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3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第9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2-23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建设 '...

第9版(理论)
专栏:专家议专题

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建设
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研究员 赵子平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个新要求。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应该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党的执政能力问题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执政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和执政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适应执政环境深刻变化的客观需要。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执政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从国际环境看,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要使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我们党就必须不断提高执政能力。20世纪末,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相继丢掉执政地位,尽管原因复杂,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丧失了执政能力。从国内环境看,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面临着来自世界范围的新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进一步完善之中。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保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特别是防止党因长期执政而容易脱离群众等问题,同样要求我们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坚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备条件。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党的执政能力能否提高,取决于这个党的指导思想是否正确,以及正确的指导思想能否成为全党的行动指南。党的领导主要是通过执政来实现的,而党的执政地位又主要是通过制定、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体现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贯彻,都以党的指导思想为理论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行动指南,是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既为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又为广大党员干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出了基本要求。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广大党员干部才能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从而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各级组织肩负着组织群众、动员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的重任。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水平是党的执政能力的直接体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不断提高他们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拓宽领域、强化功能,不断提高其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是党具备执政能力的组织保证。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保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巩固立党之本,打牢执政之基,获得力量之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按照中央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一靠教育,二靠制度,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着力解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之中。科学健全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是党形成整体合力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只有这样,党的执政能力才能稳步提高。
  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的水平,是党的执政能力必备的主观条件。发展的形势、前进的时代,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新世纪新阶段,只要我们自觉地围绕执政能力建设这个重点,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就一定能更好地担当起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 009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

正确把握执政能力建设的内涵和要求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卢先福
  所谓执政能力,是指执政党在领导、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领。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因此,党的执政能力,从总体上说是指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本领。执政能力建设是一种综合要求。正确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涵,必须抓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不断提高“五种能力”的要求,从理论上进一步认识以下问题:
  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党的执政能力是对整个党而言的。由于党内存在着不同的职能分工,决策和执行的权力主要由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行使,这些组织和人员是执政活动的直接主体。这就决定了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必然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包括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班子的集体能力建设,也包括领导者的个体能力建设,还包括提高广大党员的素质。一方面,各级领导干部个体能力的提高,构成了党的整体执政能力的基础。因为任何组织活力的产生和创造,一个基本前提是其成员活力的发挥。因此,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训练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党作为一个整体,它的执政能力并非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能力的简单相加。提高整体的执政能力,首先体现在党要正确分析形势和社会主要矛盾,制定并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此外,党的整体能力的发挥是建立在个体能力充分发挥以及各个个体之间的有机互动上的。这就需要探索人才配置的科学规律,研究个体能力的差异以及相互之间在能力特长、知识水平、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以实现优化配置和组合。
  党的执政能力与依法执政。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因此,党在执政活动中,必须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既是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原则。依法执政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来说尤为重要。工人阶级政党从革命到执政,领导建设和改革,是角色的重大转变。党成为公共权力的执掌者后,党的活动应纳入国家法制的轨道,党的执政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要在法制的轨道上进行。历史的经验教训表明,坚持依法执政,既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认同,又有利于提高执政的科学性、有效性,是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代表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保证,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依法执政,要求执政党必须提高运用宪法和法律规范行使权力的能力,善于把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员,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人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党的执政能力与领导体制和机制。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是执政能力本身,但整个党的执政能力如何和执政功能的实现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体制、机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但要着眼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更要着眼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体制不顺、科学性不高,会直接制约党的执政能力。例如,干部人事制度的弊端会直接影响优秀人才的选拔,进而影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提高。而且,体制和机制的不科学、不合理会在实践中阻碍党内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执政效率,引发执政活动中不必要的扯皮和摩擦,从而加大执政成本。这就要求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改革结合起来。科学的领导和执政体制主要在于合理划分执政党各级组织的职能,明确工作分工和程序,使党的各级组织和人力资源的要素实现有效配置,使得执政活动运行有序,从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领导体制和机制的完善,不仅要在党内实现职能科学化,而且要进一步规范党的组织与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人民团体的职能划分,从而提高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 009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

掌握新知识 积累新经验 增长新本领
中共中央纪委研究室研究员 邵景均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很重要的是加强学习,联系群众,勇于创新,善于总结。
  能力来自知识。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既善于用新的知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又善于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任务,强烈地昭示我们,只有加紧学习,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知识就是力量”。领导权的本质含义是领导者掌握着比别人更多的新知识。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角度来说,学习和掌握新知识,要以当代科技高新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为基础,以掌握先进文化、提高创新能力为重点,进行开放的、互动的、终身的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全党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振奋精神,改进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更好地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实际问题解决得愈多、愈好,表明我们的学习愈有成效,执政能力也就愈强。
  能力来自人民。必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既善于带领群众前进,又善于从群众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我们党80多年来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也因此获得了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要通过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增强人民群众对我们党执政的支持和拥护。首先,在执政的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执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其次,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作风,紧紧地和人民站在一起。要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注意研究和调整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切实维护群众各方面的权益;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再次,健全和完善民主的体制、机制、制度,拓宽新形势下密切党与人民联系的渠道。只有健全和完善民主的体制、机制、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党远离腐败,永不脱离群众;才能把握群众的愿望,制定正确的路线,带领群众前进;才能使党及时地从人民身上汲取养分和力量,获得执政和前进的动力。
  能力来自实践。必须勇于创新,既善于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又善于在实践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作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我们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相信实践出真知,实践出能力。这里所说的实践,主要是指创造性实践。创造性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进步的强大动力。我们党要提高执政能力,也必须通过创造性实践来实现。首先,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准确判断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对创造性实践的基本要求。其次,善于把客观要求同实际情况相结合,找准创新的着力点,集中力量加以攻克。创造性实践要求实践者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只有“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才能突破重点、难点;只有解决好创新的关键问题,才能带动全局工作的进步。再次,要善于组织引导党员干部把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在创造性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端正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才会方向明、路子正、成效高。
  能力来自总结。必须注重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既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又善于汲取失误的教训。党的执政能力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论是学习新知识,还是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从创造性实践中获得力量,都离不开总结经验。总结经验,是人类进步的重要阶梯,是理论生成的基本前提。我们党历来注重总结经验,比如延安整风运动形成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形成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分别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两次飞跃——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说明,善于总结经验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基本条件,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应在创造性实践的基础上,经常“回头看”,不断总结和积累党的执政经验,尤其要认真汲取失误的教训,同时注意研究其他政党执政的经验教训,不断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在实践中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009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
陈文通
  问: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对垄断行业要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何作用?
  答: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是调整所有制结构的一次质的飞跃。这既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拓展了空间,又可以促进国有垄断行业的改革,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
  有利于改变国有经济和国有资本过度垄断的状况。所谓“垄断行业”,就其产生的原因来说,有三种不同的情况:自然垄断、竞争垄断、国家垄断。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首先是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本来属于竞争性领域的行政性垄断行业。这样,就可以缩小国家垄断的范围,降低垄断的程度,改变过度垄断的状况。这不仅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而且可以实现竞争性产业领域的公平竞争,避免凭借行政垄断获得大量垄断利润,以及由此造成的社会收入分配不公。
  有利于实现垄断行业的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我国现有的许多垄断行业,其主业大多是以自然垄断为基础的,因而国家垄断有其客观原因。在计划经济时期,一个产业部门一旦形成,就把本来不属于自然垄断行业的相关辅业——关联产业和附属产业等等,统统都纳入了部门垄断的范围,使同一种或同一类产品和服务同时存在于不同的产业部门。这样,每个行业乃至每个企业都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状况;每个垄断行业部门都要管理和经营分布于全国各行政层次、各级别城市的庞大辅业(如电信、电力等)。这种主辅不分的状况,不仅不利于市场竞争,而且也拖累了主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中央明确提出了“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改革思路。这一改革思路的实质,是把不具有自然垄断性的辅业剥离出来,通过股份制或其他方式加以改制。在一定意义上说,引入非国有资本,是实行主辅分离、做强主业、搞活辅业的重要环节。
  有利于垄断行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当前,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中的一大难题,就是一些竞争性的垄断行业不能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不能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有些企业至今仍然是国有独资企业,管理方式依然如故。而有些企业名义上进行了公司制改革,但由于所有的股东都是国家股东或国有法人股东,不仅股东会召开不起来,而且董事会也形同虚设,有的甚至是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由同一人兼任。有些企业虽然已经剥离上市,但由于国有股“一股独大”而使法人治理结构流于形式。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通过股份制的形式,使其投资主体多元化。除必须由国家控股(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者外,其他大量的企业都可以采取国家参股的形式。
  有利于在垄断行业内部引入竞争机制和改变激励机制。在自然垄断的行业中,真正可以导致垄断的是与不可分割的系统性网络性线路管理有关的部门,如邮政系统、铁路干线系统、电力网系统、通信网系统、民航系统、市政服务系统(城市自来水、天然气、电、公共交通)等。但是,其中有些生产经营环节并不具有垄断性质,例如设计、基础工程、零配件生产、装修服务、原材料供应等。这些环节即使附属于垄断性主业,也没有必要实行国家垄断经营,完全可以引入竞争机制。有的经营环节虽然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但可以在政府严格监管的前提下,把专营权有偿让渡给民间机构,这样激励机制就改变了。 009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干部说干事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党风廉政建设
冯改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党风廉政建设,把反腐败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
  正确处理治标与治本的关系。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待完善,法律法规以及各方面的制度尚待健全,管理和监督机制中仍存在一定的漏洞和薄弱环节,诱发腐败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消除腐败现象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因此,在一定期间内,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治标是严惩各种腐败现象,治本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从制度、体制、机制上治理腐败;治标可以创造治本的条件,治本可以巩固治标的成果。要将治标与治本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
  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探索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思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针对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的新情况,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工作,不断完善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特别要加强制度建设,使各项制度既能有效地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又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既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又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促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和优良传统,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是解决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自觉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重要途径。要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不断引向深入,引导广大党员
  干部深刻认识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对反腐倡廉紧迫性和长期性的认识;开展党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从政道德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强化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程序,也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供了有力武器。纪检监察机关贯彻执行《条例》,应配合组织人事部门,做好对拟任人选的廉洁自律情况的审查工作,把好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关;建立对新任人选上岗前的廉政谈话制度,使领导干部警钟长鸣;建立与组织人事部门等有关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沟通信息,交流情况;对违反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和工作纪律的人和事进行严肃处理。
  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这是抓好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关键在于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一项政治纪律认真执行。各级机关和领导干部只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自觉遵守和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才能保证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组织协调作用。反腐倡廉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党政齐抓共管,充分调动各部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强大合力。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发挥好组织协调职能,主动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把反腐倡廉工作任务分解到各有关领导干部和各职能部门,使其明确任务、履行职责;加强监督检查,推动反腐倡廉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同司法、审计、监察等职能机关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共同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作者为中共山西省朔州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009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理论信息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促进服务业发展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论坛”综述
王君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商务部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论坛”日前在京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市场体系建设与中国服务业发展”。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及实际工作者,围绕我国市场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政策取向与法律保障以及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与会者指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的战略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要求,“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着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战略任务。服务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经济结构的调整也需要通过有效的途径来实现服务业的进一步增长。因此,市场体系建设与我国服务业增长是一个关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
  与会者认为,市场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不规范,严重制约着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和就业的扩大,是必须解决的基础性制度建设问题。为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形成公平竞争、内外开放、规则统一、诚信为本的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与会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有很大提高,对于增加就业岗位、改善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建设和现代化事业的推进,服务业将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大力发展服务业,不仅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任务,而且对于促进专业化分工、提高整个经济运行的效率和增强各个产业的竞争力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会者指出,目前我国的服务业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仍然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还缺乏较强的竞争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要从转变观念、规范行为、促进竞争、扩大开放和适当扶持等多个方面着手,不断推进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009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