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篇文章《一个外地女孩,死在了我出租的公寓》在网上火了。
一个西部贫困山村女孩,经过自己的努力,考入北京一所211名校,毕业后几年一心考公,多次取得家乡省份公务员考试笔试第一,却在面试环节连连落榜。最终失望的远走他乡,但还是找不到匹配的工作。临死前连电费也交不起,冰箱里没有食物。警方调取的死者生前消费记录显示,她无论吃饭还是买任何东西,几乎没有超过五块钱。临死前二十天都没有出门,没有点过外卖,也没有做饭,电话记录也显示她没有与任何人通过话,极大概率就是在孤独中饿死的……
死后两周左右,她才被发现。而在盛夏的酷热中,她的尸体早已经高度腐烂!
看到这则新闻,心中是无尽的悲凉!盛世繁华之下,却发生如此惨剧。
1、有人说,这女孩子性格有点问题。她太孤傲了!考公遇到不公,找工作找不到合适的,就失去信心。太脆弱了。她应该去求助。但问题是,她能去求助谁?当她的家庭实在太穷,再也无法给自己多少支持。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她又能去求助谁?她去求助派出所吗?她去求助街道办事处吗?这些地方是专门提供求助的机构吗?
我们的每个城市有专门给人提供援助的社会机构吗?这些机构叫什么名字,有什么固定的活动机制吗?落难的人怎么知道这些机构的名字?怎么发现他们,怎么找到他们?我们有什么机制去发现那些已经在社会上原子化的、落难的年轻人?并给他们以适当的帮助?
在基督教堂里,你可以免费吃饭,并得到上帝的祝福;在佛堂,你也可以得到免费的施粥,以及大师傅的念经。在美国城市的一些街区,你也可以得到免费发放的食物,以及一些穷朋友的自嘲,以及困顿中的抱团取暖。在困顿中,自嘲和抱团取暖其实是很好的缓解压力的方式。如果这个姑娘身边有一些穷朋友与她唠叨,她可能也不会如此绝望。
而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相应的机制在哪里?
三十年前,我们是有这样的机制的。那会我们是计划经济或者半计划经济,那样的扶助体系是存在的。但是现在,在许多年轻人已经高度离散化、原子化的当下,又有多少人知道这样的体系?
在农村,这样的体系还是存在的。经历了前些年的帮扶,那些贫困户、低保户、病人、残疾人已经有了一些保障,他们生活在农村,有饭吃,还有一些帮扶资金,日子还是过得去的。
但是在城市,在那些失业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中,在那些回也回不去农村、留也留不下城市的年轻人中,这样的帮扶体系却不知道在哪里。
2、很多人说,这样的事情是个案。的确,饿死人的确是个案,但是这个事情反应的问题绝不是个案。
疫情过后,经历了短暂的乐观,然后便是迅速的萧条。很多行业都是一地鸡毛。许多大厂都在裁人,多少中小厂子都倒了。被裁撤的年轻人涌入快递员和网约车,迅速导致这两个行业的工资水平大幅度降低。
在统计数据中,青年就业率还是非常不错的。但那只是统计数据。
从某种意义上,我理解统计数据的水分。
在中美对抗的大背景下,在美国那边经济数据大肆造假的背景下,我们的经济数据也需要加水分。若是我们不加水分,那么产业和资本就有可能离我们而去。这就好比打仗,公开发布的战报有时候就是为了忽悠敌人的。
但是问题是,除了这样的一套数据之外,我们还有没有一套更加真实的统计数据?
我常常想,有关机构能不能做一个调研,调研一下23岁~45岁的中坚人群,到底有多少人经常性的拿不出1000块钱2000块钱。有没有机构去做做这样的真正的调研,了解一下真实的情况。
很多人不了解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一些找不到工作的青年的惨状,有的人难得时候真的是口袋里掏不出几十块钱。吃不起几顿饭,买不起一张高铁票。
但是时间过去了两年,我没有看到一家社会机构去做这样的调研,去了解底层真实的情况,把真实的情况上报,然后做出相应的对策!
媒体上舆论上的高调很多,真的是很多,但是真实的调研却不知道都是谁在做!
这不禁让我想起当年的计划生育。当年的生育数字造假不就是如此吗?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统计数据一直极度乐观,严重忽悠了中央和领导,认为中国生育率绝不会断崖式下降,甚至还会增长。但是短短的几年时间,就被啪啪打脸。等到断崖式的生育率到来,他们却全都默不作声,不负责任。
生育问题的恶性趋势已经形成,谁又能回天?
生育问题已然如此,其他问题是不是也要走到这一步?
3、两年前,我就呼吁,要给年轻人发钱、发补助券、消费券,这是疫情之后的国运之战!那时候,欧美都在给企业发钱、给民众发钱。但是我们的许多专家和经济学家却高喊,绝不能发钱,给民众发钱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资本主义国家都在发钱,而我们的专家和经济学家却齐声反对!
每次只要有点给老百姓好处的声音,这些专家和经济学家就会跳出来反对!
我就不明白了,给许家印、给恒大贷款2万亿的时候,他们怎么就不跳出来反对!给房地产企业几十万亿的时候,他们怎么就不跳出来反对?!
这些补助和贷款,全都会造成通货膨胀,他们怎么就不反对?怎么一说起给老百姓发钱,他们就全部跳出来反对?他们的良心是让狗给吃了吗?
为了支持国家建设,给一些行业补助和贷款是必须的,是好事!比如给电动车行业的补贴和贷款,比如国家基础设施道路、桥梁等的贷款和扶持资金!这些贷款和扶持资金也都会带来通货膨胀,但是站在国家整体利益的角度,这样的通货膨胀也是值得的。
当然了,在这个通货膨胀的过程中,老百姓自己的存款当然也会贬值,也会受到损失。但是为了支持国家建设,他们选择吞下这个苦果。
为了支援国家的建设,可以容忍一些通货膨胀。而现在,为了民众的直接利益、切身利益,在老百姓和年轻人最难的时候,给他们发放少量的救助和补贴!这时候难道就不能接受一点通货膨胀吗?这是什么逻辑?
当老百姓最难的时候领到了救助,感受到了雪中送炭,他们会对因此产生的一定的通货膨胀怨天尤人吗?
发放多少,怎么发才能最大限度的遏制通货膨胀,这是一个问题。但是发不发,这却是另外一个问题!
【文/尹帅军,80后青年作家,红歌会网专栏学者。原载微信公号“尹帅军”,授权红歌会网发布】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