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点

余云辉:片面追求城镇化提高GDP,其害无穷

字号+作者:余云辉 来源:微信公号“蓝田书院经典传颂” 2024-06-09 14:08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看,城市和城镇都是由农村发展而来,是因工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引起人口聚集的产物。城镇化和城市化并非政府号召'...

1.jpgs7s品论天涯网

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看,城市和城镇都是由农村发展而来,是因工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引起人口聚集的产物。城镇化和城市化并非政府号召和政府推动的结果。因此,从政府提出城镇化和城市化的经济发展思路那一时刻开始,就违背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s7s品论天涯网

长期以来,总有一些人希望通过消灭农村和农民来消灭城乡差别。他们认为,“由于中国城乡差距量大面广,中央政府要通过把农村变为城镇,把城镇变为城市来缩小中国的城乡差距。”这也是西方国家所期望的。他们一直在游说中国政府,未来要在政策导向上进一步消灭农村,进一步减少农民,从而进一步削弱农业,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国农业对西方国家农业大资本的依赖,以期最终把中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建立在西方垄断资本掌控的大农业基础上。s7s品论天涯网

尽管城镇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思路可以为过剩的钢铁、水泥、家电等产能找到短期的出路,但是发展经济不是堆积泡沫,可持续地发展经济更不是用泡沫堆积更大的泡沫。房地产泡沫挤占了中国大量的经济资源和城乡居民未来的投资与消费能力,房地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癌症,而城镇化必然导致房地产癌症向三线城市扩散、向乡镇扩散、向农村扩散,使房地产资本不仅成为剥夺城市居民储蓄财富的工具,而且成为剥夺乡村农民储蓄和土地的工具,最终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稳定的巨雷。s7s品论天涯网

2.jpgs7s品论天涯网

那些政府主导和推动的城市化和城镇化不是经济发展自然演进的产物,而是政府追求毫无质量的GDP数字与金融地产资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冲动相结合的怪胎。业已存在的中国式城市化和城镇化已经产生的后果是,可耕土地和资源严重消耗,城乡居民上访激增,农业基础不稳定,城乡居民生活负担加重,劳动力成本提高而百姓幸福感却下降,中国产业资本和实体经济不再拥有劳动力成本优势,城乡居民投资能力和消费能力被金融和地产资本绑架。最终结果表现为,目前中国实体经济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过程中缺乏储蓄与投资优势,缺乏劳动力成本优势,也缺乏消费升级与市场需求优势。s7s品论天涯网

城镇化的隐患远不止如此。在现行体制中,地方财政利益、地方官员利益与金融地产资本之间可以有效勾结而难以监管,已经演变出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s7s品论天涯网

(1)地方政府和官员通过与房地产资本的结合,采取各种手段,低价收购农民土地,将农田和城郊菜地变为利用效率低下的房地产项目和市政设施。中国总体上地少人多,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这种城镇化口号下的资源浪费难以挽回。s7s品论天涯网

(2)农民进城之后,种粮种菜的劳动力减少了,但粮食蔬菜的消费者却增加了,这将导致除草剂、农药、化肥的滥用,导致土地退化和粮食蔬菜瓜果质量的下降,还导致粮食和经济作物价格的不断上升,最终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隐患。s7s品论天涯网

(3)卖地进城的农民不得不买高价的商品房,农民多年的卖粮收入、打工收入和一次性的土地转让收入被买商品房的按揭一次性掏空,成为城镇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无土地、无储蓄、无产业技能、无社会保障"的“四无人员”。农村不再成为城市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调节器。一旦出现大的经济衰退,城市失业群体与农村涌入城市的“四无人员”群体汇集,必然成为巨大的不稳定洪流。s7s品论天涯网

3.jpgs7s品论天涯网

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机会就在于中国经济现实的经济结构失衡之中。中国经济结构的失衡主要表现为:城镇过度发展与乡村发展不足的失衡,工业过度发展与农业发展不足的失衡,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过度向城市倾斜和农村资源与投入不足的失衡。当人口纷纷涌入城市,城市爆发了经济与环境的危机,农村和农业也陷于日益凋零的危机之中。解决危机的出路不应该以继续牺牲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发展而把城市化和城镇化的泡沫吹得更大,不应该企图以新的泡沫去拯救深陷于旧泡沫中的城市化和城镇化危机,而应该将资金、技术和人才资源向农村、农业和农民倾斜,彻底扭转中国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失衡。在国家战略上,应该把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农业的组织化和农民的职业化(专业化)作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中国农村现代化、农业组织化和农民专业化可以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s7s品论天涯网

中国农村现代化、农业组织化和农民专业化是解决“三农”整体问题的不同方面,其中,农业组织化又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农民专业化的关键。s7s品论天涯网

(4)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也不利于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外资、外贸和全球化浪潮一直是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之一。然而,过去几十年中国的“世界工厂模式”正在受到“去全球化”的冲击。在此背景下推行城镇化可谓逆势而行。s7s品论天涯网

由于城市可腾挪空间有限,中国农村正好可以成为结构调整的巨大缓冲地带和发展空间。但这个发展不是靠城镇化,而是靠农村现代化、农业组织化和农民专业化。s7s品论天涯网

4.jpgs7s品论天涯网

——农村现代化。通过完善农村教育、医疗、服务等设施,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宜居化,把农业人口留在农村,稳定农村劳动力队伍,甚至吸引城镇失业人员返乡就业。s7s品论天涯网

——农业组织化。农业需要再次组织化,需要在国家资本的主导下重建农业合作组织,甚至可以考虑重建农村人民公社,吸纳城市中青年失业人口。人民公社和集体劳动方式应该成为城市创业失败者、房贷失信人员及其家庭成员最后的生活保障安全网。通过理顺农产品流通渠道,减少流通环节,完善农产品分类定价,提高优质农产品价格,增加农业就业家庭收入,以此吸收城镇失业劳动力重返农村就业,实现社会稳定。s7s品论天涯网

以国家资本为主导,建立国家控股的全国性的种子、农药、化肥、粮油收购等公司,借助现代科技信息手段,做好三农的服务工作。s7s品论天涯网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产业。没有乡村产业的振兴,就没有乡村就业,就留不住人。没有就业和农村人口,就不可能振兴乡村。乡村产业,并非大工业,而是大农业,尤其是“健康型农业”或“功能型农业”。s7s品论天涯网

——农民专业化。通过功能性农业产业的振兴,带动乡村振兴,需要农业组织化和农民专业化,即,在农业组织化的基础上,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只有实现了农民的知识化和专业化,才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s7s品论天涯网

唯有如此,中国农村才能成为中国社会的稳定器。s7s品论天涯网

5.jpgs7s品论天涯网

【本文原载余云辉教授著《美国需要什么样的中国美国“魔鬼三角阵”下的中国》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有修订。】s7s品论天涯网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郑州大学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蓝田书院理事长;来自“蓝田书院经典传颂”】s7s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