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国家在国债投资中重点加强了生态环境建设。3年共安排国债投资近270亿元,总规模超过了改革开放前20年林业建设投资的总和。先后启动实施重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天然林资源保护和中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草)试点工程,加大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和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种苗基地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在建工程的投资力度。针对2000年北方连续发生的沙尘暴天气,还启动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加强草原建设和草场改造。
1998年以来,国家在国债资金中一共安排水利建设投资720多亿元,主要用于完成中共中央中发[1998]15号文件确定的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任务。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全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办成了许多多年想办又苦于投资不足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使水利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据初步统计,近3年来,在国债投资的支持下,全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土方工程约36亿立方米,石方工程近3亿立方米,混凝土工程5000多万立方米。堤防加固完成1.6万公里,崩岸防护完成1000多公里,控制性枢纽工程竣工2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75座。蓄滞洪区改善和增加撤退道路2000多公里。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4省实施的长江中下游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作,第一批涉及94万人的搬迁工作已经基本结束,第二批涉及51万人的工作已经完成了近60%。此外,还发展节水灌溉工程面积6500万亩,解决了1000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困难问题,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万多平方公里。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农村电网脱胎换骨 仓容新增500亿公斤
此次全国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共投资1900亿元,其中除银行贷款外,已经安排国债投资计划328亿元,占已下达国债总额的近1/10,是国债项目安排资金数额最大的项目之一。农网改造工程自1998年11月正式实施,计划用3年多的时间,完成全国31个省(区、市)2400个县(区、市)的农村低压电网改造及配套建设相关的农村高、中压电网任务。到2000年底,农网建设与改造投资计划已累计下达资金162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300亿元,新建与改造110千伏变电站700座,线路1.3万公里;35千伏变电站2500座,线路3万公里;10千伏线路50万里,400伏低压配电线路145万公里;更换高耗能配变40万台,改造配电台区60万个,并应用了一批自动化程度、技术含量均较高的电力设备,全国农村电网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健康水平由此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为了适应粮食生产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缓解粮食仓容严重不足的矛盾,增强国家对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国家利用国债资金已分两批共建设了350亿公斤仓容的国家粮库,共投入国债资金254亿元。即1998年开始建设的250亿公斤国债项目、2000年4月开始建设的100亿公斤国家粮库项目。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决定2001年再建100亿公斤仓容的国家粮库项目。这三批粮库项目建成后,可新增加仓容近500亿公斤。
目前,粮库建设的效果已很明显,特别是250亿公斤国家粮库项目有300多个项目已进行装粮压仓试验,共装新粮201.5亿公斤,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粮食购销企业仓容紧张的局面,保证了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政策的落实,有利于粮食稳定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加快高技术产业化步伐 提高装备国产化水平
高技术产业化是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重要举措。自1998年以来,国家在新增国债中专门安排了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到目前为止,共安排332个项目,涉及总投资约467.86亿元,其中安排国债资金46.37亿元,银行贷款200.58亿元,配套资金205.04亿元。国债资金与社会投入之比达到了1∶10,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大力支持自主创新,推动具有重大示范作用的高技术尽快实现产业化,加速培植一批优势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高技术产业群,促进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重点安排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工业过程自动化等高技术领域。
信息技术方面,主要支持了联通公司通信网和吉通公司通信网的建设项目,以及HDTV、移动通信产品国产化、网络等专项工程和一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生物技术方面,以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化为先导,重点安排了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提高我国对重大疾病的防治水平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工业过程自动化方面,重点支持了工业过程自动化新一代主控系统及其综合自动化的开发和产业化,先进控制与优化软件开发与产业化,智能仪表、执行器与变送器、成套专用控制装置和成套专用优化系统的开发与产业化等领域的项目。
我国即将加入WTO,面对挑战,要加速振兴装备工业,通过实施重大装备国产化项目提高装备工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化生产能力,通过中国装备工业的振兴带动我国其他制造业的升级与发展。同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五年过渡期的时间,通过装备国产化项目的实施,促进我国装备工业水平的提高,提高我国装备工业的竞争力。
装备国产化一共有4个专项:一是环保装备国产化专项;二是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专项;三是大型、新型船舶发展专项;四是重要工业品的装备国产化专项。
目前,部分环保装备国产化项目已初见成效,如,新都环境工程专业设备厂的一体化氧化沟污水处理设备已为中原油田、三峡库区污水处理场提供成套设备。中嘉玻璃钢公司、航天科技集团四院生产的燃气汽车用储气瓶已为北京、上海、四川等城市提供产品,反映良好。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城市设施变了模样 环保事业良性循环
居住在城市的人们都会深切地感觉到,近几年,他们所在的城市路变宽了,天变蓝子,自来水通畅了。所有这些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自1998年以来实施的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国债项目投资。3年来,在国债投资的支持下,国家共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国债项目982项,总投资3841亿元。3年中,国债投资加上由其带动的银行贷款、地方配套资金和其它社会资金,用相当于以往正常年份2—3倍的投资总量,把多年来城市规划中的宏伟蓝图逐步变成了现实,使我国一批中等以上城市迅速摆脱了以往基础设施陈旧的困境。
部分城市“吃水难”的问题得到了缓解。国债投资安排中把解决城市供水问题放在重要位置,支持了315个城市供水工程的建设,全部建成后可增加城市供水能力3380万吨/日。
一些城市“行路难”的状况有了好转。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3年的国债投资中,重点支持了253个城市道路项目,新增道路长3423公里。北京四环路、上海外环线一期工程等一批城市道路项目的建成,缓解了这些城市的交通拥挤状况,大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3年来,国债资金重点支持了北京、上海、重庆、深圳等8个城市地铁、轻轨项目的建设,项目总投资481亿元,地铁和轻轨铁路长163.8公里。
部分城市环境恶化的势头得到了遏制。在国债资金安排的406个城市环保基础设施项目中,水污染治理项目201个,日处理污水能力2045万吨;垃圾处理项目70个,日处理垃圾能力6.32万吨;大气污染治理项目135个,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6亿平方米,新增日供气能力1678万立方米。
1999年以来,国家安排国债投资计划108亿元,用于“三河三湖”水污染治理和北京市环境整治。淮河、海河、辽河、巢湖、太湖、滇池等流域内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得到国债支持的污水处理厂117个,日处理污水能力980万吨,2000年底建成并运行投产44座,形成污水处理能力330万吨。北京市建设了陕北天然气进京市内工程、城市水系综合整治和煤改气工程等项目。
国债环保项目的环境效益已经开始显现。“三河三湖”已经建成运行的污水处理厂,每年可以削减污染负荷20多万吨(化学需氧量)。北京市大气污染加重趋势得到控制,主要空气污染指标呈下降趋势,空气质量二级及好于二级的天数由1998年的27.4%上升为2000年的49.4%。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明天的钱办今天的教育 旅游环境建设进展顺利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连续安排了57.65亿元国债资金,支持高等院校大幅度改善办学条件,为高等教育扩大培养规模奠定了物质基础和提供了条件保障。这是建国以来中央政府对教育发展投入最集中、力度最大的一次,并由此带动了中国教育发展资金筹措观念和方式的创新。
两年来,教育国债资金重点建设了1782个教学、实验和学生生活设施项目,直接受益的高等院校达600余所,初步统计,两年教育国债资金带动的各项配套投入超过163亿元,新建、扩建校舍面积1170多万平方米,显著改善了高等院校基本办学条件。特别是重点加强了中西部地区高校的教学和实验基础设施建设。国债资金的注入,有力支持了高校筒子楼改造,1998年以来,国家利用国债资金改造中央部委高校筒子楼400余万平方米,基本消灭了筒子楼,近7万多户青年教师喜搬新居。
2000年国家首次将旅游业列入了国债投资计划,安排13亿元的国债资金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投向包括直接为旅游景区配套的旅游道路、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供水供电设施、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设施等。共安排项目114个,遍布全国的30个省、市、自治区的114个重点旅游景区。利用国债资金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决定,对打破旅游发展的“瓶颈制约”、改善旅游环境、拉动社会投资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对我国旅游业的当前和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3600亿元国债帮了大忙
1998年至2000年,我国共发行3600亿元国债,定向用于加快农林水利、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和环保、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中央直属储备粮库、经济适用住房以及重点行业技术改造、重大项目装备国产化和高技术产业化、环保与生态建设、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长期建设国债的安排使用着眼于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结构调整,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广大读者非常关心这些国债的用途和利用国债投资的建设项目进展如何?本报现将从国家计委有关部门了解到的情况介绍给大家。——编者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合龙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广西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启动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浙江中央直属储备粮库投入运营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西康铁路建成通车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经济数据
3600亿元国债直接带动地方、部门、企业投入配套资金和银行安排贷款约7500亿元。1998年国债项目投资带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1999年带动2个百分点,2000年约带动1.7个百分点。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