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点

孟彦:大漠航天人的铮铮铁骨,铸成共和国腰杆挺立的脊梁

字号+作者:孟彦 来源:昆仑策网 2024-06-18 09:12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正是有了你们的英勇奋斗和无私奉献,我们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底气才更足,腰杆才更硬,说话才更有分量。” 这是习近平总书'...

1.jpgwKH品论天涯网

“正是有了你们的英勇奋斗和无私奉献,我们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底气才更足,腰杆才更硬,说话才更有分量。”wKH品论天涯网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2月8日视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时发表的重要讲话。wKH品论天涯网

这里总书记所说的“你们”,不仅是指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和全体人员,还包括奋战在国防科技和科工战线上的全体人员。他们研发的导弹、火箭、卫星、神舟飞船等大国重器,“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让中国真正拥有了在国际上“说话算数”的实力地位。wKH品论天涯网

1958年5月27日至7月22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研制、试验核武器的任务。他说:“原子弹就是这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我们就搞一点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10年功夫完全可能。”wKH品论天涯网

2.jpgwKH品论天涯网

根据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1958年10月20日,开国中将孙继先率抗美援朝回国改编的第20训练基地官兵,在“黄沙弥漫不见天,荒芜凄凉绝人烟”的内蒙古巴丹吉林戈壁沙漠,挖地窑、住干打垒,靠肩扛手刨,沙枣充饥,以“榔头打石头”的干劲,用不到3年时间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导弹试验靶场,成为新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为保密起见,军邮通信代号为“兰州市27支局”。wKH品论天涯网

3.jpgwKH品论天涯网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心对外开放,依驻地取名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因基地通信呼号为“东风”,取意毛主席赋词“东风压倒西风”,因此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称“东风航天城”。wKH品论天涯网

中心自创建以来“一路开挂”,先后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多个第一,如1966年第一次“两弹”结合核试验,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1975年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1980年第一枚飞向太平洋的远程远载火箭发射,1981年“一箭三星”发射等,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飞船在这里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幕布。wKH品论天涯网

4.jpgwKH品论天涯网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有一处肃穆之处一一东风革命烈士陵园,这里安葬着780多位为了中国航天事业忠诚奉献、英勇献身的英雄先辈,矗立着一座直指蓝天的纪念碑,象征着航天人扎根戈壁、矢志航天的情怀。wKH品论天涯网

5.jpgwKH品论天涯网

陵园正面是“聂荣臻同志永远和我们在一起”的屏碑,安放着聂帅部分骨灰。“再穷也不能没有一根打狗棍”,聂帅亲自主持和领导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创建工作,先后4次亲临中心指挥尖端武器试验和中心全面建设,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聂帅骨灰安放前一天,干旱的戈壁沙漠下起大雨,凭吊的人们泪水湿衣,真是千钧悲痛,月冷西山。wKH品论天涯网

这里长眠着中心首任司令员、开国中将孙继先,他曾率领17名勇士强渡大渡河,从朝鲜战场上被急召回国,统领十万大军,以“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誓言,在西北大漠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导弹试验靶场。wKH品论天涯网

这个安放着中心创业时期的300多名英灵,他们的年龄平均只有27岁。为保护特种燃料安全、身后留下了38只焦黑脚印的王来烈士,就是其中一位。wKH品论天涯网

11.jpgwKH品论天涯网

1965年,一次大型试验任务中,剩余的加注液氧要到戈壁滩上排掉。一名操作手在操作时,意外引燃了旁边的骆驼刺,当即燃起大火,年仅24岁的王来立即跑过来营救,两人瞬间都变成了火人。危急关头,他首先想到的身旁的同事和设备安全,他不顾一切拼命地把同事的衣服扒下来,凭着最后一口气,向着远离同事和设备的方向跑去。同事得救了,而他却在液氧分子的包裹中,成为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身后的戈壁滩留下了38只焦黑的脚印。wKH品论天涯网

王来牺牲后,在他的墓前茁壮生长出一株榆树,生生不息,前来吊唁的人们纷纷驻足凝思,正是这些“大漠航天人”的英勇献身,才换回了如今航天强国的灿烂辉煌。wKH品论天涯网

7.jpgwKH品论天涯网

“在中心工作过的每一位老同志,都是中心的财富”,由于军事保密、部队转隶、干部调动等因素,一些从中心走出去的老同志失去与中心的联系,感到“找不到家了”。为此,中心自2022年7月起开展了“寻找东风人”活动,建立了“幸福港”机构,专门为在中心工作过的老同志服务,对已故老同志在核实、征询后人意见基础上,刻录在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的“东风英名墙”上,并配以二维码查询。wKH品论天涯网

“东风英名墙”墙体两端由中国航天发射史上的“十个第一”功勋章和相应发射场景的浮雕组成,再现了先辈当年的创业场景和卓著功勋。刻字面向上倾斜,朝向天空,让先辈们能再次看到火箭升空的壮美画面,更是展现东风人仰望星空、心怀宇宙的宏大理想。目前,“英名墙”已铭刻4000余人。wKH品论天涯网

8.jpgwKH品论天涯网

四川德阳籍烈土陈国富1961年入伍,1965年牺牲并埋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时年23岁。由于保密原因,陈国富的家人只通过信件知道他在“兰州27支局”工作,不知道他何时牺牲的,更不知道葬在何处,为此他们苦苦追寻60多年。wKH品论天涯网

2024年5月,德阳退役军人事务局通过中心发起的“寻找东风人”活动,告知陈国富烈土找到了,就安葬在酒泉东风革命烈土陵园内。wKH品论天涯网

9.jpgwKH品论天涯网

于是陈国富烈土家人一行6人,驱车2000多公里,来到酒泉凭吊亲人。6月14日,我在东方红卫星发射场见到了前来参观的烈土家属和基地负责“幸福港”对接工作的赵夏林。wKH品论天涯网

烈土侄女陈俊对此深有感触,她写道:去是少年郎,归是英雄魂。您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3岁!我们接受了离别的长度,却低估了思念的厚度。三爸,家人来看您了。wKH品论天涯网

我们走了一遍你来的路,去过了你工作的基地,也去了你最后留下足迹的地方。在那过于热情的阳光和肆意妄为的风沙下,陌生而感慨,想用踏实的脚步去仗量和体会你存在的点点滴滴的痕迹,把你的思念和东风精神带回家乡,带给家里的后辈子孙,英勇无畏,永垂不朽。向你致敬,你爱着家人,家人也想说永远爱你!!wKH品论天涯网

6.jpgwKH品论天涯网

怎能想到在这曾经是个“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荒凉戈壁,老一辈航天人凭借着忠诚使命的爱国情怀、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严谨细实的工作作风干出了“两弹一星”的伟大事业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十几个第一,使中华民族跻身世界航天大国。wKH品论天涯网

您也化为了一粒沙,融入这片神秘而敬仰荒凉的戈壁中,沙漠长眠,胡杨为伴。望着有你在的一列列纵队的墓碑,长眠于此的英雄魂们依然守护着这座航天城,庄严而敬畏着。wKH品论天涯网

历史书很小,装不下他们的伟大,但我们随手一翻,就是他们的一生。wKH品论天涯网

我们每每路过一个号点,能深深感受在这里隐藏着一种坚强不屈的精神,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珍惜所拥有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那是因为有好多好多的人在默默的负重前行!wKH品论天涯网

缅怀 致敬所有的英雄们 ,没有时刻想起, 因为永远不会忘记。wKH品论天涯网

(酒泉即兴写就,6月16日回京修改成稿)wKH品论天涯网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东方文化杂志社特约评论员;来源:昆仑策网【授权编发】,转编自“虚怀论语”微信公众号,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wKH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