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教育)
专栏:名家新论
素质、创新及其他
王绶琯
在我们今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时候,当务之急中最急的,我认为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科技素质,这是影响到一大片、一代人如何进入新时代的问题。我曾经几次听说中科院愿意为培训中小学教师出力。中科院有一支雄厚的力量,如果再加上师范以及其他大专院校,应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启动直到县一级的中小学教师的普遍培训。这事希望能得到政府的重视。
眼下热烈倡导的一些做法和想法有许多是根本性的。但即使是根本性的问题,也希望能注意到可能发生的负面影响。
例如“创新”,提倡创新当然是根本性的问题,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中小学生,关键在于让他们理解创新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包括自然科学问题、技术开发问题。应防止“为创新而创新”以致忽略解决问题的倾向。
“解决问题”的意识,首先是看准问题,“运用知识”。这就需要学生有扎实的素养和坚韧的品质,这些同样应当得到提倡。“运用知识”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如果按高明的程度来排列等级的话,那么能用最简洁的“现成”办法解决复杂问题者,和能创造出尽可能简洁的办法解决复杂问题者都应当位居榜首。我相信,一个高明的科学家是这两手都会、两手都用的。他重创新而不是刻意创新,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排到末位的当然是人云亦云、缺乏“解决问题”的办法者。而“为创新而创新”者排位也不高,因为他脱离了“求实”的基本科学精神,追求的是别的什么。其中“上焉者”虽然也能取得结果,但实质上为自己设置了思想障碍,限制了自己能力的发挥,“下焉者”则可能堕入“假创新”,起负面作用。历史上我们吃的亏实在是已经不少了!
这里我还想谈谈“应试教育”。大家都否定应试教育,但不是否定应试。因为有考试就会有应试,而考试一时不可能取消。先前曾经有过“无试教育”,教训惨痛难忘。人们反对的是为“应试”而忘了“教育”的做法。“应赛”与此有些类似,但大家现在并不否定“应赛”。这可能是因为大部分竞赛并没有忘掉教育,或是有一些忘掉教育的“应赛”只牵涉到少数学生。但是,对于只有极少数学生参与的那种“应赛”,恐怕应当问一问它的教育意义。一个可能的答案是一个学校除了常规的“普遍教育”外,还设一些为个别学生的“尖子教育”。如果是这样,那就应当研究这种“尖子应赛”的“点与面”、“前与后”的教育思路,并且在判断效果的时候,不要以别的什么来代替教育本身的效果。
第8版(教育)
专栏:
一个十佳少年的快乐寒假
宁夏十佳少先队员、银川市第11小学六年级一班的回族学生李浩洋终于有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假期。今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为切实贯彻教育部发出的《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规定寒假学生作业时间每天限定在半小时内,让孩子们能够轻轻松松地生活、游戏。
图一:买了灯笼买鞭炮,欢欢喜喜过个年。
图二:属龙的李浩洋特意作了一幅《龙年》画。
图三:和同学们滑冰去,痛痛快快玩一回。
图四:这个寒假有更多的时间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了。(附图片)
第8版(教育)
专栏:治教之道
育童有心
余跃萍
人们说,当今幼儿大都被宠为“小皇帝”,生活自理能力弱,性格孤僻任性,心胸狭窄,小气自私,凡事以我为中心,此言不无道理。针对这种情况,上学期,在我所带的班上开展了“不做“小皇帝”,争做“好儿童””的主题教育活动尝试,收到显著效果,得到家长和社会的称赞。
可见,对幼儿教与不教不一样,有心教与无心教更不一样。育童有心,才能激发幼儿内在的积极因素,使幼儿得到健康的成长。可惜,有些人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足够认识,他们一方面对“小皇帝”的弊端感到束手无策,一方面又认为幼儿教育主要是唱唱跳跳,无多大学问,殊不知“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决不可小视。就拿我班上两名幼儿的变化来说就是很好的例证。原先这两名幼儿娇惯放纵,孤僻倔强,又不合群。在园里,经过老师同他们心连心地交朋友,手牵手地做游戏,苦口婆心地诱导,果然性格明显改变,期末均被评为“好儿童”。
幼儿期的心理好比一块洁白的海绵,给什么就吸收什么。这就要求幼儿教师不仅是能歌善舞型,还应该是能力型、科研型,才能做到育童有心,真正做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8版(教育)
专栏:教海月谈
家长来信引出的话题
——关于民办学校规范化的思考
陈兴贵
在笔者的桌面上,放着一沓在民办中小学读书的学生家长的来信。这些来信反映的问题,颇有普遍性。来信没有就事论事,比较理性地提出了关系民办学校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笔者概述如下:
孩子入学前,学校有明文承诺的条件。但家长交了钱,学生入了学,学校不履行承诺的条件,谁来管?
对于以学费为主要资金来源的民办学校,家长对学校的办学决策、办学措施等有哪些权利,应当采取怎样的形式和机制?
民办学校不要国家的钱,教师、干部均由学校自行解决,教育行政部门如何实行对民办学校的监督和管理?
目前的许多民办学校是一种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校长、人事、财务等重要岗位,几乎全由办学者的亲属担任。这种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弊端日渐显露。民办学校内部应当建立怎样的管理体制?
从目前情况看,民办学校的民办教师、行政人员处于不定期的流动状态,学校与应聘人员之间无合同、无约束机制。学校掌握着解聘的主动权,应聘者无长期打算。教学规律、秩序所要求的相对稳定与民办学校在这方面的频繁流动性的矛盾如何解决?
民办学校随着规模扩大,资产也在增加。对民办学校的资产应当作怎样的界定,哪些属创办者所有,哪些属学校财产?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所要求的。要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需要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密切配合,做许多扎扎实实的工作。
民办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发展过程中的不断规范。我国的《教育法》及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在宏观上对发展民办学校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但随着民办教育的发展,实践方面急需细化的、操作性更强的法规条款,需要尽快跟上。
说规范,绝不是禁锢和束缚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说规范,也只能从民办教育发展中碰到和可能碰到的实际问题出发,伴着发展而规范,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不系统到系统,从初级到高级。
发展——规范——发展,应当是我国民办教育发展前行的轨迹。没有发展,谈不到规范;规范,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有鉴于此,上述学生家长在来信中提到的问题,可以说为规范提供了有价值的意见。
第8版(教育)
专栏:杏坛感言
躬耕教坛 再苦也甜
刘让贤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山区小学教师,从小家境贫寒,50年代随母亲移民到青海。当年我们一家初到陌生的地方,是党和土乡人民给了我们一家无微不至的关怀,又是土族人民供我上学,让我当了教师。我深知是土族山乡的热土滋养了我,我只有加倍工作,才能报答土乡人民对我的养育之恩。
回首往事,酸甜苦辣我都尝了,但当我看到山区孩子那一双双流溢着爱戴和渴求的目光,看到山乡贫困的面貌时,我就会产生一种极大的震撼,就会感到自己肩上的这副担子不轻,我没有任何理由离开土乡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从教书育人中体味人生的价值和乐趣,我感到再苦也甜。
几十年来,我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着自己的人生追求。在教学中,一直在探索着新时期培养学生的新方法,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在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同改变山乡落后面貌相结合等方面,设计和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少先队活动,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几十年来,我只是做了一名教师,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情。我将继续努力报答养育我的土族父老乡亲。
(作者系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山乡什巴小学校长)
第8版(教育)
专栏:
一个都不能放弃
——我国特殊教育的现状与展望
娅雅
伴随着新千年的钟声,人类走进了一个教育的时代,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渐凸现,作为一个国家文明、进步标志的特殊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特殊教育本身存在许多不易为人了解的特殊性,因而在办学过程中会有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需要社会各界给予特别的关爱。
特教成就斐然
根据医学统计,在人类尚无法根本控制残疾的今天,总有10%的人摆脱不了残疾的厄运。人权天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是残疾人的权利,也是现代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在通往享有平等权利的路途上,教育是残疾人最强有力的支柱。一个具有现代文明的国家要持续获得长足发展,不可能丢下那些先天不幸的人们;只有关爱每一个成员的社会,才是真正文明的、进步的社会。
党和政府从来没有忘记过残疾人,每一个残疾人的生存、教育、就业,都倾注了无数人的心血。从19世纪末到现在,我国的特殊教育已走过百年的历程:从民国初年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一纸空文,发展到新中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体系;从1948年全国仅有盲聋教育学校42所、在校学生2380人,发展到1998年全国拥有特殊教育学校1535所、在校学生358400人。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不仅取得了量的突破,也实现了质的飞跃:残疾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级中等以上教育协调发展,教育教学改革蓬勃展开,以随班就读和特殊教育班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特殊教育新格局初步形成。
事实上,特殊教育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的确非常不容易。校园建设、师资配备、教材教具的选择,都颇费周折,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都给予许多关心、帮助和支持。在第一线工作的教师更是倾注了全部心血。他们说,每一个残疾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我们一个都不能放弃!
形势依然严峻
一系列辉煌的成就,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但目前的发展还不能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国学龄残疾儿童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率仅为4.53%,与普通儿童98.7%的入学率有很大的差距。我国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总数达到2000万,相当于两个北京市的人口。特殊教育学校数量少、规模小,随班就读和特殊教育班发展不稳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经费不足以及社会对特殊教育认识的偏颇,都限制了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即使是特殊教育学校,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样亟待加强。根据中央教科所特殊教育研究室主任陈云英博士的一项调查,我国特教不仅师资严重不足,年龄老化,而且素质不高,专业知识缺乏。在6所被调查的学校中,55%以上的教师既非特师专业毕业,也没有受过任何专业培训。这一情况直接影响了我国特殊教育的质量。迄今为止,设有特殊教育本科专业的高等师范院校,全国仅有4所: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每年毕业生总数不到50人。
特教需要特别的爱
与普通中小学不同,就业是特殊教育学校最大的压力,在某种程度上,孩子能否就业直接影响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信任,也就影响到学校的前途。为了开辟残疾孩子就业的途径,许多地方政府的教育部门、劳动部门密切配合,出台了许多保护政策,医学社会福利企业每年都吸纳不少残疾人就业,但总的来说远远难以满足需要。专家建议,在全社会关心特殊教育事业,关心残疾儿童的学习、生活的同时,特教学校也应当开门办学,积极宣传自己,让社会了解孩子们在特校学到的技能,主动向社会推销自己。
宣武区培智中心学校校长蔡雯说,残疾孩子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从生活自理、家务劳动到简单的生产技能。可是在普通人都难以谋职的大环境下,残疾人就业难度更大。我们希望国家的保护政策再加强一些,免除办学者和家长的后顾之忧。
第8版(教育)
专栏:治教之道
劳动最光荣
——关于青少年学生劳动教育的调查
刘学敏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不少青少年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自我服务能力较差。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跨世纪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笔者在天津武清县杨村镇第一小学就新形势下青少年学生的劳动观点教育进行了调查。
该校是县城内一所街村联办小学,现有857名学生,独生子女占全校人数的85.4%。调查时发现存在下列问题:
1.自己的事情不会做,自理能力差。一年级中,有81%的学生每天要大人帮助穿衣服、系鞋带,一半以上的学生由家长帮助洗脸、洗手、洗脚。中高年级学生中,有的衣服扣子掉了不会钉。
2.家务劳动不想干。低年级学生在家里基本上不干活,三年级156人中不参加家务劳动的占69%。
3.集体劳动不爱干。全校有20%的学生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劳动或公益劳动,干活偷懒,边干边玩,怕脏怕累,挑轻避重。
4.浪费现象严重。现在学生手中也有了钱。据三年级3班的调查,5名同学有钱1000余元,有500元以上的有13名同学。有的用手中的钱随便买零食、玩具等,有的甚至用钱交朋友。30%的学生穿戴讲究名牌。春游外出,学生手上的钱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走到哪儿,买到哪儿,吃到哪儿。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培养出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不热爱劳动,那么这个国家就没有希望。
学校和家长、社区教育委员会以及其他社会力量,都应采取有效措施,造成全社会重视学生劳动教育的氛围。
笔者最近了解到,为了加强青少年的劳动教育,该校成立了“劳动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社区委员、家长代表、教师代表任组员,由学校、家庭、社会各自提供劳动教育场所。
学校还开设劳动课,每周每班设一节劳动技能活动课,有专任教师。通过教学和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养成劳动习惯,学会一定的劳动知识、技能和技巧。
他们又利用校园内闲散土地,开辟了“小太阳”劳动实验田,作为校园劳动基地,并组建了“红薯苗苗”、“花生博士”等17个劳动兴趣小组,达到了班班有基地,每个学生都能够定期参加基地劳动。
通过以上措施,杨村镇第一小学的劳动教育效果很明显。原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娇“宝贝”如今都在争当“劳动小能手”。全校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的学生已达99.8%。
第8版(教育)
专栏:
告别筒子楼
春节前夕,湖南省在全国率先完成了部属院校的筒子楼改造任务,3570余户青年教师告别了筒子楼,喜迁单元房。这是改造装饰一新的湖南大学住宅楼。 新华社记者 殷菊生 摄(附图片)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