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专页)
专栏:发展特色争创优势
立足优势 加快发展
中共青海省格尔木市市委书记 胡成礼
青海省格尔木市,这座昆仑山麓下年轻的工业城市,以崭新的面貌矗立在青藏高原的蓝天下,显得格外灿烂。高楼林立,绿树裹城,马路宽敞,汽车如流,青藏铁路、青藏公路贯城而过。环视这座宏伟美丽、干净整齐的都市,让人难以相信,40多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荒凉而寂静的戈壁沙滩。这座有20万人口的城市的出现,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奇迹,是对人类的贡献。
总面积12.45万平方公里的格尔木市境内集中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的钾、钠、镁、锂、硼等资源储量位居全国第一,其潜在价值达15万亿元以上;柴达木盆地探明天然气储量已达到3500多亿立方米,其中3245亿立方米在格尔木市境内的台南和涩北地区,约占总储量的93%,天然气远景储量可达1万亿立方米。境内还有铁、铜、金、钴、宝玉石、铅锌等多种矿藏,资源开发的潜力巨大。
作为4A级旅游城市,以昆仑文化、高原探险、长江源头、盐湖风光、民族风情等为核心内容的特色旅游越来越受到海内外人士关注。同时,格尔木与西藏、敦煌两大旅游胜地形成鼎足之势,是联接两地之间唯一的中转适应性基地,发展潜力日益看好。
格尔木具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仅格尔木河可供开发的淡水资源,就使全市人均达到3899立方米,是全国人均2188立方米的1.78倍,完全能够满足50万人口规模城市的生活、生产以及生态需求;龙羊峡水电站—格尔木的输变电工程已经正式建成送电,格尔木燃气电站工程建设也将提到议事日程;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多条管线的建成使用,使格尔木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能源基地;“兰西拉”通信光缆把格尔木带上了信息高速公路;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其历史和现实的包袱都不重,9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化水平很高;市中心城区规划面积2400平方公里,城市基本框架和基础设施都已具雏形,城市具有广阔的建设和发展空间。
2001年,格尔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2.13亿元,比上年增长31.9%,实现了自1990年以来最快的增长速度,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走在全省前列,开始显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未来5年,只要紧紧抓住以下几个重点,完全有可能以高速增长的势头迈向一个新台阶。
(一)抓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机遇,把格尔木建成一个“双十字、立体式”交通枢纽城市
格尔木的交通建设又是全省的重点,目前,格尔木市已初步形成一个“十字格局”。东西方向:109国道自西宁—格尔木—再向西到茫崖、新疆南部地区;南北方向:215国道自甘肃敦煌—格尔木—再接109国道往南到拉萨。
在铁路方面,随着青藏铁路格拉段的建成,把西藏与内地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这是一条推动青海、西藏两省区经济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也是一条经济发展线,对于巩固国防、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至关重要。青藏铁路建成之后,格尔木向北经敦煌与兰新铁路相连;向西经茫崖、若羌与新疆库尔勒相接;这样就在青海、甘肃和新疆三省区之间构成了两个环状铁路线,使格尔木成为联结青藏甘新四省区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对促进西北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格尔木民航机场的改造项目今年已经正式动工,使格尔木机场能够起降大型客机,成为西部地区航空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就形成了立体交通网络。
公路、铁路、民航项目建设,将使格尔木真正成为西部地区的一个“双十字、立体式”区域性的交通枢纽,同时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也将带动我省西部地区在未来5至10年,能够保持一个持续、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抓住资源开发项目不松手,着力发展第二产业,使格尔木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格尔木不但以资源富集闻名于世,而且各种资源配置良好,具备进行大规模开发的条件。目前,已经摆上议事日程的主要项目有:100万吨钾肥项目。该项目投资为25.8亿元,已于今年6月正式动工建设,计划于2003年6月之前建成投产。届时,格尔木在察尔汗行政区境内将形成年产钾肥200万吨的规模,占国内市场的1/3左右,此外,再加上市属瀚海集团等企业生产的二水氯化镁、融雪剂以及正在进行开发的镁、锂等资源开发项目,该地区实现的年销售收入不少于20亿元。盐化工工程项目,今年4月国家计委已经正式批准格尔木盐湖基地综合开发项目,该项目一期工程以年产15万吨聚氯乙烯(PVC)和年产5万吨镁合金为主线,配套建设年产20万吨甲醇装置。该项目计划建在格尔木市昆仑经济开发区,一期投资43.2亿元,形成22.3亿元的销售收入,项目建设周期30个月。该项目利用格尔木境内的天然气——盐湖镁资源优势进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将能源、化工和冶金工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项目链和效益链。该项目的实施,将有可能使格尔木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镁、锂生产基地和重要的PVC等材料生产基地,并带动相关加工产业的发展,为全省经济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天然气开发项目。青海油田公司探明的天然气储量目前已达到3500多亿立方米,可以建成年产8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生产能力。公司计划2002年生产天然气12亿立方米。随着格尔木15万吨PVC、30万KW燃气电站等项目的上马以及西宁、兰州天然气用量的增加,未来5年,天然气年用量达到30亿立方米以上是有希望的。此外,国家天然气“西气东输”工程的主干线计划将于2004年建成,如果台南、涩北气田能够及时与“西气东输”主干线联通,在5年之内使天然气年产量达到50亿立方米、年销售收入达到40亿元以上也是完全可能的。
(三)加快城市建设,使格尔木成为西部名城重镇
按照已获论证通过的新的格尔木城市规划修编方案,格尔木未来的城市定位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交通枢纽,稳固西部边疆的战略基地,青海省西部的经济、文化、旅游以及生态保护与建设中心”。格尔木将按照这样一个目标来启动未来10年的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提高城市经营和管理水平。要突出发展旅游产业,在抓紧完成格尔木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紧紧围绕昆仑文化、高原登山探险、民族风情休闲、长江源头和盐湖风光旅游等内容,有步骤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产业迅速做大做强。
以上几个方面是格尔木市加快发展的主要潜力所在。把格尔木建成我国西部重要的能源、钾肥和镁、锂等材料生产基地,再加上持续的、大力度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拉动以及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格尔木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将能够在5年之内迈上100亿元的新台阶;在此基础上,聚氯乙烯项目的二期工程上马,使年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以上;天然气年产量最终达到100亿立方米,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再加上盐湖锂、镁、硼等资源的开发,格尔木市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甚至超过200亿元,在未来10年之内也是有可能实现的。到那时,格尔木市不仅人均经济指标将走在全省前列,在经济总量上也将为全省作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说,在青海省未来发展战略中,格尔木市立足优势,堪当重任!
第15版(专页)
专栏:
依托资源优势 投资拉动开发
格尔木成为西部重要工业基地
本报格尔木11月4日电 记者马应珊报道:近日,记者从人民银行格尔木支行获悉,截至今年6月底,有20万人口的青海格尔木市,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6.5亿元,比年初增长6.26亿元,全市人均存款达到1.8万多元。同时从当地电信部门获悉,格尔木市已安装家庭座机电话2.9万门,移动电话已放号8.7万门,共计116000门,达到了全市平均约每1.7人拥有一部电话;全市有汽车10941辆,平均近20人有一辆汽车。
格尔木市是青海省的第二大城市,隶属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处通往新疆、西藏的交通咽喉要道,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素有“聚宝盆”美称。市辖区总面积约12.35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27平方公里,有三个行政区、一个工业园区、四个农牧业乡、五个街道办事处,居住着蒙古、藏、汉、回等26个民族。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格尔木市的建设和发展,江泽民、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视察过格尔木。
近年来,格尔木市的经济出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198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只有2000多万元,1991年达到2亿多元,2001年达22.13亿元,比上年增长31.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1万元。20年来,格尔木经济增长110倍,居全国之首;农牧民人均收入达2254元,比上年增长6.9%。
今年,全市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按时足额发放率达100%,实现了“两个确保”。全市有478户,1493名低收入者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67.4万元。
夜晚的格尔木市,灯火辉煌,歌声四起,是柴达木盆地的一座不夜城。格尔木市市长钟振良、市委副书记李超介绍说,格尔木市的快速发展,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得益于投资拉动了开发。在市辖区内已探明的钾、钠、镁、锂、硼等资源储量位居全国第一,其潜在价值达15万亿元以上。2001年全市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6.16亿元,加上国家重点工程青藏铁路格拉段工程的上马,青海钾肥二期100万吨工程、格尔木100万吨炼油厂不断增产,格尔木市一批基础设施工程上马,全面推进了大开发。投资拉动了开发,推动了发展,使格尔木市在我国西部率先成为电气化城市,西气东输工程使全市实现燃气化,家家户户用上了天然气。已初步成为街道绿化、路灯明亮、路面平坦、市容洁净的新型工业城市。(附图片)
格尔木市区一角。王修人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