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出很多议论,关键内容是外国特效药为何那么贵?对于这个问题,某些舆论想转移矛头、转嫁对象是不成功的,顾左右而言他,也躲不开责问。毫无疑问,高昂的药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西方医药公司的专利保护。这不是新问题,早就存在了。
也有一些人直面问题说:研制一个新药,成本很高,如果没有这样的专利保护,谁还搞新药研发啊?有药可治,但很贵,总比无药可治好。这种出自医药公司文案的千篇一律的标准回答说的也对。但有两个问题。第一,医药公司绑架了政府。西方一些高福利国家,医药费全部由政府支付。虽然政府作为唯一的买家具有相当大的议价能力,但高度垄断的医药公司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政府的议价能力,因而政府提供的全民医保成为私人医药公司高额垄断利润的充分保障。第二,各种各样新的疾病很多,为什么会出现?为什么不从源头上努力减少疾病,而只是在末端花大钱治疗?
对此有人辩解说,不是新的疾病多了,而是人均寿命提高,自然导致疾病增多。这个解释虽然有为不预防疾病辩护的倾向,也不是完全没道理,但不能绝对。如果某种疾病都出现在老年人那里,这个说法大致可以成立。但现在很多疾病出现在儿童、青少年身上,例如白血病,这个解释就不能成立。而且,当今世界有些旧的疾病已经彻底消失,例如天花,有些疾病确实是以前从来没有的,其中既有大规模的流行病,例如艾滋病,也有暂时极罕见的病例。这种现象也说明疾病增加并不完全是因为寿命增长,还有其他原因。其中,现代化、工业化造成的各种污染就是罪魁祸首之一。
西方高福利国家的福利制度能否延续,早就成为讨论的话题。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开始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地削减福利。但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削减到医保。特朗普只是推翻了奥巴马试图增加医保福利开支的方案。包括米国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各种新的、旧的疾病都不少,医保开支压力很大,为什么不做努力从源头上防止疾病呢?米国前几年的一项数据显示,米国符合征兵身体条件的青少年比例大为下降,因为肥胖青少年太多了。米国政府在预防疾病方面有多大的投入呢?
前几年看到罂国的一项报道说:任何成年人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减肥成功,政府将奖励多少钱。这是一个精明的算账结果。奖励减肥的钱绝对小于治疗肥胖并发症的医药费。我没有仔细检索减肥成功、获得奖励后,又反弹,再次减肥,是否也有奖励。不管怎么说,我觉得这还是治标不治本。为何现在肥胖这么多?同大肆宣扬的消费文化没有关系吗?我们不能说米国没有预防疾病,例如米国的健身产业也很火爆,造成的结果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观:富人瘦的多,穷人胖的多。健身减肥成为一项花费昂贵的时髦产业,穷人消费不起。换句话说,富人健身减肥、预防疾病,是一项可以赚钱的买卖。穷人健身减肥,预防疾病,则无利可图。还不如等穷人生病,花钱治病,反正有政府或医疗保险买单。此外,有机食品也一样,它可以预防和减少疾病,但有机食品比较贵,穷人消费不起。
这便是资本主义唯利是图、一切以赚钱为目的的必然结果。对于私人企业,尤其是医药公司来说,如果要预防,那也是疫苗之类需要政府买单的药物预防。沿着这个方向,药物预防蜂拥而上,几十种疫苗排着队大规模地使用,能赚钱就行。但事实上,有很多预防疾病的办法是不需要花钱或花钱不多的,谁去做呢?按理说应该由政府做,但是,在“小政府、大社会”的观念主导下,政府有多大的实力、能力去做这件事,令人怀疑。举例来说,长期宣传控制饮食、节制口腹之欲就能预防和减少一些疾病的发生,但是这种宣传食品企业不喜欢,政府能得罪垄断性的食品公司去做这种宣传吗?米国的宪法使得政府不能掌握媒体,因此,即便政府想做这样的宣传,也无从下手。
中国有数千年的文明史,历史上产生了很多无需花钱或花钱较少的预防疾病的办法。例如作息规律,五禽戏、太极拳等健身操等。陆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较高,人们常常只说是茶文化,但忽略了一个重要关键点:喝茶必须烧开水!这是大规模预防疾病的廉价、有效手段之一。我曾经写过文章解释为何罂国人在工业革命开始后突然全国流行喝茶,关键就在于此——当时罂国因为工业污染严重,水质严重下降,水传染的流行病盛行,王室和穷人一样喝着分不清高档低档的茶叶,本质上只是为了喝开水防病。下午茶之类不过是有钱人与穷人拉开距离的显摆。再比如说,中国古代在二十四节气时有很多习俗,这种由民间经验总结的习俗,很多都是各个时令下预防疾病的手段,政府及其官员则经常充当宣传员和身体力行的角色。此外,佛道养生术虽然有些属于无稽之谈,但有些确实是有用、有效的。当然,佛道养生术有些不花钱,有些则是专骗富人钱的,不可一概而论。
总之,中国古代有很多廉价的预防疾病的方法。直到现代,有一段时间我们还提倡“预防为主”。毛主席曾经说:“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延续。然而,在崇洋媚外的影响下,很多好传统被抛弃了。以体育来说,金牌体育、锦标体育、职业体育都成为赚钱的手段,健康呢?运动员各个伤病缠身,有些不得不因伤病而中断体育生涯,例如刘翔。体育迷很少真运动,更多像土豆一样躺在沙发里、喝着啤酒、吞着垃圾食品,为体育产业做一点GDP的贡献。
就疾病来说,当年的赤脚医生医疗水平虽然不高,但宣传预防疾病则很有效。加上政府不计成本的投入,例如防治血吸虫病,爱国卫生运动等,对提高中国人的健康水平起了很大的作用。然而,在商业的价值判断中,政府把很多流行病事先预防了,私人企业还怎么靠治病赚钱呢?我们不能说过去的爱国卫生运动照搬到今天依然能有效,今天的中国的确有很多新的疾病,不是靠爱国卫生运动就能预防的。但是,我们今天还有像过去那样全国性高度重视的预防疾病的政府行为吗?不能说没有,但重视程度显然不如过去。
今天的中国,很多预防疾病的功能也转为市场化了,民间防病治病的畅销书不一定靠谱,但市场销量说明了民众的需要。“神医”胡万林靠芒硝包治百病,大师张悟本靠绿豆治病防病,媒体上演员扮演的老医生煞有介事……荒诞不经的做法仍然有很多人趋之若鹜,说明什么?说明预防疾病的事情,政府该做却不做,或者做的远远不够。民众有大量的防病需求,完全不能指望医药公司和医院,政府缺位,便导致民间真的假的纷纷登台。事实上,这种现象在西方国家也同样有,程度不同而已。
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正在逐步完善,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的医疗保障制度不能像西方那样,任由政府被垄断的医药公司绑架、敲诈。此外,我们应该继承中国的优秀传统,由政府部门花大力气、投入人力物力,在预防疾病上下大功夫,这应该是与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并行不悖的政策重点。如果只是学西方,我们就会像西方发达国家一样忽视预防疾病,或者任由医药公司把预防疾病变成可以赚大钱的药物预防。中国政府应该对各种常见病和新发疾病的原因做认真的调查,探索预防疾病的廉价、有效手段,花力气做好预防疾病的长期宣传。比方说,以前很少见的白血病为何越来越多?只有查明原因,才能从源头上杜绝或减少。这样的结果,比给进口药物降税要有意义得多。
当今中国政府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个很好的概念。但目前大多还只局限于环境和生态,还没有具体延伸到预防疾病。如果做好了预防,例如白血病发病大大减少,《我不是药神》这样的苦涩无奈,就不会成为牵动亿万人心的话题。预防疾病也许看不到清晰的政绩,但政府必须要做,或者引导民间一起做。功德虽不在看得见的地方,但于国于民都有百利而无一害。中共十九大提出:“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我希望能够尽快落到实处,长期坚持。
西方医药公司由于绑架政府,是一个暴利的行当。因此,它们对于宣传和控制舆论的投入也很大。关于西方医药公司的负面舆论很少能长期存在。除此之外,它们还有足够的财力在观念和“科学”理论上引导社会和政府向有利于它们赚钱的方向发展。中国政府如果认不清这一点,只会按发达国家的“国际惯例”行事,那么,必然的结果就是——防病骗子化,真防病也会被医药公司的财力主导的舆论朝“骗子”方向抹黑;治病圣母化,但这个圣母化的形象一定是西方医院、西方医生、西方医药公司,而不是中国的医疗机构。这种现象我们还看到的还少吗?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