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人与自然)
专栏:关注
消除“白色污染”已经喊了多年,但时至今日,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仍屡禁不止,环保餐具生产企业纷纷倒闭——
环保餐具举步维艰
本报记者 赵永新
发泡塑料餐具危害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白色污染”已经不是一个新名词。“白色污染”的污染源,除了各式各样的塑料袋,就是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经常使用这种餐盒的人们可能不会想到,全国一次性餐具的年使用量超过100亿只!
当我们酒足饭饱、把使用过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扔了之的时候,更不会想到:这种餐具在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还会产生多种“副作用”:在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属臭氧层消耗物质的发泡剂,从而危及地球的保护伞——臭氧层;在刚出锅的菜肴、米饭的作用下,餐具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随垃圾焚烧时产生致癌物质二恶英,入土掩埋则需要200年才能降解。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危害还不止这些。去过葛洲坝的人可能不会忽略堆积在坝前的白色垃圾山,其中就有数以万计的塑料餐具。这些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的餐盒、塑料袋等白色垃圾,不仅有碍观瞻、大煞风景,而且导致水位落差减小,妨碍正常发电;更为严重的是,白色垃圾进入水轮机,会造成叶片磨蚀,使电站“折寿”。为清除白色污染,葛洲坝电站每年需投入上百万元的经费进行清理,而且防不胜防。三峡水库蓄水以后,包括塑料餐具在内的垃圾问题已浮出水面。
为控制白色污染,原国家经贸委从1999年1月起,已先后3次发文禁止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可结果如何呢?据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开发中心的调查显示,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目前仍占据北京30%至40%的市场。其他地方的情况则更为严重:济南市街头饮食摊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的使用率几乎为100%;广州、乌鲁木齐的市场使用率为95%……
环保餐具困难多
为取代污染环境的发泡塑料餐具,环保餐具应运而生。所谓环保餐具,就是用纸浆、纸板、食用粉、植物纤维等材料生产的餐具。其所以被称为环保餐具,是因为它们可很快降解,容易回收,不产生白色污染。
1996年,随着铁道部开始在铁路车站禁止使用发泡塑料餐具,环保餐具被看做朝阳产业,全国环保餐具企业很快发展到近千家,仅以纸代塑企业即达100多家。但是,几年下来,多数环保餐具企业已濒临破产的边缘。北京绿洲峰纸制品厂1996年投资480多万元购买了日产10万只环保餐盒的设备,但建厂7年来,实际年产量仅维持在40万—50万只左右;6台设备中有3台长期闲置,企业年年亏损,现在不得不靠出租厂房维持生存。据粗略统计,目前全国环保餐具企业有2/3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其中纸餐盒企业有90%处于破产边缘。
朝阳产业何以迅速沦为夕阳产业?价格高是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生产原料和工艺的原因,发泡塑料餐盒成本每只仅7—8分钱,而环保餐具的成本最低也在1角5分钱以上,纸浆模餐具则要3角钱以上,两者价格相差1至4倍。
但业内人士指出,最根本的问题是国家缺乏相关政策支持,控制非环保餐具的措施不力。一是政策不配套。目前国家尚未制定扶持环保餐具企业的优惠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环保餐具的生存能力和价格水平;二是缺乏对非环保餐具生产、销售的控制手段。目前尚未制定关于限制非环保餐具生产、使用和销售的法律法规,缺乏对非法生产企业的制裁措施;三是统一监督管理机制尚未建立,生产和销售分属两个部门管理,容易造成脱节。同时,市场执法不严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四是部分地方在执行国家政策中存在态度不坚决或变通的现象,鼓励了非法企业的存在。
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仅使发泡塑料餐具大行其道,而且还导致打着环保旗号的劣质餐具充斥市场。以北京为例,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在包装箱或产品上印有环保餐具标识的伪环保餐具。这些产品多含大量无机矿物填充料,在工艺上以单层直接挤出为主,因而醋酸残渣严重超标,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据了解,目前北京有10多家非法企业的20多条生产线在生产这类餐具;在河北的沧州、廊坊、永清等地也有许多无照产品在京销售,全国范围内的类似生产线更难以统计。
环保餐具路在何方
怎样才能使我国的环保餐具企业起死回生,遏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泛滥的势头?国家环保总局有关人士指出,有关部门应早下决心,采取果断措施治理顽疾——
一是尽快制定限制一次性非环保餐具生产、销售和使用的法规,或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增加相关内容,统一标准,明确罚责,为执法部门提供有力的可操作性强的法律依据;
二是加大环保餐具市场的执法检查力度,取缔、关闭不合格生产企业,堵住劣质产品货源,规范市场,为环保餐具提供市场空间;
三是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性措施,支持和保护环保餐具企业。如,为环保餐具生产企业减免一定的税费等,保证其生存发展;
四是加强环保餐具科研,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新闻媒体定期公布合格的环保餐具企业和产品名录,提高环保餐具企业的知名度,给假冒产品和生产企业曝光,提高消费者科学消费的理念。
实践证明,环保餐具能否占领市场,离不开消费者的鼎力支持。崇尚绿色消费的读者朋友,在塑料餐具和环保餐具之间,您当做何选择呢?
第14版(人与自然)
专栏:
“江南沙漠”新事多
李人庆
20多年前,江西省兴国县被水保专家称为“江南沙漠”,“山中无鸟叫,河里无鱼跃”是当时真实的写照。而如今,“江南沙漠”已披上了绿装,森林覆盖率达76%,在青山绿水中,流传着群众爱山护绿的一串新鲜事。
只见烟囱不见烟
时近正午,在兴国县埠头乡幽雅塘村,整个村庄到处忙碌着做中午饭,却见不到一丝炊烟从烟囱冒出,真是“只闻饭菜香,不见炊烟起”。为什么数千年的袅袅炊烟在这里没了踪影?为解开这个谜,我走进村民谢海华家,发现他的妻子刘雨正在用沼气灶炒菜。谢海华一家养了20头猪,种了12亩果树,发展“猪—沼—果”生态种养,去年收入达2万余元。现在幽雅塘村户户建了沼气池,是全县最早的沼气村。原来,兴国县森林绿了后,县里实行“禁伐令”,大力推广以沼气代替柴火的方式,每建一个沼气池奖励100元。村民们以沼气池为纽带,发展“猪—沼—果”、“猪—沼—鱼”等生态农业,既减少了薪柴的砍伐,又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为野生动物让地盘
“搬家喽……”喜悦的声音传向大山深处,兴国县兴莲乡官田村钟水金等6户农民高兴地叫来车辆,搬着家什,携儿带女,举家迁往8公里外的地方。山还是翠翠的山,水还是清清的水,要走了,多少有点留恋。这次搬迁,是为了给日益增多的野生动物让地盘。这几年,兴国县树多了,林子绿了,原来的猎枪都上缴了,以前难以见到的野鸡、麂、野猪等又重新回来了。这些野生动物越来越不怕人,经常跑到地里破坏庄稼。为了给野生动物营造一个安全的“家”,政府实施了“生态移民”。据统计,今年该县有1400多户农民被野生动物“赶”到了外地去。
男女老幼认养树
近日,对于住在县城的陈刚来说,又多了一份差事——每逢双休日到高兴镇蒙山去看望刚刚认养的35棵小树,给小树施肥,防止破坏,观察小树的生长情况,写好记录。如今,“我们都来认护一片绿”在兴国县开展得红红火火,7万名志愿者与家人一道参加护绿行动,纷纷认养小树、古树、城市花草等。比一比谁家养护的树木多,谁家管护得好,成了城里人的新时尚。
第14版(人与自然)
专栏:专家提示
警惕电磁辐射污染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射器 宋广生
为防止电磁辐射危害群众健康,《国家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在集中使用大型电磁辐射发射设备或高频设备的周围,按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要求规定的规划限制区域内不得修建居民住房和幼儿园等敏感建筑。但是,随着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房地产开发,一些原来建于城市周边的传输发射中心和高压线等设施周围也开始进行开发和建筑。这一问题应引起开发商和消费者的注意。
电磁辐射污染不可小视
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电磁辐射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会导致儿童患白血病。医学研究证明,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
能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电磁辐射污染会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并会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瑞士的研究资料指出,周围有高压线经过的住户居民,患乳腺癌的概率比常人高7.4倍。
会影响人们的生殖系统。主要表现为男子精子质量降低,孕妇发生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等。
可导致儿童智力残缺。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计算机、电视机、移动电话的电磁辐射对胎儿有不良影响。
影响人们的心血管系统。主要表现为心悸、失眠,部分女性经期紊乱,心动过缓,心搏血量减少,窦性心率不齐,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等。
对人们的视觉系统有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引起白内障等。
五种人员要特别注意
专家指出,有5种人特别要注意电磁辐射:
一是生活和工作在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员;
二是经常使用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
三是生活在现代电气自动化环境中的工作人员;四是佩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五是生活在以上环境里的孕妇、儿童、老人及病患者等。
防止污染有办法
一、注意室内办公和家用电器的设置。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险之中。特别是一些易产生电磁波的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电脑、冰箱等电器更不宜集中摆放。
二、注意使用办公和家用电器时间。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同时尽量避免多种办公和家用电器同时启用。在使用手机时应尽量使头部与手机天线的距离远一些,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电话。
三、注意人体与办公和家用电器距离。对各种电器的使用,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与电器越远,受电磁波侵害越小。
四、如果住房临近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应请专家进行电磁辐射检测,如果发现超标,要及时采取措施。
第14版(人与自然)
专栏:
近来,不少城市推出各种举措,使宠物喂养更加安全、规范、文明。上海市公安局规定,饲养犬类不得侵扰邻居的正常生活,不得污染环境,不得妨碍行人和交通。于是一些主人就把宠物狗送进“宠物学校”,让它们学会“生活自理”、懂规矩、懂礼貌。北京市有关部门则要求凡在本市饲养的犬以及无免疫证明的过境犬,都必须在2003年8月底前进行强制免疫。
左图:在上海马戏城宠物狗专业培训班里,一只宠物狗在接受专业驯兽师培训。
新华社记者 刘颖摄
上图:北京市一居民向记者展示宠物免疫健康证明和刚刚打完疫苗的爱犬,该健康证是给宠物上户口的前提。 新华社记者 李石磊摄
第14版(人与自然)
专栏:
黑龙江 中外携手护白鹤
由全球环境基金资助的白鹤保护项目中国区项目日前在黑龙江省启动。这是相关国家首次采取跨国的形式对珍稀物种进行保护。
该项目是由国际鹤类基金会联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伊朗4个白鹤分布国家,共同向全球环境基金会申请的,旨在拯救世界濒危物种——白鹤及其栖息环境。该项目总共得到全球环境基金会1000万美元的项目资金,其中中国项目区资金为400万美元。在国际鹤类基金会的协调下,中国国家林业局将具体执行该项目在中国的工作,由生物学、水文、教育、土地利用规划专家组成的国家顾问组将提供科学指导。同时,中国政府也将提供近500万美元作为配套经费,支持该项目的实施。
据统计,全世界现存白鹤仅3000余只,已经成为国际上广为关注的世界性濒危鸟类。中国的东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是白鹤东部种群迁徙的重要区域,每年有98%的白鹤在扎龙、鄱阳湖等重要湿地停歇或越冬。中国政府于1997年加入了东北亚鹤类网络,并于1999年签署了由迁徙物种公约倡导的《关于白鹤保护措施的谅解备忘录》。(孙英威 呼涛)
第14版(人与自然)
专栏:
河南向养殖污染亮红灯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大量排放的畜禽粪便成了新的污染源。日前河南省环保局出台规定,在全省划定禁养区,禁止在城镇规划区内、饮用水源地建畜禽养殖场;在2004年底以前,对禁养区内现有的养殖场完成关停。
近年来,随着畜禽养殖的日益集中化、规模化,乱排乱放的畜禽粪便已严重影响到农村的环境质量。首先,畜禽粪便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使水体“富营养化”。同时,畜禽粪便还污染大气和土壤。河南正阳县小陈庄村近年来建起了几十个养猪场,由于猪粪随意堆放,无法处理,大量恶臭气体被释放到空气中,村里的群众不得不准备整体搬迁。另外,由于畜禽养殖中大量使用饲料添加剂,畜禽粪便中也含有有害微量元素,对土壤的污染不可小视。
对于非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河南省将实行严格的环境评价制度,并设定卫生防护距离,落实养殖场粪便、废水、恶臭处理措施,逐步实现达标排放。对于家庭养殖,则鼓励建设村级养殖小区,并使畜禽规模养殖与农业种植面积相配套,实现“粪便肥田”的良性循环。
河南省环保局的专家建议,应以发展农村沼气为突破口,控制养殖业污染,变废为宝。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以“沼气工程”为纽带,建立上接养殖业、下促种植业的生态农业体系,目前已发展沼气用户2.3万户,带动农民新发展牛2.59万头,猪5.7万头,还有效地促进了无公害蔬菜面积的扩大。据测算,每年可处理废物22.3万吨,生产沼气579万立方米,节约原煤13.5万吨。(林嵬)
第14版(人与自然)
专栏:
漫画 但愿没有这一天 山里人作
第14版(人与自然)
专栏:绿色食品为何推广难
鱼目混珠难选择
无公害农产品推广难,其中一个原因是市场上许多打着无公害牌子的产品名实不副,存在鱼目混珠现象。有些“无公害”食品挂羊头卖狗肉,以次充优,价格却高得吓人。说实话,群众还是非常欢迎无公害食品的,许多人宁可多花点钱去购买安全食品。可面对真假难辨的市场,许多人无法选择。建议有关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对原产地无公害食品的检测,加大市场监督力度,给无公害食品一方“净地”;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辨别无公害食品的能力。
江西省安远县 黄礼春
第14版(人与自然)
专栏:绿色食品为何推广难
价格太高买不起
在市场上稍做比较,就不难发现无公害食品的价格太高,影响了其推广。比如某个品牌的“绿色”西红柿,在超市里卖到每公斤5元多,是普通西红柿的4倍多;人们常消费的牛奶、西瓜等食品,一旦标上“绿色”,其价格就比原来高几倍。这对于一些人来说,无疑只能“望绿兴叹”。相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把价格降下来,使普通老百姓买得起。河北省宣化驻军某部 赵应波
第14版(人与自然)
专栏:绿色食品为何推广难
宣传不够深入
无公害食品要得到大面积推广,必须要在宣传的力度和方式上下功夫。政府在重点扶持“绿色”产业的同时,还要通过媒体多做宣传:什么是无公害食品,无公害食品有何好处。此外,还要对无公害食品的生产基地、生产过程、检测包装、运输销售等一系列环节加大宣传,让消费者有个全方位的了解。只有这样,消费者才会喜欢买、愿意买无公害食品。
厦门市湖里区 赵恒章
第14版(人与自然)
专栏:绿色食品为何推广难
加强市场管理
人们逐渐意识到无公害食品对人体的益处,但由于市场食品种类太多,许多普通食品都标上“无公害”、“绿色”等标志,令人真假难辨。而市场检查管理力度也不够,往往有很多“伪绿色”食品涌向市场,人们花了高价钱,结果还是买到普通食品,与其上当受骗,还不如少花一点钱买便宜的普通食品。
江西省金溪县 何涛
第14版(人与自然)
专栏:绿色食品为何推广难
建立市场准入制度
为了使无公害食品得到推广,一是要积极推进安全优质认证食品的专销区建设,对获得无公害认证的食品和经检验检测合格的产品实行专区销售。二是要积极探索无公害食品的现代流通方式,发展连锁配送专卖,实行优质优价,大力倡导“绿色”消费。 江西省金溪县 童盛和
第14版(人与自然)
专栏:绿色食品为何推广难
开辟“绿色通道”
要使无公害食品顺利进入寻常百姓家,关键一条是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建立“绿色通道”。而要开辟“绿色通道”,不能像现在这样,只靠生产者和经营者自己吆喝,政府有关部门要把无公害食品的推广作为“民心工程”,在培育新消费观念、科研、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发挥作用,在税收、市场建设培育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真正使无公害食品造福于民。
北京市海淀区 舒海萍
第14版(人与自然)
专栏:绿色食品为何推广难
多建些专卖市场
如今,在城市里特别是在中小城市,无公害食品专卖市场太少,无公害食品的商标在消费者心目中不够清晰,以至于消费者对无公害食品了解不多,把握不准。如果能多建立些规范的无公害食品专卖市场,以大量质优价廉的新鲜绿色无公害食品供应市场,让每一个普通消费者放心购买,无公害食品自然也就能打开一片天地。 江西省赣州市 江长春
第14版(人与自然)
专栏:绿色食品为何推广难
用法律法规保驾护航
要想使无公害食品得到广泛推广,必须要有“规”可循,有“法”可依。而目前,有关无公害食品的法律法规制定出台滞后,体系不健全,给生产、销售、推广、监管带来难度。因此,建议国家应加快无公害食品方面的立法步伐,尽快制定出台法律法规,质监、农业等相关部门尽快健全完善规章规定,逐步健全完善无公害食品法律法规体系,将无公害食品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依法治“食”,依法打击不法行为,依法规范市场秩序,让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的无公害食品。 山东省蒙阴县 明安
第14版(人与自然)
专栏:绿手印论坛
下期话题预告
我国是缺水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但是,浪费水的现象还非常普遍。下期!绿手印论坛”的话题是:怎样节约每一滴水。欢迎读者朋友发表见解。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