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引进新粮仓 农民不白忙
——记川赣两省农户安全储粮项目
本报记者 罗春华
仲夏时节,记者在川赣两省的几个产粮大县采访了几天。所到之处,稻谷泛黄,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在和当地农民的交谈中得知,现在收成好了,几乎家家都存有余粮,少则千把斤,多则数千斤。农民不怕手中无粮,而怕虫蚀、鼠啃、粮食发霉,被白白糟蹋。近三四年,两省开始推广新式安全粮仓。建了新仓的农民高兴地说,老鼠进不来了,虫子没有了,粮食不霉了,真是件大好事哪。
农民个个都说新粮仓好,其实构造十分简单:通常建于室内,距地面约25—30厘米,两面靠墙,做防潮处理;保留传统的仓门,增加密封性能好的外门;在仓下方设一小的出粮口,在不开仓门的情况下也可出粮。一般容积为4立方米左右,可储粮1500—2000千克,造价在500元上下。
四川省是我国最早引进农户安全储粮技术的省份。1995年,在农业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的支持下,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专家们先后多次来到四川,与当地的技术人员一起努力,完成了农户安全储粮技术的引进项目。1998年,这一技术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截至2001年,四川共修建安全粮仓25万个,仓容合计近88.5万立方米,可安全储粮近8亿千克,年均减少粮食损失7500万千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刘永民是成都市新都区马家镇白骡村的农民,他家的粮仓建在楼顶,出粮口设在楼下,取粮十分方便。他妻子说,以前,家里用一间房子堆粮食,里面总有老鼠屎,碰上下雨,粮食潮湿发霉,连鸡和鸭子都不吃。现在,新仓既卫生又整洁,密封也好,不怕老鼠啃和霉变。村里多半人家建了新仓。三台县高塔村的农民潘世民“好羡慕人家有新仓”,他说,自家有余钱,一定也修一个。
在推广安全粮仓的过程中,四川省以示范、鼓励为主,并采取灵活措施促进新仓的修建。一些乡镇政府在农民修新房时,会建议农民附带修一个新粮仓,由县植保站出图纸,乡镇配有专门的施工队伍。农民对修建新粮仓积极性非常高。目前,新仓已在全省36个县、500个乡镇得到普及,“十五”期间,计划推广到100个县、1000个乡镇。
和四川相比,江西省的起步较晚,但由于抓典型引路,注重调动广大农户的主动性,不仅推广的速度很快,政府的投入也大大减少。与此同时,江西在引进农户储粮技术后,还对材料和粮仓的内部结构等加以改进,如仓内分设早稻仓和晚稻仓,不仅方便了取用,还使成本降低了30%左右。从1999年开始,江西在丰城市推广农户安全储粮技术,现在全市已建起3.5万个新粮仓,每年可直接减少粮食损失700万千克,增加农民收入770万元。
今年60岁的胡万年,是江西省丰城市陈家村的妇女组长。家里四口人,一年能收3000千克粮,家中常年储存的粮食差不多有1000千克。她是村里第一批报名建粮仓的。胡万年说,她老早就想建一个这样的粮仓,就是不晓得怎么建。以前,粮食放在土仓里,被老鼠吃掉的、霉掉的每年少说也有几百斤,种田的人苦劳苦得,看了心疼啊。新粮仓建好了,每年多卖余粮就可以增收100多元。最初,当地有关部门动员农民建新仓做示范,每户只出50元钱,有些人没有建,现在他们都后悔自家的仓建晚了。
记者在潘世民家院子里和他闲聊时,只见一只老鼠从房上蹿下,穿过院子仓皇逃去。掀开他家的粮柜,里面布满修补鼠洞的痕迹。“粮食是宝中之宝。”多少年来,农家的土仓、粮柜里,老鼠当家,虫害孳生,粮食霉变,每年至少让全国的农民损失100亿千克的粮食,这还不算对粮食品质的破坏和对粮食的污染。
在四川省三台县,农民们说到鼠害猖獗时有一句顺口溜:一只公,一只母,一年就是两百五。老鼠不仅繁殖能力惊人,它对粮食造成的破坏也很惊人。据资料记载,一只褐家鼠一年可吃掉20多千克粮食,鼠害每年造成的损失占粮食总产的6%—7%,加上虫害和霉变,损失就更加惊人,低的超过10%,高的甚至达30%。据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的调查,在三台县等地,粮食收获一年后,平均蛀虫率和平均重量的损失:小麦分别为40.5%和2.77%,水稻分别为19.49%和2.63%。此外,霉变不仅使粮食的质量下降,同时还产生毒素,特别是黄曲霉素,被污染的粮食,食用后可致癌。
四川省和江西省都是我国的产粮大省。其中四川年生产粮食约3500万吨,70%由农户储藏。全国有一半以上的粮食分散在农户中,总量达3万亿千克,常年储粮大约1500亿千克。按7%的损失率计算,一年损失的粮食就有100亿千克之多。江西省丰城市粮食局退休专家胡济治说,晒干密藏是安全储粮的前提。现在推行的新仓密闭性好,只要入仓前的稻谷水分控制在一定的标准之内,就可实现低湿低氧储粮,这基本上接近国家粮仓的储粮标准。
粮仓也是农民的小“银行”。在记者走访过的农民中,建了新粮仓的,哪家都能多卖个二三百斤的余粮,少说也有一百几十元的收入。国家外国专家局经济技术司司长刘树和说,农户储粮也是“三农”问题的具体内容之一,这个问题解决好了,不仅可以平衡市场,还能减少大量损失,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安全粮仓好,种地不白忙。”目前,安全储粮技术已经推广到浙江、江苏等其他四省。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实践“三个代表” 积极推进引智
郭辛文
江泽民同志今年5月3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国家外国专家局的干部和职工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的重要讲话,认为积极引进国外智力是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建设是在经济、科技、管理等相对落后的基础上起步的,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就必须努力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经验,大胆吸收和借鉴外国反映现代化生产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智力是活的知识力量,它比单纯引进设备、图纸、成品的作用有时要大得多。因此,引智在实现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国家外国专家局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到2001年,已先后有40多万人次的外国专家和港澳台地区的专家应聘来华工作,出国培训的人员达到4万人次。
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是引智工作的标准
实践“三个代表”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智力引进工作的标准。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来说仍然不高。因此,引进智力不但要把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作为方向,而且还要引进适合我国现阶段不同生产力水平发展需要的国外先进适用技术,包括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技术等等。例如:在农业方面,国家外国专家局针对地区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状况,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旅游业、中草药材产业和畜牧业等。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高效农业。在引智的支持下,北京、河北建立了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上海建立了生态化农业生产示范基地。这些对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提高农民收入产生了很好的作用。
要扩大引进人才的视野,形成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引进机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只要对我们发展生产力有利,是我们改革和建设急需的人才,就不应当受地域、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的束缚。另外,引智工作对我国不同地区和行业要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方法。对于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和行业,我们要鼓励企业运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对于中西部地区和基础产业,要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扶持,着重解决对地区和行业发展影响较大的问题,并逐步加强市场配置的作用。
引智工作总的来说就是“请进来,走出去”。根据国家“十五”计划的要求和当前各项工作的重点,继续围绕基础产业结构的调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各项应对工作以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四个方面,加快吸引、利用国外人才和培训国内各类急需人才的步伐。
华人华侨是我国引智工作的优势。江泽民同志指出,在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中,我国有自己特有的优势,这就是,在海外有数十万的华侨、华人科技专家、教授、工程师和各种管理人才,其中包括一批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要积极创造条件,热忱欢迎留居海外的科技人员回国工作,或以其他形式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在培养急需人才和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方面,外专局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县长培训工程”,每年从西部地区选派百名县级领导干部参加出国(境)培训。到目前为止,已组织了水产、旅游、畜牧等方面的培训团,累计派出200多人次。
在提高大型企业国际竞争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方面,引智工作重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通过了解外国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使企业决策者能够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创造条件吸引人才
要吸引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级专门人才,就必须在政策上作出规定,遵循市场经济规则,提供有吸引力的条件和待遇,保护外国专家的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
要“为来华的外国专家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一方面要通过给予优厚的薪酬、提供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基地等措施把优秀的专家引进来。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这些专家,把他们的才智发挥出来,要多请教,多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同时,我们要把引进智力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对引进的外国高级专门人才实行在华长期居留和永久居留制度,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并提供法律保障。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要根据世贸规则和本国国情调整政策,与国际接轨。因此,在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方面,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功能:
首先,政府将从过去主要具体组织实施引进人才和智力项目,转变到对引智项目的宏观管理上来,通过制定政策和规定引导和调整引进智力和人才的结构,使引智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吸引外籍高层次人才和投资者来中国服务和投资,最近公安部、外交部、教育部、科技部、人事部、国家外国专家局等联合制定了《关于为外国籍高层次人才和投资者提供入境及居留便利的规定》。国家今后还将制定吸引国外人才的有关政策和规定。
其次,把管理和服务对象从过去的国营企业,扩大到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等多种经济成分的企业,努力提高引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其三,引进智力的机制从过去的政府行为,逐步转变为市场行为,政府通过立法规范和发展引进海外人才的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海外人才、智力资源的配置作用。(附图片)
图为在华工作的印尼专家在长城留影。本报记者 吴迎春摄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印度木豆“落户”广西
本报记者 吴迎春
从南宁市迤逦南行,两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广西的最南端防城港地区,然后,车队向西,进入了山区,陪同说,这里是电影《英雄虎胆》中所讲的十万大山。我们的精神顿时一振,朝车窗外看去,只见群山起伏、无边无际。
广西八山一水一分地,置身于十万大山中记者真正感觉到其山多,而这些山大多光秃秃的,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这丰富的山地资源?记者陷入深思,这时眼前却出现了一片“绿地”,成为群山中的一景。
车队停下,我们跟随陪同登上一个山坡,进入这片绿地中,发现它是一些貌不惊人的小树丛,半人多高,枝叶繁茂,密密麻麻、漫山遍野。再细细看,它不同于常见的小树丛,枝条上缀着鲜艳的红花和黄花,还有鲜嫩的豆荚,原来它是广西引进的印度木豆,由防城区平旺乡横过村的村民种植在这片山地上,现在已到开花结荚时节。
同行的广西农科院专家向记者作介绍,他随手摘下一个豆荚放在嘴中细嚼品味,说,“味道不错,你也尝尝”。记者尝了一下,果然味道鲜美。“营养怎样?”他答称,木豆是优质食品,嫩豆荚可做蔬菜,子粒是高蛋白食品。此外,木豆鲜枝叶也富含蛋白质,是优良饲料,还田是优质的肥料;茎秆可放养紫胶虫生产紫胶,同时也是良好薪柴和纸浆材;根系可以固氮,还能释放出酸性物质来溶解土壤中的磷,提高养分的利用率。总之,木豆全身都是宝。
既有如此多好处,何乐而不为。近4年多来,广西农科院大力试验种植并推广木豆,如今,全区有20多个县市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地处十万大山中的横过村是广西木豆生产示范基地之一,村民们去年在山地上种植200多亩木豆,当年喜得收获,亩产干木豆子粒约150千克,可收入500元;另外,每亩年产鲜饲料3—4吨,可收入600元,以上两项累计收入超过1000元。广西凤山县是另一个成功的例子,该县因“环山似凤、环凤背山”而得名,境内田少山多,而且多为石山,可如今,7000亩木豆在这原来寸草不生的石山地区生根发芽,创造出可观的效益。凤山人算了一笔账,在石山同样的地块,以前种玉米,每亩收入80元左右,而现在种木豆,可增加收入10多倍。他们称赞“木豆是个宝,脱贫致富少不了”。
种植木豆也是广西调整产业结构、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多年来,广西由于人口不断增加,耕地少的问题日趋严重,山区群众为了生存,不惜毁林开垦,森林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剩下光石一片,为了根治石漠化,政府和林业部门实施封山育林,木豆是理想的树种之一。种植头一年,其生长高度可达2至3米,树冠覆盖面积的直径一般达到1至2米,当年种植可实现绿化。木豆根系发达,能在60厘米深的土层内广泛分布,对防止水土流失、山体滑坡均有很大作用。木豆根系有较强的固氮能力,每公顷可固氮45千克,对贫瘠的山地土壤有增加肥力作用。由于木豆具有抗逆性强的特点,耐旱、耐贫瘠,可在荒山、石山种植,不与现有作物争耕地,有着十分良好的经济前景和生态前景,广西计划在今后3年内推广木豆种植面积200万亩以上。
木豆栽培起源于印度,至今已有6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因而印度有成熟的木豆生产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木豆生产和消费国。广西农科院从印度引进优良的木豆品种的同时,还引进了专家和栽培技术,记者今春在广西采访,因印度专家回国未能见到,但他们对广西的贡献有口皆碑,他们是印度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木豆育种专家色塞那、木豆资源专家列迪、所长威廉·达尔、培训部主任高达等,特别是色塞那博士近3年中,每年都来华指导,足迹遍及广西的山山水水,帮助解决木豆栽培中的技术问题,并为当地培训了大量的技术骨干。此外,色塞那博士还到云南、贵州等地进行木豆技术咨询和指导,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了解和认识木豆。在广西考察期间,色塞那博士和列迪博士在凤山县发现了半野生半栽培的木豆种,在百色地区的田东县发现了木豆野生种。他们认为,中国广西可能是木豆起源中心之一,至少是亚起源中心之一。这个发现在植物学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使大家对木豆在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
广西引进开发木豆的工作得到国家外国专家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这包括提供资金、组织技术培训和引进专家等。如今,外专局已把木豆列入全国重点引智项目,要加大扶持的力度。有关方面对此项工作也极为关注,在去年召开的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两会”期间,全国政协两位委员提出了发展木豆种植、加速改变西部生态环境的提案,农业部给予积极答复,表示采取必要措施予以支持。有关部门要把广西建设成为一个木豆种子基地,向全国辐射推广。专家们十分看好木豆的发展前景,认为随着它的推广,将会出现新兴的木豆产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附图片)
图为印度专家色塞那(右一)在广西南宁郊区木豆种子基地考察。庞雯摄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北京林业大学推出环保型阻燃胶
提起甲醛,装修过的人鲜有不知。它广泛存在于使用脲胶制造的中密度纤维板、胶合板及复合地板中,使用后,脲胶会在长达15年的时间里释放出大量的游离甲醛,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目前,我国人造板生产所用的胶量中,脲胶约占85%至90%。
为彻底解决人造板游离甲醛严重超标的问题,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从国外引进了无毒阻燃胶先进技术。当时,该技术尚不成熟,在人造板上的应用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北京林业大学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创新与改革,通过改进制胶工艺规程和热压曲线,成功地研制出适合我国人造板企业生产工艺的环保型阻燃胶。这种低粘度水基非树脂类胶粘剂,无色无嗅无毒,具有成本低,阻燃性和抑烟性好,环保效应好的特点。
环保型阻燃胶的研制经验表明,引智不等于照搬国外先进技术,引智也需要同我们自己的科研创新相结合。这一技术有望近期进入产业化阶段。(志民)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来自拉美的生态草
——江西省推广百喜草纪实
汽车行驶在南昌到丰城的高速公路上。放眼望去,7月初的江西,虽是满目葱茏,不经意间,也会有大片大片耀眼的红色从眼前掠过———这就是江西特色的红土地。在水土流失严重的红壤丘岗,冲沟交错,草木不长,当地的农民说这种地方是“兔子不拉屎,野鸡不过岗”。这样的土地江西约有1000万亩。在我国的南方,类似的不毛之地约有27万平方公里。为了改善那里的生态环境,当地人曾试种过多种草,但从来没有成功过,直到百喜草被引进以后……
在江西省进贤县,一块面积仅几百平方米的土地上,记者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一边是红土裸露,寸草不生,一边是绿草茵茵,生机盎然。随行的江西省红壤研究所的老专家贺湘逸告诉记者,我们脚下尺许深、用来护坡的绿草就是有名的“生态草”——百喜草。
百喜草的外形很不起眼,细细高高的,不过,这可是一种无处不活的“神草”:它能在有机质低于1%的贫瘠土壤中生存,能耐45℃的高温和零下13℃的低温。另外,它还有耐酸碱、耐水淹和耐火烧等特点,即使在水中泡上20天,它还会一样地生长,若是冬天里一把火把它烧光,第二年的春天,又将是新绿一片。
同其它草相比,百喜草不仅有茂密的叶,还有茂密的枝,像辫子一样的走径紧贴地面,向四周蔓延,逢节生根发枝,其根系可深达1米以上。因此它具有良好的固土固沙的功能。在位于进贤县的一个百喜草示范基地,一位男同行听此一说,马上跃跃欲试,不过,他只试着拔掉了一株百喜草的一根径,要拔掉整株草,还真得费点力气呢。贺湘逸说,多年来,我们引进过不少水土保持的草种,能在这种险恶的土壤环境中站住脚跟的极少,眼前的这块百喜草试种两年时,就产生了神奇的功效。
百喜草原产拉丁美洲,现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都广泛种植,是世界著名的多用型水土保持草种。百喜草是如何在江西落户生根的,这还要追溯到13年前。1989年,台湾省江西籍水土保持专家廖绵浚博士首次把百喜草的种子带回了江西,希望它能改善家乡的生态环境,给裸露、贫瘠的红土地穿上绿装。江西省外专局的同志介绍说,百喜草引进后,大家都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把它栽种在不同的土地上,结果很快发现它有极其显著的护坡护路的效果。无论是在贫瘠的坡地,陡峭的铁路挖方,还是公路的边坡、农田的梯壁它都能适应,除了能有效地固住土壤,防止冲刷和塌方,百喜草的成本也远比石头、水泥等工程护坡的成本低。这一效果迅速引起了省内外各方面的重视。在国家外国专家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江西省百喜草试验示范工作迅速展开。10多年来,全省先后建起各种类型的示范基地20多个,种植面积达10万多亩,并已推广到国内的10多个省市。
在江西的很多地方,农民们对百喜草的认识早已经超出了水土保持,它也成了农民的致富草。吉安等地的农民在鱼塘的堤坝上种百喜草,护堤之外,还提供了喂鱼的青饲料;铜鼓县龙门渔业林场在果园套种百喜草养羊,年可增收2万元。在果茶种植园套种百喜草,还能逐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减少养分的流失,提高挂果率。特别是在丰城、星子等地,由于历史上赣江改道,给这些地方留下了几万亩沙丘,风吹沙扬,耕地被埋,村庄被封,农民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种上百喜草以后,沙丘变了样。百喜草的根扎在地下两尺多深,牢牢固住沙丘,走径盘根错节,就像铺上了厚厚的地毯,热天地表的温度从69℃降到了39℃。饱受沙丘之苦的农民说:“多年来这些荒沙把我们害苦了,当我们知道百喜草能治沙丘后,全村打着红旗一下种了上千亩。现在你们看,荒沙丘变成了绿洲,可以放牛、放羊、养猪。割下的百喜草晒干了,还可以种平菇,一斤干草能产一斤平菇。”百喜草真的给农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附图片)
题图照片为三峡库区柏树与百喜草间种治理水土流失。(春华)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山东大学注重引智成果转化
材料液态结构及其遗传性的研究是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课题。为了加快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步伐,山东大学材料液态结构实验室1996年从国外引进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实验测试设备——液态X射线衍射仪,并分5次从国外陆续聘请专家到实验室指导和讲学,使该校材料液体结构及遗传性的研究取得显著成果。
例如,他们在掌握大块非晶合金的研究方面,利用国外的形成机理理论,结合自己制备工艺先进的长处,实现优势互补,不仅完成了6篇高水平的论文,而且制备出直径可达12毫米、重80克的非晶合金。该实验室还针对铝合金中针片状铁相割裂铝合金基体的危害,发明了铝合金铁相球化剂,产品在全国7个省推广应用,取得了近千万元的效益。通过引进、平等合作、创新的发展历程,该校在材料液态结构及其遗传性的研究上不断取得成果,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的科技进步奖。
(众合)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图为印度专家色塞那(右一)在广西南宁郊区木豆种子基地考察。庞雯摄图为在华工作的印尼专家在长城留影。本报记者 吴迎春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