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3年2月16日人民日报第4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2-16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秋叶如丹放声歌——读黄大路的油画近作 '...

第4版(大地·美术世界)
专栏:

  秋叶如丹放声歌
——读黄大路的油画近作
英若识
像是遇到了契阔多日的老友,像是听到了久违有年的乡音,当我在黄大路先生的新居里一下子欣赏那么一大批油画,眼前当即为之一亮,似乎被引入那草木葳蕤、静谧清芬而生机盎然的世界中。在画家的笔下,色彩缤纷的大自然以她特有的魅力展示了一个个任凭人们神思驰骋的空间。
  黄大路是一个不受时尚左右、矢志不渝地坚持自己艺术信念的人。他那盈箧满壁的油画写生作品,就是最具说服力的物证。从那些或和谐、或浓烈,或单纯、或斑驳的画面里,我仿佛听到了画家近年来持续同大自然“对话”中的句句心声。
  黄大路多年来承担了繁重的本职——舞台美术设计、绘制工作和庞杂的文艺部门的领导工作,但这些都没有妨碍他利用一切闲暇时间操起油画笔,倘佯、耕耘于色彩造型奥秘之间,在行色匆匆的间隙留下弥足珍贵的画面。
  正是对景写生、以造化为师才使黄大路不断获取了新鲜而丰富的形象感受和作画欲念,这是他长年坚持作画、乐此不疲的真正动因。黄大路油画作品之所以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同他执着地确认以富于北国粗犷、浑厚特色的长白山林区为作品的取材源泉是分不开的。无论是那巍然屹立的松柏,还是那湍急奔腾的山溪;无论是那虬枝纵横的岳桦,还是那桀骜不驯的野花,无不是画家随手撷取的、有“画意”的物象。
  我以为画家对深山老林的秋天风光似乎情有独钟。在每年的金色和收获的季节里,大自然总要慷慨地充分展示自身具有的缤纷色彩。霜林欲醉,枫叶如丹,特有的“秋艳”是任何其他季节所无法比拟的。画家受他独到的审美意趣的驱使,不断地吸纳、体味和表现那些斑斓的秋景,从而构成其油画作品一大特色。
  黄大路先生的绘画风格表现为崇尚朴实、浑厚,追求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不事炫耀、不尚奇崛,常能获致从平易中显现深邃意境的效果。
  画家在取景构图上不拘一格,着重追求均衡和稳定。值得一提的是画家擅于采用“全景式”的章法,成功地传达出对气势宏大场景的真切感受。此外,画家还经常富于创意地撷取景物中的某一局部、细节。以类似影视作品中“特写镜头”的手法,获致以小见大的画趣。(附图片)
林中小木屋(油画) 黄大路 Vnz品论天涯网


第4版(大地·美术世界)
专栏:艺苑掇英

  不事张扬不随云
  ——张立国教授近作读感
  林天寒
  近年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立国着力探索绘画艺术的哲学空间以及人文关怀的广度与深度。
  他把中国艺术线条的书写性、油画艺术块面的整体感、现代艺术的符号表征和一个老艺术家丰厚的人生、历史与文化的积累融合一体,创作了一批表现力极强且有历史深度的油画和水墨画。不久前,这批作品在德国卡塞尔施菲尔特宫展出时,得到了当地专家与媒体的高度评价。
  1939年出生于辽宁的张立国教授,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
  学院油画系,于写实性绘画有着扎实的根底,更有着独到的认识。不事张扬,也不人云亦云,是张教授的为人之道,也是其从艺之道。他读《爱因斯坦文集》、《古今数学思想》、《维特根斯坦》、《大提琴演奏艺术》、《必要的张力》等杂学,在深厚的学养与深入的探求中寻找自己艺术的来与往,并使这种思想与艺术的交锋与交融容纳在一片宁静与单纯之中。
  上图为其中国画近作《晨曦》。(附图片) Vnz品论天涯网


第4版(大地·美术世界)
专栏:

  好颜色 好感觉
——杨春华作品漫谈
何辉
杨春华的中国画艺术能打动人,一是因为其作品完美地体现了画家的情感和创作意图;二是因为她酷爱色彩,在创作中营造出了画面的形式美感和装饰效果。
  她常常在有乐曲伴奏的氛围中作画。有人说她的国画创作情绪多于技巧。她自己也说:“我对画面气氛的营造、布局的呼应能力很自信,有时不免沾沾自喜。我随想象力使画面生动起来,那份快乐和幸福是不言而喻的。随后想想,这幅画是怎么画出来的,倒说不清楚了。”她认为,艺术应该真诚,真诚的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因为宣泄情感所导致的情绪化创作也许正是杨春华的成功之处,这使她的作品更加灵动、更具韵律感、更富有感情色彩,也就更能感动观众。
  杨春华的中国画风格强烈,题材广泛,人物、山水和花鸟画都很精彩。画家有一枚印章是“好颜色”,她对色彩的偏爱远远超过了一般画家。她把色当墨来用,作品色彩丰富、华丽典雅,既有强烈的视觉美感,又不失中国画特有的笔墨意韵。
  在创作中,她一改中国画以线和墨为主体进行创作的传统,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以色彩为主,线和墨为辅,她先以简练潇洒且具有弹性的线条勾勒出人物、山水、花鸟的形,再通过各种色彩浓淡干湿的变化,展现出国画的笔墨韵味,可谓色中有墨,墨中有色。
  她以中国画写意夸张的笔法创作的古代仕女,线条流畅,造型丰腴,神态恬静,悠然自得,魅力感人。
  她的山水画用笔奔放雄浑,又不失婉约清秀,“黄山云海”、“江南春早”、“岸边垂柳”等等,在她笔下无不呈现出一种音乐节奏的韵律之美。这种用笔的随意和无拘无束是一种一切为画面服务的无法之法,产生的动态之美不仅来自于画家创作时的心态,也产生于画家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附图片)
杏花红润含宵露(中国画) 杨春华 Vnz品论天涯网


第4版(大地·美术世界)
专栏:

  广纳深收 多方实践
  ——谈钟明善的书画创作
  李希凡
  钟明善的书画艺术和书学论述之所以能取得现在这样的艺术成就,达到现在这样的学术境界,应当说与他艰苦坎坷的人生经历与深挚厚重的思想情感驱动是分不开的。
  中外古今的一些大作家大艺术家,往往都有一段民族的或个人的艰苦卓越的生活经历和大喜大悲的思想感情起伏,因为这是艺术之所以生成的最基本的原动力。钟明善出生于陕西咸阳一个农民家庭。家庭的清寒,很早便培养了他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朴素的热爱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1957年,进入大学、涉世未深的钟明善又蒙受了政治上的屈枉。本是不幸,但他却使一腔痛苦化作了追求书画艺术的驱动力,“整天以读书作画自遣”。1979年,他才回到教育工作岗位。这生活中的大起大落,更使他在重操笔砚中,增强了深挚厚重的思想感情的投入与凝结。书画艺术创作与书论探讨,也成了他感受生活、认识生活和把握生活的最主要的方式了。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他的艺术探索有了一种深厚紧韧的根柢,决定了他艺术追求步入上乘,走向成功。
  广纳深收,多方实践是钟明善书法艺术自有突破、自成高格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品读钟明善的书画篆刻精品,一个最突出的感受是:既有中华传统艺术深厚高雅、富于书卷气的特点,又有现代艺术抒情开放、长于表现性的特征,给人的审美感受是十分丰富的。
  钟明善从小即开始学习书法,不断研究。在进行书法实践、绘画探索、篆刻创作的同时,他还进行书法教学、书学研究、儿童诗创作、民间故事搜集、中国散文发展史的编撰等多种工作。总之,这一切都已有机交融、“积淀”为钟明善的人格修养和艺术修养。这些修养发之为诗、为文、为书、为画、为金石,就必然会自有独创。钟明善说:“我总想,书法、篆刻的创作和绘画、诗歌、文学创作一样,都应当是一个人的艺术修养的自然流露,不是强以为之的事。”信哉,斯言!(附图片)
花草精神 钟明善
天风海涛 钟明善 Vnz品论天涯网


第4版(大地·美术世界)
专栏:名家在线

  田园诗境 村野心灵
  ——黄永厚其人其画
  文等
  我与老画家黄永厚只有两次接触,却为他身上和画上洋溢的一种美而着迷。
  一次,与永厚先生一同参加赴东北某市的文化考察团。最后一天安排参观,永厚先生执意留在宾馆里画了好几幅画,送给东道主。他觉得,白吃白住、甩手就走说不过去。考察过程中,每次吃饭,大家要么很少说话,要么就说得体的话。永厚先生却是兴之所至,想到什么说什么,没有城府、世故,不擅“辞令”,说出来的话就像拉家常,立时产生调剂效能,使大家一下子从角色化的饭桌舞台上回到了现实生活中。
  回到北京后,我去拜访他。他住得很远,在京郊通州的一个普通单元楼里。永厚先生给我们看了许多画作,看了他的书房。他从这个屋走到那个屋,一会儿拿这个,一会儿拿那个,丝毫没一点很有声望的老人应该摆的谱儿。那些德高望重的文化人,一般都很安静、很严肃,保持着一种过来人的平和,无声无息地往那里一坐,就让你肃然起敬。但眼前的黄永厚先生却多动多言。他展示他的画的时候,抱来一大堆,往地上一铺,掸一掸伸展开来,拿掉上面一张,再拿掉上面一张,有些地摊化地把许多令人惊讶的佳作给展览了,很农村,很民间。
后来,永厚先生给我寄来了他的著作。我开始读他的书,读他的画,琢磨他这个人。他确实有着不一样的精神、气质和人格美。在湖南长沙出差的时候,我突然心生一个念头,去他的老家湘西,从那儿开始读他。我沿着湘西的街巷、山岸边去探访每个有特色的民居、店铺、校园,漫无目标却又执着地想为黄永厚身上残留的人性美解密。湘西人对黄永厚及其兄长黄永玉是有口皆碑的,都以黄家为荣,甚至很多店铺里还广告性地贴着黄家成员照片。谈起远在他乡的黄永厚,老乡们对他的评价浓缩为三个字:“大好人”。
那天,凤凰古城下着小雨,山峦在雨雾中隐隐地划出一个轮廓,把天色分成不规则的两半。泥土的味道从石板路上缝隙间散发出来;远处的菜园有菜农在打理;鸟站在枝头,缩着脖子;小船在清澈的河中间缓缓地划动着……一幅田园诗般的景象蓦然出现在我的眼前。我马上找到了结论,马上把这美和一个人的名字画上了一个等号。等号的那头就是“黄永厚”。我感到,黄永厚其人其画充满着田园诗境的美。
这种美化作了他作品的书卷气。他的画,是规规矩矩画在宣纸上的画,没发现用水粉颜料、吹风机、排笔、揉搓等辅助手段与技巧,很本分,很原始,让人仅仅想到算盘、农具、蜡烛等事物,又浸透着书卷之气。运笔着色没有华贵,却有一种粗率,这“粗率”则代表着手工感、作坊味。在现代信息的传播条件下,看惯了电脑图,看惯了那些鲜艳、轻浮、漂亮、工巧、雷同的色形,对黄永厚的作品一定会有返璞归真的印象。
黄永厚作品的美还在于人情味。作品如同他的为人充满了童稚。画面中间尽管不表现人,你也能看到“人”的痕迹,是那个性情与主观意志鲜明的作者自己。他表现的人并非成熟到世故油滑阶段的人,而是没有异化的人,是人之初的人,同时也是超越庸常的纯粹而干净的人。他画山水、花鸟、人物,并没有严格的分界、苑囿,这些被职业画家瓜分的领地,并不为黄永厚承认主权。他的“人”于是在花鸟山水中间穿行。他笔下的物象,都有一个自由的灵魂在主持。更多的时候,画面还会流露一种侠义之气,豪爽、坦荡、响当当的男人气概。黄永厚艺术的另一个特点是充满了古韵。出生于书香门第的黄永厚,像其他家庭成员一样,熟悉中国文化,其知识结构的优势是国学。他的诗书画修养厚而深。他的绘画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文人之画,处处埋伏着典故、成语。历史信息,像元素和视觉零件一样被他信手拈来。古诗词楔入他的画面之中,有机地形成了形象构件,真正做到了诗书画一体,充满了中国特质和东方气派。
黄永厚的中国画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和风格,书法和绘画浑然一体。他的笔墨酣畅、流利,色彩斑斓,意象粗放,你能在整个画里感觉到神清气爽。有时候,永厚先生也把漫画的因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但其作品中主要的美的元素,还在于真挚、真诚、坦荡、尽情,较少伪饰,没有隐瞒,笔之所至便是情之所至。他以画倾诉,因忘我而出神入画,这境界能让你想到某处山峦,某处河边,清澈而纯净。他酣畅淋漓地运笔,有时候看不出章法,而没有章法却使他完成了对程式的革命。他的画总体显得不经意而芜杂如野草地,虽然杂草丛生,却十分生态化,他身体力行地为中国绘画保留了濒临灭绝的一大个性物种。他的画,远离城市喧嚣、人际冷漠。他的画,力除势利之气,商业动机接近零,画作随便送人。他的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画面文字多,画中寓意内涵丰富,大有看头。他在画里絮絮叨叨,像湍急的小溪流过石堆,溅起浪花,在法则与程式前无拘无束,乃因他葆有村野的心灵自由。他超于平俗,正在制造大器。他的作品境界毗邻儿童心地,清新爽朗,是一种较少污染,较少尾气与可悬浮颗粒物的境界。面对黄永厚先生的画,仿佛能嗅到泥土之香,或是雨水夹杂着牛粪的味道,这一切都在簇拥一种田园诗境的再现。(附图片)
郑板桥(中国画) 黄永厚
周济夫《金缕曲》词意(中国画)黄永厚 Vnz品论天涯网


第4版(大地·美术世界)
专栏:谈艺录

苏东坡曾曰:“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真乃艺术创作之至高要义,胜却许多长篇大论,我当终身奉为铭训也。
(朱)乃正于晨课后 Vnz品论天涯网


第4版(大地·美术世界)
专栏:

霍安荣、佟铸师生书法展不日将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
霍安荣先生(1917—1981)是辽沈书法前辈,长于经学,亦通诗律,自幼承家学,研习书法,五体皆能,尤以汉隶驰名。上个世纪60年代,其作品参加中日书法交流展,曾长期陈列于日本皇宫中。
佟铸,字金寿,1928年出生于沈阳,1965年师从霍安荣先生,学习汉隶与书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沈阳市书法家协会顾问。出版有《佟铸隶书作品集》、《佟铸精品选》等。
右侧作品为霍安荣隶书对联;左侧为佟铸隶书作品。 Vnz品论天涯网


第4版(大地·美术世界)
专栏:来自民间

春歌(剪纸) 马彩花 Vnz品论天涯网


第4版(大地·美术世界)
专栏:

文殊兰(中国画·工笔) 郭葵 Vnz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