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理论专页)
专栏:新高潮 新高度 新成效
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
乔传秀
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鲜明特点和基本经验,也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保持纯洁性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实践证明,国际国内形势越复杂,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
以武装头脑、提高素质为目标
思想清醒是政治坚定的前提,理论素养是政治素质的基础。在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中,必须把武装头脑作为根本任务来抓。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只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才能打牢思想基础,筑牢思想防线。当前,理论武装最重要的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为了推动各级领导班子的学习,浙江省各级党组织通过宣传兴学、领导带学、辅导帮学、进修强学、检查促学和制度保学等多种形式,坚持理论学习常抓不懈,努力使领导干部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中,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模范。
用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提高人。眼光决定眼界,思维决定思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深邃的战略思维能力。为此,浙江省委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出发,注重培养干部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加大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培养力度,先后选拔了1000多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到高校攻读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硕士学位,或赴国外进行经济管理培训。
用高尚的道德教育人。为增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自觉性,浙江省委提出,以勤政、廉政、优政为重点开展从政道德教育,使领导干部志存高远,党性为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淡泊明志,事业为重,树立正确的名利观;知责思为,自律为重,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修身齐家,人民为重,树立正确的亲情观。
着眼于推动工作实践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三个着眼于”。
着眼于发展这一主题,以解放思想推动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对领导班子而言,制定和实施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思路和决策,是体现领导水平的标志。浙江省委紧扣发展主题,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区位、人文、环境、生态、山海资源、块状特色产业、城乡协调发展等八个方面优势,推进八个方面举措,比如:主动接轨上海,融入长江三角洲,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积极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出建设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家园、生态文化的生态省建设目标;等等。
着眼于社会进步,以观念更新推动民主政治建设。我们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一重要观点,着眼于社会全面进步,对增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民主意识、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为了适应民主政治的发展,浙江省委在大力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如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工作,目前已扩大到1个地级市、10个县市区。省委实行了全委会任用重要干部无记名投票表决和征求意见制度,7个地级市、63个县(市、区)分别实行了常委会票决制和全委会票决制。
着眼于增强执政意识和执政能力,以改革的精神推动党建工作创新。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浙江省委每年都对党的建设作出总体部署,而且每年都突出一个重点,省委书记亲自带队进行调研,指导和推动工作的开展。目前,非公有制企业、社区、社团等新领域党建工作不断加强,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其中非公有制企业应建、已建党组织的占97.3%。农村党建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实施了以强核心、强素质、强管理、强服务、强实力为主要内容的“先锋工程”。
紧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来落实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能不能始终坚持这一本质,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和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新世纪新阶段,只有紧扣这一要求来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把基层作为主要课堂。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在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无不体现着人民群众的首创和探索精神。在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中,必须教育领导干部把基层作为主要课堂,拜群众为师,善于及时发现群众的智慧之光,总结提炼群众的创新之举,运用推广群众的实践成果。
把带领群众致富作为最大责任。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把领导岗位作为服务平台,把权力作为服务手段,切实履行好带领群众致富的责任。要一心一意促民富。各级领导干部要常思富民之策,多办富民之事,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多为群众创造就业岗位,增加群众收入。要尽职尽责解民忧。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也是其成果的享有者。要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多为下岗职工、农村和城市贫困群众以及外来务工人员排忧解难。目前,浙江已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省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人数已近50万人,残疾人整体就业率已达80%。我们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低收入者就业救助制度,逐步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因病致贫的问题、散居供养的孤寡老人生活困难问题、贫困家庭子女读书问题,并根据群众求知、求安、求乐、求便的要求,通过构筑完善、便利的服务网络,最大限度、最大可能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把爱民靠民作为最高境界。是否爱民靠民,既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执政理念。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把人民群众作为衣食父母和工作中最坚定的依靠力量。要注重在日常工作中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冷暖疾苦。平时工作再忙,也要经常倾听群众反映;矛盾再多,也要不忘群众利益;事情再小,也要尽力当作大事去办,时刻注意从点点滴滴做起,不断增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比如,为了解决土地征用后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我们把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列入农村社会保障机制“新五保”的主要内容,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要注意在决策过程中尊重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民主决策是现代领导决策的重要体现。为了让群众广泛地参与民主决策,全省各地普遍推行了基层民主听证会、民主恳谈会、人民群众建议征集和奖励等办法,使群众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使决策建立在坚实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要注意在工作实践中依靠群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任何决策的实施最终都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把让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优劣的最高标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权力来自人民,其工作优劣的评判主体也只能是人民。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仅仅满足于让上级满意,而忽视了让群众满意。因此,必须处理好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关系。
按照奋发有为、廉洁公正的要求来推进
牢记“两个务必”,使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奋发有为的领导集体。浙江经济近些年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城镇化不断推进,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成绩面前,怎样牢记“两个务必”,继续艰苦奋斗,已成为全省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省委强调要保持清醒头脑,谦虚谨慎,切不可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懈怠。要艰苦奋斗,切不可铺张浪费,坚持工作高要求、生活低标准,多思常想生活困难的群众,不断增强奋发有为创新业的意识和能力。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使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团结协调的领导集体。领导班子的团结协调直接关系到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而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执行情况。为此,我们制定了省委议事规则,对省委全委会、常委会、书记办公会等的工作职责、议事范围作了明确规定,对实现议事程序的制度化、决策方法的规范化起到了有力的保证作用。
构筑防范体系,使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廉洁自律的领导集体。是非明于学习,名节源于党性,腐败止于正气。在加强领导干部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必须通过有效的权力制约、监督管理、法纪约束、廉政激励、测评预警等机制,构筑起有力的反腐倡廉防范体系,切实做到有错必纠,有贪必反,有腐必惩。
遵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使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公道正派的领导集体。公道正派地识人、选人、用人,是领导班子思想政治素质在干部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必须以《条例》为准绳,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把那些靠得住、有本事、群众公认的干部,大胆地选出来、用起来。要不断加大干部制度的改革力度,坚持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强化对干部工作的监督,确保党的干部路线、干部政策在各级领导班子中得到贯彻落实。
(作者为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
第15版(理论专页)
专栏:新高潮 新高度 新成效
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文化产业
马中平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这为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指明了方向。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是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陕西建设西部经济强省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发展文化产业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具有商品属性,文化产业是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部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可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产品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它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思想道德、民族精神等的载体,肩负着传承文明的重要使命。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反映着精神文明的发展程度。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发展必然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同时,文化与政治又是相互交融的,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的改革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必将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推动政治文明的发展。由此可见,发展文化产业是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维护文化安全,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需要。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文化市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外国文化产品将大量进入我国文化市场。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实力和科技优势,以文化产品的形式把他们的政治理念、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输入我国。可以说,各国文化产业之间的竞争,既是经济较量,也是意识形态的较量。如果我们不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就会面临“打不出去,守不住”的危险,这直接关系我国的文化安全,关系国家的战略安全,关系能否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因此,我们不仅要从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角度,而且还要从文化产业背后的意识形态较量的角度出发,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在产业升级中能否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能否深入挖掘对其经济发展能产生重大推动作用的潜在产业资源。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多方利用自身的文化资源,将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努力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化资源极为丰富。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文化产品的消费市场不断扩大,以此为基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将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对陕西来说,充分把握机遇、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大力发展陕西的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陕西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对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建设西部经济强省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发展文化产业须依托文化资源优势
陕西省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既有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丰厚的革命文化,又有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和有一定实力的现代文化。几种文化集于一省,这在全国是少有的,使陕西有着发展文化产业的巨大潜力。
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依托文化资源优势促进发展,把发展和壮大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推进西部大开发的一个突破口。陕西的文化资源优势突出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历史文化灿烂。农耕文明从这里发祥,汉唐雄风从这里崛起,丝绸之路从这里延伸,历史上14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全省文物景观35750多处,文物古迹极为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以历史文化遗产为依托的旅游文化产业,前景尤其广阔。
革命文化丰厚。延安是革命圣地,是学习中国现代史的课堂。这里孕育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和延安精神,中国革命从这里开始转折,逐渐走向胜利。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革命文艺的指路明灯,至今依然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指针。
民俗文化特色鲜明。秦腔是我国戏曲艺术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汉剧、眉户、碗碗腔流行甚广;陕北民歌是中国民歌百花丛中的一朵奇葩,民间流传5万多首;户县农民画、剪纸、皮影、泥塑等已初步形成特色产业,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
现代文化具有一定实力。陕西省教育和科研实力雄厚,拥有高等院校52所,其中6所高校列入国家“211工程”,科教综合实力居西部第一、全国第四,民办高校规模居全国第一。“陕西作家群”享誉全国,“长安画派”独树一帜,陕西书法家群体蜚声笔坛,以西安电影制片厂为代表的“西部电影”品牌在当今中国影坛举足轻重。这些都为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较好基础。
发展文化产业须坚持创新精神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文化市场的发育程度相对滞后,无论在产业规模和结构上还是在经营管理水平上,都与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有较大差距。当前,要使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在与国外文化产业的竞争中掌握主动,就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要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一手抓公益性的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在积极稳妥的基础上,实行观念、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具体到陕西来说,就是要通过文化资源与高科技的融合、文化产品与市场的对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优势,把文化产品真正做大做强,使文化产业后来居上,实现陕西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把陕西建设成为文化产业强省。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观念、体制、机制及科技等方面的创新。要坚持用“三个有利于”标准衡量文化体制改革,在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前提下,把对文化产业的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文化产业发展观,树立文化、经济、科技、政治等相互交融的开放的大文化产业发展观;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积极借鉴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成功经验与做法,借鉴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一些模式和做法,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体制与机制动力;以资本为纽带,盘活文化资源,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鼓励多种投资主体进入文化产业,积极扶持民营文化企业;发挥陕西科技优势,不断推动科技创新,用科技提升文化产品的竞争力;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积极培育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
选择好发展文化产业的突破口。发展文化产业,既要有整体的规划、全局的考虑,又要抓住文化资源优势明显、市场发育程度较高、发展潜力巨大的地区或产业门类,积极进行改革试点,实施重点突破,使其率先发展。陕西省要认真理清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筹划文化产业的战略布局,大力支持和推动西安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大力促进文化旅游业、文娱演出业、影视业、会展业等重点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提供示范、创造经验。
加快组建文化企业集团,做强做大文化企业。一个地区文化产业的强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地区是否能培育出一批具有强大资产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市场运作能力的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因此,要大力整合文化资源,鼓励文化企业之间实施重组并购,组建文化企业集团,壮大文化产业的规模和实力,提高产业的集中度、规模化;发挥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培育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形成强有力的品牌效应,增强市场竞争力;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实施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嫁接,提升文化产品的创新力。当前,要从增强竞争力这一目的出发,加快陕西省广电、出版、发行、报业集团等的组建,使文化企业集团在推进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
(作者为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第15版(理论专页)
专栏:
在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
张德本
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是新闻宣传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必然要求,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具体体现。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唱响时代主旋律,在全社会形成和发展积极健康的主流舆论。深入研究新闻宣传的特点和规律,努力使新闻宣传更加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是当前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着力点。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新闻宣传工作既面临着良好机遇,也面对着严峻挑战。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世界形势继续趋向缓和,但国际关系中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我国与西方大国间的合作与竞争、矛盾与摩擦,特别是与国际反华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斗争将继续存在。同时,随着以高新技术为标志的信息传播业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世界各国争相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和改进对外传播手段,国际文化舆论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西方一些主要国家加紧向世界兜售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力争在世界舆论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从国内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也出现多样化趋势,人们的思想活动日趋活跃,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快速增长。这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及其对人们思想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研究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不同对象的不同精神文化需求及其特点,研究他们思想和行为的心理基础和活动机制,研究影响他们思想和行为的各种客观因素,科学把握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及时调整宣传的内容、方法、形式及分寸尺度、时机火候等,努力增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
江泽民同志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对此,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必须牢牢记取。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宣传党的主张,始终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放在第一位,是人民心声的集中体现,必须坚定不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就要坚定自觉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指针,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自觉地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上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能仅仅停留于号召和要求上,不能简单地重复一些政治口号,而要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用鲜活的语言、生动的事例进行深入浅出的说明,达到解疑释惑、化解矛盾、引导舆论的作用,提高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正确的舆论监督也是一种积极引导。进行正确的舆论监督,要以对党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建设性的态度,着眼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对那些党和政府重视、群众反映强烈、实践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公开报道或内部反映的方式,进行舆论监督,推动问题迅速得到解决,进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增强新闻宣传在群众中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新闻宣传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也是新闻宣传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
力、感染力的实现途径。贯彻落实好“三贴近”,新闻宣传就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紧跟时代前进步伐,真实反映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事实说服人、引导人、教育人;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真正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准确了解实际,正确反映生活,有效地服务和引导群众;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用更多的版面和时间来报道人民群众应该知道也希望知道的消息,多反映直接来自群众的声音,多用人民群众熟悉的语言,多出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总之,只有真正按照“三贴近”的要求,不断丰富内容、改进方法、转变作风,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才能逐步增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与有的放矢地进行疏导结合起来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无论什么时候,新闻宣传都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要大力营造有利于推进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舆论,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舆论,有利于鼓舞和激励人们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舆论,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舆论,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心情舒畅、社会政治稳定的舆论。但也要看到,在当今人们价值取向日趋多元、思想意识日趋活跃、文化素质日趋提高、精神世界日趋丰富的情况下,新闻宣传对象掌握着对宣传内容接受与否的选择权。因此,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同时,也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对象的不同情况和要求,用群众容易接受的语言和方式有的放矢地进行疏导宣传,把科学的内容与生动的形式统一起来,把教育的要求与群众的可接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我们要说的和群众想听的结合起来,力求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特别应努力避免对象不清、要求不明,似乎对谁都可以,而实际上对谁都不合适的现象,逐步克服新闻宣传中存在的主观主义与盲目性。
把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结合起来
多年来,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鲜明的特色和优良的传统。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既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办法,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宣传内容、形式、手段、方法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积极反映新生活,塑造新形象,回答新问题,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从而增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在新闻宣传内容上,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人民群众思想的实际,适应不同宣传对象的特点、兴趣和欣赏习惯,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善于把需要宣传什么同宣传对象需要了解什么结合起来,决不能我们想说的都说了,但宣传对象想知道的却没有说;努力找到与宣传对象之间的兴趣、需求、认知、感情等的交汇点,设身处地地考虑宣传对象关注什么问题,以选择那些对我们很重要而他们也会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宣传。在新闻宣传方式上,认真研究宣传规律和思维规律,使新闻宣传的形式进一步适合群众的需要,努力适应不同宣传对象的思维习惯和接受水平,开展适合不同宣传对象心理的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说群众想说的话,讲群众能懂的话,真正使我们的新闻宣传在受众中产生入耳、入脑、入心的作用,使新闻媒体真正发挥“喉舌”的作用。在新闻宣传手段上,要善于使用大众传媒,多用群众欢迎的方式。互联网是一个正在兴起、很受群众关注的新媒体,为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也拓展了新闻宣传的空间和渠道。要善于利用网络开展工作,努力掌握网上斗争的主动权,使之真正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阵地。在新闻宣传的方法上,要注意选择新闻宣传对象感兴趣的侧面和角度,既选择宣传对象感兴趣的内容,又找准能抓住他们的角度,使新闻宣传所介绍的东西深深吸引他们。
(作者为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