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0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第6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0-10-28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中国将军眼中的朝鲜战争 '...

第6版(读书天地)
专栏:

  中国将军眼中的朝鲜战争
  郭莹
  五十年来,关于朝鲜战争,国际社会仍然有许多难以忘却的话题。不同的人会站在不同的立场和视角来看待这场战争,譬如当时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就发表过一段著名的论述:“朝鲜战争是美国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我们无须探究布莱德雷这段话的深层涵义,但是,朝鲜战争成了美国人心中永远的痛,朝鲜战争是目前美国惟一一场没有被大张旗鼓树碑立传的战争,这一点却是不争的事实。前不久,美国政府一位要人在给华盛顿无名烈士墓献花之后,发表了一席另有含义的讲话,大意是,朝鲜战争被人们遗忘得太久了,它被夹杂在二战的光荣和越战的痛苦之中。朝鲜战争的老兵当年是悄悄地回国,没有人理解你们的伤痛,没有人知道你们是英雄……
  显然,对待那场战争,有些美国人也包括其同盟者的心情是复杂的。那么,中国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呢?迄今为止,国内外叙述和讨论这场战争的书籍可谓汗牛充栋,当然也是众说纷纭。在这样的情形下,解放军出版社于八十年代末出版原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将军所著《在志愿军总部》之后,立即成为国内外研究朝鲜战争的重要资料来源之一,并于2000年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前夕,在印数五万册的基础上再次重印。《在志愿军总部》的屡次重印,至少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尽管时间过去了许多年,但人们还是期待着更加深入、更加真实地去了解那场战争。
  《在志愿军总部》正好为此提供了可能。
  这本书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史料的权威性和真实性。一切局部的战地新闻和战后形成的纪实性著作,以及研究者从资料堆里分门别类挖掘出来的文字,同一位战争的参与者尤其是战争一方重要决策人物之一的自述意义是不同的。
  《在志愿军总部》一书也可以看成杜平将军的朝鲜战争回忆录。杜平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俯瞰战争全局,在书中展示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和志愿军统帅部处变不惊、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风采,叙述了从朝鲜战争突然爆发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定下出兵决心,从彭德怀率部跨过鸭绿江到长驱直入的五次战役,从上甘岭大战到板门店谈判的全过程,铺展了在三千里江山每一片土地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艰苦卓绝浴血奋战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描述了一幅恢弘的战争画卷。无论是就史料的真实性和权威性,还是就作者对于那场战争的深层次的思考以及对于战争和政治、经济、外交等之间关系的理解而言,《在志愿军总部》一书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精湛的高度,毋庸置疑地是有关朝鲜战争的扛鼎之作。
  《在志愿军总部》的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十分重视在现代战争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威力和由此而激活的强大的生命力。作者认为,百万志愿军崇高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是志愿军取得朝鲜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所在。在书中,作者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幅历史的景象:参与对抗的双方,一方是装备精良武装到牙齿的世界头号强国,一方是以积弱积贫著称、刚刚建立新政权的全世界一号人口大国;一个是吸吮西方现代先进文明长大、崛起势头正猛的发达国家,一方是代表东方几千年文明的古老国度。从物的角度上讲,对手明显优于我方。但是,正如一位伟人所说,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朝鲜战场上,身着臃肿棉衣、背着大枪的“土包子”中国人民志愿军终于毫不客气地打败了怀揣明星照片、嘴里嚼着口香糖哼着小调的洋对手,这恐怕就是美国人至今仍然为之尴尬和痛心的原因所在。也正因为如此,杜平将军在1988年写成《在志愿军总部》的时候,才这样为那场战争定位:“抗美援朝战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的时候,与最为强大的帝国主义美国直接交手。中国人民志愿军没有辜负全国人民的信托和全世界进步人民的期望,打出了国威、军威,完成了保和平卫祖国的任务……在那场战争中,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以自己的英雄气概和辉煌胜利,再次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正义战争必然取得胜利,一切侵略者都是可以打败的;为了祖国的荣誉和独立而战的人民是永远不可战胜的。”
  不难想象,这充满了自信的、气壮山河的话语,是西方某些在那场战争中充当了不光彩角色的人们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来的,因为这是胜利者的宣言。今天,当我们审视这段历史并把他结合现实加以思考的时候,尽管我们的高技术作战条件还十分有限,还必须在“战术上重视敌人”,但我们仍然可以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我们永远坚信,决定战争胜负的最终是人而不是物,朝鲜战争如此,今后的一切战争也必将如此。(附图片) hsB品论天涯网


第6版(读书天地)
专栏:序跋选

  我是怎样写随笔的
  (日)大江健三郎
  我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写小说。我在一个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的国家里度过少年岁月,在日本二战失败后的混乱时期和追求民主国家的新生时代送走青春年华。我那一时期的小说主题,就是从这些个人经验中孕育、生长出来的。
  同时,我也常写一些随笔,篇幅有短有长,主题则和小说所写内容重合,但无须小说式的构思,写得更为直截了当。
  小说和随笔是我文学生活中的车之两轮。一个年纪轻轻就成为作家的人,今后如何生存下去?小说和随笔,因此也成为他支撑和推进现实生活的车之两轮。
  开始写小说时,我很年轻,是在大学里集中精力学习法国现代文学的学生。那时,我是个年轻的存在主义者,同时又是个希望能参与社会现实的人。萨特对我的影响很深。作为这样的一个青年人,我给自己的随笔确立的目标,是对日本的社会现状进行批评和报道。
  那一期间,对我来说重要的引路人是奥地利的思想家、作家安达斯。关于核武器给广岛和长崎带来的悲惨,以及奥斯威辛的犹太人大屠杀,他都做了非常重要的工作。
  就是这位安达斯,就现代人写日记的行为说过这样的话:日记,似乎变成了这样的,即书写在我们经历的事情(但这不是仅指降临到我们身上的事情,还包含了我们对降临而来的事情如何反应,或者不做反应)中,我们希望在什么样的国家、社会和世界中更和谐地共同生存呢?
  此外,在作为作家不断积累的人生经验基础之上,我逐渐感到,有必要建构小说方法的理论。立足于自己的小说创作经验,重新学习世界文学,我写下了这一方面的随笔。
  近十年间,我对社会和国家的关心,主要集中在如何跟日本正在复活的国家主义斗争的问题上。安达斯曾说过,写日记的目的,是为了使过去的错误不在未来重新发生,为了拯救未来,“‘那是这么回事’,‘已经发展到这种情形了’等记述,常常就是‘此类事情不能再发生,决不能再出现这样的事情了’之意”。
  我现在写作随笔的最根本动机,也是为了拯救日本、亚洲乃至世界的明天。而用最优美的文体和深刻思考写出这样的随笔的、世界文学中永远不可能被忘却的巨匠是鲁迅先生。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向鲁迅先生靠近,哪怕只能挨近一点点。
  这是我文学和人生的最大愿望。
  (本文为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大江健三郎自选随笔集》序言) hsB品论天涯网


第6版(读书天地)
专栏:

  振翅在历史的空间
  ——《历史的天空》简评
  张志忠
  没有战争的年代里,真正的军人难免会感到寂寞和平淡。因此,才会有一批热血男儿把探寻的目光倾注到战争的岁月,去寻找历史与现实的契合之处,去倾诉胸怀中的不平之气。如邓一光的《我是太阳》和都梁的《亮剑》。徐贵祥也是其中的一个。在自由畅想地想象过古代英雄豪杰以战止战的“决战”和测算过当代军人最佳的德才结构的“仰角”(《决战》和《仰角》都是徐贵祥作品的篇名)以后,他兴致勃勃地闯进了“历史的天空”,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风云中,在错综复杂的环境时势下,描摹他所理解所推崇的军人形象,进而勾画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我之所以称赞《历史的天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首先是因为,作品所塑造的梁大牙———梁必达的人物形象。梁大牙这样的草莽英雄,和《我是太阳》中的关山林,《亮剑》中的李云龙,从精神气质上来说,都是同一类型的人物,都是带有浓厚的民间传奇人物的色彩的。不同的是,前二者都省略了作品主人公走上革命道路的前史,他们一出场,就已经是人民军队中的较为成熟的中级指挥员,使他们缺少了一段至关重要的经历,缺少了性格成长历史上决定性的一环,即从一个人的青少年到人生的成熟,个性从初见端倪到基本形成,从桀骜不驯的旧世界的叛逆者,到成长为自觉的革命者的转变过程。而且可以说,这是既富有发掘人物个性的充分潜能的余地,又可以从人与环境,生命与历史的相互影响,交互作用的方面,做出许多有益的探讨和描述来。《历史的天空》中的梁大牙,就是从一个“没正形,好起来像个大侠,坏起来像个强盗”,兼有正邪两道的豪气和匪气的民间好汉,又是误打误撞地闯入了八路军的队伍中———他本来的主意是要去投奔被他视作正规部队的国民党军队的,而同样是举起抗日武装斗争旗帜的八路军,则因为其满身的土气和装备的简陋,被他所鄙视。但是,阴差阳错地,他不但在凹凸山的八路军中留了下来,还进入了一连串的或者悲喜交加或者啼笑皆非的事件中:挥舞大刀伏击日本军,与窦玉泉拼刺刀赌胜负,大闹逍遥楼歼灭汉奸“特勤队”,身为地方武装县大队长却与县委书记李文斌斗法,为了江湖义气冒险下山给朱二爷祝寿,出于本能反感抵制窦玉泉和张普景的冒险进攻命令,又经过了因为所谓的朱一刀“通敌案”受到牵连而遭受监禁和酷刑……他不失其对革命的忠诚,从而在八路军的队伍中逐步地成长了起来。
  草莽英雄、民间豪杰,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产物,《水浒传》给我们讲述的就是这种荡气回肠的故事。现代中国革命,也是从乡村尤其是山林走向城市走向胜利的。它既是对于历史的血脉中那种生命力特别旺盛特别不甘于现状的反叛精神的继承,又带有现代政治斗争的某些特征。这或许就是我所强调的在《历史的天空》中所洋溢着的历史与人的双向互动和相互作用。梁大牙就是这样,他在历史的长河中淘汰旧我,获得新生,同时,他在用自己强悍的生命和意志在创造和改变着历史,在以鲜活的人生轨迹印证着中国革命的道路。在这当中,身为凹凸山抗日根据地重要领导人的杨庭辉和张普景,似乎成为校正梁大牙的革命道路的两条边际线,他们各自以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既包含着他们的政治见解的异同,也缘于他们不同的气质个性,对梁大牙起着引导和规戒,鼓励和警醒的作用。尤其是张普景,虽然在对待梁大牙的态度和对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解上,有相当的偏差,但是,他光明磊落的心地,真诚无私的动机和科学求实的态度,却使他能够逐步地获得自我超越和升华,并且用敏锐犀利的目光,监督着梁大牙的每一个举动,也推翻着他自己头脑中的某些事出有因却最终证明查无实据的虚拟,成为文学中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这一个”,并且从特定的角度,与梁大牙相应和,在阐释着历史进程的某种必然性。 hsB品论天涯网


第6版(读书天地)
专栏:

  《余心言新闻出版文集》出版
  《余心言新闻出版文集》近日由同心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收集了作者近二十年来有关新闻出版工作的主要文章。这些文章涉及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新闻出版工作中主要的热点与难点,是作者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出版事业规律的探索与思考。 hsB品论天涯网


第6版(读书天地)
专栏:

  介绍一部好书
  ———《中国老年百科全书》读后
  周大风
  浙江教育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一部《中国老年百科全书》,这家出版社花了好几年时间,组织了几十位专家学者撰稿,洋洋乎一百多万字,涉及到几十种学科,工程可称浩大,把今日老年人所需、老年人所好、老年人所迫切追求的,基本上包罗进去,这是合乎“百科全书”编写规律的。
  “老年人”是个总称,实际上,老年人有种种不同的类型。有读书好学的,有热衷于参加集体文娱活动的,有爱好体育运动的,有专致于琴棋书画的,有沉醉于诗词歌赋的,有爱好种花喂鸟垂钓的,有爱好旅游的……也有同时爱好几门的,更有想涉猎于自己尚未接触过的某几项活动而渴求入门知识的。故而,《中国老年百科全书》的出版,对老年人来说,确是非常必要。因为它的内容包含着各个方面,如理想、再就业、家庭、居所、饮食、理财、股票、法律、体育、文学、音乐、绘画、戏剧、戏曲、影视、诗词、集邮、收藏、摄影、旅游、烹饪、养花、养鸟、垂钓、棋艺、老年各种疾病的预防治疗及保健知识……这对某些老年人是雪里送炭,对某些老年人又是锦上添花,更有资料性及收藏性的多种意义。因为读者必是“各择其好,各选其美,各取所需,各顺其心”的。
  这部书的知识量较大。目前全世界都在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受教育”的号召,我国领导人也多次提倡继续教育及终身受教育,故这部书又是终身受教育的自学好教材,是雅俗咸宜、实用价值较高的辞书。对其他年龄的人来说,此书也有丰富知识的实用意义。鲁迅先生曾说:“人的年龄大了,开始去学习或继续去学习,绝不是羞耻的事。”前几天报载,国外有一百零三岁老人进大学,我国也有八十岁老人与子孙同进学校的消息,说明社会风尚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人生七十古来稀”是过去时代的说法。今日呢,“七十小弟弟,八十多来西,九十勿稀奇,百岁读书学技艺。”老年人有经验,阅历也丰富,再加上继续学习,那就可以更多地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为后代、为全人类作出更大贡献,这是正常的事。故“发挥余热”这四个字,还不是最确切最科学的,因不是“余热”,而是老当益壮。 hsB品论天涯网


第6版(读书天地)
专栏:

  《大地》出专刊
  纪念抗美援朝五十周年
  五十年过去了,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战场上鲜血浇灌的金达莱开了又谢,在和平年代里生活的人们已经或正在改变一切,许多东西都已忘怀。但是,植根于民族魂里的历史深处的记忆是无法风干的。
  为此《大地》半月刊推出抗美援朝五十周年纪念专刊,专刊中的《愤怒的彭德怀》、《鏖兵上甘岭》等文章形象而逼真地展现了彭德怀、秦基伟等志愿军将领的风采;《漫长的18天———毛泽东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毛泽东、斯大林、金日成关于朝鲜战争的对话》等文生动而真实地再现了中国人民被迫卷入那场战争时所表现出来的胆识、精神与气度。《水带离声如梦流》、《伯父,让我握住你的手》分别由刘松林和毛新宇执笔,读来动人。
  抗美援朝纪念专刊只能是抗美援朝历史画卷的一角,但编者力求从不同的角度给读者奉献一本精品力作。
  (抗美援朝50周年纪念专刊由本报《大地》半月刊2000年第19期推出,全彩印刷。) hsB品论天涯网


第6版(读书天地)
专栏:三联新书

  三联新书
  《维新旧梦录———戊戌前百年中国的“自改革”运动》
  朱维铮、龙应台编著
  百年前的戊戌变法是中国现代化运动的首次实验,但变革思潮的涌动则是最早始于十九世纪初,因而全过程早已历百年。戊戌变法之后,又一个百年过去了,但百年前的有些问题仍然困扰着现代的中国人。本书采用史论结合的编纂方式,在十九世纪思想史政治史论著中选出若干篇,配合以编者撰写的导论、篇目提要、原作者介绍,有助于读者了解中国这段历史的一个侧面。
  《现代文化的冲击波》周有光著
  作者是著名的语言学家,本书所收的文章是他近十余年间关于文化问题的探索性漫谈。
  《21世纪的管理挑战》[美]彼得·杜拉克著
  作者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现代管理学理论的奠基人。他以九十高龄献给读者的这部书,既是有关二十一世纪管理新挑战的前瞻性著作,又是总结百年来管理学发展历程的回顾性著作。
  《我是说谎者———费里尼的笔记》[意]费里尼著
  作者是意大利著名的电影导演,被誉为六十年代以来欧洲艺术电影难以逾越的高峰。本书是他惟一一部亲自写就的回忆录,它不仅仅是一本导演笔记,更是一个诗人关于艺术与生活、梦想与现实的内心独白,创作的激情与灵感、生活的艰辛与欢畅尽在其中。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新制度经济学漫话》
  王跃生著
  新制度经济学所研究的制度,就是书名所说的“规矩”,在经济学家看来,也就是社会行为的规范。我国改革进程中,一切都在变化。这时就更需要制度,需要行为规则。本书以故事、漫话的方式,向普通读者介绍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思想。 hsB品论天涯网


第6版(读书天地)
专栏: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简介
  袁晞
  有上百年编辑出版史书传统的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二十世纪初出版了有广泛影响的世界通史,被全球知识界列入历史学的主要参考书目。这套通史分为古代史、中世纪史和近代史三部。其中的近代史描述文艺复兴以后的世界,由阿克顿勋爵主编,共十四卷。书出版几十年后,世界学术界在对这四百多年历史的研究中发现了许多新的材料,有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于是剑桥大学又组织各国学者(多为欧美史学界某个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分别执笔重写近代史,其成果便是五十年代开始出版的《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新编本由克拉克爵士主编,仍为十四卷,估计约八百万汉字,论述自文艺复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即自1493至1945年间的世界历史。新编本代表了西方史学较新的学术成果和较高的学术水平。
  按照剑桥通史的一般写法,《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也是国别史(如1917—1937年的苏联),地区史(如1900—1931年的中国、日本和太平洋),专题史(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交错论述,既能看到各国各地区一定历史时期的概貌,也能读到引人入胜的历史事件。这套书的每一卷都是按年代顺序叙述一个大致的时期,但时间的划分并不是硬性的,因为每一卷都要自成一个整体,每个主题都要有始有终。在所有各卷中,各章不是按年代而是按主题来划分的,在每一章里,由执笔人决定是采用编年体还是综述,或两者兼用。
  历史学家的社会职能过去一向是、而且今后也永远是随着千变万化的社会情况而发生变化的,《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的编著者也不例外。当年阿克顿勋爵主编近代史时,曾要求执笔者尽可能以相同的历史观撰写各卷各章,而新编本各章的撰稿人和各卷的编辑不是根据详细的编写计划,而是根据他们一致同意的指导原则来执笔的,他们代表着许多研究专业和许多思想流派,他们可以在自己编写的部分表述各自不同的思想,这种兼容并包是新编本与阿克顿本的重要不同。正如意大利哲学家和史学家克罗齐所说:“一切真实历史就观念上讲都是当代史。”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十四卷中,前十二卷为正文,第十三卷是补编,第十四卷为地图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开始出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组译的中译本,近期又有几卷出版,前后共出版八卷,即:第一卷“文艺复兴”(1493—1520)、第三卷“反宗教改革运动和价格革命”(1559—1610)、第七卷“旧制度”(1713—1763)、第八卷“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1763—1793)、第九卷“动乱年代的战争与和平”(1793—1830)、第十卷“欧洲势力的顶峰”(1830—1870)、第十一卷“物质进步与世界范围的问题”(1870—1898)和第十二卷“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1898—1945),其余各卷将陆续出版。 hsB品论天涯网


第6版(读书天地)
专栏:新书拾零

  新书拾零
  时代文艺出版社
  散文随笔新书出版
  最近时代文艺出版社推出一套散文随笔精品书,收入这一套书的有史铁生的《对话练习》、李锐的《谁的人类》和王彬彬的《为批评正名》等。史铁生从个体的苦难出发,逼近对人类整体苦难的发问和人的存在意义的沉思。李锐在文坛上虽然从来不张扬,却是一个于太行山上冷眼向洋,睥睨群雄的文坛卧龙。李锐以小说名世,随笔展现了他思想的另一面。王彬彬的新书是他的文化批评文集。
  昆仑出版社推出《曹节书》
  由昆仑出版社出版的《曹节书》分为“美德”、“常仪”、“将诀”、“学道”四个部分,是一部以真草隶篆等多种书法艺术形式书写而成的内涵丰厚的哲理美文,文句立意深刻,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德行仪范。
  著者曹节是中国电影乐团民族管弦乐团团长,不仅笙管笛箫等民族管弦乐的创作演奏圆熟精到,在真草隶篆及篆刻艺术上的造诣也逐渐令行家瞩目。 hsB品论天涯网


第6版(读书天地)
专栏:

读书天地
  ▲《一个女兵的年轻岁月》由沈阳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我国著名舞蹈艺术家王曼力的自传体长篇散文。通过她的三部舞蹈代表作《热血》、《三千里江山》和《无声的歌》为线索,深情地吟唱出一个军中女儿年轻岁月的三部曲。
  ▲漓江出版社最新推出“画理丛书”一套。画理,也就是指绘画的法则规律。这套丛书由全国各高等美院的著名画家编著。现在已出版的《山水画画理》、《花鸟画画理》、《水彩画理》、《装饰绘画画理》分别由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陈玉圃教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郭志光教授、上海教育学院美术系金立德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崔彦伟教授编著。他们均积数十年的绘画经验和教学经验并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观论述绘画的法则规律,并用大量的典型的图例作为参照,图文并茂,读者在开卷阅读后会明白许多绘画的道理。这套丛书的每一画种可作为美术院校所学专业的教材,也是美术工作者进行创作的参考资料,更是广大美术爱好者提高绘画水平的良师益友。
  ▲李一安的散文随笔集《透明的思索》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附图片) hsB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