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3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第14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1-28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艾滋病毒何以逞凶 '...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本期关注——认识艾滋病

艾滋病毒何以逞凶
卢伟成
  编者按:今春的非典疫情,引起了人们对传染病的关注和重视,对艾滋病也投去了更多的目光。因为从其危害性及对社会的影响上看,艾滋病远甚于非典。
  今年12月1日,是第十六个世界艾滋病宣传日。本版特约请专家撰写了一组对艾滋病的科普宣传文章,以使广大读者更清楚地认识艾滋病这个“世纪癌症”,提高防范意识,远离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行为。因为在尚未有疫苗预防和根治方法的情况下,健康知识教育才是预防艾滋病的最有效疫苗。
  艾滋病(AIDS)和非典型肺炎(SARS)都是由病毒传染的可怕疾病,这两种病毒的结构、功能、传染方式和发展过程有很多相似之处。当今,我们对SARS病毒侵犯机体的情况了解不多,而AIDS病发现近20年,已揭示出不少鲜为人知的秘密。
  病毒与免疫的拉锯战
  艾滋病由称为HIV(人体免疫缺陷病毒)的病毒所引起。比之非典的冠状病毒,艾滋病毒要大一些,它的膜上有许多像蟾蜍背上肉瘤似的圆丘,有2种,分别叫做gp120和gp41,这两个东西是艾滋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撬门工具,有了它们俩才能在细胞膜上打洞钻孔,进入细胞内繁殖、发病。
  通常艾滋病分为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前者是感染艾滋病毒还没有发病的人,一旦发病,即为艾滋病病人。这时其体内病毒大量繁殖,机体已无反抗能力,各种传染病相继发生。
  感染艾滋病毒的人可以八九年不发病,虽是艾滋病毒的携带者,但没有明显症状,貌似正常人。科学家现在才了解,在人体近10年时间里,艾滋病毒并非在睡大觉,每天都与人体免疫细胞在作战,在体内每天都有几亿个艾滋病毒颗粒被杀灭,同时身体每天也损失数十亿个T淋巴细胞。这是一场淋巴细胞与艾滋病毒的生死搏斗,成亿计的病毒被杀死,存活的病毒又大量繁殖,而人体的淋巴细胞也成千上万死亡,随后得到大量补偿。这样子日复一日的搏斗、死亡、重生、再搏斗。应该说人体免疫大军是勇敢而坚强的,抵御艾滋病毒攻城约3000日而不败,真值得大书特书。
  然而,艾滋病毒是最后的胜利者,它们以什么战略擒伏人体免疫系统呢?艾滋病毒拿出“变”的战术,不断的变更自己。最初基因约有30%改变了,这一变就把免疫系统搞懵了,不知该不该杀死变化了的新病毒。就像在战场上一样,敌人老是变换军装和军旗,使得战士不敢放手杀敌。
  艾滋病毒(HIV)的狠毒在于它们专找人体中称为“勇敢斗士”的淋巴细胞为敌,尤其是诱杀具有CD4标记的T4淋巴细胞。T4细胞是国防尖兵,每时每刻与艾滋病毒搏斗,每天约有数十亿个T细胞被杀死,然后再生,战斗再死亡,直到机体的T4细胞全部战死为止。此时,艾滋病发生了,人逐日地消瘦下去,各种传染病并发,不久生命将会终止。迄今,我们不知道为何包括艾滋病毒在内的病毒专与淋巴细胞结怨,不过,聪明而狡猾的HIV知道攻垮免疫防卫大军,它们即能称霸人体了。
  上天为我们设计了一套科学和严密的免疫网络。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保卫身心健康和杀灭细菌、病毒的防卫大军,一旦免疫系统出了问题,失去战斗力,那么人体犹如一杯培养剂任各种细菌、病毒生长,最终被侵蚀而死亡。免疫这个巨人有两只铁拳,一只铁拳是B淋巴细胞,它们有1亿种不同款型,专门产生抗体对付细菌病毒。那些在血管里漫游的,在细胞间闲散的病毒或细菌碰到抗体便一命呜呼了。但是那些钻入细胞内的病毒便躲避了抗体的袭击。机体早就料到这一招,另一只铁拳出击了,那就是T淋巴细胞。T细胞冲向被病毒感染的细胞,直接地或分泌化学物质将细胞以及病毒杀灭。T细胞中以T4细胞和T8细胞最为显眼。T8细胞是杀伤性T细胞,而T4细胞是辅助性T细胞。T4细胞有激发吞噬细胞、B细胞和杀伤性T8细胞的功能,使它们从休眠状态转入战斗状态,参与同病毒的搏杀。
  “体内自有雄兵百万”理应战胜任何来犯之“敌”,而艾滋病毒却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HIV狡猾躲避免疫杀伤
  一个可爱的小宝宝长大需要合成蛋白质,一株大树扩枝也需要合成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合成需要一块样板来控制,使人是人蛋白,树是树蛋白。这个样板功能由叫基因的DNA担任。DNA指令蛋白合成的信号,要经过RNA(核糖核酸)的传递和运作,大千世界的生物均以这样的模式成长:“DNA→RNA→蛋白质合成”。
  然而,艾滋病毒没有DNA,它的RNA代替了通常的DNA。这样,它绕了一个大弯路,即由RNA生产出DNA,再制造出RNA,再合成病毒蛋白。这是否浪费呢?可能不是。生物在生存的竞争中很少有错误之举,艾滋病之所以成为可怕的“世纪癌症”,高明处在于它将自己的基因插到人的基因内。
  这个“弯”使病毒的DNA与人的DNA混淆在一起。当艾滋病毒钻入T淋巴细胞之后,用它自己的RNA合成自己的DNA,又将其插入宿主细胞的DNA之中,使得人和病毒的DNA混淆在一起,搞得“人”“毒”不分。这下可不好了,坏人穿了好人的衣服混到好人的队伍中来了,谁还能分辨出好人与坏人。
  病毒这一招是一种绝妙的隐蔽方式,最具警惕性的免疫系统也难以觉察和杀死它们。再者,HIV镶嵌于人体细胞的基因之中,随着每次细胞分裂,病毒(遗传物质)也随复制进入每一个新细胞,不费吹灰之力病毒就向全身扩展。如果卵子和精子感染了艾滋病毒,那么病毒有可能带给新生儿,形成可怕的HIV母婴传染。孙悟空钻入铁扇公主肚子里,最终还会钻出来,而艾滋病毒比老孙还利害,它与人体细胞融为一体了,医学家绞尽脑汁20年,还是没法抓出这名“窃贼”。
  难产的艾滋病疫苗18世纪时,爱德华·詹纳发明了牛痘,用来对抗天花病毒,而且取得了十分出色的疗效。原则上讲,用詹纳的方法也可以对抗艾滋病毒。但艾滋病疫苗研制屡屡失败,有专家甚至指出,在不久的将来发明一种有效的预防性抗艾滋病毒疫苗,前景黯淡。
  天花病毒比HIV大许多倍,产生二三百种蛋白质,而HIV只合成14种蛋白质。天花病毒像一个蠢笨的小偷,大摇大摆地撞在免疫系统的电门上,敲响了各处的警报,遭到全方位的歼灭。而HIV不是小偷,是一名经过特殊训练的高智能的“特务”,巧妙地躲避人体免疫队伍的追杀。而且说得明确一点HIV专找T4淋巴细胞下手,而T4正是杀灭病毒的天敌。
  研制艾滋疫苗,科学家不敢用灭毒的活病毒注入人体,因为HIV突变成原有毒性毒株的危险性太大了。甚至也不敢用已被杀死的HIV做疫苗,因为即使剩留一个病毒漏网,其极快的繁殖速度,也令人胆寒。灭毒HIV还有一种恐慌是它们还可能重新获得整合能力,加入宿主细胞染色体组中,死灰复燃。
  疫苗不能用灭活病毒,也不能用杀死的病毒,那么出路是选择亚单位疫苗。换言之,用HIV结构中无毒性的,但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病毒片段制疫苗。如病毒包膜上的糖蛋白gp120和gp41片段是诱发人体抗体的好“诱饵”。但是HIV不断地在变化,靶子老是变来变去,再高明的枪手也无能为力,亚单位疫苗的效果也就有限了。
  当然科学家还在想其他的办法制造疫苗,有一种设想是阻断HIV与CD4分子的结合。CD4是淋巴细胞等表面的一种标记,艾滋病毒酷爱的感染点,如果阻断CD4这样的HIV接纳站,病毒就无法到达细胞内,感染即终止。这种设想,仍在等待临床试验的结果。
  关注SARS,不应放松ADIS。这个世纪杀手在世界范围内夺走无数的生命,在我们国家也日趋猖獗,传染呈上升趋势,死亡人数日益增加。让大家了解艾滋病毒杀人的高明手法,积极进行预防,像灭SARS一样把ADIS从我们国土上消灭,正是本文的目的。 SCZ品论天涯网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不吐不快

打好抗“艾”持久战
伍莲
  比照非典,今天人们对艾滋病有了重新的认识。因为非典与艾滋病有相同点,如都是新传染病,可以大范围传染,病原体尚未有有效杀灭办法,危害性都很大等等。但两者又有不同点,最大的不同即非典是突发,而艾滋病为缓发。正因为此,人们对这两种病的态度便有了不小的差异,让人有喜有忧。喜的是非典的肆虐较快地得到遏制,忧的是艾滋病的蔓延何时能得控制。
  据卫生部公布的数字,我国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人,其中艾滋病患者约8万例。另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占总人口的比例虽然很低,但感染人数在亚洲位居第二位,在全球居第十四位。更有专家预计说,如不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到2010年艾滋病感染者将达到1000万。不由不让人警惕。
  正因为艾滋病为缓发,加上至今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以及该病对生命、财富、劳动力、资源的长期无限制损耗,其巨大危害性目前看是潜在的,当若干年后一旦大规模暴发时,对社会乃至一个民族就可能是毁灭性的。这样的例子在非洲某些国家已初露端倪。前车之鉴,不能不防。
  而今春的抗击非典之战,其本着“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责任明确”的原则,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成功经验,完全可以用之于防治艾滋病,也给人以乐观的前景。而当前的关键是,必须马上采取行动。
  让人高兴的是,我们已经看见了许多切实的措施正紧锣密鼓的迅速展开。我国政府一贯重视艾滋病的防治工作,10多年来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正在全国形成。不久前又承诺对经济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免费提供治疗药物。同时,政府将对贫困的艾滋病病人给予经济救助,对其子女免收上学费用。承诺还包括:在城市,对艾滋病患者中的低收入者,由国家免费提供治疗药物。在农村,国家免费为农民提供治疗药物。同时,建立艾滋病防治专业技术队伍,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艾滋病的缓发特点,以及在尚未有疫苗预防和根治方法的情况下,决定了抗击艾滋病是一场持久战。我们打赢了抗击非典的攻坚战,同样有信心打好并打赢抗击艾滋病的持久战。 SCZ品论天涯网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

关爱艾滋病患者
  11月21日,17名来京就医的艾滋病患者在北京地坛医院“红丝带之家”医护人员和10名大学生志愿者的陪伴下游览了北海和景山公园。北京地坛医院1987年开始接收艾滋病病人,1999年1月成立的关爱艾滋病病人机构“红丝带之家”,宗旨是为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提供医疗、护理、心理、行为干预、健康宣教、法律援助等全方位服务。
  上图:一大学生志愿者为一艾滋病患者裹围巾。
  下图:一志愿者将代表爱心的红丝带放在一名来自河南的艾滋病患者手中。
  新华社记者 李石磊摄 SCZ品论天涯网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

我国处于艾滋病快速增长期
国家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专家委员会委员 徐莲芝
  我国艾滋病的流行可以粗略分成3个阶段:第一阶段——1985年至1988年,传入期:感染者主要为传入性,多数是外国人或海外华侨,一起发生在某省的4例血友病病人因为应用进口Ⅷ因子而感染的除外。
  第二阶段——1989年至1993年,扩散期:特点是中国境内的感染者以共用未消毒注射用具为主的传播途径,感染者是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边境的吸毒人群,同时在全国其他地区的性病患者、暗娼、同性恋及归国人员中也发现部分感染者。除云南省有艾滋病流行外,全国其他地区均为散发。
  第三阶段——1994年至今,快速增长期:在我国中部和东部的流动有偿献血人员等人群中发现大量感染者。除云南省外,新疆、广西、四川等在吸毒人群中发生局部暴发流行,同时经性传播的感染比例明显增加,但仍呈散发状态,母婴传播开始出现。
  从1994年开始我国艾滋病传播速度加快,疫情逐年大幅度上升,自此,我国艾滋病的流行进入快速增长期,从疫情报告的数字看,1994年是1993年的2倍,1995年是1993年的5.7倍,1997年和1998年则均比1993年上升了11倍之多。据卫生部统计,2002年全国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9824例,较2001年上升了19.5%,其中病人1045例,比2001年增加46.4%,死亡363例。
  我国艾滋病疫情流行有以下特点:
1.疫情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沿海、沿边及大城市为主;
  2.传播日趋多样化,以静脉吸毒为主,经血液传播日益严重,经性传播逐年上升,逐步成为主要传播途径;
  3.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迅速增加,流行上升速度加快;
4.某些地区进入快速增长态势,感染呈簇状分布,主要在农村地区;
5.感染发病者以青壮年为主,占93.9%(15—49岁),男性为主,男女比例4.6∶1;
  6.感染人群涉及面广,其中农民数量占到70%以上;
7.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由外籍人员转向国内公民,从出入境人员中发现感染者数量剧增;
 8.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SCZ品论天涯网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新闻背景Ⅰ

世界艾滋病日历年主题
  1988年:全球共讨,征服有期;
  1989年: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让我们相互关照;
  1990年:妇女与艾滋病;
1991年:共同迎接艾滋病的挑战;
  1992年:预防艾滋病,全球的责任;
  1993年:时不我待,行动起来;
  1994年:艾滋病和家庭;
  1995年:共享权益,同担责任;
  1996年:同一世界,同一希望;
  1997年:生活在有艾滋病世界中的儿童;
  1998年:青少年——迎战艾滋病的生力军;
  1999年:关注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倾听、学习、尊重;
  2000年:预防艾滋病———男人责无旁贷;
  2001年: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
  2002年: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2003年:沿用去年“相互关爱,共享生命”的宣传主题,强调以消除歧视、倡导关爱的精神来鼓励全社会积极行动,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创造更为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 SCZ品论天涯网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

让“红丝带”在全国各地飞扬
  20世纪80年代,在一次世界艾滋病大会上,与会者将折叠的红丝带标志别在胸前,以此来表达对艾滋病病人的理解和关爱,从此“红丝带”在全世界成了关爱艾滋病患者和防治艾滋病的标志。今天,红丝带所代表的内涵在中国也得到了延续和发扬,就艾滋病的防治及预防教育,有关部门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并同国外有关卫生组织和大型医疗机构一道致力于此项工作,以让红丝带得以在中国大地飞扬。其中,世界著名医药企业葛兰素史克公司(GSK)就是这样一个热心机构。
  作为全球公认的抗病毒研究领域的领导者,葛兰素史克在艾滋病药物及疫苗研究方面承担了先驱角色。凭借在防治艾滋病方面的丰富经验,该公司早在1994年就与卫生部合作开展中国第一个艾滋病教育项目,使几十万人受益,培训逾千人;1995年,与卫生部合作组织艾滋病健康列车京九行活动,行程跨越大半个中国。此后,该公司在艾滋病综合管理、临床研究、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及健康教育等方面,与国内有关部门紧密合作,通过多种公益活动帮助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葛兰素史克公司还通过实现艾滋病药品生产的本地化以及与医疗研究机构、非政府组织的伙伴加强合作力度等举措,开展综合艾滋病防治活动,全方位协助中国解决日益严峻的艾滋病问题。
  据卫生部的最新估计,目前中国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4万,他们中有一部分已进入发病期,大量病人急需得到有效治疗,国内对抗艾滋病药物的需求量将会不断上升。中国政府对艾滋病的控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来解决这一问题。考虑到中国目前的现状,葛兰素史克决定申请抗HIV药物双汰芝(Combivir)在中国实现本地化生产。这是全球第一个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鸡尾酒疗法)的双联复方、高效骨干药物,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广泛使用。同时,该公司还推出其全球第一个也是唯一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三联复方药物三协唯(Trizivir),该药是集三种抗艾滋病毒活性成分于一体的高效药品,使用简便,旨在提高病人对于复杂的“鸡尾酒治疗”方案的依从性,这些无疑将使更多的中国艾滋病病人得到治疗机会。
  除药物外,艾滋病问题的解决还有赖于一套完整的疾病管理方案。为此,葛兰素史克加强与中国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合作,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艾滋病防治研究和教育关爱活动。活动内容涉及艾滋病治疗的临床研究和公共及社区防治教育项目等,如该公司与“鸡尾酒疗法”的倡导者美国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执行总裁何大一博士合作,在云南启动了迄今国内最大规模的艾滋病临床研究项目;同时启动了母婴传播阻断研究等合作项目。
  国家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的负责人及有关专家对葛兰素史克对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支持表示赞赏,认为这些活动将有利于艾滋病尽快地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当前,日益严峻的艾滋病问题正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日益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而问题的解决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实际行动和共同努力。只有这样,高高飘起的红丝带才会唤起病人对生命的希望,艾滋病的防治才有广阔的前景。(郑艳) SCZ品论天涯网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新闻背景Ⅱ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发病有一个过程,临床上将这个过程分为四期:
  1.急性期:指从受感染到血清中出现艾滋病病毒抗体这段时期,即感染后2至8周。一部分病人在感染初期,没有任何症状。但有一部分病人在感染数天至3个月后,发生很似流行性感冒样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症状,约1至2周后,病人症状消失。这时在血液中查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
  2.无症状感染期: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呈潜伏状态,也称潜伏期。
  在急性期后,表现为无症状的健康人,做一般临床检查与常人无异,但体内有艾滋病病毒抗体。因为隐蔽性强,其活动不受任何限制,造成传播艾滋病的机会比有症状的病人要多。潜伏期的长短与感染病毒的类型、病毒量及免疫系统的个体差异有关,如儿童的潜伏期短;经输血感染的病毒量多,潜伏期短,一般6个月到2年;经性接触途径感染的病毒量少,潜伏期长,一般10年,最长可达15年。
  3.艾滋病前期:无症状感染期以后,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有人称之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也有人称为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淋巴结肿大,除了腹股沟部位外,至少还有两个部位以上(腋下、颈部)有淋巴结肿大、无痛、不黏连,持续3个月以上而原因不明。
  4.艾滋病病期:由于人体免疫系统被破坏,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以及肿瘤。病变可表现为全身症状或肺部、皮肤、口腔、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肾脏、眼睛等各个系统的2至3个症状,或在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症状。(附图片)
(图为显微镜下的一种艾滋病毒。) SCZ品论天涯网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新闻背景Ⅲ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由于艾滋病病毒存在的场所和它在体外生存力弱的特点,决定了它的传播方式是直接进入另一个人的血液之中或是经过其破损的皮肤、黏膜而侵入血液中导致感染。可以说,只要接触含有艾滋病病毒的体液行为都有感染危险,但要真正造成感染必须有3个条件:
  一是有足够量的艾滋病病毒从感染者身体内排出到体外才能造成感染。二是排出的病毒必须在体外存活并经一定的方式传递他人。三是传染他人时必须通过被接触者有破损的皮肤或黏膜处才能进入。因为完整的皮肤或黏膜是天然屏障,如有破损,艾滋病病毒才能侵入。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3种: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在我国,这3种传播途径均有报告,其中70%左右的人是经静脉吸毒感染的,而性接触感染的比例逐年上升。 SCZ品论天涯网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小资料

红丝带的象征
  用来表示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关爱,对艾滋病的卫生教育、治疗研究的支持和一起为制服艾滋病而努力。它有三重象征意义: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关心和支持;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平等的渴望;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由此,红丝带成了一个公众而非政府性的国际爱心组织,成了一个全球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给予爱心的“世界语”。 SCZ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