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新农村周刊)
专栏:
保护耕地 减轻负担 建设农田 依靠科技
四大措施鼓励种粮
编者按:前不久召开的国务院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指出,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要求,采取更直接、更明确、更有力的综合性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会议提出四项措施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一是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二是要加强对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支持,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三是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强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四是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中央的政策在基层落实得怎么样了?这是上上下下都十分关心的话题,也是本报近期农村报道的重点之一。《新农村》周刊今天刊发来自各地的一组稿件和图片,以飨读者。
第5版(新农村周刊)
专栏:
农安耕地保护严
本报记者 江山
在吉林省农安县国土资源局,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加大执法监察力度,绝不使农业耕地出现不合理的流失!”这是农安县国土资源局领导班子的共识。
吉林省农安县是我国最大的十个产粮县之一,在基本农田保护上,该县通过加大执法监察保护制度,使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1997年这个县耕地面积为366188.91公顷,截至2002年末,全县耕地保有量达到366324.97公顷,净增耕地136公顷,保持了耕地总量稳中有升。
为了加强基本农田保护,该县始终把执法监察队伍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建立和完善了动态巡查制度,把违法行为控制在萌芽状态,使全县国土资源动态巡查范围覆盖率达90%以上。
经统计,今年通过动态巡查全县共发现违法用地28起,及时制止10起,立案查处18起,面积2.76万平方米。在今年查处违法用地18起案件的处理上,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办理,没有发生行政复议、应诉赔偿案件。
耕地的有效保护促进了粮食生产的稳步发展。该县粮食产量近两年来始终在稳步上升。2002年粮食产量为20多亿公斤,今年的粮食产量将超过21.5亿公斤。
第5版(新农村周刊)
专栏:
肥西农民负担减
本报记者 何聪
11月11日,雨后初晴的江淮大地气温非常低。在安徽肥西县,农民正在田里抢收晚稻。
正在田里割稻的丰乐镇曹祠村农民曹文俊告诉记者,他家4口人,连同承包一些撂荒地共有13亩,两季加起来,今年稻谷收成达6500公斤左右。现在田地税费负担已经减轻了,一亩的农业税和附加80元左右,每亩粮食补贴直接发到农民手中13元左右,总共补了270元。虽然不多,总是给我们种粮农民的实惠呀。国家那么大,粮食补贴直接发到农民手上,还真是非常大的数字!
曹文俊说,今年粮食涨价了,与去年比,虽然收成减了,但收入并没低,仔细算下来,一亩田能赚300到400元。
杨照祥从1996年开始承包撂荒地,还从农民手里租田,种着300多亩地。现在上缴的农业税比税费改革前上缴的税费降低了一半,一下减少了近2万元,今年还拿到直接补贴总共近4000元,成本比原来低了不少。今年虽然灾重,但粮食价格看涨,尽管粮还没有卖,但粗算一下,也能够赚个5万元左右。
他说种粮要赚钱,一要靠规模,现在想扩大规模,没原来容易了,粮补以后,加上粮食在涨价,农民现在种粮积极性比原来高多了,已经没有了撂荒地。二要种优质粮,现在市场讲究按质论价,而且优质稻种抗自然风险能力强,他今年种的好品种就比别的减产少。说起今后打算,他说要把补贴的4000元钱和税费改革省下来的钱,全部用在种粮投入上。
第5版(新农村周刊)
专栏:数字农村
前三季度京津沪穗渝五市农民收入:上海高、北京快
周大庆 编制
新华社发
第5版(新农村周刊)
专栏:怎样当好村干部
自己先得有致富的能耐
江西省樟树市鹿江街道西堡村党支部书记 王斗斌
村支书如果也算是个官的话,大约是全国最小的官了。自1995年担任西堡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我最深的体会就是:要当好这个村官不容易。
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要让乡亲们服你、亲你、敬你、夸你,首先自己要有过硬的本事。没能耐谁会听你的?其次就是要心里装着村民,实实在在为大伙着想,情愿自己吃亏也不能让大伙受损失。
如今,农民心里最盼的就是能尽早脱贫致富,最需要的就是干部能帮他们多想一些办法、多找一些门路增加收入,要不大家各管各,要村干部干啥?
“叫着群众干,不如干给群众看”,我们村人多地少,村民又做惯了农活,光靠种田只能勉强填饱肚子,1995年以前全村年人均收入仅1000余元。为了闯出一条致富的路子,我拿出了所有的积蓄,还贷了3000多元,开办了西堡村第一个家庭养猪场。
头两年,由于缺乏经验、饲料涨价等原因,失败接踵而至,总共亏了3万多元。但我没有气馁,而是认真总结教训,跑到外地向养殖大户取经,并与省畜牧兽医所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慢慢地掌握了从养殖到繁育、配种、防疫等全套技术。
几年下来,我创办的养猪场也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民营养殖企业,固定资产600余万元、年出栏良种育肥商品猪1.5万头、销售饲料1万吨、年销售收入超过3000万元。
群众的心眼最实在,讲一百个空洞的大道理,抵不上办几件实实在在的事。看到我养猪发了,村里人服气了,心思也活起来,不少人也动了养猪的念头。
为了大伙能尽快脱贫,我把经营自家猪场的担子全抛给了儿子,自己一门心思扑在大家伙的事上。缺少资金的,我就借给他们本钱;没技术的,就手把手地教技术;猪场本该实行封闭式管理,但为了便于乡亲们现场观察,我向全村人敞开了大门;还主动替各家养猪场义务运输饲料,当起全村的义务“猪医生”……
为了这些事,我老伴没少说我。可当干部就要有点责任心,实实在在为大伙办点实事,大家才会服你。再说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村里人都富裕了,我这当支书的脸上才有光。
几年来,我为群众赊销饲料1.2万余吨,赊销良种猪苗几千头,长期为群众垫出近10万元养猪周转资金。现在全村400余户农户靠养猪和贩猪发家致富,全村年人均收入也上升到3000多元。
作为一个村干部,设身处地为大伙着想,群众也能体会到咱的一片苦心。这些年,村民们由衷地信赖我、拥护我,谁家有个什么事,都喜欢找我拿主意,组织上给了我不少的荣誉,可我觉得都不如村里人说:“斗斌是个好人”这句话金贵!(程永康 柳文红/整理)
第5版(新农村周刊)
专栏:乡情实话
多为农民雪中送炭
一到企业利益、地方财政收入、官员的政绩和农民利益发生矛盾时,经常是农民利益被牺牲。为什么?还是出在对“三农”问题的认识上。
那些看不起农民,侵害农民的部门和领导干部真不懂“三农”的重要性!其实侵害农民,就是侵害市民。农民富了,各行各业都能兴旺繁荣。
农民太苦了,太不容易了,希望各级干部多为他们雪中送炭,千万不能雪上加霜! 河北省昌黎县大蒲河镇张庄 张汝明
第5版(新农村周刊)
专栏:乡情实话
城乡孩子应平等受教育
当城里的孩子坐在温暖明亮的教室里打开电脑时,一些农村的孩子还在寒冷破旧的房子里念书。当城镇一些学校聘任外籍人员开展双语教学时,农村边远地区还在为学校留不住教师而发愁。
农村和城镇中小学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差距很大,农村和城镇的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却不能接受一样的教育。应该在财政、师资等方面向农村尤其是向“老、边、穷”地区倾斜,加大力度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小学进行改造,逐渐缩小农村和城镇中小学之间的差距,使农村和城镇义务教育得到均衡发展。 河北省内邱县柳林乡人民政府务员 韩英风
第5版(新农村周刊)
专栏:乡情实话
普及农村公厕非小事
眼下,农村的生活条件有了显著改善。但生活中仍有诸多不便,其中如厕问题尤为突出。
很多村庄无一处公厕,村民家家户户在房前屋后搭一个简易厕所,供一家人凑合使用,这种“方便”之处使用起来却极不方便,既不文明,也不卫生。厕所内苍蝇横飞,蛆虫乱爬,污染环境,影响村貌。
厕所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之一。这不是一家一户的小事情,而是关系广大农村群众日常生活和卫生健康的大问题,也是衡量农村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普及农村公厕不能忽视。
河南南阳市宛城瓦店镇 李明亮
第5版(新农村周刊)
专栏:希望的田野
希望的田野
辽宁省凌海市阎家镇农民方占东,投资23万元购买了一台联合收割机,承包麦、稻收割,每亩比人工收割减少粮食损失20%,自己可收入55元。今年收割麦、稻2000亩。他高兴地说:“这现代化机械,真棒!”孟陈摄
第5版(新农村周刊)
专栏:我说农村
致富信息也要“打假”
林恩全
“投资10元即可办厂”、“养水蛭一年可发家”……类似的广告语,在各类报刊上或村庄的墙壁上随处可见。农民群众对早日致富的期盼越来越迫切,一些奸商骗子乘机大肆“抛售”各种虚假致富信息。
虚假致富信息内容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尽管这些致富信息极尽花言巧语之能事,但究其目的只有一个:骗取农民口袋中的血汗钱。一方面它向农民们生动地描绘诱人的致富前景,“慷慨”地许下动听的诺言——“包赚钱、包致富”、“如亏损可以赔偿损失”等等;另一方面它的散布者却做着拿到钱款就脚底板抹油——溜掉的准备。据调查,在农村就有许多毫无防范之心的淳朴农民上当受骗。
虚假致富信息的危害是毋庸置疑的。它造成的破坏不仅仅是农民经济利益的损失,还会导致农民染上“致富信息恐惧症”。这种“病症”表现为农民失去创业致富的锐气,对所有致富信息都持排斥怀疑态度,害怕尝试。
政府的有关部门应向农民传授一些识别虚假致富信息的知识,加大对致富信息发布渠道的规范力度,禁止虚假致富信息在农村的传播,为农民致富保驾护航。
第5版(新农村周刊)
专栏:
冬修水利热南阳
11月5日开始,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陆营镇干部群众日出动劳力4000多人次,及早动手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在麦播抢种后掀起今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热潮。
李忠摄
第5版(新农村周刊)
专栏:聚焦
种粮科技俏广西
11月10日,一位农民被玉米新品种所吸引,边用手量着尺寸边说:“还没见过这么大的玉米。”这是广西大学农业技术学院等9家科研机构和高校给农民带来的200多个科技项目之一。在当地,科技已成为农民种粮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 新华社记者 刘广铭摄
第5版(新农村周刊)
专栏:读者反馈
农民喜爱《新农村》
翻开《新农村》周刊,让人眼前一亮,几位经常与我争看贵报的伙计交口称赞:这个周刊办得好!整整两大版,让我们农民在人民日报上唱主角,这对我们农民来说是多么好的一件大喜事啊!
说实话,这几年开放搞活、招商引资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富裕起来的农民也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乐趣,有的人爱上网,有的人爱看报。我们村就有很多人关注人民日报。我们都衷心祝愿《新农村》周刊越办越好。
江苏省沭阳县贤官镇蒋园村四组 鲍宜龙
第5版(新农村周刊)
专栏:读者反馈
多关注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翻开《新农村》周刊,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文章短小精炼,通俗易懂,适合广大农民阅读。希望《新农村》周刊多报道农村农民的真实状况,为党和国家制定农村政策服务,重视耕地保护和征地制度改革。同时不仅关心农村的经济发展,也要多关注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国土资源部 龙兵
第5版(新农村周刊)
专栏:读者反馈
多在提高农民素质上做文章
人民日报作为我国第一大报,代表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声音,能把“三农”问题作为一个专题突出出来,创办《新农村》周刊,实在是太及时了。“三农”问题千头万绪,情况复杂,要不纲举目张,提纲挈领,可真是很难抓出名堂。希望《新农村》周刊多在提高农民素质上做文章。
陕西省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中心 吴保恒
第5版(新农村周刊)
专栏:读者反馈
让农民唱主角
贵报农村报道的版面比以前增加了一倍,作者大多为农民或基层相关方面的同志,这有助于调动读者参与报纸的积极性。希望坚持下去,真正如发刊词中所说的那样,让农民和基层的同志成为《新农村》的主角。
江苏盐城城区报社 陈志平 陈永军
第5版(新农村周刊)
专栏:读者反馈
宣传“三农”的新阵地
人民日报《新农村》周刊的创办,为传播全国广大农村的新人新事、新鲜经验和广大农民新的精神风貌,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阵地。
《新农村》周刊的创办,充分体现了党报对“三农”问题关注。广大农民朋友一定会喜欢和爱护自己的这一精神家园。 哈尔滨读者 晖敏 星圆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