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抢救非典患者中感染非典,仍在病床上撰写论文指导预防、治疗非典,并执意用非典患者恢复期的血清在自己身上做试验……他就是解放军302医院传染病专家,74岁的老军医——姜素椿 抗击非典——愿把夕阳化烈火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人物
他在抢救非典患者中感染非典,仍在病床上撰写论文指导预防、治疗非典,并执意用非典患者恢复期的血清在自己身上做试验……他就是解放军302医院传染病专家,74岁的老军医——姜素椿
抗击非典——愿把夕阳化烈火
陈玉玺 黄显斌 贾西平 王淑军
编者按
为人民做了好事的人,人民是不会忘记的。有一张照片叫人久久不能遗忘:在北京一家收治非典病人医院门前的大树上,群众自发地用黄丝带挂起一个个心意卡,上面写着:“向医生护士致敬!”无独有偶,一家网站举办抗击非典英雄叶欣、邓练贤的悼念活动,短短几天,在网上悼念的群众就达几十万、上百万人次。
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是英勇的白衣战士奋不顾身投入救治,才挽救了一个个生命,把死亡率降低到百分之几,而可敬、可爱的白衣战士却倒下不少,有的甚至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
本版在相继推出《护士日记》和长篇通讯《站在抗击非典最前沿》之后,今天推出了报道解放军302医院传染病专家姜素椿教授的通讯。姜素椿教授是活着的邓练贤,他把自己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的爱,凝聚在奋不顾身与非典病魔的搏斗上。对患者,他是一位医术高明的仁者;对同事,他是一位宽厚慈祥的长者;对病魔,他是一位奋勇拼杀的勇士。他74岁高龄仍不知疲倦地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他的模范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像姜素椿教授这样一大批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德的医务工作者、科技工作者,是值得我们引以为自豪的。他们是人民健康的保护神,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对邓练贤同志不幸逝世所作的批示中指出的:有广大医护人员的奋斗与贡献,有全国上下的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我们就一定能战胜疫病。
非典病魔肆虐,掀起阵阵狂涛。危急中,大江南北的中华儿女众志成城。
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位白衣战士,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健康、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在千千万万个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白衣战士中,有一位74岁的老军医姜素椿,在抢救非典病人中不幸感染,不惜以自己的身体为代价,探索非典治疗的新途径。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这位白衣老战士谱写了一曲新的“黄昏颂”,把那似火的夕阳变成了降伏病魔的烈火!
“病情就是命令”——晚上8点多钟,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有一位患者生命垂危,请姜教授赶紧到一病区参加抢救!
今年3月,一种可怕的病魔正悄悄潜入北京。3月7日晚上8点多钟,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姜素椿教授家中祥和的气氛。本来姜教授已经退休,没有大事,一般人不会在晚上打扰他。急促的电话来自解放军302医院医务部:有一位患者生命垂危,请姜教授赶紧到一病区参加抢救!
“病情就是命令!”姜教授来不及多想,三步并作两步赶到病房,穿好隔离衣,戴上口罩,来到病人床边。此时,病人已经插管,生命危在旦夕。
院领导考虑到姜教授曾患癌症做过放疗,只让他在病房外坐镇指挥。可他哪里坐得住?他不顾院领导和同志们的劝阻,来到第一线,与大家一起投入抢救,还组织五六名医生轮流为患者做心脏按摩。紧张的抢救持续了1个多小时,终因这位患者年事已高、病情过重、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而死亡。
这是北京医务工作者收治的第一例非典患者。病人来自山西省。面对这样一个奇怪的病例,姜教授和医生们商量,要争取尸检,搞清病原。凌晨1点多钟工作完毕,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而这位病人的病情却像一个问号一直挂在他的脑海里。之后,连续3天,姜教授都到一线参加其他非典病人的治疗工作。
“此时此刻,我怎么能躺在病床上!”——
第八天,姜教授被确诊感染上了非典。但他仍撰写论文,指导预防、治疗非典,提出许多极具价值的意见。住院期间,整理床铺、打扫卫生,他都坚持自己干
到了第五天,和他一起参加抢救第一例非典患者的部分医护人员感染非典!
这是一个警讯。院领导考虑到姜教授年岁已大,极力劝他撤离一线。他却坚持说:“我最大的兴趣就是搞临床。我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他凭着多年从事传染病临床的经验,意识到这是一种传染性非常强、十分严重的疾病。一个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和医生的强烈责任感,驱使他一直坚守在与病魔战斗的第一线,用一个老军医、老专家的经验与镇定影响着身边的年轻人,消除了大家紧张、恐惧的心理,加固了防治非典的第一道防线。
抢救首例病人过后的第八天,即3月14日下午,院领导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姜教授开始感到畏寒、发烧,胸部X光片有阴影,被确诊感染上了非典。
消息传来,全院同志都十分痛心。院领导三次召集专家会诊,一定要全力治疗姜教授的疾病。
可是,躺在病床上的姜教授,肉体上忍受着病魔的折磨,心里却时刻关注着防治非典的斗争。
不断传来的消息让姜教授越来越不安。作为传染病专家,他深知去年11月间开始在广东等地流行的非典型肺炎是一种人类尚不知晓的疾病,目前还没有对付它的有效办法,而该病高度的传染性又加剧了它对我国社会、人民生命和经济建设的极大破坏性。这些天,住院的非典病人在增加,这说明非典已有向全国蔓延的趋势,形势十分危急。越想他越不安:“此时此刻,我怎么能躺在病床上!”
姜教授躺不住了,他挣扎着喊,把医护人员和自己的学生叫到病房外,询问非典治疗情况,分析研究非典防治的问题,传授自己的临床经验,鼓励大家坚守一线,坚定必胜的信心,并要求他们多收集一线资料,注意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尽快找到克敌制胜的办法。
被非典病魔折磨的姜教授,虽然暂时不能参加第一线的救治工作,可他要在病床上为全国控制疫情作出自己的贡献。他是8种医学杂志的编委,他要通过这些杂志尽快把防治非典的知识传播出去,告诉广大百姓,让大家保持警惕,免受伤害。
他不顾医务人员的劝阻,大量搜集有关非典的信息,查阅有关资料,先后写了《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给内科医生的启迪》、《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医院感染的防治》等9篇共5万多字的科普及研究论文,对预防、治疗非典疾病提出了许多极具指导价值的意见。
他以自己患病治疗的亲身经历,研究改进救治的方法。为便于空气流通,医院在每个病房都配备有空气洁净器。但使用空气洁净器后,室内的湿度降低了,有的只有10%。姜教授以自己的亲身体会,感到北京地区室内湿度保持在40%—50%对非典患者的治疗比较适宜。
因此,他建议护士长做一个关于非典病房温湿度的课题,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在每个病房内洒一点水,或采取其他办法改变病房的湿度。
他在病情加重,使用氧气面罩后,发现了医用氧气面罩的弊端,于是与大家一起研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姜教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反复叮嘱医护人员要加强自我防护。住院期间,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离我远点,我这儿危险”。整理床铺、打扫卫生等日常的护理工作,他都坚持自己干。每次,护士到病房给他送东西,他都让放下后赶紧离开。采集病人咽部分泌物标本进行检验,护士要直接面对病人口腔,是一项高度危险的事情。为了保护护士,姜教授每次都自己动手采集。
有一天,姜教授对护士长唐永红说:“你们在最前线工作。现在正是你们总结实际防治、护理非典病人经验的最佳时机。”在姜教授的指导下,唐永红完成了《非典型肺炎对医院护理工作带来的新挑战》的论文。
尝试血清疗法,他执意在自己身上做试验——
注射血清疗法有风险,他说:“我愿为治疗非典尽微薄之力!”3月22日,一份采自非典恢复期患者的血清,注射到老教授身上,奇迹出现了,他的症状明显减轻,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后,终于战胜了病魔
早在参加非典病人治疗时,姜素椿教授就向院领导郑重提出,采用非典患者恢复期的血清治疗重症患者的建议。现在自己躺在了床上,他的这个想法再一次在心头涌动。
血清治疗是有先例的。被誉为免疫学尤其是血清治疗法创始人的德国医学家贝林,就是人类在这一方面早期的探索者。1901年,为了表彰他在抗毒素血清治疗,特别是运用血清治疗法防治白喉与破伤风等病症方面的功绩,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向他颁发了首次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
注射血清是一种特异性的疗法。早年没有抗生素,在传染病治疗上,一直沿用这种传统办法,现在已很少使用,因为它有风险,如过敏反应,特别是血清里可能有某种病原,像丙肝、梅毒、艾滋病、乙肝等,会对病人造成额外的伤害。作为传染病老专家,姜教授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其中的风险。但为了找到治疗非典的有效途径,他执意要在自己身上做试验。他说:“我年龄大了,能够赶上这次抗击非典的斗争,为降伏疫魔做点贡献,是我的幸运。我愿为治疗非典尽微薄之力!”
经院领导和有关专家多次研究,决定采纳他的建议。随后派人到广东寻找非典患者恢复期的血清。血清找到后,经过5家医院安全性检查和有关专家的反复论证,3月22日血清被注射到姜教授的身上。
注射血清后奇迹出现了,74岁高龄的姜教授症状明显减轻,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后,终于战胜了病魔。4月7日,住院23天的姜教授要出院了。他特意来到隔壁的病友房门外,透过玻璃窗对病友说:“放坚强些,我这把老骨头都挺过来了,你一定能够挺过来!”
在姜素椿精神的感召下——
302医院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的150多名医护人员,舍生忘我,恪尽职守,展开了一场与疫魔的殊死搏斗
姜教授不惜以自己的身体做试验,探索非典治疗有效途径的壮举,给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一个宝贵的启迪。
姜教授以74岁老迈之躯战胜病魔的成功实践,更给广大非典患者一个极大的鼓舞!
4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委托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到302医院亲切看望姜教授,并转达了胡总书记和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曹刚川的重要批示。
4月24日,总后党委作出决定,号召军队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向姜素椿教授学习,为战胜非典型肺炎疾病、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在姜教授事迹的感召下,302医院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的150多名医护人员,舍生忘我,恪尽职守,展开了一场与疫魔的殊死搏斗。
在我们与医务人员的交谈中,他们表示,对付这个奇怪的疾病,医护人员的心理上都有很大的压力,但在姜教授无私无畏、临危不惧的精神影响下,大家就踏实了许多。
姜老为了鼓舞同志们的士气,几乎找遍了每一个年轻大夫谈话,告诉大家,非典流行对医生而言,既是一场严峻挑战也是一次历史机遇,战胜它需要胆量和勇气,作为人民军队的白衣天使我们责无旁贷!在姜教授的带动下,医护人员摆脱了恐惧心理,发奋工作,在最短的时间里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北京地区防治非典的有效经验。
姜素椿教授多次和主治医师谈话,要求大家务必突破常规,在创新上做文章。302医院收治了北京地区的首批非典患者,有理由在治疗上有突破。广大医护人员纷纷结合自身的临床体会,总结对付非典的好方案,掀起了一个群众性的研究热潮。
姜天俊主治医师和赵玉荣护师是一对军中伉俪,他们双双在抗击非典第一线连续奋战了50多个日日夜夜。考虑到潜在的传染性,姜天俊建议与妻子隔离。妻子赵玉荣坚决不同意。
睡觉时,姜天俊总是带着厚厚的口罩,午夜醒来却发现口罩不翼而飞,而妻子却戴上了口罩。原来她宁愿自己憋着,也不想让丈夫氧气不够。
好几次姜天俊含着眼泪问妻子为何搞这个“小动作”,她争辩说:“明天你还要去战斗,必须保证良好的休息才行。”半夜三更,病区的电话打到家里,通情达理的妻子忙说:“医疗无小事,赶快去吧。”
由于出国进修,赵玉荣的年龄已经不小了,渴望有一个孩子。抗击非典战役开始前,夫妻俩已经做了将近半年的准备。战斗打响,他们的计划付诸东流。对此她毫无怨言:“舍小家、为大家,是咱们军人的传统。等我们抗击非典凯旋,有了小孩就起名叫‘胜典’!”
采访护士长唐永红时,她哭了。她是一个有27年军旅生涯的坚强女性,但一谈起在抗击非典前线与自己并肩战斗的同事们时,感情却变得异常脆弱。她在日记中写道:“姜素椿教授在与非典作顽强抗争的同时,时刻惦念着病榻上的每一位战友。当他发现战友们每翻一下身就口唇绀紫、每喝一口水就上气不接下气时,原本准备鼓励的话语却变成了泣不成声……我要坚强,我要用顽强的毅力支撑着自己、支撑着我的战友们,要尽最大的努力使倒下的战友康复、使站着的同事们不再倒下……”
“我们一定能够打胜防治非典这一仗”——
“现在我康复了,要尽自己的所能,为防治非典作出自己的贡献。”姜素椿这样吐露心声
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有力的领导下,我国抗击非典的工作发生了根本的转机,形成了上下一条心,全国一盘棋的新局面,从根本上扭转了前期的被动局面。对非典疾病的各项科研攻关计划也已紧张展开。一场全国乃至全球围剿非典的战役已经打响。所有这些,姜素椿教授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说:“非典并非不可遏制,并非不可治愈,我们要有这个坚定的信心。现在我康复了,要尽自己的所能,为防治非典做出自己的贡献。家人对我参与非典防治一直非常担心,但是我感到,我这次患病和重生的经历,对防治这种疾病是有价值的。我还可以再干几年,在临床上有些经验,身上还有抗体,我想继续投入一线工作。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前赴后继,就一定能够打胜防治非典这一仗!”
姜素椿小传
姜素椿,1929年2月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1956年10月从大连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302医院当军医;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已达47年之久。他在中枢神经、消化、呼吸等传染病的防治方面造诣很深,先后参与我国部分地区流行疾病的处理,曾受到党中央、中央军委的表彰,两次荣立三等功。(附图片)
康复后的姜素椿教授和同事在一起讨论病例。 万树红摄
医护人员送上鲜花,祝贺姜素椿康复出院。 万树红摄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河北 欲伐林木先公示
本报石家庄四月二十八日电 记者武卫政报道:为配合林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和改善林木采伐管理,河北省林业局针对近年来单位法人滥伐盗伐林木犯罪行为增多、后果比较严重的现象,决定自今年四月一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实行林木采伐伐前公示制。其适用范围包括:全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林场的林木采伐、农村集体的林木采伐和其他单位的林木采伐。该省对林木采伐伐前公示的主要内容、程序和方法,林木采伐伐前公示制的实行主体、落实措施以及林木采伐公示告示的样式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济南 垃圾车要装卫星定位系统
本报济南四月二十八日电 记者何勇报道:从五月一日起,敞篷垃圾车将在济南市区范围内绝迹,取而代之的是装有GPS卫星定位系统的新式密封垃圾车。
目前,济南市渣土的日产量在一万吨以上,建筑散体物料的日运输量在十万立方米左右,从事渣土运输的车辆有四百多辆,多数是“三无”车辆,乱撒漏、乱倾倒问题严重影响着市容。环卫局对运输车辆实行总量控制,初步确定数量在一百五十辆左右。为根本上解决渣土乱倾倒问题,渣土运输车辆必须统一安置GPS装置,以便随时进行监控,不安装置的不得参与渣土营运。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松花江 通航三天就因枯水断航
据新华社哈尔滨四月二十八日电 据《黑龙江日报》报道,松花江哈尔滨段全线通航刚刚三四天,四月十六日哈尔滨航运局所属的八十多艘满载货物的货轮就给“憋”在了家门口。刚开江就因枯水出现断航对松花江来说尚属首次。
据专家分析:受全球范围内“拉尼娜”气候影响,近几年黑龙江省连续出现高温干旱、夏季降雨少的现象,照此趋势,松花江将出现特大枯水;松花江上游长白山、大兴安岭地区森林植被砍伐过度,水土流失严重,也是致使松花江出现特大枯水的原因之一;沿岸提水灌溉农田逐年增多,依江吃水越发严重,加之丰满电站截流发电、城市工业及生活用水抽取过多,成为松花江枯水症结之一。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银川 数百只珍稀鸟飞落
本报银川四月二十八日电 记者周志忠报道:开春后特别是四月下旬以来,已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中华秋沙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鸳鸯、白琵鹭等数百只珍稀鸟从千里之外的南方来到塞上江南宁夏,栖息在银川以东十一公里的鸣翠湖湿地保护区。它们时而翱翔蓝天,时而嬉戏湖中,呈现出一派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致。
鸣翠湖的保护和管理者们依五行八卦图样,为它们开挖了外人无法进入其中的芦苇迷宫,使灰鹤和白琵鹭能够安心繁衍。
银川总面积六点六七平方公里的鸣翠湖已成为众多珍稀鸟类的理想乐园,保护区内已有鸟类九十七种。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金台数据
首季城镇单位就业人数降势趋缓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