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读书天地)
专栏:
历史的瞬间与历史的长河
——关于《风风雨雨太平洋》的对话
刘白羽 郑伯农
郑:白羽同志,我认为您的创作领域很广阔,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传纪文学、诗歌……而给人印象最突出的是军事题材的作品。《长江三日》是诗人眼中的长江,也是军人眼中的长江。抗美援朝开始后,您多次到朝鲜战场采访。听说有一次吉普车翻了,您大难不死,说自己命大。现在,这场战争已经过去了将近半个世纪。为什么四十多年后,您要重新握起笔来,写一部关于抗美援朝的作品———《风风雨雨太平洋》?
刘:我的确钟情于军事文学,这与其说是个人爱好,不如说是历史决定的。中国革命的特点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我有幸投身于其中,目睹许多可爱可亲可敬的战友在身边倒下,作为幸存者,我有义务把他们的英雄事迹写下来,让后人记住他们。这就是我写军事文学的最初原因。经历了纷飞的战火和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我逐步感悟到,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的辩证观点是完全正确的。战争固然残酷,它能够毁灭,也能够创造,一场大战争往往是大的时代转折的推动力量。这就是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的区别。没有抗日战争、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就没有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世界。作为战争的亲历者和目睹者,我有义务写出战争的丰富内涵,让后人全面而正确地认识战争。至于说到军事文学,我只是一个执著的耕耘者,许多同志写得比我好。我读到一些年轻作者最近写的军事题材作品,有的写得很出色,很值得我学习。
抗美援朝对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五十年前,一个寒风凛冽的深夜,我站在鸭绿江边,大火冲天,染红了整个天空。今天,这火光还在我的眼前闪烁。在我的心灵里,这是罪孽残暴的邪恶之火,又是几十万鲜血与白骨染红的圣火。我们不能忘记这场战争,要让世世代代记住这场战争中我们民族不畏强暴、不怕牺牲、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弘扬这种精神。这就是我要写《风风雨雨太平洋》的原因。
郑:我注意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风风雨雨太平洋》和您过去的作品不大一样,有新的视角、新的风格。您的自传体作品《心灵的历程》最后一章叫“永恒的大海”,《风风雨雨太平洋》又以海洋为题目,最后也是写到大海。书中主人公王亚芳和于飞对话时说,“我们不要一个不太平的太平洋”,“我们要一个真正太平的太平洋”。他们希望流入太平洋的河流,都能成为“纯洁、神圣的河流,都能沐浴出一个可敬可爱的太平洋……清风细雨的太平洋。”我想您是从这场战争而想到整个人类的命运。
刘:是的。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今天再写,应当有更新一层的理解。如果只是一般地写“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写战争的过程,写如何运筹帷幄,决胜疆场,那是很不够的。我给自己定下这样的目标:要从人类历史、人类哲学的高度透析这场战争,写出生活中的哲理,写出战争中人的灵魂,而且它影响着几十年后人的善和恶。战争是社会矛盾的产物,它是过去历史的延续,也影响到未来。《风风雨雨太平洋》在我的小说中是历史跨度最长的,从一百多年前华工在美国修铁路,一直写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不仅写朝鲜半岛上的战事,还回溯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的中美关系,展示了两国人今天的交往。把历史瞬间和历史长河结合起来,也许这样更能看清当年的那场战争。
战争是人力物力的较量,也是民心的较量,民族精神的较量。它检阅一个国家的国力,也检阅一个民族的精神。它能够扭曲一个人的灵魂,也可以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在我看来,作为资本主义超级大国的美国,主流意识形态与我们不同,但美国人民、包括不少参加过朝鲜战争的普通士兵,他们的本质是善良的。他们讲民主、讲科学,守信用、重实际。当然,他们也有我们所不习惯甚至难以接受的地方。譬如自大、自傲,这些观念不但存在于上层人物之中,也深深影响了普通的美国人。我的小说写了于飞、王亚芳这样的志愿军英雄人物,也写了汤姆森、马丁这样正直而善良的美国人。他们之间的交往、情谊,代表着人类的未来。今天,太平洋还很不平静,有商贸,有友好往来,也有西化、分化的图谋,甚至军事威胁。对此,不能天真烂漫、掉以轻心。但是从长远看,决定人类命运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希望有一天,太平洋会变得风平浪静,水清如镜。
郑:读您的《风风雨雨太平洋》,感到这本书在艺术方法上有不少新追求。或者可以这么说,您在九十年代推出的两部长篇———《心灵的历程》和《风风雨雨太平洋》,都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且大胆吸收了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段,是这样吗?
刘:我认为现实主义是发展的,同是现实主义大师,同是法国人,巴尔扎克和福楼拜就很不一样。我不赞成“他人是地狱”,不赞成虚无主义、唯我主义的哲学,但现代主义艺术中确有不少可取的东西。譬如“意识流”,其中就有很具表现力的东西,可以用它表达消极的内容,也可以用它表达积极的内容。《风风雨雨太平洋》确实借鉴了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段,这是表达内容的需要。
我的这部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跨度,如果像编年史那样写下来,弄不好就会索然无味,首先会很冗长。我必须突破传统现实主义的框框,让它更自由,更舒展。这里,有现实,有历史,有直叙,有倒叙,有穿插,有跳跃,有人物的遭际,也有人物的遐想。故事是从于飞应汤姆森之邀访美开始的,他要去美国找回祖先于虎的尸骨,运回祖国安葬。后来故事从九十年代跳回到五十年代,从美国跳回到朝鲜战场,又回溯了十九世纪中叶华工在美国的艰苦拼搏。我有意让时空交错,让战争与和平交错,让不同年代的生活图景交错,这样,才能更自如、更有立体感地表达生活的意蕴和哲理。写完这本书,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觉得我找到了我所要表达的内容的形式,把我想要倾吐的东西痛痛快快地“吐”出来了。是否成功,让读者去检验吧!我自己,则觉得比较满意。照我的理解,现实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忠于生活,从生活出发。至于怎么表现生活,要看内容的需要,完全可以多种多样。如果把现实主义比作大海的话,它完全可以也应该“海纳百川”。
郑: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五十周年。您的这部书,是献给这个有意义日子的一份珍贵礼物。
第6版(读书天地)
专栏:书里书外
中山三昧
卞毓方
孙中山是1909年5月19日从新加坡乘船赴西洋,为他那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大业筹募军饷,截至1911年10月10日,已在海外游说公关了两年又五个月;关于他在武昌首义之际的行踪及表现,我手头计有三种版本。
其一,尚明轩主编的《孙中山的历程》(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记叙说:
武昌起义当天,孙中山正从美国西海岸乘火车东上,第二天,抵达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城。由于旅途疲劳,是晚睡得很死,第三天,也就是10月12日,傍中午了,他才起床去餐厅用膳,路经回廊报摊,顺手买了一份报纸,这才晓得国内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件。
其二,陈廷一撰写的《世纪伟人孙中山》(团结出版社1998年版),则描绘:
中山彼时已抵达英国伦敦。10月12日傍晚,他同友人去一家饭店就餐,途中购得一张报纸,才获悉“武昌已被革命军占领,革命政府宣告成立”。中山喜不自禁,多年的艰辛,顷刻一扫而光。
“今天我请客。”他对友人说。
“要请就必须去高档餐馆。”
“那当然啦!”
于是,一行人改奔杨氏饭店。这杨氏饭店,乃伦敦当日的“长城”、“昆仑”、“王府”,寻常老百姓不敢问津。中山率同伴昂然直入,据中落座,大声点菜。等了一歇,邻桌有比他们后来的,菜肴倒先上了,他们面前,却还空空如也。是可忍,孰不可忍?中山先生拿过餐刀,在盘子上“当、当、当”一阵猛敲。餐厅经理闻声跑过来,问贵客有什么吩咐。
中山两眼望天,一脸庄严,说:“我们是来用餐的,不是来看别人吃饭的。”
经理赶忙赔不是,回头招呼堂倌用心侍候。
而唐德刚的大著《晚清七十年》(岳麓书社1999年版),则披露说,武昌城头枪响之际,中山的确是在美国的丹佛城,但不是刚刚由西海岸过来,而是久困于此。鉴于当年美国的华侨社会,既无“王安”,亦无“包玉刚”,普遍都是打工仔,收入有限,而中山的革命又是无底洞,无任多少钞票也填不满。那一段日子,中山实在已募化无门,甚至囊空见底,连吃饭都成了问题。迫于生计,他不得不暂时到一家华侨开的中餐馆打工。话说:
中山从报上得知“武昌暴动”,并没有太强烈的反应。因为同样的起义,他已领导过十次;何况这次的发动者,和他本人并无直接的联系。一天,当他正手托盘儿为客人上茶,突然有工友大声招呼:“老孙,你的电报!”中山接过电报,大喜过望。原来,这是黄兴在向他报告国内形势的最新进展,并敦促他尽快回国,以迎接“中华民国”的诞生。
三种今人的大作,塑造出三种不同的先贤形象,我相信每一种都有其“本”,绝不会是作者无中生有,向壁虚构。然而,究竟哪一种形象更接近先贤的真实?予不治史,不想为此去作博士论文式的考证。但是,如果一定要表态的话———我嘛,绝对理解第一种,十分腻歪第二种,而特别赞赏第三种。第一种属官方文书,宜载入正史,宜衍作佳话;第二种类似小报新闻,它很容易使人想到隔壁阿三中六合彩大奖后的那番神气活现;第三种为聊斋故事,民间传奇,不过,它却令我看到一个白手创业、艰苦打拼的硬汉的身影。
第6版(读书天地)
专栏:
浙江教育社推出一批
面向青少年的新书
《知道的更多些》 本书是引进法国阿歇特出版社的一套面向青少年、具有百科性质的丛书。它是由法国各学科出类拔萃的专家共同营造的一座知识宝库。在编写过程中,作者注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大量精美的珍贵图片,对自然科学、文化与文明以及日常生活方面的知识作了生动有趣的介绍。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本书分《自然环境》、《科学技术》、《人类社会》、《文化技术》四卷,涉及六十多个学科门类,共五千多条目,四千多幅插图,计四百多万字,是国内第一部大型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本书力求科学性与可读性的统一,既有“百科全书”的特点,又适应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及接受能力,图文并茂,颇能激起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
《21世纪少年儿童科学百科》 本书是从日本小学馆引进的一套能让少年儿童掌握大量综合理科知识和理科实验的百科全书。内容涉及人们生活中所碰到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等各类科技知识。本书用通俗的语言,通过三百多个问题和二百多个在家中就可操作的科学实验,让少年儿童手脑并用,学玩结合,来加深对自然科学的理解。它既是国内各中小学、青少年活动中心较好的一部科技活动教材,也是孩子们在家中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掌中宝”。
《走近综合考试》 本书简析了我国近期高考改革的发展趋势,介绍了综合考试提出的理由,预测今后高考命题的思路,及其对高中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同时,也针对性地介绍了国外高考改革的相关情况与教育改革的关系等,并对我国目前高校保送生考试的综合试卷作了细致的分析,指出与传统考试的不同之处,并提出若干建议,适应应考复习的学生阅读。
《中学生作文技巧大全》 本书是提高中学生作文技巧的一本指导用书。从一些实例出发,力图帮助解决中学生作文的各种疑难问题,提高写作水平。全书约五十万字,分为“知识概述”、“写作要领”、“范文赏析”、“练习设计”四个部分。
《高中课课达标丛书》 此丛书是为了帮助高中生巩固课堂知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与选择练习题而组织编写的。全书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化学、生物、地理、历史、计算机等科。
《中学数理化精编》 本书与相关的教学大纲配合,与课堂教学同步,并反映教材的内在联系和课本章节顺序的一致性,便于巩固所学,特别注意内容的层次性,以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使用。各章所设的栏目有“学习提示”、“注意”、“要点分析”和“例题分析”等等。题型多、题意新、解题巧是本书的一个特点。
第6版(读书天地)
专栏:
《北京文学》打造文学品牌
创刊五十年的《北京文学》明年将调整思路面向大众读者,本着刊物为读者办、为读者服务、让读者喜欢的宗旨,全面刷新版面,更新内容。将推出新的栏目,其中“现实中国”将围绕大家关注的社会问题每期推出一篇文学报告;“作家人气榜”,以当红作家的最新作品为主,配有作家的有关专访等;还有“小说盛宴”、“倾诉天地”、“文化观察”、“网络奇文”、“阅读参考”和“纸上交流”等栏目。
(木易)
第6版(读书天地)
专栏:
“中国当代名人语画书系”
精文妙画协奏
西苑出版社最近推出“中国当代名人语画书系”系列丛书。丛书精选当代作家文学作品的精粹语段,配以有趣的漫画,形成精文妙画协奏的新型读物。丛书第一套即由二十位作家和二十位漫画家通力合作,共奏新颖、轻松、精妙之曲,使这一书系显示了与读者沟通能力大为增强的新特色。
“中国当代名人语画书系”系列丛书由吴欢、杨宪金主编,第一套入选作品各成一册的作家为冯骥才、铁凝、梁衡、蒋子龙、韩少功、贾平凹、余华、张炜、陈世旭、苏童、叶兆言、魏明伦、毕淑敏、叶广芩、方方、吴欢、闻树国、林希、舒乙、二月河,由左川、沈天呈、王成喜、谷天宇、黎青、王林等二十位漫画家联袂分册配画。每册文字简短、精炼,力求充分展现作家的思想和多年创作的精华;其配画大胆夸张,想象奇妙。文与画珠联璧合、相映成趣,让读者能轻松地领略作家和漫画家思想与艺术的精华,引发对人生与社会的感悟与思考。
(亦文)
第6版(读书天地)
专栏:
记录当代中国文坛历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不久前推出陈徒手的力作《人有病天知否——一九四九年后中国文坛纪实》。
在中国现当代,作家是很受注目的职业,文学现象也不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对当代作家的个案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陈徒手曾在中国作协工作,有机会从近处感受了一大批文坛新老作家,接触到一些有关现当代作家的鲜为人知的故事。作家的遭遇激发了他创作的冲动。在近十年的时间里,陈徒手走访当事人及家属、知情者,并查阅了大量档案,获取了以百万字计的原始材料。令作者感动的是,当事人及家属一般都愿意接受采访,表现出正视历史的勇气和超越是非恩怨的豁达。1998年2月起,作者在《读书》等刊物上发表几篇有关现当代作家生存状态的文章,立即在社会上产生反响。这反过来推动了陈徒手对史料的进一步搜集整理,于是有了《人有病天知否》的出版。它不仅在篇目上有了很大的扩充,即使是刊物上已发表过的文章,也因史料的进一步充实而有了全新的面貌。(小宁)
第6版(读书天地)
专栏:
《新世纪之歌》
歌唱新时代
一部集五百首歌曲、一百首歌词的新创作歌曲专集《新世纪之歌》近日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这部歌唱新世纪、歌唱新生活的大型新创作歌曲专集,凝结了数百位词曲作者的智慧。题材广泛新颖,时代特色鲜明,生活情趣浓郁,音乐语言生动朴实,可谓全国大唱群众歌曲活动的资料库。
第6版(读书天地)
专栏:
《曹操传》
张作耀 著
曹操(公元155—220年)是东汉末年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中魏国的实际建立者。他倥偬军旅数十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终于打下了北方一片天下。本书取材丰富,对曹操的事功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其诸多重要思想及其实践,以及中国历史上对曹操的诸多评议都作了论述,对其为人谲诈的一面也如实作出了反映和评论。一个对中国历史作出卓越贡献、既智且诈的历史人物跃然纸上。
(人民出版社出版)
第6版(读书天地)
专栏:
“俄罗斯优秀作家随笔丛书”
本丛书由俄罗斯不同流派具有代表性的六位作家的散文随笔集组成。这些散文随笔流淌着这些性格各异的作家对时代和历史的真切感受,本真地保留了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交俄罗斯的文化风貌。它们都不是文人赋闲之作,而是每一流派代表人物把自己的深刻思想和独特认识大众化、普及化而有意为之的结果,蕴藏了不同归属人物同异交杂的各色理念:梅列日科夫斯基的“另类”思考,勃洛克关注历史精神和知识分子出路的“问题散文”,叶赛宁对“词语”和民族文化的认识,霍达谢维奇由自身所看到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批评家沃隆斯基和反乌托邦小说家扎米亚京各自对俄罗斯文坛风貌的铺述。他们色彩斑驳的悠悠之思,从极广范围展示了自由人文主义、象征主义、新现实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俄罗斯所发生的影响。这些作品因其问题独特,表达方式轻松自由,所叙内容的跨学科性,而成为了通俗与高雅兼顾、非常有影响力的特殊文学。
(东方出版社出版)
第6版(读书天地)
专栏:
《毛泽东诗词研究丛刊》出版
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选编的《毛泽东诗词研究丛刊》(第一辑)近期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第一次向读者展示本会会员及其他海内外毛泽东诗词研究者的最新学术成果。书中收录了臧克家、贺敬之、逄先知等名家关于毛泽东诗词的精辟见解。“研究与探讨”栏目中的数十篇文章对毛泽东诗词展开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论析与研讨。“考订与辨误”栏目着力于对毛泽东诗词及有关史料进行新的开掘、收集和考辨。书前有李鹏、马文瑞、马万祺、胡绳、臧克家等书写的珍贵题词和有纪念意义的照片。书后“附录”保存了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筹建以来的重要资料。这本书集中反映了毛泽东诗词研究的新进展和新动态。
第6版(读书天地)
专栏:
红学研究的珍贵资料
《绣像红楼梦》(原刊程甲本)“重见天日”
中国古典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红楼梦》的最早刊本———《红楼梦》原刊程甲本,最近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馆藏书中拂去尘埃,重见天日,日前已由吉林文史出版社斥巨资影印出版。红学家称之为《红楼梦》出版史上的一大盛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专家介绍说,《红楼梦》最初以抄本《石头记》流传,不幸的是八十回后竟“迷失无稿”。程伟元经“竭力搜罗”补成全书,名为《绣像红楼梦》,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由萃文书屋活字排印出版。此为《红楼梦》的第一个刊印本,因书中有程伟元序,故称“程本”,即著名的“程甲本”。次年萃文书屋再版,对程甲本文字做了大量增删改动,又由程伟元、高鹗作“引言”,故称“程乙本”。
程甲本为木活字排印,受当时木活字印刷技术条件的限制,估计仅印了一百部左右。程甲本印行七十多天后又活字排印程乙本。程乙本很长时间不被人注意,程甲本却一再被人翻刻,一百三十多年中流行的都是程甲本。直到1927年胡适将程乙本标点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程乙本才取代程甲本的地位,成为最流行的版本。程甲本的翻刻本不下百种之多,也还有“程甲”、“程乙”的混合本,但要找到原版程甲本,也就是纯版程甲本,则是难而又难。惟现仅存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的程甲本,方是纯正的原刊本。这套极为珍贵的《红楼梦》程甲本,长期藏在深闺,鲜为人识,直到今天,真正有幸目睹此书者仅俞平伯等少数学者,足见其珍贵难觅。
此次宣纸印刷的《红楼梦》程甲本,全部线装绣像,精仿原貌,是首次向外界公开展示此书的真面目。该书的出版,为红学研究者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为“红楼”收藏者献上了一个海内珍本。由于它是纯版的程甲本,还将为研究“红楼梦”版本源流提供一个准确的坐标。毫无疑问,它对研究《红楼梦》版本、后四十回的作者以及《红楼梦》的成书过程等,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欣赏价值。
第6版(读书天地)
专栏:
读书天地
《绣像红楼梦》(原刊程甲本)封面
第6版(读书天地)
专栏:
《白字速清手册》清白字
针对社会上广泛存在的读白字现象,学习出版社近日出版了《白字速清手册》。该书辑录了千余常见易误读的汉字,可帮助读者在短时间内快速清除绝大部分常读的白字,从而避免由读白字引起的误会和尴尬。该书具有简明、实用、易普及、见效快的特点,广泛适用于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尤其适用于公务员、播音员、演员、教师和大中学生;既可作为广大读者的案头常备工具书,也可作为机关、学校、广播电视系统普通话培训测试教材。(李洪润)
第6版(读书天地)
专栏:
描写少年钢琴手成长的新书
华裔少年缪茵在国际钢琴比赛中多次获奖,被誉为“钢琴神童”,由缪茵的母亲周传鸿撰写的《在西方创造神话的中国女孩》一书10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书中介绍了缪茵骄人的音乐业绩和感人的成长经历。缪茵1985年底出生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四岁开始学习钢琴,五岁随母亲到美国,已经连续七年七次获得各类国际钢琴比赛冠军和首奖。她从1997年十一岁至1999年十三岁,创下美国钢琴艺术表演历史上华裔钢琴家以最小年龄、在最短时间内连续荣登世界著名的美国三大音乐圣殿(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纽约林肯艺术中心、首都华盛顿肯尼迪艺术表演中心)成功演奏钢琴音乐会的纪录。(胡卫)
第6版(读书天地)
专栏:新书拾零
新书拾零
▲《感觉中的思维———秦晋学术随笔自选集》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集中的文章分“文化谈屑”、“文学随感”、“文本析微”、“文论时语”四个部分。
▲元辉的《旅途随笔》由长征出版社出版,全书分“旅途随笔”、“征戍情怀”等六辑。
▲《徐竹影诗词四百首》最近由大连出版社出版,集中多是近两年新作。
(附图片)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