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3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第10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2-26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两岸关系 风雨兼程又一年 '...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时政广角

两岸关系 风雨兼程又一年
本报记者 吴亚明
  回首前尘,一年来的两岸关系呈现了这样的特点:反“台独”、反分裂斗争依然尖锐,两岸政治僵局持续,并且因为陈水扁借“公投”之名行“台独”分裂之实而引发新的危机。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贸易往来与交流合作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祖国大陆仍继续坚持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这一年,无论形势多么错综复杂,祖国大陆方面切实关心台胞利益,务实推进两岸关系的善意和诚意始终如一。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就做好新形势下的对台工作提出了四点意见:一是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二是要大力促进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三是要深入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四是要团结两岸同胞共同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政策与江泽民八项主张的进一步阐述,也是新形势下祖国大陆致力于稳定和发展两岸关系,推动和平统一进程的指针。
  尽管台湾当局关闭了恢复协商的大门,祖国大陆仍旧为能够早日重开对话与谈判进行着持续不懈的努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台湾代表团的会议时,明确表示,“只要台湾当局明确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对话和谈判就可以恢复。我们愿意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务实平等地进行协商,妥善处理台湾方面关心的问题。”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国务委员唐家璇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钱其琛分别在不同场合阐述了我们对尽早恢复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的两岸协商谈判的主张。
  在促进两岸“三通”方面,祖国大陆一再展现善意和诚意,采取灵活措施务实推动。年终岁尾,国台办发表了两岸“三通”政策说明书,重申:以民为本、为民谋利,应当是解决“三通”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据此,“三通”是两岸之间的事,是经济问题,“三通”商谈不是政治谈判,可以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本着“直接双向、互惠互利、平等协商”的精神,可以由两岸的民间行业组织进行协商,协商所达成的共识,各自确认,即可组织实施,以开创两岸经济合作新局面,造福两岸同胞。
  今年上半年,非典疫情发生后,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对在祖国大陆经商、办企业以及就学、参访的台湾同胞十分关心,多次指示有关部门做好在大陆台胞防控非典工作,并通过民间渠道与台湾方面沟通信息,分享经验,共商对策。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央有关部门领导深入到大陆投资的台资企业,了解情况,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两岸有关医疗团体先后举行了7次不同形式的学术研讨会,交换资料,沟通信息。大陆各界向岛内运送了10多批次总价值1000多万元人民币的捐赠物资。关键时刻更显出血浓于水的两岸亲情。
  一年来,各地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中有关保障台湾同胞权益的规定,对损害台胞合法权益的行为和违法犯罪活动依法严肃查处。各窗口行业和旅游部门努力改进工作,为台湾同胞投资贸易、求学旅游、探亲访友、考察访问,为他们从事各种交流活动提供方便。公安部出入境管理部门已授权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机关为台胞落地办证,有关部门还在就进一步简化台胞入出境办证手续研拟具体措施,使台湾同胞往来大陆更加方便、快捷。
  台湾当局肆意挑衅一个中国原则
  在这一年里,台湾当局延续了去年所谓“一边一国”的两岸关系定位,肆意挑衅一个中国原则,并且妄图借所谓“公民投票”方式将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中国人民与猖狂的“台独”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利用一切议题,煽动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敌对情绪,破坏两岸关系发展,是台湾当局惯用的伎俩。在他们的操弄下,非典疫情被高度政治化,被大做文章。他们百般阻挠两岸医疗卫生界防治非典的合作,粗暴拒绝大陆向台湾捐赠抗疫物资。利用国际场合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在国际活动中谋取“台湾主权国家地位”,台湾当局也是无所不用其极。今年3月的联合国人权组织会议、5月的世界卫生组织年会、9月的联合国年会、10月的APEC会议,台湾当局与岛内外的分裂势力联袂上演了许多卑劣的闹剧。
  下半年,台湾进入选举热季,岛内分裂势力的“台独”声浪再次甚嚣尘上。陈水扁声称明年选举的主轴是“一边一国VS一个中国”的对决。他一方面纠集分裂势力加紧“公投立法”,一方面利用各种场合大肆鼓吹“公投催生新宪法”,直至借过境之名在国际场合公开叫嚣“制定新宪法”,露骨地表示“公投并非目的”、“是要让台湾成为正常、完整、伟大的国家”。可以说,其欲借“公投”使台湾成为“主权独立国家”,最终实现“台湾共和国”的意图昭然若揭。在“公投立法”中未能完全如愿之后,陈水扁不仅不迷途知返,反而执意搞“防卫性公投”。陈水扁为了一党一己之私,肆意挑衅,制造两岸关系紧张,在“台独”分裂的危险道路上越走越远。
  面对陈水扁当局的分裂图谋,祖国大陆与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国台办负责人、海协会长汪道涵先后发表谈话,正告陈水扁及岛内的分裂势力,表达了为维护国家统一坚决反对“台独”的坚定决心。海内外的华侨华人也对岛内的分裂活动表示了强烈义愤和共同谴责。温家宝总理访问美国前后,多次阐述中国政府反对“台独”、反对分裂,稳定和发展两岸关系的立场。这些举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理解,沉重地打击了“台独”的嚣张气焰。
  两岸经贸交流和人员往来蓬勃发展
  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是两岸实现经济双赢、共同繁荣的客观要求。在两岸贸易方面。截至2003年9月底,两岸贸易总额累计3091.8亿美元,其中大陆对台出口488.9亿美元,自台进口2602.9亿美元,累计逆差达2114亿美元。自1991年始,大陆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在投资方面。截至2003年9月底,大陆方面累计批准台资项目59458个,合同台资679.8亿美元,实际使用台资357.1亿美元。根据台湾有关方面统计,自1993年始,大陆成为台商对外投资的首选地区。在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方面。2002年,大陆的商业银行与台湾地区银行的海外业务分行(OBU)正式开办通汇及信用证相关业务;2003年,大陆的商业银行与台湾地区的外汇指定银行(DBU)也开通了通汇及信用证相关业务。截至2003年10月,大陆方面已批准设立2家台资银行、7家台湾地区银行的代表处、9家台湾地区保险公司和1家台湾地区保险经纪人公司的12个代表处、12家台湾地区证券公司的17个代表处。
  随着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两岸科技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出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台湾传统产业和科技企业前来祖国大陆投资设厂。在医疗卫生领域,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包括了医学和生物等技术领域,也包括了公共卫生领域,还包括卫生政策和卫生改革领域的交流。两岸人员互访、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合作创办医学刊物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了两岸医务界的了解,也对于促进两岸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今年两岸文化交流活动也非常活跃,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经厦门赴金门演出,这是祖国大陆除福建省外第一个经金厦航线进入金门的艺术团体。即使在非典期间,赴台文化交流也没有中断,大陆文物“康雍乾盛代精华展”仍在台湾展出,一些赴台讲学、指导的文化界人士仍在岛内交流。两岸青少年一直保持良好交流,除赴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生逐年增多外,相关部门还针对青少年特点组织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如深圳台办举办的深台两地青少年共绘千米书画长卷,吸引了海峡两岸1000多名中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参加。
  虽然两岸的政治僵局依旧,但是大陆将一如既往地鼓励台湾同胞投资,一如既往地为台湾同胞提供帮助和服务,一如既往地切实维护台商的一切正当权益。大陆同胞将同广大台湾同胞一道,为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IYs品论天涯网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九三学社十一届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本报北京12月25日讯 记者潘跃报道: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12月22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强调,2004年,九三学社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全面贯彻中共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学习为主线,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抓住调查研究和机制创新这两个环节,突出参政议政能力建设、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这三个重点,团结奋斗,开拓创新。
  韩启德在报告中指出,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九三学社提交大会发言23件,提案157件。目前,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研究中心和经济、科技、农林、教文、社法等各专门委员会,正在抓住城乡统筹、失地农民、水利建设、科技投入等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深入调研。他说,2003年,坚持“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九三学社各项工作健康发展的思想基础;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是开创九三学社各项工作新局面的关键;建设一个团结、务实、坚强的领导班子,是推动九三学社各项工作的保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切实履行参政党职能,是九三学社的主要任务。
  会议选举贺铿同志为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王选主持了会议。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陈抗甫,副主席洪绂曾、金开诚、刘应明、闵乃本、谢丽娟、冯培恩出席了会议。 IYs品论天涯网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三部委选派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干部挂职锻炼
  本报北京12月25日讯 记者潘跃报道:由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和国家民委联合召开的2003年西部地区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挂职锻炼干部培训会议今天在北京举行。据悉,参加2003年挂职锻炼的干部共有454人,其中安排在中央、国家机关67个单位挂职的有155人,安排到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锻炼的有299人。 IYs品论天涯网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领导干部考试测评面试考官骨干在京培训
  本报北京12月25日讯 记者董宏君报道:为了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测评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面试考官业务素质,近日,中央组织部在京举办了全国第一期面试考官骨干培训班,来自各省(区、市)、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委和副省级城市组织人事部门负责领导干部考试测评工作的53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据悉,中央组织部今后将逐步加大力度,通过加强骨干培训,促进和带动各地各部门面试考官培训工作的开展。 IYs品论天涯网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甘肃稳步推进人才工程
  本报兰州12月25日电 近日,甘肃省出资306万元资助233名优秀创新人才,这是甘肃省第四批资助省内各行业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截至目前,甘肃已投入806万元资助了641名各行各业的优秀创新人才。
  甘肃省委、省政府先后启动了“科技人才工程”和“创新人才工程”,重点培养急需的高层次短缺人才。其中“科技人才工程”已完成选拔工作,目前正对432名人选进行重点深化培养。“创新人才工程”拟在“十五”期间培养造就50名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杰出中青年专家、500名省内各学科领域的中青年科技带头人。(李战吉 阿旦增) IYs品论天涯网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沈空切实改变领导作风
基层整体建设面貌一新
  据新华社沈阳12月25日电(孙茂庆、戴景涛)沈阳军区空军党委、机关切实转变领导作风,把为基层官兵服务作为第一职责,想方设法排解基层建设难题,使基层整体建设面貌一新。
  沈空所属部队原来基层建设欠账较多,不少官兵还住在上个世纪60年代兴建的老旧营房里,一些边远连队的通信、吃水、就医等难题没有很好解决。沈空党委联系基层建设实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长期困扰基层官兵工作、生活、学习、训练等10个方面的100多个具体困难和问题进行梳理,制订了《军区空军基层建设三年规划》。这个规划从基层官兵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到军事训练设施建设,从营房改建、营院绿化到文体器材购置等都作了明确的规范。沈空机关每年将掌握的机动费和多方筹措的经费80%投向基层,一项一项地抓落实,逐步改善基层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基层营院配套建设的开展,一批“新建高标准,改建有特色,整体数一流,十年不落后”的现代园林生态型军营应运而生;96%的边远艰苦连队的“五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85%的基层单位文化场所、活动设施齐全配套,达到空军确定的发展型标准,并融入了现代科技、先进文化和思想政治的内容,起到了教育人、熏陶人和激励人的作用。
  全区基层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的显著改善,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官兵安心服役、建功军营的热情,部队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战斗力水平全面跃升。航空兵部队大幅度超额完成了飞行训练指标,四种气象的飞行员达到总数的80%,比三年前增加了20个百分点,飞行安全持续保持和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 IYs品论天涯网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时代新语

又见燕子
胡果
  12月24日,人民大会堂西大厅,见到了唐燕子。
  下午,中央领导接见新一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26岁的唐燕子,是其中唯一的女性。年轻、朴实的笑容,让人一下子想起另一个“燕子”——20世纪60年代初扎根农村的青年榜样邢燕子。
  当年,18岁的邢燕子插队到了河北农村,甘洒青春,矢志创业。以她名字命名的“燕子突击队”名扬全国,郭沫若专门为她写了一首《邢燕子歌》。
  我们面前的燕子来自邓小平同志故里四川广安,一双手伸出来,净是老茧。
  几年前家遇不幸,燕子辍学打工。从帮别人推销苗木到自己建起园艺基地,从个人摆脱贫困到带领4000多户乡亲共同致富,呕心沥血染绿10万亩荒山,不起眼的农家女,长成拥有上千万元固定资产的园艺状元、全国人大代表……
  两个燕子,一般笑容,叫人感叹。
  岁月流转,很多东西不一样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依然年轻。今天,这笑容不只属于唐燕子。10位杰出青年农民,有养殖冠军,有种粮大户,有的在茫茫大漠开垦出“治沙—致富”路,有的把绿色农产品卖到了国外大市场。他们是亿万农村青年的优秀代表,看着他们青春的笑容,就像看到一片希望的田野。
  又见燕子,还让人想起很多。
  从解决吃饭问题到踏上小康之路,中国农村的变化举世瞩目,农民的生产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不能忘记,今天的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依然存在,农业和农村依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难点和重点,广袤的田野对于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渴求依然炽热。
  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如果说,“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无法跨越的门槛,那么,人才短缺则是制约我国农业生产率提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瓶颈。
  这样想着,不禁问燕子:“有没有想过成功的原因?”
  “大好政策,现代科技,自身努力。”
  “怎么理解艰苦奋斗?”
  “埋头苦干只是基础。新世纪,新农民,还要努力学习,大胆开拓。”她说,她正在四川大学学习经济管理,她常去拜访农技专家,她的园艺场聘请了30多名大学生……
  燕子的话让人振奋。农村发展靠科技,科技兴农靠青年。广大农村青年,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生力军。他们有勤奋学习的内在需求,有创新的自我追求,有增收成才的生活渴望,有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他们的身上,系着中国农村的明天。重视这笔财富,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把沉重的人口压力早日变成人才优势,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才有后劲和依托。
  临走,问燕子最后一个问题:“知道邢燕子吗?你和她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时代不一样,我创业的条件比她好多了。至于共同点,我想是对土地的热爱。土地充满希望,肯去播种,就会有收获。” IYs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