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权主义”是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传统国际政治词汇。
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主席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率先提出了霸权主义的概念,同时提出了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号召联合起来反对霸权主义。
毛主席对卡翁达说:
“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
同年4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率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并于10日在大会上发言,阐述了毛主席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引起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热烈反响。
在苏联已经由修正主义而社会主义帝国主义,并导致50年代形成的社会主义阵营解体的情况下,毛主席审时度势,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和反对霸权主义的主张,抓住了国际形势的主要矛盾,最大限度地团结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包括西欧、日本,最大限度孤立两个超级大国,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在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的今天,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和反对霸权主义的思想还灵不灵?
我看还是灵的。美国作为唯一的霸权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矛盾,仍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
即以中国自身的感受为例:谁在阻挠中国统一?谁在插手中国南海?谁在力图中断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技术进步?谁在中国周边不断组建各种军事联盟、举行威胁中国的军事演习?
只要我们搞清楚了这些问题,就会明白坚持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坚持反对霸权主义最符合最符合中国利益,也最符合国际正义原则。
仔细辨析毛主席提出的霸权主义,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具有双重含意的概念——
既指一种行为,即超级大国欺侮、压迫、支配、干涉和颠覆小国、弱国,不尊重他国的独立和主权,进行强行控制和统治,也指一种“身份”,即苏联和美国。
在苏联解体后,只有美国一家配得上“霸权主义”的称号。
二
霸凌主义是这几天突然热起来的一个词汇。
严格说起来,这还不是一个严肃的、被广泛接受的国际政治词汇,不要说正式的词典里查不到这个词,就连以反应迅速著称的“百度百科”、维基百科也查不到这个词的正式定义。
“霸凌”一词的定义倒是很容易就找到了。
“霸凌”是音译英文“bully”一词。指一种有意图的攻击性行为,通常发生在力量(生理力量、社交力量等)不对称的学生间。
较常被接受霸凌的定义是挪威学者Dan Olweus的定义:“一个学生长时间并重复地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
另一条关于“霸凌”的定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欺凌与压迫,它一直长期存在于社会中,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及排挤,也有可能是类似性骚扰般的谈论性或对身体部位的嘲讽、评论或讥笑。
由此我们也可以简单地推导出作为国际政治词汇的“霸凌主义”的含义:即用“霸凌”的方式处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
指控对方对自己“霸凌”,也有意无意地塑造了自己弱小、可怜的形象。
霸凌主义和霸权主义,区别在哪里呢?
第一, 霸凌主义远较霸权主义温和,并且不会使被指责的国家联想起曾被指为霸权主义的“不愉快往事”;
第二, 不具有身份上识别敌我的含义,只具有不赞成对方行为的含义。比如,一个学生对另一个学生有霸凌行为,但他们还是同学,并非敌人。
很有趣,很有意思。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