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书法

七律·和周世钊同志 1955年10月

字号+作者: 来源:品论天涯网 2022-09-15 17:07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七律·和周世钊同志 1955年10月'...

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
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
尊前谈笑人依旧,城外鸡虫事克哀。
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
附:周世钊原诗
七律【随从毛主席登岳麓山】
 
滚滚江声走白沙,飘飘旗影卷红霞。
直登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
故国几年空兕虎,东风遍地绿桑麻。
南巡已见升平乐,何用书生颂物华。
 
【题记】1955年6月,毛泽东来到长沙,6月20日这一天,他在湘江游泳后,登上了岳麓山。陪同他的有他早年的同学和朋友、当时任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兼湖南第一师范院校校长的周世钊。后来,周世钊将自己所作的《七律·随从毛主席登岳麓山》及其他几首诗词寄呈毛泽东。毛泽东于当年10月4日回信说:“读大作各首甚有兴趣,奉和一首,尚祈指教。”下文便录示了这首诗。细省书信中的语气,和诗似作于写信的当天或稍前,亦即1955年秋;而诗纪春令,是追咏前游。
【鉴赏】一首酬和诗,但见对少年情谊的珍视。从结构上看,四联八句,对仗工整,俱如通常七律式样,前半写景纪游,后半抒情寄兴,一般读来,自极平顺,似无多可评说,但有一点,不可不察,诗随信发,成于同时。信写在深秋,而诗则纪春令,盖为追咏。不过为什么偏要这样写法呢?这就免不了费人猜测了。或从虚写的角度看,说这是通过诗人的想象所创造的一种典型环境,是借这种景来抒发情怀,把当时的国内政治形势寄寓其中。主要是指正以权力推动的农业合作化运动。诗人放眼全国,不禁油然而生欣喜之情,联想到全国这块“绿洲”和“青野”上全面铺开的合作化运动。把发生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事情,尽收眼底。“风”、“吹”、“雨”、“上”,全都处在动态之中,把农业合作化运动潮涌态势,全都表现了出来。或从实写的角度看,略为仔细揣摩,有觉得全诗纯然是“却话巴山夜雨时”式的追咏,一切景语、情语均在无拘无束的叙谈中融为一气,如绿洲风起,雨罩青原。天然而由浑成。诗的前四句,就是追忆重登岳麓山的情景,诗人仿佛早深情地叩问老同窗:“你还记得么,那江、那山、那风、那雨啊……”他深动地再先了自己当时的奇妙感受:那浩荡的春江和层层的峰峦任我流连而攀登,那风和浪、那雨和山皆因我的瞬间感受而喜结良缘。特别有意味的是,风起绿洲风也绿,雨从青原雨亦青。诗人呼吸领会到了一种朦胧无边、充满生机的青春气息。这确实是“诗人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读者作为再创作,是容许如此恁般自由的。只是后者断为“追咏”同我的猜想近同,我自更多倾斜于后一种赏析。并且连赏析文字接下去所作的连翩浮想,由“虚”转“虚”也颇感引人入胜。作者情不自禁地说:“再者,风本无形,却因吹浪远去而获得了浪的形骸;雨从天降,却因诗人的等高送目而飘飘然上得山来。看来作者主要不在写实,而是以“意”取“象”,使物象成了心象的象征。象征什么?象征生命之树常青,人的风华总是大写在万物流转、生生不息的整幅自然彩卷之上。这样,就相当自然地引发了后四句的人生咏叹。这段文字为“赏析”而作,实亦堪如此读诗,便自不止徒见其平顺,而枯于无多可评说也。
说到下四句,确实在抒发人生咏叹。这本是于饱经沧桑,旧友重逢,人之桓情。于此,在一个老化了的心态中,似也引不起多少皱纹。不过在前文既已形象地显示了生命之树常青,生生不息的整幅自然彩卷就洋溢这生命意识的潇洒。那么,这里的尊前谈笑依旧,卅年重到赫曦,自然便应该更多读出些勃勃生机,更峥嵘、更激昂的情调,这就一任读者去调动自己的“感受”或“感应”吧。人各不同,勉强不得。只有几句题外却并非诗外的话,想在这里说一说,就是诗的颈联:“尊前谈笑人依旧,城外鸡虫事可哀。”守律工整,骈俪对仗,读起来音调铿锵,令人神弛。这在修辞学上叫对偶。明·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说:“诗文有不可易之法者,辞断而意属,联类而比物也。”辞断意属,意味着跳跃性强,诗行间的空白大,给读者想象或联想留下充分的余地。所以峰断云连,更具审美景观。中国古典诗词,有讲求对偶的传统,这也是历史摩挲砥砺而形成的。对偶可以把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意象组合在一起,让人看了这一面由不得也便联想到另一面,于是东西南北,春夏秋冬,天上人间,红颜百发,无论时间和空间上有多大飞跃,读来都极自然地把意象放在一起。比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全然不相关的两种景物,上句着眼于空间的广阔,下句着眼与时间的悠长。而两个意象通过对偶联接起来,边表现出一派无边无际的秋色。这是在汉字运用过程,历久的熏陶中才养成的一种审美鉴赏能力。再回头说这里的“尊前”与“城外”一联两句。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而一用对偶,却这般自然。这里不仅词对意对,可供读者联想;甚至还可想象的到,当老朋友杯盘谈笑中,那“城外鸡虫”诸般事情,大约也会偶入话题吧,只是说来有点煞风景,未免于“事可哀”的慨叹。着在1955年,我们虽然于《秘密报告》有所保留,但对“同盟”犹怀憧憬,谈及“鸡虫”,便难得完全释然也。所以,这虽是题外话,却仍然属诗中意,而且大大丰富了增添了“尊前谈笑”的内涵。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