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点

劳东燕:加强信息收集环节规制,立法司法遏制电信诈骗

字号+作者:劳东燕 来源:劳东燕2004微博 2023-08-21 21:51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最近《孤注一掷》的电影正在上映,读了一些介绍资料,还没来得及去观看。抛开影片本身的艺术性与可观赏性不谈,能够直面社会社会现实问'...

最近《孤注一掷》的电影正在上映,读了一些介绍资料,还没来得及去观看。抛开影片本身的艺术性与可观赏性不谈,能够直面社会社会现实问题,还是十分值得肯定。希望这个影片能像《我不是药神》一样,对于推动相关立法与司法方面的修正能够起到作用。b5C品论天涯网

电信诈骗的日益猖獗,不可避免地会指向个人信息的泄露,而个人信息的泄露又指向收集环节的缺乏规制。按照目前法律与实务对收集环节的处理,即主要依赖知情同意机制,个人信息的泄露只会越来越严重,且不可能得到根本的遏制。相应地,照此下去,电信诈骗会演变成为更大的社会毒瘤。b5C品论天涯网

理由很简单,执法与司法资源是相当有限的,并且必然存在此长彼消的问题。如果作为收集环节的前端洪水滔天,那么,对于使用与保存环节无论怎样加强监管,都只能是杯水车薪。更何况,加强监管也并非没有成本,它本身也会带来其他的问题,干扰甚至破坏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与基本生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即便司法与执法资源全力投入,也不可能遏制电诈日益猖獗的发展态势。况且,司法与执法资源在电诈领域投入多了,在其他领域的投入势必就要减少。b5C品论天涯网

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反正大家的个人信息也被收集得差不多了,对收集环节再做规制已于事无补。持此种观点的人显然没有意识到,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还有更多的个人信息可挖掘与汲取,包括日常的行踪、日常网上浏览的轨迹以及日常私聊或群聊的内容,当然还有更多的生物识别信息,比如声纹、步态与基因等等。b5C品论天涯网

诚然,实名制与对个人信息的海量收集,看起来对社会控制与商业利益有好处,却也是极容易遭到反噬的。电诈的日益猖獗便是遭到反噬的例证,只不过真正的风险承担者不是个人信息的收集方,而是更为弱势与无辜的个人而已。b5C品论天涯网

目前倡导的提高反诈意识,就是让个人不断提高警觉之心,不要随便相信他人。这样的举措势必强化以邻为壑的社会心理,让本来就缺乏信任的社会更加缺乏信任。其实国人对于陌生人的警觉之心本就已经挺高,还能再进一步提高到什么程度呢?更何况,指望普通人的警觉之心能胜过职业诈骗犯层出不穷的花招,只怕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同时也是转嫁注意与保护义务的一种话术。如此一来,个人若是被骗,就怨不得其他,只能怪自己不够警觉。b5C品论天涯网

网络与数据技术的发展,如果背离提升社会福祉的基本初衷,最终导致几乎人人自危的局面,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将任何陌生人甚至熟人都推定为可能是骗子,试问这还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吗?b5C品论天涯网

  (作者劳东燕,清华大学刑法学教授)b5C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