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恩列斯

马恩全集第四十八卷——说明

字号+作者: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合著 来源:马克思主义文库 2022-08-27 10:07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本卷收入了马克思1861年8月至1863年7月所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的一部分。全部手稿是继1857—1858年手稿之后的《资本论》第二稿,共写了'...

  本卷收入了马克思1861年8月至1863年7月所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的一部分。全部手稿是继1857—1858年手稿之后的《资本论》第二稿,共写了二十三个笔记本,统一用罗马数字编号。其中第VI—XVI以及第XV和XVIII本的一部分,是对经济学说史的批判部分,以《剩余价值理论》为标题收入本版第二十六卷第I、II、III册。第I—V、XIX本和第XX本的一部分收入第四十七卷。其余各部分,即第XVI、XVII、XXI—XXII本,以及第XV和XVIII本的未发表部分包括在本卷中。
  正是在写作本手稿期间,马克思决定放弃原来的想法,不再以《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二分册的形式发表1859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续篇,而是打算以《资本论》为标题,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副标题,作为独立的著作发表自己的经济学巨著。包括在本卷中的1861—1863年手稿部分,涉及他所设想的未来《资本论》各卷的内容。
  发表在本卷中的材料,是参考马克思在本手稿第ⅩⅧ本中所拟定的《资本论》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写作计划草稿编排的。这些材料分别编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资本的生产过程》篇的第五——八章,这是收在本版第四十七卷的该篇前四章的继续。在这一续篇里马克思论述的题目是:劳动对资本的形式上的和实际上的从属,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和所谓原始积累。
  第二部分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篇,共有两章,阐述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和货币在这一过程中的回流运动。
  第三部分是《资本和利润》篇,也由两章组成,论述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平均利润的形成、利润率下降趋势、商业资本和货币资本等有关问题。
  最后,第四部分是《其他问题》篇,收入了手稿第XVIII本和第XXI—XXIII本中的一些片断。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学的多方面问题。
  本卷所收入的材料,有些部分后来在《资本论》第一至三卷中没有再作过如此详细的阐述;材料中有些论题、思想和结论提出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于马克思的其他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这全部材料再现了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创立过程的一个阶段。因此,本手稿具有重大理论价值。
  在《资本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中,劳动对资本的形式上的从属和实际上的从属问题只是附带提到的,而在收入本卷的1861—1863年手稿第五章中,这一问题作为中心论题得到最充分的论证。在这里,马克思详细分析了劳动对资本的形式上的从属关系同资本主义以前的各种剥削方式的区别,论述了劳动对资本的形式上的从属和实际上的从属之间的关系,说明这两者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两种独立形式,其中前一种形式总是后一种形式的先驱,而后一种更发达的形式又可能成为在新的生产部门中采取前一种形式的基础。只有随着劳动在实际上从属生产方式本身中,在劳动生产率方面,在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中,以及在双方彼此的社会关系中,才会发生完全的革命。劳动实际上从属于资本的发展过程,同时也就是劳动的社会形式、劳动生产率的发展过程,创造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前提的过程。所有权和劳动的这种分离,是生产条件的所有制转化为公有制的必要过渡阶段。马克思指出:“如果单个工人作为单独的人要再恢复对生产条件的所有制,那只有将生产力和大规模劳动发展分离开来才有可能。资本家对这种劳动的异己的所有制,只有通过他的所有制改造为非孤立的单个人的所有制,也就是改造为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的所有制,才可能被消灭。”(见本卷第21页)这对于理解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四章中阐述的社会发展的否定的否定规律,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于资产阶级社会中的生产劳动的实质和内容的阐述,在本卷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总体的角度出发来考察生产劳动,指出:“生产劳动不过是对劳动能力出现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具有的整个关系和方式的简称。”(见本卷第47页)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劳动是给使用劳动的人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也就是把产品作为资本生产出来的劳动。可见,生产劳动的概念是受社会制约的。此外,马克思还从物质生产总过程的角度来分析生产劳动问题。他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使各种不同的劳动,如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离开来,分配给不同的人,另一方面,使物质产品成为所有这些人的共同劳动的产品。而这些人中的每一个人对资本的关系都是雇佣劳动者的关系,是这一特定意义上的生产工人的关系。马克思在这里论述生产劳动时所运用的根本原理,对于分析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劳动也具有指导意义。
  在本手稿中,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研究基础上,对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和所谓原始积累作出进一步的分析。在原始积累问题上,马克思从先前的成果出发,考察了广泛的新材料,得出重要的结论,并初步描绘了原始积累的过程。这些论述可以说是后来《资本论》第一卷中有关论述的雏形。
  收入本卷的第二篇第九章《再生产过程》和第十章《插入部分。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货币回流运动》,涉及的是资本流通过程。在这里,马克思对社会资本再生产作了深入的分析,为了从实物形式上考察社会生产,他第一次把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各部门划分为两大部类,论述了两者的比例关系。不过,与后来《资本论》中的表述不同,这里把消费资料生产部门称为“第Ⅰ类”,把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称为“第Ⅱ类”。用语上的这种差异,反映了马克思经济思想的不同发展阶段。
  对于研究再生产来说,手稿中的如下原理具有重要意义:“除了剩余产品转化为追加资本时所表现出来的物化劳动的积累以外,还有工人个人技能的不断积累,其方式是把已获得的技能传授给正在成长的新一代工人。虽然这种积累在再生产过程中有极重要的作用,但是资本为此无须花费分文。科学就其被应用于生产的物质过程来说,其积累也与这里的问题有关。这种积累就是规模不断扩大的不断再生产。”(见本卷第154页)在这里,除了物化劳动的积累以外,马克思还把人的知识和生产技能的积累当作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马克思在手稿中分析再生产过程时,对货币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运动作了详细的研究,第一次回答了他在收入《剩余价值理论》的手稿部分中分析魁奈的再生产理论时提出的问题:“全体资本家即工业资本家阶级不断从流通中抽出的货币,怎么可能比他们投入流通的货币多呢?”(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I册第347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马克思研究了商业资本在货币流通中的作用,剩余价值在流通中的实现过程,金生产者在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职能,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生产者之间的交换,货币资本的积累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的这部分手稿后来在《资本论》各卷中几乎没有得到系统的反映。
  在手稿第三篇第十一章《资本和利润》中,马克思详细考察了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复杂问题,即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问题。他在这里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利润理论、平均利润理论和生产价格理论,分析了利润的实质和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关系,由于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而形成的各种新的规定性,利润率和利润量的变化与计算,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以及利润率下降的规律等,并得出重要的结论。马克思后来在撰写计划中的《资本论》第三册的正文时,广泛地利用了这些论点。这里应指出的是,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对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问题的分析是从生产费用开始的,而在本手稿中则是从利润开始的,弄清这种差别的性质对理解马克思的方法是会有帮助的。
  在本手稿正文的结束部分,马克思第一次详细考察了商业利润和利息问题,对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作了仔细的研究,并第一次尝试用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来说明商业利润和利息问题。
  包括在《其他问题》篇中的材料,以片断形式阐述了经济学的各种论题,其中包括马克思为探讨经济问题而从大量经济学著作中摘录的材料,许多摘录后来分别收在各卷《资本论》中。这部分材料以及其他篇章中的许多插入段落表明,马克思在展开自己计划中的研究工作的进程中,时常旁及中心论题以外的各种问题,及时记下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想法,并随时摘录对整个经济学研究有益的各种理论材料和实际材料。这生动地反映了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进程和辛勤劳动的情景。
  如前所述,本卷中所收入的材料的编排顺序,同马克思写作手稿的原来进程不尽相符,没有再现出手稿的原有顺序。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手稿的原貌,本卷正文之后附有一份《1861—1863年手稿发表在第四十七、二十六、四十八卷中的页码对照表》。
  ***
  本卷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二版第四十八卷为依据,并参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国际版(MEGA)第二部分第三卷第五、六册的德文原文翻译。在本卷中,马克思手稿中原有的方括号改用花括号{}。马克思在引文中所加的词句或标点符号,放入尖括号〈〉内。编者加的标题和插入的文字用方括号[]标出。马克思手稿的原稿本编号和页码用方括号标出,括号中的罗马数字表示稿本编号,阿拉伯数字表示页码。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出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