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恩列斯

马恩全集第三十二卷——马克思致恩格斯(1868年4月30日)

字号+作者: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合著 来源:马克思主义文库 2022-08-26 07:01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马克思致恩格斯 曼彻斯特 1868年4月30日于伦敦 亲爱的弗雷德:   m(剩余价值)在数量上大于或者小于生产部门本身生产的剩余价值,对于所讨论的问'...

马克思致恩格斯xp4品论天涯网



曼彻斯特
1868年4月30日于伦敦


亲爱的弗雷德:
  m(剩余价值)在数量上大于或者小于生产部门本身生产的剩余价值,对于所讨论的问题,是没有关系的。例如,如果100m/(400c+100v)=20%,由于货币价值下降1/10=100m/(400c+100v)(这里假设不变资本的价值降低了),那末,资本主义生产者只得到他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一半,也是没有关系的。他将得到的利润率=55m/(400c+100v),即大于过去的50m/(400c+100v)。这里保留m,是为了通过公式本身,从质的意义上指出利润是由哪里产生的。
  但是,现在应当让你知道利润率的阐述方法了。所以我把这个过程非常概括地告诉你。如你所知,在第二册[11]中,资本的流通过程将根据第一册中所阐述的前提来论述。因此就有了从流通过程中产生的新的形式规定,如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资本的周转等等。最后,在第一册中我们满足于这样一个假设:如果在价值增殖的过程中100英镑变成了110英镑,那末,后者就会在市场上发现它自己重新转化成的那些要素。但是,现在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种发现的条件,即各个资本、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和收入(=m)互相之间的社会交错现象。
  在第三册[11]中,我们将要说到剩余价值转化为它的各种不同
  的形式和彼此分离的组成部分。
  I.利润在我们看来首先只是剩余价值另一个名称或另一个范畴。因为通过工资的形式,全部劳动表现为已经得到了报酬,所以它的无偿部分似乎必然不是产生于劳动,而是产生于资本,而且不是产生于可变资本部分,而是产生于全部资本。因此,剩余价值获得了利润的形式,两者之间并没有数量上的差别。这只是剩余价值的使人发生错觉的表现形式。
  其次,在商品的生产中所消耗掉的那部分资本(为生产商品所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减去虽被使用但没有被消耗掉的那部分固定资本)现在表现为商品的成本价格,因为对资本家来说,在商品价值中他所花费的那一部分是商品的成本价格,至于其中所包含的无偿劳动,在他看来,是不包括在商品的成本价格之内的。在这里,剩余价值=利润,现在表现为商品的出售价格超过它的成本价格的余额。因此,如果我们把商品的价值叫作W,它的成本价格叫作K,那末W=K+m,所以W-m=K,所以W大于K。成本价格这个新范畴对于以后的详细阐述是非常必要的。从一开始就可以看出,资本家出售商品低于商品的价值(只要高于商品的成本价格),仍能获利,这就是理解竞争所引起的平均化的基本规律
  这样,如果说利润开始时只是在形式上不同于剩余价值,那末,相反地,利润率马上就在实际上不同于剩余价值率,因为在一种场合是m/v。而在另一种场合是m/(c+v),因此从一开始就知道,既然m/v大于m/(c+v),所以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除非c=0。
  但是,考虑一下第二册中所阐述的各点,就可以知道,我们不是根据任何商品产量,例如,一周的商品产量来计算利润率,而m/(c+v)在这里指的是一年中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和一年中所预付的(不同于周转的)资本的比率。所以m/(c+v)在这里是年利润率
  然后我们先来研究一下,资本的不同的周转(部分地取决于资本的流动组成部分和固定组成部分的比率,部分地取决于流动资本在一年中周转的次数等等)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时候是怎样改变利润率的。
  假定周转已定,m/(c+v)这个年利润率已定,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比率怎样可以不以剩余价值率的变化,甚至不以剩余价值量的变化为转移而发生变化。
  因为m,剩余价值总额可变资本乘剩余价值率,所以,如果我们把剩余价值率叫作r,把利润率叫作p',那末,p'=r·v/(c+v)。在这里我们有四个量:p'、r、v、c,有了其中的任何三个量,我们就总是可以求得未知的第四个量。从这里可以引出不同于剩余价值率的运动,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不同于剩余价值量的运动的利润率运动的一切可能的情况。这一点对一切前人来说自然都是无法解释的
  这样发现的规律,比如说,对于理解原料的价格对利润率的影响来说是很重要的,不管剩余价值以后在产业家等等中间如何分配,这些规律始终是正确的。这只能改变表现形式。即使把m/(c+v)看作社会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和社会资本的比率,这些规律还是可以直接应用的。
  II.在第一点中所说的运动,无论是一定生产部门的资本的运动,还是社会资本的运动——改变资本的构成等等的运动——现在都被看作投在各个不同生产部门中的各个资本量之间的差别
  于是可以看到,在剩余价值率即劳动的剥削程度相同的前提下,价值的生产、从而剩余价值的生产、从而利润率,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中是各不相同的。但是,竞争使这些不同的利润率形成一种平均利润率或一般利润率。这种利润率,如果以绝对的形式表述出来,就不外乎是资本家阶级(每年)生产的剩余价值同社会范围内预付资本的比率。例如,如果社会资本=400c+100v,而它每年生产的剩余价值=100m,那末社会资本的构成=80c+20v,而产品的构成(百分比)=80c+20v||+20m=20%的利润率。这就是一般利润率
  投在不同生产部门并具有不同构成的各个资本量之间的竞争所追求的,是资本主义的共产主义,即每个生产部门的资本量会按照它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例从全部剩余价值中获取相应的部分。
  要做到这一点,只有每个生产部门(和前面一样,假设总资本=80c+20v,社会利润率=20m/(80c+20v))全年生产的商品都按成本价格加上预付资本价值的20%利润(不管预付的固定资本中有多少加入每年的成本价格,或者不加入每年的成本价格,情形都是一样)这样的价格出售。但是,这时商品的价格和它的价值必然不一致。只有在资本的构成按百分比是80c+20v的生产部门中,商品的价格——K(成本价格)+预付资本的20%——才会和它的价值相一致。在构成较高(例如90c+10v)的地方,这种价格高于商品的价值,在构成较低(例如70c+30v)的地方,这种价格低于商品的价值。
  这样平均起来的价格把社会剩余价值按资本量大小的比例平均分配于资本量之间,这种价格就是商品的生产价格,是市场价格围绕着摆动的中心。
  那些存在自然垄断的生产部门,即使它们的利润率高于社会利润率,也不受这种平均化过程的影响。这在以后对地租论[88]的阐述是很重要的。
  在这一章[89]中应当进一步阐述使不同投资平均化的不同原因,这些原因在庸俗经济学家看来正是产生利润的不同源泉
  其次:应当研究过去阐述的而现在仍然有效的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现在在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所采取的那种改变了的表现形式
  III.随着社会的进步,利润率趋向下降。这一点在第一册中论述资本构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时已经得到了证明[90]。这对克服过去一切经济学的障碍来说是一个最大的胜利。
  IV.过去所讨论的只是生产资本[91]。现在,由于有了商人资本,情况就改变了。
  根据以前的假定,社会的生产资本=500(百万或十亿,都是一样)。即400c+100v||+100m;p' ,一般利润率=20%。
  现在假定商人资本=100。这样,100m就应当和600相比,而不是和500相比。因此,一般利润率由20%降到16 %。现在生产价格(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在这里假定400c,即全部固定资本,完全加入一年生产的商品的成本价格)=583 1/3。商人出售商品的价格是600,这样,如果撇开他的资本的固定组成部分不谈,那他的100就得到了16 2/3%的利润,和从事生产的资本家得到的相等,或者换句话说,他攫取了社会剩余价值的1/6。商品——就其总和来说,并且就在整个社会范围内来说——是按照它的价值出售的。他的100英镑(撇开固定组成部分不谈)对他来说只是流动的货币资本。商人攫取的超过16 2/3%的东西,不是通过纯粹的欺骗或在商品价格波动时进行的投机得来,就是——在真正的零售商那里——以利润形式支付的工资(虽然这是付给可怜的非生产劳动的)。
  V.从我们假定利润率为16 2/3%的情况来看,现在我们已经把利润化为它在实际上表现出来的形式了。其次是这种利润分为企业主收入和利息。生息资本。信用制度
  VI.超额利润之转化为地租
  VII.最后,我们谈到庸俗经济学家当作出发点的那些表现形式:地租来自土地,利润(利息)来自资本,工资来自劳动。但是,现在从我们的观点来看,事情完全不是这样。这种表面上的运动是一目了然的。其次,作为以往一切经济学的支柱的亚·斯密的谬论:商品的价格由上述三种收入,即仅仅由可变资本(工资)和剩余价值(地租、利润(利息))构成的说法已经被驳倒。整个运动就是通过这种表现形式进行的。最后,既然这三种形式(工资、地租、利润(利息))是土地所有者、资本家和雇佣工人这三个阶级的收入来源,结论就是阶级斗争,在这一斗争中,这种运动和全部脏东西的分解会获得解决。
  我们形影不离的年青的一对上星期回来了。他们的住处靠近樱草丘[92],他们今天晚上已搬进去了。
  附上库格曼的来信等等。我已把席利要的东西寄给了他[93],但不是照他所要求的那种幼稚方式寄去的。再过几天我就满五十岁了。如果一个普鲁士尉官对你说:“服役二十年了,可还是一个尉官”,那末,我可以说:苦干半个世纪了,可还是一个穷叫化子!我的母亲说得对极了:“小卡尔要是积攒一笔资本,而不是……该多好啊!”
  祝好。

你的 卡·马·xp4品论天涯网


  痈只在右胯股上还有不大的一点点,大概好了不会留下痕迹。
  厄内斯特·琼斯由于为伯克辩护不力和不坚决而名誉扫地。伯克迫使老蠢驴布拉姆韦尔扔掉他虚伪的镇静而丑态毕露,至少在这一点上取得了胜利。



  注释:
  [11]根据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序言,整个《资本论》的出版计划规定还要出版两卷。第二卷应包括两册,用以分析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册)和阐述资本主义总过程的各种形式(第三册),而最后一卷即第三卷(第四册),马克思打算用来探讨经济理论史(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3卷第12页)。马克思逝世以后,由恩格斯整理付印,并把马克思的属于第二册的手稿作为《资本论》第二卷出版,把属于第三册的手稿作为第三卷出版。——第8、12、23、70、162、191、410、518、526、539、540、551、583、586、588、672、677、688页。
  [88]马克思指绝对地租的理论(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5卷第6篇第45章《绝对地租》)。——第74页。
  [89]马克思1864-1865年所写的《资本论》第三册初稿,全文分为七大章。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整理这份手稿准备付印时将章的划分改为篇。这封信中提到的一章在恩格斯出版的《资本论》第三卷中相当于第二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5卷第2篇)。——第74页。
  [90]这里提到的资本构成的变化在《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第六章第三节中作了阐明。在第一卷德文第二版和以后各版中,相当于这一节的是第七篇第二十三章(《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3卷第672-780页)。——第74页。
  [91]这里的所谓生产资本,马克思是指产业资本,以别于商人资本或商业资本。后来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中对生产资本下了一个专门定义(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4卷第31-170页)。——第74页。
  [92]伦敦的一个公园,恩格斯1870年从曼彻斯特迁移伦敦后,住在这个公园附近。——第75页。
  [93]从维·席利1868年4月26日给马克思的信中可以看出,这里指埃·勒克律为写关于马克思的文章而要的传记材料。——第75页。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