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国际周刊)
专栏:
竞争催生企业家
本报驻美国记者 王如君
美国是一个经济大国,世界级的大企业为数不少,有成就的企业家更是多如牛毛。每年《财富》杂志评出的世界500强中,美国企业往往要占上前20名中的一多半。《福布斯》杂志每年评出的世界富人排行榜中,美国人也要占多数。因而有人说,强大的美国经济造就了产生大富豪、大企业家的土壤,而为数众多的大富豪、大企业家又助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综观美国企业家之所以能形成气候,首要的原因是得益于竞争。在美国,成立一家公司并不难,只要你交一定的手续费,依法注册即可开张营业。各州法律规定不同,所缴执照费也不尽相同。以首都华盛顿为例,注册一家营利性公司的申请费用是250美元,非营利性公司则只要70美元。所以说,办一家公司,当个小老板简直是稀松平常的事。难的是开张后能不能赚钱,如何赚大钱,这就要接受市场竞争的考验。任何企业,只要依法营销,其产品在质量上合乎标准,有客户,有信誉,服务过硬,这家企业就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美国政府对市场实行的是开放式管理,主要是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操纵。政府只是在税收、质量标准、法定最低工资等方面订框框,让公司之间各显身手,自由竞争,最后优胜劣汰。在此过程中,小企业主可以成为大企业家,而大企业家同样有可能沦落为小企业主,甚至破产、失业。由此来看,得便宜的还是美国政府,不管企业是胜是败,总体税收并没少。
其次是美国有一个庞大的企业家“潜在队伍”。这个队伍的中坚力量就是获得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的人。拿了MBA不见得一定能当企业家,但看看美国企业界的当今情况,MBA得主们的确挑起了大梁。
MBA专业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的美国大学,至今约有100年的历史。如今美国二三流以上的大学基本上都设有MBA,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一路腾飞了10年,企业赢利普遍良好,学MBA的人更是炙手可热。这两年美国经济衰退和疲软,“MBA热”有所降温。但名牌学府的MBA毕业生依然行情不差,像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毕业生,平均年薪近10万美元,对那些有心练手企业界的人来说,即使学费再高,都有挡不住的诱惑。从美国企业界数一数二的明星人物来看,MBA出身的也数不胜数。有“世界股神”之誉的沃伦·巴菲特是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毕业生,通用汽车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里杰德·瓦格纳是杜克大学商学院的毕业生,微软首席执行官斯蒂夫·巴尔莫是斯坦福大学的MBA。美国企业界顶尖人物中,MBA出身的不少,中上管理层更可以说是MBA的天下。
第三,美国企业界不唯文凭论英雄。虽然说MBA为美国企业界输送了大量人才,但MBA也并非是成为企业家的唯一途径。在美国,企业雇人也好,个人想办企业也好,更重要的是看你有没有头脑、有没有能力,文凭大不过是个参考的系数。手里拿着博士学位没有多少作为,甚至找不到工作的大有人在。而学历不高创造奇迹的人也不在少数。像微软的董事长比尔·盖茨就是哈佛大学的辍学生,结果却能以“视窗系统”而发迹,成为世界头号富翁。有人戏言:盖茨如果遇上一个有中国传统思想的父亲,放着哈佛这样世界顶尖大学不读,偏要去摆弄什么电脑的玩艺儿,不打断他的腿才怪!像盖茨等类的人,美国企业界还真有不少,戴尔电脑公司的一把手迈克尔·戴尔、甲骨文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拉里·艾里森也都是辍学生,也没学MBA,照样在企业界飞黄腾达,成为闻名全球的企业老板。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府倡导企业自由竞争,但也不是撒手不管。在保证公平自由竞争秩序方面,政府的监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政府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大企业的行业垄断则是时时提防。历史上,美国联邦政府对石油业和电信业巨头实行过硬性拆分,前两年微软也差一点被一分为二,打了几年官司,微软做了让步后才暂告平息。可麻烦仍没完,目前微软还在与州一级政府轮着打官司。而对中小企业,政府不时出谋划策,提供信息服务。政府采购项目也公布于众,只要中小企业的产品质量过硬、价格合理,政府照样愿意下订单。美国政府的目的似乎很明确:保持良好的竞争环境。只有竞争,才能催生出万千强劲企业;只有竞争,才能催生出无数了不起的企业家。
第13版(国际周刊)
专栏:记者专访
决不放弃
——访雅芳公司董事会主席钟彬娴
本报记者 刘歌
主持人语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成功的企业家是备受瞩目的明星。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产生,使更多具有管理才能的人,凭借智慧和勤奋有机会进入企业高级管理层。谈到职业经理人,人们马上联想到的词汇是MBA和CEO。那么什么是职业经理人?如何造就职业经理人?本期《国际周刊》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些问题,读者将从专家、记者的文章里有所收获。
钟彬娴生于加拿大,长在美国,现任雅芳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长官。在美国《商业周刊》公布的全球15位2002年“年度最佳经理人”中,她名列榜首,并且是榜上唯一的一位华裔女性。此外,她同时入选为《商业周刊》公布的2002年度全球“最佳总裁”;在《财富》杂志“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商界女性”排行榜中,钟彬娴四次榜上有名。
雅芳是世界上最大的美容化妆品公司之一,在53个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拥有员工4.3万名。作为这样规模公司的掌门人,从某种意义上钟彬娴具备的商界领袖成功素质,也在为保持最佳的自我和追求成功的管理生涯而奋斗。
坐在记者面前的钟彬娴优雅端庄,气质中能让人感到强烈的自信。采访从雅芳的零售模式谈起。1999年,雅芳一向采用的直销并不特别景气,钟彬娴就是在这时走马上任的。1999年12月,钟彬娴在没有放弃直销方式的同时,提出通过零售点销售雅芳产品——这在雅芳115年的历史中从未有过,很快雅芳产品专柜进入美国各地大型连锁店,运作大举成功。
谈到对成功领导力的看法,钟彬娴说,父亲给我写的一封信,至今还保存在我办公桌抽屉里。信里这样写道:记住,成功的中国人具有和其他人不同的特质……所有事情都要努力做得最好;做一个愿意为培育子女放弃自己的快乐的杰出母亲;慷慨、公正、宽容、与人分享你的文化还要热情学习别人的文化。除此之外,还要记住远离傲慢和自吹自擂;保持礼节、容忍、理解和对别人的同情心,还有最重要的,要化解你的怒气和悲痛,不是压抑它们,而是把它们转变成有帮助的、积极的情感。父亲在信中还说,我们为能将珍贵的中国文化传统传递给你而骄傲。
由于身处中西文化两种背景,她将美国人崇尚的“攻击性”重新定义为“决断性”,来确保在做判断时能足够坚定,但又不失公正,始终善待别人;既要具有中国传统所鼓励的谦卑和感性,同时也要有在商界高压力环境中所需的自信和勇气。
钟彬娴认为,的确有一些非常特殊的要素决定了哪些人会成为领导者,并帮助他们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中显露锋芒。
首先是热情,必须热爱自己的工作。钟彬娴说:“我念书的时候老师教我们市场营销的‘四P原则’: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地点(Place)和促销(Promotion)。但他们没有告诉我们第五个,就我的体会也是最重要的原则:热情(Passion)——这是成为一个真正成功领导者的关键。不管选择什么职业发展,必须热爱自己所做的。”
第二个领导力的特质是同情心:关心别人。钟彬娴说,在雅芳任CEO的四年里,不得不做出一些很难做出的决定和通知,例如取消某个职位和关闭一个工厂。这是工作残忍的一面。但我相信在这些决定中我们表现出了同情心和公平性,以及对人的尊严的尊重。尽管面临着环境的压力和要求,但那些希望成为明天的企业领导者的人有这个责任承担起这份同情心和维护人的精神。同情心和谦卑是相通的。许多人在得知这是雅芳的价值观之一时感到很惊讶。我们没有人能回答所有问题。我们必须相互倾听,因为倾听让我们更强大。我必须要学习了解其他人能给我有价值的建议,而倾听使我成为更好的领导者。为了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我现在每年四次请业绩出色的员工从世界各地(包括中国)集合到纽约,听他们对改进业务的建议。
钟彬娴认为一个成功领导者更重要的素质是“毅力”。她说,坚持和勤奋会帮助渡过困境。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下,挑战来自四面八方。决不轻言放弃,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能够成功,有人却不行。勤奋工作是最基本的,但也要有梦想。这是领导力的一个重要要素。“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伟大成就都始于一个梦想。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成功将和你的想象力一样大。”钟彬娴说,“坚持不懈,成功会随更高的梦想而更大。”
第13版(国际周刊)
专栏:
MBA 梦开始的地方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 忻榕
1881年,作为“管理学教育鼻祖”的美国诞生了第一所管理学院,即宾西法尼亚大学设立的沃顿商学院。而1908年哈佛商学院的成立则宣布了“MBA时代”的开始。哈佛商学院采用案例分析教授管理学,成为全球MBA(工商管理硕士)教育与案例教学的创始者,它的教学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并成为世界各地MBA教学的基本模式。
经济与工商界的发展始终是滋生与促进管理学教育发展的土壤,20世纪的近百年时间里,管理学教育的浪潮席卷全球。现在,即使是欧洲INSEAD(欧洲管理学院)、IMD(瑞士国际管理学院)、LBS(伦敦商学院)以及IESE(西班牙商学院)等众多著名商学院,基本都是按照美国商学院教育的模式建立并发展起来的。尽管它们在商学院的独立建制、短学制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但它们在建校、办学宗旨以及所采取的案例教学的方法等众多方面始终都带有美国模式的烙印。如今,在美国有超过600个MBA项目,英国有超过100家,法国超过70家商学院提供MBA教育。
20世纪中期,世界MBA教育侧重于数理统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课题涵盖了系统管理、运筹学等范畴。1984年,以《哈佛商业评论》为代表对美国这种技术性极强的管理教育内容提出批评,并掀起了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的管理教育创新。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学院开始同时注重人文精神等软性技能的教育,包括组织行为学、领导艺术、人文关怀等范畴。发展了百年的管理学教育无论是强调气度和性格的陶冶,还是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或是倡导管理实践的总结,其使命无疑是培养更多的高级管理人才,最终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
MBA学位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曾一度炙手可热。当时,工商管理是红极一时的职业。在今年春季美国《商业周刊》对1992届毕业生的调查表明,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职业很满意,他们把成功归功于MBA学位。他们在MBA学位备受青睐的时候毕业,他们说,MBA价值很大,诚然,它并不是十全十美,不是对商业管理方面的所有事情总有好处,但在一个越来越需要各种证书的社会,它肯定是一块敲门砖。MBA教育对他们职业生涯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这项调查获得的数据反映了一个管理阶层的情况,他们处于真正的强势地位。他们的工资和奖金很高。毕业十年,他们在各自的公司里获得了最高职位。他们具有创业精神。人们原来认为他们只善于统计数字和夸夸其谈,但如今,他们很多都是CEO、地区经理和美国工商界主管。
尽管如此,近来却有一种意见认为工商管理教育并没有看起来那样成功。去年,斯坦福大学商学研究生院教授杰夫里·普费弗对商学院发起攻击。他认为,由于对MBA学位的长远价值没有一个衡量标准,人们无法真正知道在商学院接受教育是否值得。因为这种教育的代价很高。学费和工资损失加在一起一般是17.5万美元。他还认为,拥有MBA学位的人似乎并不比那些没有MBA学位但长期在工商界担任领导职务的人更成功。现实是,因为拥有MBA学位的人士越来越多,它的热度的确在降。普费弗教授说,如果你要进商学院去攻读MBA的话,那你最好选择排名前十位的学校。
无论如何,工商管理教育对培养、造就未来高级管理人才还是有意义的一条有效途径。因为事实证明,MBA以及EMBA(高级行政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给学员带来了思维方式的革命,教会了他们全新的思维方法,也学会了更多的管理工具,提高了他们的领导艺术与管理水平,让他们学会了团队协作精神。优秀的商学院的校友网络也对学员创业、取得事业与职业生涯的成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商学院教育造就的是通才,而不是专才。商学院教育的使命是让管理者全面把握企业管理,全面通晓金融、财务、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物流、生产等范畴的管理理念与实践。从这方面讲,商学院的管理教育造就的是知识面广博的通才,而不仅仅是囿于某个专业领域的专才。我们经常说,“企业家自我造就”,而实际上,商学院教育也培养了管理者所需要的企业家精神,以及身为企业家所应具备的技能与素质。虽然不能说这里可以造就出企业家,也不能说从此企业家就可以在商学院批量生产了,但至少是推进了管理者向企业家的转变。
商学院教育不仅是教学相长,还为管理者提供了互相启发的氛围。一所优秀的国际化商学院为管理者提供的是多元化的学习氛围,那里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教授、学员、赞助商等等,国际化的学习体验、实习和就业,为学员提供了宝贵的演练机会。
第13版(国际周刊)
专栏:
建于1881年的美国沃顿商学院,是美国第一家学院化的商学院。它在各个主要经济专业以及管理教育水平方面都有极高的声誉,在美国商学院各种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被认为是全美最具开拓性的学院。
图片由刘建伟提供
第13版(国际周刊)
专栏:专家评说
找个靠得住的管家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刘伟
作为企业委托—代理制度的基本方式,股份公司制度刚刚出现,马克思就曾深刻地指出,这一制度的最大缺陷是使一部分人获得了支配他人或社会的资产而又不负责任的可能。如何克服这一制度缺陷成为围绕股份公司制度进行种种制度创新和完善的重要的、基本的出发点。
就资产权利结构而言,股份公司制度应当是一种三权分离的制度,即股东掌握终极所有权——股权,董事会掌握公司的法人产权——支配权,经理掌握经营管理的执行权——经营权。在股份公司制度中,通过委托—代理,不仅管理权与终极所有权发生了分离,而且形成了企业法人产权与终极所有权的分离。这种法人产权的本质在于它是对他人或社会而不是对自己的资产的支配权,董事会有权决策并支配整个公司法人的资产运动,但公司法人的资产终极所有权并不属于董事会成员所有。因此,对于股份公司制度而言,就客观地存在着所有者如何有效地监督和约束董事会,即所有权如何实现对法人产权的约束?法人所有权如何实现对经营管理权的有效监督和约束,即董事会对经理们的约束?在这种权能结构性分离状态下,不同权能主体的目标不同,激励来源不同,因而追求存在差异;这种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或者说为获取必要的监督信息所花费的成本极其昂贵的条件下,尤其是在当代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日益深入,各种市场制度工具日益复杂,在要求实现有效管理所需的人力资本密度越来越强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对CEO(即首席执行官)的有效约束和激励变得越来越困难。
克服企业权能分离过程中的监督无效问题,首先需要依靠企业制度,尤其是企业产权制度。通过企业制度,尤其是企业产权制度要处理的问题是,尽可能使资产权利的转移与相应责任的转移协调同步,尽可能使资产责任的转移同相应利益的转移协调同步。
现实中的问题恰恰在于CEO获得了庞大的支配企业法人资产的权利,但就其本身而言对于这种权利行使的后果能够承担的相应的资产责任能力很弱,事实上他并不是也不可能是以相应的物质资本责任能力作为获得支配他人或社会资产权利的前提,至多只能以其人力资本作为其行使支配他人资产权利的抵押,这就不仅使得公司法人风险高度集中,而且使公司绩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以CEO对其自身人力资本的珍视为基础,而不是首先出于资产责任制度的约束。既然获得的是支配他人物质资产的权利,但同时对这种权利不能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那么,即使履行了一定的经济责任在制度上也不应当给以相应的经济利益。也就是说,若损坏了可以不赔,那么,搞好了就不应当奖。权利脱离责任约束不可能有秩序,责任脱离了利益激励便不可能有效率,在委托—代理中权、责、利的失衡是企业制度失灵的根本所在。事实上只要采取委托—代理方式,这种制度漏洞就是不可避免的,人们可以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弥补其漏洞,但不可能在企业制度上根本克服。
所以,为提高所有者对代理人的有效监督,人们在企业制度之外,便不能不再寻求市场制度的支持,这种外在于企业的市场制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所有权(股权)交易市场,是委托人选择代理人的一种有效的机制,如果市场信息是充分的,同时交易者之间的障碍很小,可以充分自由地交易,那么股市可以较为有效地从企业外部对代理人加以约束,委托人可以用脚投票的方法选择和抛弃代理人,从而利益不致于受到损害。另一方面是经理市场,竞争充分的经理市场可为委托人提供必要的社会选择机制,而且是对代理人行为的一种有效约束机制,因为代理人的人力资本市场价格在不断升降。但现实是,市场制度尽管可以约束代理人,却不是充分有效。
因而,人们便有理由怀疑制度,包括企业制度和市场制度对委托—代理制下代理人约束的有效性。人们也就不能不乞求道德约束。
现代市场经济社会道德的核心是诚信,因为市场经济本身是信用经济。可是道德秩序是需要一定社会基础的,并不能凭空产生。从经济条件上来说,市场经济的诚信,不仅仅是对个人人品的信任与否,更重要的是对人的履行责任能力的信任,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信任。因此重要的不是代理人个人品质,而在于其责任能力有多少。从法制条件上来说,必须在法律制度上使失信和欺诈付出足够的代价,只有当败德产生的收益远远低于为此所承担的风险损失时,诚信的道德才能真正实现。
看来,处理现代企业制度中的约束激励问题,不可能单纯依靠哪一方面的制度安排,只能是企业,市场,道德,法制各方面共同作用的过程。尽管存在种种困难,需要付出很高的监督成本,但委托—代理制度仍然不断发展,根本原因在于CEO制度带来的效率提升通常会大于由此而发生的成本上升。
第13版(国际周刊)
专栏:国际资料库
职业经理人一瞥
理清
1841年10月15日,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铁路上发生了一起两列客车迎头相撞的事故。社会公众反响强烈,认为铁路企业的业主没有能力管理好这种现代企业。在州议会的推动下,对企业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选择有管理才能的人来担任企业的管理者,世界上第一个经理人就这样诞生了。
后来受企业所有者委托,经理对企业进行管理的公司制企业也宣告诞生。美国作为经理人的发源地,经过160多年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十分成熟的职业经理人阶层。
美国职业经理人阶层的生成与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41年世界上第一位职业经理诞生到1925年美国管理协会成立。这个阶段标志着美国的企业基本完成了业主式(或世袭式)经营企业到以聘用经理人来经营企业的转换,也可以看作职业经理人的成长期,而美国的企业制度也基本形成了近代公司制占主导地位的格局。
第二阶段:从1925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在这一阶段随着美国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研究院的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80%以上的企业都聘请了职业经理人,标志着美国的职业经理人阶层的成熟,它的企业制度完成了近代公司制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过渡。
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至现在。美国的现代企业制度不断走向完善,并且出现了许多所谓的“后现代企业制度”方面的制度创新,而职业经理人阶层也不断走向完善,并成为美国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一个阶层。职业经理人研究方面的理论也已经成熟并系统化,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和培训机制也非常健全。
经理人阶层之所以起源美国,并向职业化方向发展,主要借助于两大推动力。
首先是美国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企业经营中从产品开发、营销、生产、采购、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环节愈来愈细,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具备全面经营管理知识和相关技能的管理专家,委托职业经理人来掌管企业运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其次是美国的国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许多门类齐全的行业,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要求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有全面的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对某个行业十分熟悉,特别是要掌握这个行业内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由具备以上素质的职业经理人或职业经理群体来经营企业,才能保证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目前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大都不同程度地具备了各具特色的职业经理人阶层。
学界对于职业经理人的定义有多种,一个有代表性的说法是,所谓职业经理人,是指在一个所有权、法人财产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企业中承担法人财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全面负责企业经营管理,对法人财产拥有绝对经营权和管理权,由企业在职业经理人市场(包括社会职业经理人市场和企业内部职业经理人市场)中聘任,而其自身以受薪、股票期权等为获得报酬主要方式的职业化企业经营管理专家。
职业经理人虽然是受薪阶层,但作为企业重要的管理者,所获薪酬相当高,在美国的一些大企业高级职业经理层的平均收入已经达到了普通员工平均水平的100多倍,因而有“金领”之称。
职业经理人是人才市场中最有活力与前景的阶层。经理人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经营管理企业,使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对职业经理人有其独特的评价标准、就业方式和利益要求,其报酬及社会地位的高低取决于经营业绩的好坏,他们必须承担经营失败后的职业风险。经理人的职业化,必须将经理人的利益与企业的经营绩效结合起来,将他们的命运与企业的生死存亡联结起来,从而形成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关系格局。企业经营的成功与巨大的挑战,使职业经理人成为既具有风险性,又令人非常向往的特殊职业。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