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3年5月20日人民日报第12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5-20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美适时调整石油储备政策 '...

第12版(国际专页)
专栏:

  美适时调整石油储备政策
  王振华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10个阿拉伯成员国宣布对支持以色列的美国实行全面石油禁运。这次石油禁运使美国的能源价格猛升4倍,不少工厂停工,工业生产下降了14%以上,美国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在遭受这次惨重打击后,美国政府下决心建立战略石油储备。1975年12月22日,福特总统签署《1975年能源政策和储备法》。这是美国能源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
  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制度建立后,其石油储备量迅速上升,20世纪80年代前期增长最快。1980年突破1亿桶,1981年即迅速增加到2.3亿桶,1985年接近5亿桶。此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1990年达5.86亿桶,1994年达到最高峰5.92亿桶。在最高纪录保持一年后即开始回落,2000年降至5.41亿桶。从基本情况来分析,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90年代后期减少大致有这样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能源供应面临的威胁相对有所减少,导致美国政府放慢战略储备速度。二是克林顿政府执行比较灵活的能源政策,将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作为对国内能源市场进行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克林顿政府是近十几年中动用战略石油储备次数最多的政府,1996年至2000年曾4次动用战略石油储备,总计动用量超过5000万桶原油。这样的做法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稳定国内能源市场并压低能源价格,从而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增长。二是增加政府收入,从而对政府财政扭亏为盈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利用战略石油储备对能源市场实行宏观调控成为克林顿政府能源政策的一大特色和重点。
  布什政府上台两年多来,不断对美国的能源政策作出新的调整,其中在战略石油储备政策方面的调整尤为明显,首要目的是保证美国的能源安全,在世界石油市场发生剧烈动荡,甚至发生严重中断时仍能保证美国市场的石油供应。这一政策性调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将能源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因此大力增加战略石油储备以供急需。在美国遭受历史上最严重的“9·11”恐怖袭击之后,布什政府立即认识到,作为美国经济命脉的石油供应,一旦由于突发事件中断,可能会给美国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因此,在2001年11月中旬,布什就下令能源部迅速增加战略石油储备,“为防止石油供应中断采取最大限度的长期保护措施”。目标是2005年将战略石油储备增加到7亿桶,达到目前战略储备能力的极限。到去年年底,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已经猛升到5.99亿桶并保持至今,创历史最高水平。
  二是严格控制使用,决不轻易动用战略石油储备。去年下半年,美国开始大肆渲染将用武力解除伊拉克现政权武装以后,世界石油价格迅速飙升,加上委内瑞拉局势动荡导致石油供应中断,美国市场的油价不断攀升,一度升至10多年来的最高水平,对美国经济造成很大的压力。国内要求政府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以满足供应和压低油价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布什政府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强大压力,至今不动用战略石油储备。这与克林顿政府的政策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三是努力与建有战略石油储备的西方国家协调立场一致行动。在最近美国能源市场供应趋紧和油价波动以及要求动用战略石油呼声四起之际,布什政府一再强调,美国不会单方面采取措施动用战略石油储备,而是要同西方国家协调立场后才会决定是否动用石油储备。布什政府同时认为,只有西方国家采取一致行动,才会对国际石油市场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华尔街日报》不久前曾报道,美国政府官员透露,美国同西方国家就战略石油储备问题协调立场首先还不是讨论如何和何时采取一致行动使用战略石油储备,而是首先动员甚至迫使欧佩克成员国增加产量,将欧佩克国家增加石油产量作为西方石油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将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作为最后一道防线。美国能源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是布什政府在石油储备战略方面的最新也是最明显的变化,也是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美国能源战略的最大调整。从目前来看,布什政府的政策调整至少在短期内经受住了事实的检验,从长期来看也将对美国的能源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附图片)
  压题照片为位于沙漠深处的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的沙巴炼油厂厂景。
                 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摄
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分布图(新华社发) 7E4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国际专页)
专栏:视点

  石油安全 国脉所系
  顾玉清
  石油是经济的“血液”,是与粮食处于同等重要地位的战略商品,关乎国家的国计民生。因此,国际石油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各国的关注。
  一战结束时,每桶石油只卖到2美元。二战后,每桶原油降至1.8美元,并将这一不可思议的价位一直保持到1970年。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产油国同仇敌忾、一致对外,第一次把石油作为政治和经济武器,宣布削减石油产量,实行石油禁运,使主要石油消费国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同时结束了长达近30年的低价石油时代。
  1973年—1979年,世界石油价格从5美元一桶上升到40美元一桶。油价暴涨对西方世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不少工厂倒闭、许多工人失业,经济被拖入了严重的衰退之中。此后,伊朗发动伊斯兰革命使每桶石油突破40美元,导致世界油价的第二次“强烈地震”。在经济遭到重创之后,西方工业国为应付石油危机带来的影响,作出了能源政策调整,决定建立石油战略储备。
  特殊背景下产生的石油战略储备理论,适应了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需要,立即受到了有关国家的重视,并纷纷通过法律的形式将其确立为一项义务加以实施,同时从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战略石油储备的功能主要在于:应对石油和其他能源供应突然出现中断的风险;应对国际石油市场暴涨的风险;应对地区冲突、战争及各种政治风险等等。一国的石油战略储备量通常是根据其安全需要和能力而定。比如,国际能源机构按照“国际能源计划”,要求它的成员国建立可供90天需求的石油储备。事实上,它的26个工业发达成员国现在储备的石油,已相当于它们114天的进口需求。美国是世界上第一石油消费大国,全球年产石油33亿吨,美国一家就消耗掉9亿吨。自1977年第一批战略储备原油入库以来,目前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已达到创纪录的6亿桶。如遇不测,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再加上国内自产石油以及商业石油储备,可以维持约200天的基本石油供应。
  迄今为止,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能源结构中,石油仍然占有很高的比重,这是各国政府今后需要面对的现实。由于石油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总有一天要被消耗殆尽,因此实行进口原油多元化和来源多样化,加快发展替代能源便成了一些能源消费大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像能源匮乏的日本,很长时间以来就大力推进液化石油气的使用,液化石油气因而在其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不断提高,2000年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已上升到13%以上,超过原子能发电。日本政府已决定实施液化石油气储备制度,并把它作为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一环。德国也在逐步降低对石油能源的依赖,开发诸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德国能源安全政策的重要内容。
  不容乐观的是,国际能源机构之外的一些国家因各自不同的原因,至今还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石油战略储备。这对于处理重大的政治、经济危机,维持一个国家的生存、稳定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日本《经济学人》撰文指出,东亚已成为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地区之一,东亚国家在能源安全保障上已经形成“命运共同体”,从这个意义上讲,也许到了制定整个东亚石油战略储备计划的时候了。
  石油战略储备是维护一个国家能源安全,乃至经济及社会安全的大事。制定适合于各国的能源发展战略,尽快建立起能源安全预测、预警和储备应急机制,已经变得刻不容缓。 7E4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国际专页)
专栏:

  德国走多元化储备之路
  刘钢
  德国是目前世界第五大能源消耗国,但它又是一个资源相当匮乏的国家。1999年,德国的石油消耗近1.5亿吨,但其当年的自产石油仅有275.4万吨。因此,德国石油消耗量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建立油料储备因此变得十分重要。
  通过外交努力保障进口石油安全。俄罗斯是目前德国最大的进口石油来源国。2000年,德国从那里进口的石油达2750万吨,占其石油总进口量的26.5%。2001年的进口量又猛增到3400万吨。目前,俄罗斯石油已经成为德国实现其石油进口多样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稳定这一石油来源,德国十分重视保持与俄罗斯的全面友好合作关系。
  在拉住俄罗斯的同时,德国也很注意中东这块传统的石油供应基地。德国的主要做法是:在处理中东地区冲突中坚持中立政策;避免刺激阿拉伯国家;投入大量的物资和资金加强对中东地区的经济和人道主义援助;近些年,德国也加强了对巴以冲突的调解活动。在此次伊拉克危机期间,德国坚持明确的反战及强烈要求联合国在伊拉克战后发挥核心作用的立场,也有保障其石油来源安全的考虑。中东地区提供着德国所需石油的约1/3,那里的动荡必然威胁到德国在这一地区的石油安全。
  节流开源,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德国经济学家认为,伴随工业革命同时产生了集中化的能源和资源经济,即“矿物经济”。而“矿物经济”的出现又使“工业化”成了它的附庸。但“矿物经济”本身有3个无法克服的弱点:第一,矿物能源的转换会带来污染;第二,矿物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相对集中,因而有分配问题;第三,矿物资源是有限的,总有用尽的那一天。基于这样的分析,逐步降低对石油能源的依赖,开发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就成为德国能源安全政策的重要内容。几年来,政府采取政策性扶持及税收和贷款优惠等经济手段,支持能源结构变化、节约及合理使用能源,逐步减少了德国能源消耗对石油的依赖。石油在德国能耗中所占比例已从1973年的55%下降到目前的40%,预计到2010年可降到37.4%。
  天然气作为石油替代燃料在德国受到高度重视。1980年,天然气在德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是14.5%,如今已提高到约21%。而同期,石油比例则从41%降到了39.4%。现在,德国仍在积极推行“油改气”,特别是家用燃料“油改气”的工作。
  作为未来的能源,政府更看中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并辅以燃料电池等高技术。1998年底,政府提出了用6年时间投资9亿马克,为德国10万栋房屋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计划。1999年10月,一座可年产10万千瓦小时电能的太阳能电池发电厂又在德国鲁尔区建成投产。德国的风能利用也走在世界前列。到2000年底,德国已投入运行的风力电机有9375台,装机容量6113兆瓦,位居世界之首。在正常年景,德国的风电产量可达115亿千瓦小时,能够满足德国总用电量的2.5%。政府的近期目标是,到2007年,将风电在德国总发电量中所占比例提高到5%。为此,一座规模庞大的海上风力发电厂正在设计建造中。
  目前,德国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已经占到德国总发电量的近6%。2000年4月,德国的《可再生能源法》生效,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生产和利用进行补贴,而补贴所需资金则主要来源于能源税、环境税以及对高能耗企业和高能耗设备增收的有关税款。德国政府的目标是,到2050年使可再生能源在德国基础能源和电力生产中所占比例达到50%。 7E4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国际专页)
专栏:

  日本石油储备官民并举
  乐绍延
  储备大量的石油资源需要大批资金,并会给企业增加巨额经营成本,影响其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将石油储备的责任全部让企业承担,也不利于国家对整个石油资源的有效调控。所以,日本政府决定确立国家和企业相结合,官民并举,两条腿走路的战略石油储备体制。
  为了实施国家为主的石油储备战略,日本政府于1978年修改了《石油开发公团法》和《石油公团法》,调整了石油公团的职能。石油公团除了原来承担的“促进石油和液化石油气的自主开发”和“促进石油和液化石油气开发技术的研究”两大职能之外,还承担起国家石油和液化石油气储备的责任。从1978年开始,石油公团正式承担国家石油储备和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任务。
  为了搞好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和运作,日本政府还吸收了具有建设储备设施和经营原油技术及经验的民间石油经销企业,合资设立了国家石油储备公司,专门从事相关设施的建设和运营。1983年,小川原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建成,开始了由国家储备基地储藏石油的时代。
  到1996年,日本已经相继建成了10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共储存石油或石油制品3400万千升(1吨约合1168升),油轮储备石油的时代结束。据了解,日本政府的石油储备基地主要建设在九州地区,占日本全国石油储备设施容量的42%。石油储备的方式主要有海上油罐方式、半地上油罐方式和地下岩洞油库等储藏方式。除了已经建成的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之外,日本政府还从民间租借了21个石油储备设施,共储备石油1700万千升。至此,日本国家石油储备量已经超过了5000万千升。此后,日本政府决定进一步加大石油储备的力度,将国家石油储备量提高到全国90天的消费量。
  随着国家石油储备的增加,日本政府修改了《石油储备法》,从1989年开始,逐步降低民间企业法定的石油储备量。修改后的《石油储备确保法》规定,民间企业以每年减少4天石油需求量的速度削减石油储备量,但不得低于70天的需求量。2003年3月,日本民间企业平均的实际石油储备量为79天。
  为解决石油储备需要的巨额资金,日本政府开征石油税,并设立石油专用账户,主要用于国家石油储备。日本政府还编制了国家石油储备特别预算,作为战略石油储备和液化石油气储备的专项资金使用。
  日本政府还出资16368亿日元,设立了日本石油公团,具体承担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任务和支援民间企业的石油储备事业。其中,大部分资金用于购买国家储备石油以及用于促进石油开发和石油开发技术的研究。由于民间企业承担储备石油任务必然要增加其巨额的储备设施建设费用和日常维持费用,国家有责任帮助企业减轻石油储备造成的经济负担。所以石油公团的部分资金用于支持和援助民间企业从事石油和液化石油气的储备事业。 7E4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国际专页)
专栏:

  法国 依法建立储备
  徐振强
  法国创建战略石油储备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1923年,法国政府发布政令要求经营石油产品的法国企业必须拥有最低限额的石油储备。1925年1月10日,法国议会通过法案,决定成立“国家液体燃料署”,主管石油储备工作。欧洲共同体(欧盟的前身)于1968年发出通知,要求其成员国建立最低限度的义务石油或石油制品(车用汽油、航空汽油、重柴油等)储备,并规定义务储备量应该相当于各成员国国内65天的石油消耗量。1972年,欧共体又要求储备量达到相当于各国国内90天的消耗量。
  为了规范石油战略储备,法国自1968年以来制定和颁布了多项法规,其中最重要的是1992年12月颁布的关于石油制度改革的法律,这部法律对法国石油战略储备的运作等问题作出了详尽具体的规定:法律规定了必须储备的石油产品种类:车用汽油和航空汽油;柴油、家用柴油和煤油;喷气发动机燃料;重柴油;液化石油气。
  法律规定了必须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企业的范围:得到承认的经营企业,即有资格接受来自其它欧盟成员国或来自第三国的石油产品的企业,或有资格向另一个成员国或第三国发送石油产品的企业,必须建立义务性石油战略储备。
  法律还规定了石油战略储备的义务性以及按石油产品种类计算石油战略储备量的计算方法。各个企业的义务储备量按上个年度各类石油产品的销售量为基础进行计算。在法国本土,企业的义务储备量相当于销售量的26%,即95天的库存。在法国的海外省,企业的义务储备量相当于销售量的20%,即73天的库存。
  法律也对义务储备的覆盖范围、储存地点、在国外建立储备等问题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1992年法律还对构成义务储备的各类石油产品的互相替代问题作了规定。企业储备的石油产品应跟企业经营的石油产品属于同一类,如储备的产品跟经营的种类不同,必须掌握以下的比例:第一、第二和第三类石油产品不得低于56%;第四类石油产品不得低于46%。
  虽然有法规和政令的规定,法国的石油战略储备实际上还面临诸多问题。据透露,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由于交通、环保等因素,法国石油战略储备的实际能力在下降。据统计,1973年法国有400立方米以上的分配油库550座,储油能力超过1500万立方米,到了1999年12月31日,分配油库只剩下288座,储油能力下降到了不足1300万立方米;另外,储油能力的地理分布越来越不平衡,288座分配油库中的35座集中了64%的炼油厂外储备能力。在社会动荡期间,某些社会力量利用这一局面,以封锁油库出入口的方式向政府施加压力,从而严重影响国家的经济活动。 7E4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国际专页)
专栏:资料

  全球石油还能开采多少年
  升平
  石油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尽管最近有科学考察表明,这种能源在地球上依然在不断生成,例如在墨西哥湾、黑海等,但其生成的速度,不是以年计算,而是要用地质年代来计算,因此,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全世界石油还能用多久?多年来,专家们对此有不同的结论。多数专家认为,石油时代至少将持续两三个世纪。持悲观态度的专家则认为:石油匮乏之势迫在眉睫,如果不努力开发替代能源,将会出现悲剧性后果。
  尽管地层中的石油和天然气的蕴藏量不可能十分准确地估算出来,但据石油专家们的粗略估计:人类自1973年至1997年间向地球索取了大约5000亿—8000亿桶石油,占当时探明储量的85%。自那时以后,新发现的油田几乎使储量翻了一番。法国专家贾内西尼认为,“就目前已知的石油储量,这个数字约为1万亿桶,够人类消费36—40年(按目前的石油消费速度计算)”。除了这1万亿桶以外,有待发现的石油大约也有1万亿桶。这就是说,地下总共还有2万亿桶石油可供开采利用,可供人类消费近80年。
  联合国国际能源局指出,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开采到2020年不会有任何问题。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认为,就目前探明的储量来看,即使再开采70年也不会到达底线。随着新油田的发现和勘探及开采技术的提高,人类使用石油的时间可能还会延长。 7E4品论天涯网


第12版(国际专页)
专栏:小知识

吨与桶
  吨和桶均为国际上通用的计量单位。具体到石油而言,1吨约等于7桶,如果油质较轻(稀)则1吨约等于7.2桶或7.3桶。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油价通常以1桶多少美元来计算。 7E4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