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核战等会导致气候灾难,导致50亿人缺粮而饿死。我们在2010年就提出了使用能源驱动二氧化碳工艺技术,能低成本工业化生产粮食,建议国家组织力量研发和应用;同时应保留化石资源用于未来粮食生产,而推动聚光太阳能热发电,该技术是唯一可连续发电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可完全替代当前使用化石燃料为主的热发电技术。
2022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6版介绍,美国《政治报》报道,在日前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一场闭门会议期间,美国官员告诉北约欧洲盟友,美方将加速向欧洲多座北约基地部署“升级版”核弹B61-12。这种战术核弹原定明年春季交付,如今提前到今年12月运抵。
俄外交部外交学院弗拉基米尔·维诺库罗夫教授早就指出:“美国在非核国家境内部署此类核武,该事实本身便违反了核不扩散条约,无疑会提升爆发动用此类核武之战争的风险。美国曾在南联盟投下过贫铀弹,由此很容易过渡到动用低当量核武,而后则是真正的核武。”
近日俄罗斯在多个城市重新启用了冷战时期的防空洞,外界猜测这是为可能的核战争做准备。美俄要发生核战,我们很难阻止,我们一方面需要防备美帝直接核武器攻击中国,这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曾经制定过类似计划;另一方面,也需要评估,核战爆发,会给我们带来多大影响?我们该如何对付?
8月15日《自然 食品》杂志发表研究文章[1],对核战争发生后的影响作了预测。即使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发生一场有限的核战争,双方投放的核弹总当量仅为150万吨,也会产生5百万吨尘埃,使大气温度下降多至2度,地面太阳辐射和粮食产量约下降7%。而美俄全面核战争,投放的核弹总当量会高达4.4亿吨,产生1.5亿吨尘埃,大气温度会下降16-18度之多,地面太阳辐射会下降一半,粮食产量约下降90%。预计核弹会使3.6亿人直接致死,更大的灾难,是全世界约50亿人会因粮食短缺而饿死。就是说,美俄发生核战争,即使不攻击我们,全球包括中国人民都要倒霉。
美国和西方精英早就制定了削减人类人口计划,并在美国树碑,确定目标是世界人口为5亿以下[2]。2010年就有英国人在网上披露[3],将会采用病毒袭击中国,让中国人感冒,后来2019年底发生在我国武汉的新冠疫情与其很类似。如今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新冠及其疫苗是美国研发的生物武器。比尔盖茨曾经公开阐述,发展疫苗的目的,就是削减世界人口10-15%[4]。如今德国统计数据显示[5],疫苗接种率越高,超额死亡率也越高。国内茅于轼曾经公开支持使用转基因食品等削减世界人口到5亿[6]。推动核战争,很可能是西方削减世界人口的另一个选择。
很多因素会导致气候巨变,如众所周知,温室气体效应会引起气候剧变导致粮食短缺灾难,此外火山喷发等也会有同样作用。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第二年全球很多地方夏季下雪[7],在匈牙利东部三个县就有2.6万人死于饥荒;在特兰西瓦尼亚地区,有1.8万人死于饥荒[8]。7万年前印尼多巴超级火山喷发,造成全球被烟尘遮蔽达数年之久,人类一度下降到仅有数千人[9]。地质学家相信[10],这种规模的超级火山喷发平均时间是1.7万年,下次很可能就在最近。
我国粮食生产严重不足,最近几年每年进口大豆1亿吨左右,约占我国粮食消费15%,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我们迫切需要启动国家研究计划,发展相关技术,在各种气候灾难下增加粮食产量,最大限度减小人口损失。
我们早在2011年[11]和2012年[12]就提出了10种工业化生产粮食工艺,这些工艺技术,组合早已在实验室完成的生化反应,同时不需要象天然光合作用那样再生三磷酸腺苷,使用能源,如电能或氢能,驱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从而可以使用反应罐进行工业化生产。去年我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就是中科院天津生物技术研究所通过实验验证[13],在实验室可以联合多个生化反应人工合成淀粉,从而在技术上进一步证明其可行性。但该技术路线[13]仍需要使用三磷酸腺苷,由于再生合成三磷酸腺苷反应难以低成本在反应器中实现,我们提出的10种工艺路线,更适合发展成为工业化技术,从而不受气候灾难影响。要完成工业化,需要研发工作包括:
1)由于这些技术都需要使用多种酶作催化剂,完成一种工艺工业化技术路线的研发,就需要研发十余种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相关酶技术,完成这些技术研发,需要40-50种酶的发酵法生产技术。
2)研发使用酶催化作物秸秆水解和合成转化,高转化率生产淀粉技术,该技术已在实验室完成实验[14],证明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所需要研发的酶生产技术仅有一种,是近期就能完成的工业化技术,但该技术需要植物做原料,仍然会受气候灾难影响,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可作粮食生产补充技术。配套研发利用南方土地和水面生产快速生长植物,如水葫芦生产技术,增加灾难年代原料供应。
长远来看,工业化生产粮食应依靠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如今我们每年消耗煤炭40多亿吨,约占世界一半,为西方生产工业消费品。我们不应浪费化石能源为西方服务,应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保留化石燃料给后代应对气候灾难。我们应该发展可连续工作的太阳能热发电装置,避免光伏发电和风电不连续缺点。我们提出的技术方案,已于2018年在国际能源领域著名期刊《能源》上发表[15],去年在国内《太阳能》杂志上发表文章论证[16],上网电价可降低到25分,仅为目前热电厂60%。目前的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成本高,主要是犯了多项常识性错误,如美国最大的Ivanpah电厂,有三个独立电厂组成,每个汽轮发电机规模仅有13万千瓦,效率低,设备投资成本高,使得发电成本高,早就属于淘汰规模,但国内多迷信美国,仍然采用美国错误方案。
以上粮食生产技术,约需要投入100-200亿元, 5-10年左右完成研发工作,才能开始工业化发展阶段。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相对比较成熟,需要投入100亿左右,建设3个不同规模的电厂,5-10年就能达到工业化推广阶段了。
参考文献
1. Xia, L., et al., Global food insecurity and famine from reduced crop, marine fishery and livestock production due to climate disruption from nuclear war soot injection. Nature Food, 2022(8): p. 3.
2. 何新, 统治世界 2 手眼通天共济会=WHO RULES THE WORLD?. 2013: 北京:同心出版社. p. 46.
3. 钱戈,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 2013: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The Anglo-Saxon Mission https://projectavalon.net/lang/en/anglo_saxon_mission_en.html p. 14-16.
4. 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新疫苗消灭人口计划_哔哩哔哩_bilibili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5377573/ 别哔哔biubiu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644071/ 出处:bilibili. 2010.
5. 德国:疫苗接种率越高,为何超额死亡率也越高?
https://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21-11-25/284898.html. 2021.
6. 茅于轼. 转基因食品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它能让人慢慢失去生育能力
https://m.weiming.info/zhuti/talk/31198413/. 2011.
7. Luterbacher, J. and C. Pfister, The year without a summer. Nature Geoscience, 2015. 8(4): p. 246-248.
8. (美)威廉·K.克林格曼;(美)尼古拉斯·P.克林格曼著, 1816 一部“冰封之年”的历史 无夏之年. 2017: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p. 198.
9. 徐世球,姜允珍,刘沛生等编著, 科学解读世界末日. 2012: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p. 83.
10. Rougier, J., et al., The global magnitude-frequency relationship for large explosive volcanic eruptions. Earth &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18. 482: p. 621-629.
11. 黄卫东, 氢能或电能驱动的人工光合作用固定CO_2合成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11(05): p. 86-95.
12. Zhang, Y.H.P. and W.D. Huang, Constructing the electricity–carbohydrate–hydrogen cycle for a sustainability revolution. Trends in Biotechnology, 2012. 30(6): p. 301-306.
13. Cai, T., et al., Cell-free chemoenzymatic starch synthesis from carbon dioxide. Science (New York, N.Y.), 2021. 373(6562): p. 1523-1527.
14. You, C., et al., Enzymatic transformation of nonfood biomass to starch.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13. 110(18): p. 7182-7187.
15. Peng, H. and W. Huang,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an Integrated Azimuth Tracking Solar Tower. Energy, 2018. 157(AUG.15): p. 247-257.
16. 黄卫东, 对太阳能热发电走向成功之路的思考. 太阳能, 2021(第四期): p. 51-57.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