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时间过半 完成项目不足四成
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进展缓慢
国家环保总局要求环海各地加快建设,尽快开工
本报北京8月6日讯 记者卢新宁、刘毅从国家环保总局获悉,目前,《渤海碧海行动计划》项目进展缓慢,在“十五”时间过半的情况下,已完成和在建项目仅四成多,其他项目仍处于前期准备或未启动阶段。
国务院批复《渤海碧海行动计划》以来,环渤海地区的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通过推动环渤海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污染治理,倡导循环经济理念,推广清洁生产模式,加快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强了生态农业、生态示范区、畜禽养殖综合利用、生态渔业和水土保持、海岸生态和防护林等面源污染控制措施的实施,使环渤海地区和渤海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得到一定加强,渤海近岸海域水质基本保持稳定,水质恶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局部海域环境质量出现初步好转的趋势。但总体来看,渤海近岸海域的污染仍然十分严重,环渤海地区的治理任务还相当艰巨。
按计划,到2005年底,环渤海十三市应建设城市污水处理等各类项目246个,需投资264亿元。目前完成项目48个,在建项目68个,分别占总数的19.5%和27.6%,尚有130个项目处于前期准备或未启动阶段,占计划项目总数的52.8%。从分项情况看,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完成率分别为16.0%和28.1%,在建率分别为26.4%和28.1%;生态农业等各类非点源控制项目、生态养殖项目的完成率分别为20.4%和6.7%,在建率分别为30.6%和24.1%。从各省、市的情况看,山东省、辽宁省、天津市、河北省的项目完成率分别为27.8%、9.0%、2.9%和54.2%,在建率分别为26.8%、30.9%、22.9%和37.5%。
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指出,目前,《渤海碧海行动计划》项目进展较为缓慢,有关省、市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组织实施有关项目,已开工的要加紧建设,未开工的要加快前期工作,尽快开工。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又添新军
中国经济网正式开通
本报北京8月6日讯 记者任建民报道:作为国家八大重点新闻网站之一的中国经济网(www.ce.cn)今天在京举行开通仪式。
由经济日报社主办的中国经济网以经济报道和经济信息传播为主,是继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之后成立的又一个国家重点网络媒体。日前,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已将中国经济网列入中央重点新闻宣传网站序列,以充分发挥其在经济新闻宣传领域的优势。
经济日报具有丰富的经济信息资源和强大的信息采集处理系统,在全国各地设有58个记者站,在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有常驻记者。创建于1990年的经济日报数据中心拥有22个数据库,信息总容量达到14G,还独家拥有12个二次文件数据库,汇集了国内最权威的经济数据统计信息。在此基础上建设的中国经济网将对信息进行深度整合,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发布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统计数据、经济信息、市场动态等,并对国际国内重大经济事件进行分析报道。
据悉,刚刚开通的中国经济网尚在紧张的扩建中,目前已开通了新闻中心、宏观经济、财经证券、产业市场等20个频道,每个频道都分多个栏目。同时还推出CE指数、CE图表等特色内容,包括统计国内100多家平面媒体和40家电视台数据信息,以及汽车、电脑、手机、饮料、化妆品、影音设备等六大热点消费品市场活跃度指数。CE图表包括从宏观经济、财经证券、产业市场到新闻图表,用最为直观的方式权威披露各项经济数据。此外,经济日报报业集团直属报刊也在中国经济网上建立了统一的内容发布平台。中国经济网同时提供繁体版和英文版。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快乐暑假
8月6日,上海市大宁路街道社区的中小学生正在和居民一起参加名为“找回童年”的体育比赛。暑假期间,大宁路街道的中小学生积极参与主题为“快乐假期,智慧成长”的暑期社会实践,开展上门慰问孤寡老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环保智力竞赛、弄堂体育比赛、发现生活中的美等丰富多彩又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新华社记者 陈飞摄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今日新语
值得珍惜的三点经验
诸嘉言
痛定思痛乃人之正常思维。以笔者愚见,在我国抗击非典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之后,至少有三点宝贵经验值得我们珍惜。
首先是类似非典等涉及广大公众利益的重大疫情、灾情等信息,及时向公众通报。从现在取得的胜利看,有的地方疫情严重,伤害众多,有的地方则预防得当,损失减轻,这种状态同信息通报的及时与否有一定的关系。凡事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防患于未然。最近,不少地方大雨倾盆,暴雨如注,洪水肆虐,带来了地质灾害的可能。中央电视台在每天播出天气预报的同时,及时播送可能的地质灾情。这无疑是值得称道的举措。
其次是借此机会改变民众的不良卫生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民众文明素质的表现之一。长期以来,许多人总以不拘小节为借口,纵容这类不良的陋习。随地吐痰、乱擤鼻涕、不勤洗手、乱扔废弃物、垃圾不分类、当着别人的面打喷嚏等等,看来是微不足道、不足挂齿的小事。但是让非典等传染病的肆虐得到顺畅的传播途径。再说,这些虽说是小节,却关系到所有人生活环境的好坏,涉及堂堂中国、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形象。现在需要的是能否把这类卫生生活的管理、惩罚形成制度,让每人每时想着养成高度文明生活习惯,使中华民族在文明建设方面大步迈进。
还有,抗击非典的胜利是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的胜利。现在,更要让公众理解有关的科学技术,在多方面享受科学技术的恩惠。抗击非典正是普及科学技术的大好时机。在前一段抗击非典时期,各类新闻媒体、医院、街道等机关团体做了许多科普工作。但在针对公众对非典恐怖心理的指点还有欠缺,还需要增加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普及工作。因为真正地掌握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将提高公众识别和判断一切社会现象的能力。笔者能力有限,才疏学浅,不可能也不必讲得更多,至少这三点是不能忘记的。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缓解供求矛盾 改善生态环境
陕西水资源开发利用成效显著
本报西安8月6日电 记者孟西安报道:入夏,正是古城西安干旱缺水的季节,然而由于黑河水利枢纽工程等一批水利工程的建成,秦岭中清澈甘甜的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城区,加之浐河、灞河修起拦水的滚水坝,曲江、未央等风景区造起了人工湖,使古城西安地下水位骤然上升,大地和空气开始湿润,市民也不因缺水而犯愁了——这是陕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
为解决缺水问题,全省先后投资200多亿元,建成20多万处水利工程,特别是“九五”以来,完成投资127亿元,先后建成或开工建设重点水利工程17项,初步形成了大、中、小、微结合,蓄、引、提、调并举的水利网络。
以黄河、渭河、汉江、嘉陵江等重要江河堤防为重点的防洪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防汛保安能力明显提高。全省先后开工建设了渭洛河下游、汉江干流、渭河中游、三门峡库区移民防洪保安等重要河流和城市堤防建设,目前全省累计建成河道堤防6062公里,保护着江河两岸的164座城镇、428万人、417万亩耕地和一大批工矿企业、交通、水利等设施的安全。
全省建成了一批蓄水、调水控制性工程,有效缓解了城乡水供求矛盾。东雷抽黄二期、黑河水利枢纽、铜川马栏河引水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或基本建成,开工建设的洋县卡房水库、安康黄石滩水库、神木瑶镇水库等蓄水工程,年可新增供水能力15亿立方米,西安等城市水源工程的建成,解决或缓解了城市供水,扩建改建了65座县城供水工程,解决了600余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
陕北和渭北地处黄土沟壑丘陵区,水土流失占全国的1/5。近年来,全省重点实施了“一川两江六河”(皇甫川,丹江、嘉陵江,延河、无定河、佳芦河、窟野河、泾河、洛河)治理项目,启动了陕北水保生态大示范区建设项目,加快了退耕还林和“五荒”拍卖治理步伐,全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46万平方公里,占到应治理面积的60%以上。
陕西省还加强了水资源统一管理,水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强了取水许可管理,完成了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规划及水功能区划,加强了城市饮用水源的监测保护,省内81个县全面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先后对地热水、矿泉水和城乡防洪建设、城市地下水资源及全省节水工作实行了统一管理。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校企合作培养网络人才
北邮—华为网络学院迎来首批学员
本报讯 日前,位于电信工程学院的华为网络实验室在暑期迎来了首批学员。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实际组网配置、操作,很少有机会接触实际网络环境和设备的高校学子们收获颇丰。
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的一位同学表示,“这里一切都是新鲜的,每天6小时的紧张学习和实验带来的是无穷的乐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了解了华为系列的路由器和交换机的使用方法,增加了实际的工作经验,更重要的是还学会了如何学习和工作。“通过学习使用手册来掌握某种产品的使用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在将来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另一位学员道出了大多数学生的心声。
北京邮电大学是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工、管、文、理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长期以来与华为公司有着广泛的合作,本次华为网络学院的成立,是双方首次在网络技术教育领域的合作。网络实验室装备了齐全的华为Quid-way路由和交换设备,可以在实验室中完成从边缘的接入层、汇聚层、核心交换层整个网络体系的实验。并且通过最先进的技术把数据、语音和视频业务整合在一起,在其平台上运行多种实验应用系统,将大大改善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科研环境。
华为网络学院秉承“专业务实,学以致用”的理念,致力于培养实战型、为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网络人才。随着北邮、北航等高校华为网络学院的落成,华为网络学院教育项目已获得了高校的广泛认可,今年暑期将有大批高校教师参加华为网络学院课程的培训。(李超)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森工企业研讨可持续发展
本报讯 日前,由四川省林业厅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组织的国有森林工业企业“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与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四川举行,四川、甘肃的28家重点森工企业的40多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近年来,林业正经历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而森工企业正是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和发展中的主体。在为期5天的研讨会上,WWF的林业项目官员及有关专家围绕森林可持续经营作了专题报告,与会者就政策环境、管理规划、可持续经营、森林管理的指标和标准及森林认证等进行了探讨。研讨会还特别以WWF岷山景观保护与发展项目为例,就森林保护与恢复、社区可持续替代生计发展进行了研讨,并确定世界自然基金会根据森工企业需求,提供适当的培训,以推动森林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和现代森林管理技术的普及。
(安延)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首届中国绿色产品国际展览会将举办
本报讯 “首届中国绿色产品与技术国际展览会暨首届可持续消费与生产国际论坛”将于12月上旬在长沙举办。本次活动由国家环保总局、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湖南省环保局承办。本届展会暨论坛将通过展示绿色产品与技术,研讨绿色理论与实践,向公众宣传绿色理念,普及环保知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北方)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邹城二中“模拟高等教育”出人才
本报讯 山东省邹城市二中注重改革创新,近年来,根据学生的特长,扬长避短,试行“模拟高等教育”,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针对性。这个学校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的学生偏科明显,学校决定因势利导开设了音乐、美术、体育等专业课程,进行“模拟高等教育”,让学生利用休息日、假日选科进修,各得其所,各展其才。学校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还定期举办汇报演出、书法比赛、体育成绩检测等。这些措施帮助一些“单打一”的学生找到了升学门路,今年仅音体美本科上线就达60人。(孙召国)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山东鼓励高职毕业生技校“回炉”
本报济南8月6日电 记者何勇报道:日前,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与教育厅联合发文,在全省实施“高职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开展高职毕业生职业技能、职业资格和创业培训。山东将选定一批高级技工学校、技术学院和办学条件好的高职院校,作为培训基地。对培训合格的学生,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核发《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培训合格证书》,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学技能,适应企业用人需求。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垃圾焚烧发电技术走向实用
本报讯 近日,一项日处理量为5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工程在浙江省嘉兴市投入运行。这是我国自行开发的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的又一实用成果。由中科院北京中科通用能源环保公司领衔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具有投资省、效率高、寿命长、运行成本低、环保指标优等特点,焚烧厂的建设投资只相当于国外同类项目价格的1/3到1/2。自1998年以来,已有多台采用这一技术的锅炉投入运行,分别用于供气、供暖和发电。(徐兆荣)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希望工程获赠3000万元“家校通”软件
本报北京8月6日讯 记者丁伟报道:北京智响世纪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向希望工程捐赠2万套价值3000万元的“家校通”教育软件,赠送给全国2万所城乡中小学和希望小学、希望网校。捐赠仪式今天在京举行。
据介绍,希望工程远程教育计划是中国青基会配合政府实施的“校校通”工程推出的大型社会公益项目,是希望工程的深化和发展。该计划旨在通过动员全社会力量捐建希望网校,为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希望小学配置电脑、卫星接收地面设备、电视机以及优秀的教育教学软件,使其通过互联网共享教育信息资源。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连日来,江西省乐安县及时组织医务人员深入抗旱第一线。图为医务人员正在该县牛田镇麻坑村为村民讲解避暑知识。董顺昌摄影报道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抢手生”是怎样培养的
——访西安翻译学院院长丁祖诒
王罗文
近年来,以3万名在校生的规模名列全国民办高校榜首的西安翻译学院,毕业生就业一直“抢手”。今年,各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普遍较大,而西译的就业状况仍比较好。笔者日前从就业问题切入,就民办高校办学的理念采访了该院院长丁祖诒教授。
问:听说西安翻译学院学生在就业方面很“抢手”,跟公办院校学生相比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是这样吗?
丁祖诒:这确实是我们翻译学院的一大亮点。我院毕业生就业有几大特点:一是连续15年就业率高达98%;二是毕业生就业往往是三资企业上门索聘,基本上做到了“足不出户”;三是基本都在涉外企事业单位工作;四是年薪5万以上甚至几十万者不乏其人。去年,以世界500强为主体的41家大型企业专程来我院参观并表达了对210名在校大三学生的预聘意向,其中一名在校生意向年薪高达40万元,轰动全国。这当然只能说是特例,不能代表整体。今年3月北京83家大型企业又到我院举行专场招聘,先后已有200多人赴京就职。我们感到高兴的是我们已毕业就业的26000名学生中,绝大多数都处于“白领”地位。早几年毕业的学生大部分已成为部门经理或者经理助理,部分学生还自己创业当了总经理、董事长。此外,西译的毕业生还因其“双专业复合实用型”并突出外语实用能力的优势以及立足外企的近水楼台,被单位送出深造、被派驻国外或自费留学者屡见不鲜,数量多达2000人。有数百名专科毕业生先后被国内众多名牌大学破格录为研究生!
问:为什么西安翻译学院能在全国独树一帜,其中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丁祖诒:首先应归功于西安的公办高校实力雄厚,位居全国第三。以西安交大、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大等为首的数十所著名公办大学给民办大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和人文氛围。如果没有那么多名牌公办大学提供如此多的资源,西安的民办大学还能出什么“彩”呢?
西安翻译学院正是因为沐浴在这样一个有深厚积淀的人文氛围中,才会如此婀娜多姿!否则全国的高考落榜生不朝经济发达的南方跑,跑到黄土地上的西安来干什么?跑到西译来干什么?“要学习,到陕西;要成材,到西译。”这是家长们说的。
问:西译学生就业率较高肯定与你们的办学特色有关。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丁祖诒:主要在专业设置上可供大家借鉴:首先,我们独创并成功实践了一个“外语+专业+现代化技能”或“专业+外语+现代化技能”,培养复合实用型双专业涉外人才的教育模式。我们的学生能在4年里学到两个完整的专业,加上办公自动化、网络知识、外贸函电、
WTO专业证书、礼宾礼仪、书法甚至小轿车驾驶等多项现代化技能,使得我们每一个毕业生几乎都成了多面手。既然是多面手,他们的就业前景就高出一筹。就业出路好了,招生自然就会火爆。
举例来说,新加坡银行系统来西安搞劳务索要30名银行职员,纯外语院校的学生没有金融知识,财经院校的学生又多为“哑巴英语”,翻译学院的学生既会一口流利的外语,又毕业于我院英语系国际会计专业,他们会用计算机,会开小轿车,结果以月薪7000元一下子要走了我们30个毕业生。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翻译学院“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办学宗旨。用我们话讲就是把从学生那里收来的学费通过改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生活条件,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而不是中饱私囊。我们不可能设想哪一位家长甘心把自己的子女交给一个学商办的学校!
问:多年前您就说要创办“东方哈佛”,不少人都说您说大话。现在您还坚持这个目标吗?
丁祖诒:创“东方哈佛”只是一个理想,从实力来讲现在还谈不上。我们同名牌公办大学相比层次相对较低,因为中国民办大学历史才有20年,而公办大学很多已经是百年老校,加之国家财政的强有力支持,所以中国民办大学与公办大学相比总体处于萌芽状态。但这并不等于民办大学的“佼佼者”不能和普通公办大学相提并论。我敢说,西安翻译学院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已经超过一般公办专科院校或成人高校的水平。我们现在还想与一批公办大学的二本院校进行较量。我讲的较量包括硬件和软件的较量。我们的图书馆、校园网、实验室群和公寓的数字化程度等硬件绝不比公办的差。
问题在于软件,应该说目前这还是民办大学的软肋,尤其是专职师资和科研。目前民办大学师资主体仍然以专职教师为主导,以兼职教授为主体的格局。但是随着我国公办院校对60岁的教授“一刀切”,就客观上形成了民办大学取之不竭的师资来源。此外,随着民办大学经济实力的增强,民办大学有能力聘来一批有名的教授和学科带头人。
问:一般来说,民办高校招生除“计划内”要求高考上线外,对计划外的“自考”和“学历文凭考试”几乎都是“来者不拒”或“宽进严出”,为什么西安翻译学院计划外也要求高考“上线”呢?
丁祖诒:我院以“严进严出”取代对计划外生源的“宽进严出”或“来者不拒”,将报考我院计划外本科的资格提高到高考建档线。我们过去提的“烧七八十度的水”本质上是面向广大落榜生,现在提高了报考和录取分数线,主体依然是落榜生。众所周知,我国高考投档分数线皆有20%的余度,有些考生虽然“上线”了,但因志愿没填好而落了榜。我们只不过将过去的七八十度的水提高到九十度而已。
也许你会问,将计划外的报考分数线提得那么高,不怕生源匮乏吗?我说,第一,我们计划外生源连年火爆,连续5年几乎每年都有近万名新生入围,加之我们既有3万人的在校基数,又有每年数千名统招生的生源保障,具备了可提高分数线的基础,此时不变更待何时!第二,我们宁愿“少招”、甚至不惜用“休克疗法”牺牲部分生源,也要以变革的姿态确保入学生源的群体质量。我们保持现有3万名全日制住校生的规模足矣!
我们注意到任何一所名牌大学,其生源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北大和清华如果没有六七百分的学生入围,再有什么大师和环境,也就不叫北大和清华了!当然,提高分数线在某种程度上是给自己设置了门槛,在很大程度上自我压缩了可招录生源领域,是以牺牲数量和降低收入来实现难能可贵的质量。
古时候有个故事叫“孟母三迁”,孟母为了让孟子有一个很好的周边环境搬了三次家。如果我们不分青红皂白地招了一大批学生,进来的都是不爱学习或是想学习而基础十分差的学生,同一个班上其他学生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招录相对优质的生源是对广大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也是对家长的高度负责。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